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作者 柴双政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第12期1-1,共1页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语文教学的活跃,便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对潮流的引领。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教学改革更要挺立潮头。毋庸讳言,这种改革给执教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和迷茫。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语文教学的活跃,便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对潮流的引领。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教学改革更要挺立潮头。毋庸讳言,这种改革给执教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和迷茫。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新主张扑面而来;语文教学流派旗帜林立;时代的需求、网络的便利,也使得大学教授们“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把自己与新课程、新教材等相关的最拿手、最精彩、最深刻、最新异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课标、教材的制定、编写专家也不断给广大教师进行多方解读、培训和指导;一线名师更是纷纷跟进,或登台演示,或著书立说,快速推出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执教者 新课程 新教材 一所 语文教学流派 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知识
下载PDF
高考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复习误区及复习策略
2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1年第1期50-51,共2页
高考科学类文章(包括课标卷的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俗称“小阅读”,多在第1卷,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命题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 高考科学类文章(包括课标卷的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俗称“小阅读”,多在第1卷,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命题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点上,其能力层级为B级、C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类文章 文章阅读 复习策略 复习误区 高考 文章内容 能力层级 客观题
下载PDF
唱支“金曲”给咱听——对中学生读物“鉴赏”类文章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3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6期19-20,共2页
当前,许多语文类读物和中学生报刊常开辟“文学鉴赏”专栏,主要刊登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文诗歌)的赏析文章。许多文章选例经典,分析精当,对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配合课堂阅读... 当前,许多语文类读物和中学生报刊常开辟“文学鉴赏”专栏,主要刊登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文诗歌)的赏析文章。许多文章选例经典,分析精当,对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配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鉴赏文章,由于这样那样的一些弊病,不受中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表示,订购来的书报,这些栏目往往是“一跃而过”。这固然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关,但与这些文章的“冗长、古板、僵化”(学生语),引不起阅读兴趣,难以产生共鸣不无关系。归纳起来,这类文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读物 文学鉴赏 阅读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习惯 散文 古典诗词 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
下载PDF
“高能低分”现象析因及提分对策
4
作者 柴双政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有这样一种现象:和数理化及英语等科目有所不同,在月考及市、省质检等各种考试中,考生的语文成绩最不稳定。"优生"不优,"差生"不差成为常态,"一流学生二流分""三流学生一流分"的"倒挂"现象也并不鲜见。
关键词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析因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 任务驱动型 阅卷老师 文本阅读 新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下载PDF
学法:谨置时间,练速提能
5
作者 柴双政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16年第6期8-9,共2页
