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分析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多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苏尧 叶苏梅 +7 位作者 鲁梦醒 马跃 王玉宝 王珊珊 柴如山 叶新新 张震 马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整合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多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利用情景下的草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间发表的41篇关于秸秆还田对草害影响的论文,整理得到426组杂草多度和多样性数据,并运用整合分析方... 整合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多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利用情景下的草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间发表的41篇关于秸秆还田对草害影响的论文,整理得到426组杂草多度和多样性数据,并运用整合分析方法,探讨作物类型、秸秆还田量、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秸秆还田抑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总体上可显著降低农田杂草多度和多样性,抑制效应分别为-42.4%和-8.5%。2)不同条件下秸秆还田的抑草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作物类型是影响秸秆还田对杂草多度抑制效应的关键因子,将秸秆还于稻田、玉米田或油菜田可显著降低杂草多度,抑制效应分别为-62.3%、-34.6%和-56.9%,而将秸秆还于小麦田时的抑制效应(-7.1%)不显著;秸秆还田量是影响秸秆还田对杂草多样性抑制效应的关键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对杂草多样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R2=0.021, P<0.05)。因此,秸秆还田可有效抑制农田草害的发生,而在不同条件下其对杂草多度和多样性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综合来看,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将秸秆以>7000 kg·hm^(-2)的量还于稻田对杂草多度的抑制效果最好,而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同等量的秸秆还于油菜田时可以更好地抑制杂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杂草多度 杂草多样性 影响因素 整合分析
下载PDF
不同磷肥对砂姜黑土和红壤磷库转化及冬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箫璇 张敏 +6 位作者 张鑫尧 魏鹏 柴如山 张朝春 张亮亮 罗来超 郜红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1126,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_(2)O-P和NaHCO_(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_(2)O-P和NaHCO_(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_(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_(3)-Pi和NaOH-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磷肥后红壤中NaHCO_(3)-Pi和NaOH-Pi含量分别提高275.2%—848.3%和26.9%—58.3%,其中DAP和TSP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砂姜黑土和红壤上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砂姜黑土和红壤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提高1 mg·kg^(-1),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分别提高0.87和0.37 mg/pot。砂姜黑土施用不同磷肥均可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较不施磷提高15.4%—50.9%,其中APP和TSP处理使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及磷素利用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显著提高。红壤中施用不同磷肥使磷素累积量和产量分别较不施磷提高123.7%—643.9%和75.5%—337.2%,其中TSP处理的小麦产量、植株磷素累积量和磷素吸收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结论】砂姜黑土施用重过磷酸钙和聚磷酸铵显著提高土壤H_(2)O-P和NaHCO_(3)-Pi含量,红壤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可显著提高土壤NaHCO_(3)-Pi和NaOH-Pi含量。因此,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角度考虑,两种土壤均适合施用重过磷酸钙,种植小麦时,砂姜黑土还可推荐施用聚磷酸铵,红壤可选用磷酸二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红壤 磷肥品种 土壤磷库转化特征 磷肥利用效率 冬小麦
下载PDF
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3
作者 徐雅婷 景建元 +7 位作者 李虹颖 程启鹏 张朝春 柴如山 罗来超 熊启中 叶新新 郜红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3-610,共8页
为了探明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遴选适合黄瓜的最优新型磷肥品种,为土壤-黄瓜-新型磷肥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新型磷肥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磷肥(CK)、... 为了探明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遴选适合黄瓜的最优新型磷肥品种,为土壤-黄瓜-新型磷肥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新型磷肥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不施磷肥(CK)、普通磷酸二铵(DAP)、控失活化磷酸二铵(LC-DAP)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基于室内培养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解析新型磷肥对磷有效性的化学增效机制。结果显示:与DAP处理相比,APP处理中黄瓜产量增加18.5%,黄瓜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33.5%和16.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7%。相比DAP处理,LC-DAP与APP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黄瓜植株磷素累积量(P<0.05),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和10.9%,磷肥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3.6%和13.4%;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0.4%和172.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8.3%和18.5%,除磷肥吸收利用率外,LC-DAP与APP处理差异不大,APP处理磷肥吸收利用率增幅最大。通过XRD、FT-IR、和XPS等技术得出APP处理残留物的H2PO4-形态磷酸盐含量占比最高,为36.54%,比DAP处理高出15.0%,这表明施用APP可减少难溶性磷酸盐产生。结果表明,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控失活化磷酸二铵和聚磷酸铵均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及磷肥利用率,并可改善品质,其中以聚磷酸铵效果最佳。聚磷酸铵可更有效地减少磷肥固定,提高土壤可溶性正磷酸盐含量,从而保障磷肥持续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磷肥 磷素转化 黄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稻虾种养模式下水稻中微量元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钱开国 罗加伟 +7 位作者 占丰瑞 刘少君 李虹颖 熊启中 张卫峰 柴如山 张朝春 叶新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55-861,共7页
