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潍坊青州M_(L)4.1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分析
1
作者 柴光斌 张辉 +5 位作者 崔华伟 李翠芹 赵银刚 池国民 刘海林 李世莹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2022年5月2日7时53分山东潍坊青州发生M_(L)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山东数字化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潍坊青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定位,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其中11个M_(L)2.0以上的地震求震源机制解。利... 2022年5月2日7时53分山东潍坊青州发生M_(L)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山东数字化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潍坊青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定位,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其中11个M_(L)2.0以上的地震求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时空应力反演方法和MSATSI软件包反演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特征。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青州地震序列往SN向展布、倾向N。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正断,其节面Ⅰ走向263°、倾角31°、滑动角-109°,节面Ⅱ走向106°、倾角61°、滑动角-78°,局部应力场最佳主压应力轴呈NWW-SEE向(-92.19°)低倾角(16.09°)挤压,最优主张应力轴呈SSE-NNW向(0.26°)近水平(8.45°)拉张。本文推断发震断层为走向EW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双差重定位 应力场
下载PDF
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青州3.4级地震应急服务工作探讨
2
作者 池国民 李铂 +4 位作者 赵银刚 刘海林 柴光斌 董敏 郑家军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7期323-329,共7页
2022年5月2日07时53分,山东潍坊市青州市(36.55°N,118.27°E)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地震发生后,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潍坊中心站)迅速响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震情分析研判、现场流动监测、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 2022年5月2日07时53分,山东潍坊市青州市(36.55°N,118.27°E)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地震发生后,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潍坊中心站)迅速响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震情分析研判、现场流动监测、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应急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了省局地震工作先遣队作用。本文从潍坊中心站现状及观测仪器布设、地震应急服务响应情况、震后思考与建议等3个方面就青州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探讨,分享应对地震突发事件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其他地震台站高效处置突发地震提供经验积累和科学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中心站 应急服务 应对措施 参考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观测天然源的数据分析与运维管理
3
作者 池国民 赵银刚 +3 位作者 刘海林 柴光斌 马娟 吴婧 《智能城市》 2023年第11期36-39,共4页
山东安丘极低频电磁观测系统建成以来,产出了大量天然源观测数据资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源电磁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日常观测中主要有磁暴、雷电、高压直流输电、降雨及农田灌溉和仪器同场地观测等干扰,日常运维中常见的... 山东安丘极低频电磁观测系统建成以来,产出了大量天然源观测数据资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源电磁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日常观测中主要有磁暴、雷电、高压直流输电、降雨及农田灌溉和仪器同场地观测等干扰,日常运维中常见的故障点有网络、JAVA运行环境、SSH服务、MYSQL数据库、服务器时间等问题。文章系统分析极低频观测正常变化及各类典型干扰的变化特征,总结日常运维及故障处置经验,对提升观测数据质量和故障处置时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 正常变化 典型干扰 故障处置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洱源、2017年漾濞地震的异同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6 位作者 万永革 程宇豪 杨帆 孙庆山 赵瑞 许鑫 柴光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0-636,共1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搜集了9个震源机制解计算了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初步得到如下结论:(1)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呈NW-SE向展布且SE端余震数量多于NW端,余震区地壳应力不均匀释放,致使5.0级及以上地震周边余震稀少;4个5.0级及以上地震初始破裂深度大于矩心深度,推测发震断层是从断裂底部向浅部破裂.