草长莺飞,绿柳成荫,时序进入四月,高三的同学们也进入了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课程复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在时间配置上如何安排?在进入考场前又该做好哪些准备?这是每一位高三考生都应该思考的同题。课程复习... 草长莺飞,绿柳成荫,时序进入四月,高三的同学们也进入了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课程复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在时间配置上如何安排?在进入考场前又该做好哪些准备?这是每一位高三考生都应该思考的同题。课程复习关于课程复习,很多考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要提醒大冢的是,在考前备考的四五月份最好还是以学极及老师的安排为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成荫 自我计划 复习备考 应试策略 主干知识 学习现状 以学 概括总结 复习方法 复习资料
下载PDF
“趋之若鹜”误用一例
6
作者 柴双政 《语文知识》 2006年第11期32-32,共1页
《人民日报》2005年9月30日4版所载《少“上来”点,多“下去”点》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其实,他们也知道,好的演出,人们会趋之若鹜,不请自到;而平庸之作,硬着头皮看下去就十分遭罪.更不要说还让人现场评说了。
关键词 误用:7984 演出:3837 现代汉语词典:2876 人民日报:2087 成语:1456 孽海花:1334 贬义:1193 评说:1191 比喻:1080 解释:989
下载PDF
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我教《边城》(节选)时的心路历程
7
作者 柴双政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12期25-26,共2页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
关键词 心路历程 《边城》 节选 东风 弹奏 教学时间 教师用书 《教案》 文化内涵 人教社
下载PDF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
8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25期41-43,共3页
[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 [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通过联读比较,体会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慢》 永遇乐 北固亭 婉约词 念奴娇 苏词 宋词 辛弃疾
下载PDF
精准识别,我的弱项我知道
9
作者 柴双政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0年第3期4-5,共2页
根据可能录取的高校层次和期待目标的不同,大多数高三同学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弱势科目。通常情况下,理科学生多弱于语文或理综,理综多弱于物理;文科学生多弱于文综或数学。目前大多数中学会采取一些措施,诸如开设“扶优”“补弱”班等等,... 根据可能录取的高校层次和期待目标的不同,大多数高三同学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弱势科目。通常情况下,理科学生多弱于语文或理综,理综多弱于物理;文科学生多弱于文综或数学。目前大多数中学会采取一些措施,诸如开设“扶优”“补弱”班等等,甚至指定有关科目老师“承包”相关学生……但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若想“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那么,如何科学、精准地识别自己的弱科呢?我建议可从以下几条途径找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学生 文科学生 精准识别 精准扶贫 理综 文综 语文 高校层次
下载PDF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策略
10
作者 柴双政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14年第12期58-61,共4页
和数理化一道大题失误动辄就丢十几分不同,语文考试的丢分是零星的,东丢1分,西丢2分,累积下来,150分的卷子最后就成了一百零几分.经过各种考试以及媒体的披露,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各科考试中,考生语文成绩最不稳定,“优生”不... 和数理化一道大题失误动辄就丢十几分不同,语文考试的丢分是零星的,东丢1分,西丢2分,累积下来,150分的卷子最后就成了一百零几分.经过各种考试以及媒体的披露,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各科考试中,考生语文成绩最不稳定,“优生”不优,“差生”不差成为常态,甚至“一流学生二流分”“三流学生一流分”的“倒挂”现象也并不鲜见,一些阅读深广、作文突出的学生,高考成绩却往往不佳,而一些平常表现不起眼的学生,高考时却会冒出语文高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基础知识 高考 学生 考试 不稳定
下载PDF
苦中有乐,乐中升华——创制高考模拟试题的一点做法和体悟
11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随着高考题型的稳定,各地的模拟考试(或称“质量检测”)也相应稳定下来。这些模拟考试多以地市为单位,每一年以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模式,锻炼着学生的应试心理,检测、诊断并反馈着一地一校的高考复习情况,给地区、学校和考生... 随着高考题型的稳定,各地的模拟考试(或称“质量检测”)也相应稳定下来。这些模拟考试多以地市为单位,每一年以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模式,锻炼着学生的应试心理,检测、诊断并反馈着一地一校的高考复习情况,给地区、学校和考生以参数,及时调整着学校的复习策略,导引着教师的复习工作以及学生的报考方向。应该说一地一校一生的高考成功,模拟考试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模拟试题 体悟 模拟考试 质量检测 高考题型 相对固定 应试心理 高考复习
下载PDF
快速掌握古典诗词句法特点
12
作者 柴双政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1年第9期12-14,共3页