为探明不同稻虾种养模式下水稻中微量元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开展不同龙虾品种和密度的田间试验,设计水稻单作(rice monoculture,R)、水稻克氏原螯虾低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low density,RCL)、水... 为探明不同稻虾种养模式下水稻中微量元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开展不同龙虾品种和密度的田间试验,设计水稻单作(rice monoculture,R)、水稻克氏原螯虾低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low density,RCL)、水稻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high density,RCH)和水稻澳龙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Cherax quadricarinatus,RA)4个处理,分析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稻米品质、中微量元素与品质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其中Fe、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R处理相比,RCH、RCL和RA处理稻米的Fe含量分别增加52.0%、23.4%和21.4%,Ca含量分别增加45.7%、32.1%和22.8%,Mg含量分别增加45.0%、28.6%和23.3%。稻米中微量元素提升,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稻米品质中的蛋白质与Fe、Ca和Mg呈显著(P<0.05)正相关,胶稠度与Fe、Ca和Mg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粒率均与Ca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品质变优,其中RCH处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最好。与R处理相比较,RCH、RCL和RA处理的纯收益分别增加了506%、314%和429%。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选择中,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中微量元素 龙虾品种 养殖密度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学氮肥潜力 被引量:48
5
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5 位作者 叶新新 江波 赵强 王强 章力干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3-2593,共11页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2.3亿、1.7亿t和3.9亿t,所含氮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09万、108万t和356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6%、25.4%和24.2%。其中,水稻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农区(120.9万t);小麦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农区(66.6万t),玉米秸秆氮养分资源集中分布于华北农区(142.1万t)和东北农区(132.5万t)。水稻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湖北、浙江、湖南、辽宁和安徽,为34.6~46.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新疆,为22.2~27.4kg·hm^-2;玉米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有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湖南和安徽,为54.3~70.7 kg·hm^-2。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化学氮肥可替代总量分别为99万、54万t和192万t,化学氮肥可替代量分别为33.6、23.4 kg·hm^-2和51.2 kg·hm^-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巨大,在秸秆还田化学氮肥替代潜力较大的地区,合理利用秸秆氮养分资源是实现化学氮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化学氮肥替代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钾肥潜力 被引量:42
6
作者 柴如山 安之冬 +3 位作者 马超 王擎运 章力干 郜红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目的】粮食作物秸秆中钾养分含量及其还田后的当季释放率均较高,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农区... 【目的】粮食作物秸秆中钾养分含量及其还田后的当季释放率均较高,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的钾养分资源量,及其在还田条件下的钾肥替代潜力。【结果】2015-2017年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年均产量分别为23212万t、17083万t和39918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主要分布于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6%、25.4%和22.8%。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可以提供的年均钾养分资源量分别为529万t、216万t和568万t,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农区三大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居于全国前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4%、28.2%和22.0%。各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的钾养分量均较高,为K2O 115.0~209.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潜力较大的省份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占全国小麦总播种面积的71.1%,钾肥替代潜力为K2O 82.3~97.1 kg/hm^2。对玉米秸秆还田来说,其钾肥替代潜力为K2O 67.2~170.7 kg/hm^2。从全国范围来看,单位耕地面积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钾养分量分别为K2O 152.6、82.4和124.4 kg/hm^2。【结论】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的钾养分量分别为K2O 449万t、193万t和479万t。我国单位耕地面积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的钾肥替代潜力分别为K2O 152.6、82.4和124.4 kg/hm^2,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可基本满足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钾素需求,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钾肥替代
下载PDF
我国典型省份小麦和玉米农田化学氮肥施用与生产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7
7
