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药物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2
1
作者 柴仁贵 李文宇 丛洪良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95-497,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术后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方法:对344例AMI患者直接PCI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进行调查,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出院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术后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方法:对344例AMI患者直接PCI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进行调查,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出院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率分别为99.4%、100.0%、76.7%、98.0%、77.3%,随访12个月时降低到98.8%、77.5%、41.0%、65.4%、64.2%。年龄≤60岁患者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率较>60岁者低(P<0.05)。前壁AMI患者ACEI或ARB服药率较下壁AMI高(P<0.05)。12个月时未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AMI患者支架术后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前壁AMI患者ACEI或ARB服药率高,PCI术后患者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猪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李健 李曦铭 +3 位作者 柴仁贵 李东 于铁链 丛洪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研究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替罗非班组(n=9)。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AMI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24、48及72h进行DE-MSCT检... 目的:研究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替罗非班组(n=9)。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AMI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24、48及72h进行DE-MSCT检查,分别于AMI前30min、AMI后30min、再灌注后10min、2h、24h、48h及72h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结果:(1)替罗非班组梗死心肌体积和无复流体积在再灌注后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中,AMI后30min、再灌注后10min~72h各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较AMI前升高;再灌注后,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再灌注后,血清HIF-1α较AMI前明显升高,再灌注后24、48及72h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再灌注后缺血心肌发生炎症反应;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梗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心肌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无复流现象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缺氧诱导因子1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模型 动物 替罗非班
下载PDF
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处理 被引量:5
3
作者 柴仁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6期2526-2527,2530,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众多治疗药物中,利尿剂是唯一能消除心力衰竭液体潴留的药物,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机制,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从而造成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失败。随着新药物、新技术发展,研究人员对...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众多治疗药物中,利尿剂是唯一能消除心力衰竭液体潴留的药物,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机制,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从而造成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失败。随着新药物、新技术发展,研究人员对利尿剂抵抗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本文对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处理
下载PDF
新活素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 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柴仁贵 赵培华 吴玉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4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cTnT、术后24h和1周NTpro-BNP、术后1周心脏超声LVE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新活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新活素 效果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柴仁贵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4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组。西地兰组采用西地兰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则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起效、复律时...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组。西地兰组采用西地兰进行治疗,胺碘酮组则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起效、复律时间,心悸、气短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地兰组(P<0.05);胺碘酮组起效、复律时间,心悸、气短消失时间短于西地兰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血液流变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胺碘酮组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血液流变指标优于西地兰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应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观察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作成 柴仁贵 +4 位作者 李曦铭 李东 于铁链 张云亭 丛洪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7-871,共5页
目的应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MSCT)评价单独应用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中国试验用小型猪分为对照组(10只)和替罗非班组(9只)。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 目的应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MSCT)评价单独应用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中国试验用小型猪分为对照组(10只)和替罗非班组(9只)。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min后,撤出球囊制作AMI再灌注模型。所有实验动物在AMI再灌注后1、24、48和72h进行DE—MSCT检查,观察无复流和梗死心肌面积的变化,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动物DE—MSCT检查出现无复流现象。2组无复流区体积在AMI再灌注后1~72h均呈增大趋势。替罗非班组无复流体积百分比在再灌注后1~72h各时间点均小于对照组[1h分别为(4.78±0.66)%和(9.62±3.05)%;24h分别为(5.84±1.19)%和(13.44±3.33)%;48h分别为(6.41±1.24)%和(15.10±3.76)%;72h分别为(6.63±0.82)%和(15.94±4.62)%;t值均为6.000,P值均〈0.05]。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明显小于对照组[24h分别为(19.74±2.94)%和(25.08±4.68)%,t=25.000,48h分别为(20.34±2.46)%和(27.07±5.44)%,t=26.000;72h分别为(20.72±2.10)%和(26.17±5.19)%,t=24.000,P值均〈0.05]。结论DE.MSCT可以作为评估无复流的方法,替罗非班能够减小AMI再灌注后的无复流和梗死心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血管药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猪的梗死区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曦铭 柴仁贵 +2 位作者 李东 于铁链 丛洪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min后,撤出球囊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采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layed enhancement multi-slice spiral CT,DEMSCT)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体积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浓度。最后处死小猪,取得心脏标本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小猪在DEMSCT上出现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两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AMI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呈增加趋势,替罗非班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再灌注后1、24、48、72h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9.6±3.1)Y00与(4.8±0.7)%、(13.4±3.3)%与(5.8±1.2)%、(15.1±3.8)%与(6.4±1.2)%和(15.9±4.6)%与(6.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6.99、13.76、14.21和11.38,均P〈0.05);两组在AMI后30min时,血清IL-6、IL-10水平开始升高,AMI再灌注后10min至72h的各时间点,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缩小AMI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范围,除抗血小板机制外其还可能与减轻AMI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玉营 柴仁贵 +1 位作者 赵培华 丛洪良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7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行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对患者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急诊PCI 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血栓抽吸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行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对患者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急诊PCI 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血栓抽吸的152例患者定为血栓抽吸组,156例未应用血栓抽吸者定为对照组。评价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的ST段回落和心肌灌注TIMI分级,所有患者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差异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 ST段回落>50%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120/152)与71.2%(111/156),χ2=0.428,P=0.669],但对ST段回落>70%的比较血栓抽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3.7%(112/152)与47.4%(74/156),χ2=4.701, P=0.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出血栓抽吸组LVED低于对照组(50.2±4.7) mm与(51.6±4.6) mm,t=2.642,P=0.008),而 LVEF值则高于对照组(56.9±4.9)%与(49.4±4.2)%,t=14.434,P=0.001)。术后随访6个月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4.61%(7/152)与10.90%(17/156),χ2=2.056,P=0.040]。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时,采用血栓抽吸术,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尤其是微循环再灌注,还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 抽吸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