(2)发震断裂是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南侧的未知断裂F2、F3,其走向NW-SE、倾向SW、倾角近垂直,具有右旋走滑特征.其中F2贯穿整个地震序列,长约30 km,F3主要发育在中南段,长约11 km,两条发震断层相交于地震丛集中间位置.(3)震源区构造应力场是走滑的应力机制,呈SSE向(174.57°)低倾伏角(18.79°)挤压,及SWW向(-93.65°)近水平(5.21°)拉张状态.震源区的发震构造受川滇块体与滇南块体形成的右旋走滑边界控制.(4)这3个地震均发生在川滇块体右旋走滑西南边界形成的走滑应力机制作用背景下.2013年洱源地震可能更多的受控于局部构造的垂向差异运动;2017年漾濞地震仅受到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作用;2021年漾濞地震则主要受控于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运动,还存在少量局部构造垂向差异运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双差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异同
下载PDF
长岛地区小地震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2 位作者 张正帅 李冬梅 柴光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2-1445,共14页
文中基于小地震重定位数据计算了2017年长岛2个震群的断层面参数,并使用综合震源机制法求解了长岛地区应力场。通过应力场及断层面参数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确定了南部与北部震群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性质,分析了南部与北部2个震群的应... 文中基于小地震重定位数据计算了2017年长岛2个震群的断层面参数,并使用综合震源机制法求解了长岛地区应力场。通过应力场及断层面参数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确定了南部与北部震群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性质,分析了南部与北部2个震群的应力场特征及发震构造,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南部与北部震群的断层参数、应力场存在一定差异;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87.18°、倾角为84.09°,推断发震断层是大竹岛-威海北断裂NWW向延伸的隐伏断层;北部震群受左旋走滑性质的蓬莱-威海断裂带控制,呈NEE-SWW向挤压及NNW-SS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机制;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69.67°、倾角为67.46°,其应力场呈NE-SW向挤压,为近SN向拉张的正断兼走滑的应力机制,其可能在蓬莱-威海断裂带左旋走滑的控制下还受到SN向的拉张作用,北部震群的持续活动诱发EW走向的次级断裂错动产生南部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地区 断层面拟合 P波极性 综合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由余震分布确定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晓辉 盛书中 +4 位作者 万永革 梁姗姗 李泽潇 刘敬光 柴光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6-371,I0001,共7页
基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经过重定位的4035个余震数据,利用小震确定大震断层面方法,得到该地震的断层面参数,以余震稀疏区为界将余震分为南北两段进行分段拟合,最后判定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151... 基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经过重定位的4035个余震数据,利用小震确定大震断层面方法,得到该地震的断层面参数,以余震稀疏区为界将余震分为南北两段进行分段拟合,最后判定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151.3°、倾角84.0°,该结果可视为发震断层参数的一级近似;南、北两段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47.4°和88.3°,162.9°和76.8°,南、北两段较大的差异可能是余震稀疏区的成因;结合周边地质构造特征,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虎牙断裂NW向延伸的隐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余震 断层面参数 断层分段
下载PDF
2020年2月18日济南长清M4.1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3 位作者 柴光斌 赵金花 王晓山 闫睿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2020年2月18日山东济南长清发生M 4.1(M_(s)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定位法对济南长清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利用重定位后的地震参数拟合了断层面的走向及倾角.利用P波初动方法求取了5个震源机制解,并反演了震... 2020年2月18日山东济南长清发生M 4.1(M_(s)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定位法对济南长清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利用重定位后的地震参数拟合了断层面的走向及倾角.利用P波初动方法求取了5个震源机制解,并反演了震源区的局部应力场,根据局部应力场和断层面参数计算了滑动角.得到以下初步结论:长清地震序列从SE向NW延伸、倾向NE;断层面拟合得到断层面走向NW(320.5°),倾角接近垂直(84.8°),滑动角为15.7°,本文推断发震断层为走向NW、倾角近垂直且具有左旋走滑性质的隐伏次级断裂.主震震源机制解是正走滑型地震,其节面Ⅰ走向111°、倾角65°、滑动角-45°,5个震源机制解按时间顺序呈正断走滑型与走滑型地震相互交替出现.震源区局部应力场呈正断兼少量走滑的应力机制,与山东背景应力场不同.本文认为在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推挤作用背景下,鲁中隆起与其西北凹陷区垂向运动差异,是济南长清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长清地震 双差重定位法 断层面拟合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