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3 位作者 叶新新 马超 屠人凤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713,共7页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和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化学氮肥施用产生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通过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途径损失的氮素导致的N_2O间接排放以...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和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化学氮肥施用产生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通过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途径损失的氮素导致的N_2O间接排放以及不同种类化学氮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1536万、847万、1153万t CO_2–eq·a–1,单位播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85、3.61、3.09 t CO_2–eq·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46、0.60、0.51 t CO_2–eq·t^(–1)·a^(–1);相应省份在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717万、720万、912万t CO_2–eq·a–1,单位播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19、2.27、2.92 t CO_2–eq·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40、0.43、0.46 t CO_2–eq·t^(–1)·a^(–1)。研究表明,化学氮肥消费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化学氮肥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化学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这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化学氮肥 N2O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 被引量:23
8
作者 章永松 柴如山 +2 位作者 付丽丽 刘立娟 董慧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CO2、CH4和N2O是几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CH4和N2O最重要的...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CO2、CH4和N2O是几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CH4和N2O最重要的排放源之一,本文从减少水稻田和反刍动物CH4气体排放、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CO2气体施肥以减少秸秆燃烧和畜禽粪便随意堆置过程中CH4和N2O排放以及调整农田氮肥施用方法减少土壤N2O排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在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措施,以期在这些方面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 温室气体 CH4 N2O 减排对策
下载PDF
稻田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黄晶 蒋先军 +4 位作者 曾跃辉 陈金 柴如山 柳开楼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水稻土作为典型的水耕人为土,其土壤肥力是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肥力评价是稻田培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稻田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分析不同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特点,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 水稻土作为典型的水耕人为土,其土壤肥力是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肥力评价是稻田培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稻田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分析不同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特点,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对我国水稻土肥力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同时,如何将作物产量纳入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得进一步探讨。在对稻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时,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和黏粒含量可作为土壤物理肥力指标的主要因子;土壤化学肥力指标随着施肥、耕作模式和稻作区域的差异应各有侧重;众多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中,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需重点关注。下一步应制定一套针对不同稻作区典型施肥和耕作模式下比较完整和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客观又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为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的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肥力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矿质复合态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擎运 杨远照 +7 位作者 徐明岗 陈景 郜红建 陈林 张佳宝 柴如山 叶新新 周云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8-1117,共10页
依托10a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典型砂姜黑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配施下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双季还田(WMS+F)、小麦秸秆还田(WS+F)、玉米秸秆还田(MS+F)、非秸秆还田(F)处理,以不施肥模... 依托10a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典型砂姜黑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配施下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双季还田(WMS+F)、小麦秸秆还田(WS+F)、玉米秸秆还田(MS+F)、非秸秆还田(F)处理,以不施肥模式下的非秸秆还田为对照(CK)。结果显示,铁铝键合态和紧密结合态有机质含量累计占土壤总有机质的88.70%,且三者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WS+F≈WMS+F≈MS+F>F>CK,并与土壤短程有序、有机结合态铁铝氧化物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非晶型铁铝氧化物呈负相关性。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累积,并受到土壤铁铝键合态有机质的影响,但由于非晶型铁铝氧化物生成速度较慢,限制了土壤有机质的进一步累积。土壤紧密结合态有机质对其全量的贡献明显高于铁铝键合态有机质,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质累积 有机矿质复合体 非晶型铁铝氧化物
下载PDF
不同初始磷浓度下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利东 柴如山 +1 位作者 宗晓波 章永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90,共10页