柴双政老师就古典诗词的句法特点进行举例说明,目的是帮助考生更好地鉴赏诗词;仿用句式题难度较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等方面,唐惠忠老师分析答题时的易错点和难点,有效提高考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关于修辞的... 柴双政老师就古典诗词的句法特点进行举例说明,目的是帮助考生更好地鉴赏诗词;仿用句式题难度较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等方面,唐惠忠老师分析答题时的易错点和难点,有效提高考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关于修辞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其融入到其他考点中,且看刘步春老师如何讲解语言运用题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句法特点 修辞手段 语言运用题 举例说明 语法结构 修辞方法 高考生
下载PDF
“阳光不锈”与文学敏感
13
作者 柴双政 《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 2010年第4期9-10,共2页
《散文选刊》曾编发过一篇叫做《阳光不锈》的文章。散文的题目起得实在是好,让人一下子就有了新鲜感:阳光那么灿烂,而且又是一个非实物性的东西,怎么会生锈呢?慢慢地读下去才知道,作者是经过一个小店,看到小店的招牌上写着“阳... 《散文选刊》曾编发过一篇叫做《阳光不锈》的文章。散文的题目起得实在是好,让人一下子就有了新鲜感:阳光那么灿烂,而且又是一个非实物性的东西,怎么会生锈呢?慢慢地读下去才知道,作者是经过一个小店,看到小店的招牌上写着“阳光不锈”,这让作者有了一种欣喜,一种诗样的潮水涌上心头,阳光不锈,多么美妙的一个词组!作者再往前转,发现招牌还有被车子遮挡的部分,全称竟然是“阳光不锈钢炊具商店”。但这并未削减作者先前的那种对美妙文字的欣喜与热情,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优秀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不锈》 《散文选刊》 敏感 文学 作者 新鲜感 不锈钢 招牌
下载PDF
平时精雕细磨 考场写就华章——一篇优秀应试作文的诞生过程及启示
14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4年第6期62-63,共2页
2013年高考尘埃甫一落定,罗烨垫同学便告诉我,他写的依然是“一个小卒的自述”(文章附后),我就知道他成了,作文最少在55分。高考分数出来后,他告诉我,他的作文57分。
关键词 应试作文 考场 高考分数 同学 文章
下载PDF
天成文章 妙手偶得——例谈利用试卷材料巧激考场作文灵感
15
作者 柴双政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8年第3期21-22,1,共2页
  在许多同学眼里,灵感是一种神秘而不可测的东西,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文赋>),令人"豁然贯通"、"顷刻顿悟",笔走龙蛇,犹如神助,瞬问便留下神来之笔,甚或传世之作.……
关键词 考场作文 赤兔马 语文试卷 高考作文 妙手偶得
下载PDF
“非常”发挥,为高考加分——技巧:得分更多之策
16
作者 柴双政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18年第7期4-6,共3页
高考。足一场关乎梦想的考试。秣马厉兵、日日磨剑,将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转化成装进大脑的知识点。经历过一次次模拟考试的“演练”,肩负着殷殷期盼,最终,我们走进了高考考场。
关键词 高考 知识点 教科书 考试
下载PDF
有心无意教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摭谈
17
作者 柴双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9年第21期108-109,共2页
笔者在大语文教学指导下,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在有心无意之间将知识和方法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打好了知识基础,又提高了考试成绩。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总把新桃换旧符——从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看文言文命题改革
18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多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取材单一,设题重“言”轻“文”,模式化较严重,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和经典误判,不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建议选材以“浅易”为基,应丰富多彩;设题以“课标”为纲,应“主”“客”并举、“言”“文”并重。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取材 设题
下载PDF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例谈《考试说明》的使用
19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8年第4期68-71,共4页
在高考复习中,复习方向永远比解题方法重要。指导复习方向的主要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存在着重《考试大纲》解读分析,轻《考试说明》研究使用的问题。文章浅探了个中原因,例析了《考试说明》的三种使用方法。
关键词 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 使用
下载PDF
每月作文题
20
作者 柴双政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一天,一个饿汉来到一个富人家门前,对富人说:“能否让我进去躲躲风雨?”富人见他的要求很低,就允许了。饿汉又说:“我带了些石头,想用一下你的锅煮点石头汤喝。”富人很奇怪,石头怎么能煮汤喝?于是,富人让他进屋,借他一口锅... 一天,一个饿汉来到一个富人家门前,对富人说:“能否让我进去躲躲风雨?”富人见他的要求很低,就允许了。饿汉又说:“我带了些石头,想用一下你的锅煮点石头汤喝。”富人很奇怪,石头怎么能煮汤喝?于是,富人让他进屋,借他一口锅。饿汉把石头放进锅里。煮汤得加水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题 富人 石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