通过选取自然湖泊梅梁湾和人工湖泊华家池2个湖泊的沉积物,研究不同初始磷浓度(C0)对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以及2种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类型.结果表明:1)梅梁湾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大,吸附过程明显分为快、慢吸附2个阶段,华家池沉积... 通过选取自然湖泊梅梁湾和人工湖泊华家池2个湖泊的沉积物,研究不同初始磷浓度(C0)对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以及2种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类型.结果表明:1)梅梁湾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大,吸附过程明显分为快、慢吸附2个阶段,华家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较慢且吸附量小;2)梅梁湾与华家池沉积物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分别为0.03和0.42mg爛L-1,当C0<EPC0时,沉积物解吸磷,反之则吸附磷;3)经过模型理论基础、标准残差和决定系数的比较得出,梅梁湾与华家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分别属于假二级和假一级动力学模型;4)随着磷初始浓度的升高,沉积物的磷吸附量增加,磷吸附速率加快,同时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平衡;通过分析吸附动力学参数与初始浓度的关系,分别得到了梅梁湾与华家池沉积物磷吸附量与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的经验方程,这2个方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磷浓度和不同时间段条件下2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初始浓度 吸附 沉积物 动力学
下载PDF
稻草和猪粪发酵残渣配施菌剂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樊琳 柴如山 +2 位作者 刘立娟 黄利东 章永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7-444,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稻草和猪粪在大棚内生物发酵进行CO2施肥后产生的发酵残渣接种微生物菌剂(EM和By)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向供试土壤中添加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残渣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稻草和猪粪在大棚内生物发酵进行CO2施肥后产生的发酵残渣接种微生物菌剂(EM和By)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向供试土壤中添加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残渣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真菌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细菌/真菌比值明显提高;发酵残渣接种(EM+By)菌剂处理下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NH4+-N 26.7 mg/(kg.d)和酚127.0mg/(kg.h);(EM+By)处理下的土壤pH值比对照提高了1.14个单位;至培养结束时,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较大程度增加,尤其是土壤速效磷。因此,将发酵残渣接种功能微生物菌剂,可作为一种生物有机肥直接在大棚中使用,将其施用到土壤中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效缓解连作土壤酸化问题,对大棚连作土壤起到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残渣 微生物菌剂 连作土壤 改良
下载PDF
茶园土壤中铅形态分布与茶叶中铅质量分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江 周俊 +4 位作者 徐宗学 陈兴仁 贾十军 毕守东 柴如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9-563,共5页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w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w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碳酸盐结合态(C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X)的w与茶叶中总铅w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形态铅w在所测剖面范围内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w(REX)〉w(OX)〉w(OM)〉w(CA)〉w(EXE);同一剖面内铅的分布特点为:w(EXE),w(OM),w(REX)为表层高于底层,w(CA)和w(OX)则是底层高于表层;各形态铅所占总铅的比例,随其在土壤剖面各层中w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EXE铅在各土壤层中所占比例最小,REX铅所占比例最大(除底层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茶叶中的铅w与不同形态铅在土壤各层中的w均呈正相关,但关联度最大的是EXE铅,其次为OM铅,且以表层土壤中的铅对茶叶中铅的w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茶叶 铅质量分数 相关性
下载PDF
NO参与调节高浓度CO2诱导的番茄气孔关闭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欢 肖文丹 +3 位作者 牛耀芳 柴如山 刘秒 章永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3-1251,共9页
【目的】高浓度CO2在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诱导了叶片气孔关闭。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本文研究了高浓度CO2对番茄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及NO信号分子在高浓度CO2... 【目的】高浓度CO2在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诱导了叶片气孔关闭。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本文研究了高浓度CO2对番茄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及NO信号分子在高浓度CO2诱导番茄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为了确定NO的酶催化途径,本试验检测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在高浓度CO2促进NO合成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番茄(Solanum lycocarpum L.)为研究材料,利用CO2培养箱(Conviron E7/2growth chambers)提供不同CO2浓度的试验环境(将培养箱中CO2浓度控制为350μL/L或800μL/L),研究不同CO2浓度和试剂处理对番茄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NO含量的影响。采用NO特异性荧光探针DAF-FM DA检测番茄保卫细胞中NO的含量。DAF-FM DA与NO反应生成一种荧光物质DAF-2 T,根据其荧光强度的高低可以判断NO的相对含量。利用NOS抑制剂L-NAME和NR抑制剂钨酸盐(tungstate),分别研究了NOS和NR在高浓度CO2促进NO合成中的作用。【结果】高浓度CO2处理6 h后,番茄气孔开度降至2.3μm,较正常气孔开度降低了32%。NO荧光法检测发现,高浓度CO2处理导致保卫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荧光强度升高了88%。当使用c PTIO清除NO后,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35%;气孔开度恢复至3.2μm,基本上达到正常浓度CO2处理下的气孔开度。在高浓度CO2下,200μmol/L L-NAME处理导致气孔开度增加了30%,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33%;100μmol/L钨酸盐处理导致气孔开度增加了35%,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40%。【结论】本文发现高浓度CO2显著提高保卫细胞中NO含量和诱导气孔关闭,清除NO后则明显抑制气孔关闭,表明NO在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药理学实验显示,使用NOS抑制剂L-NAME和NR抑制剂钨酸盐均可显著降低NO含量和抑制气孔关闭,表明NOS和NR均参与了高浓度CO2诱导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过程。因此,认为高浓度CO2通过NOS和NR路径促进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提高了保卫细胞中NO含量,从而诱导了番茄气孔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2 气孔 一氧化氮 番茄 一氧化氮合成酶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繁殖体数量对外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红壤中入侵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超 庄睿花 +6 位作者 王时聪 许邶 柴如山 屠人凤 朱林 李道林 郜红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65-670,共6页
外来种的繁殖体压力因可调控其他入侵影响因素(如外来种特性)而备受入侵生态学家的关注。前人研究指出剂量-响应曲线能够定量分析繁殖体数量对入侵潜力的影响,但关于该曲线形状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土壤微宇宙,比较了初始接种量为10^3(P... 外来种的繁殖体压力因可调控其他入侵影响因素(如外来种特性)而备受入侵生态学家的关注。前人研究指出剂量-响应曲线能够定量分析繁殖体数量对入侵潜力的影响,但关于该曲线形状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土壤微宇宙,比较了初始接种量为10^3(PP3)、10^5(PP5)、10^7(PP7)和10^9 CFU·g^-1(PP9)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入土壤3和42 d后的存活量,并对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关系进行拟合,试图探清地下部微生物入侵的剂量-响应曲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接种量处理外来R.solanacearum接入土壤3 d后的存活量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PP9、PP7、PP5和PP3,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拟合的剂量-响应曲线为指数型;而外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接入土壤42 d后,除了初始接种量为109 CFU·g^-1处理的存活量稍高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时的剂量-响应曲线呈直线型(斜率约为0)。结果表明,外来病原菌入侵土壤时的剂量-响应关系会随其进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前期为指数型,后期转为直线型,这说明外来R.solanacearum在红壤中的入侵潜力在入侵前期随繁殖体数量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在入侵后期不受繁殖体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入侵 繁殖体数量 剂量-响应曲线 青枯菌 红壤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超 史书林 +4 位作者 屠人凤 叶新新 柴如山 王擎运 黄界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6期120-122,共3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多数院校该课程教学均无显著成效。为此,从课时数、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业资...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多数院校该课程教学均无显著成效。为此,从课时数、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明确指出通过明确课程的教学定位,深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教学资料的优化,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式、手段改进,或可解决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为培养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新新 柴如山 +5 位作者 史书林 李军利 马超 王擎运 章力干 屠人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而现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地联系生产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而现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地联系生产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与拓展,创新并融合了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基于内源性学习动力培养的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力干 叶新新 +4 位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徐刚 熊启中 田达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现有的植物营养学教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及创新能力,本文就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与... 现有的植物营养学教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及创新能力,本文就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学生群体的心理特质和学习特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构建了符合大学生学习特质的植物营养学课程知识体系。以激发学习动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优化了课程考核方法,实行过程评价和期终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评价体系。通过上述教学改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学习动力 植物营养学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下载PDF
手性除草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青燕 章程 +2 位作者 柴如山 章永松 刘维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以几大类已经商品化或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手性除草剂为对象,综述了各除草剂的除草活性、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及其在环境迁移中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现象及机理的研究成果。由于对映异构体间的生物学性质迥异,因此,手性除草剂对映异构体的... 以几大类已经商品化或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手性除草剂为对象,综述了各除草剂的除草活性、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及其在环境迁移中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现象及机理的研究成果。由于对映异构体间的生物学性质迥异,因此,手性除草剂对映异构体的活性、作用机理、代谢转化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移等都具有手性选择性差异。同时,手性除草剂对植物的选择性作用还会因作用对象及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其在环境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也十分复杂,不仅与该除草剂自身的理化性质有关,还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诸如土壤类型、植物种类、微生物群落结构、温度、pH值等均会改变手性除草剂对映异构体的环境归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手性 对映异构体 选择性 降解
下载PDF
农业院校自然资源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索性思考
20
作者 王擎运 胡宏祥 +1 位作者 屠人凤 柴如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86-286,288,共2页
结合农业院校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与规划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研究性教学之路的探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院校 自然资源与规划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