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离子迁移谱快速检测尿液中的麻黄碱 被引量:1
1
作者 柴常伟 刘迪 +4 位作者 崔毅轩 管宇珊 庞羽 王子晗 蒋晔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804,共7页
建立了新型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便携式高分辨离子迁移谱对尿液中的麻黄碱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通过对新型固相萃取膜的制备过程、吸附、洗脱过程进行优化,可对尿液中麻黄碱实现5min吸附、10min洗脱、30m... 建立了新型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便携式高分辨离子迁移谱对尿液中的麻黄碱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通过对新型固相萃取膜的制备过程、吸附、洗脱过程进行优化,可对尿液中麻黄碱实现5min吸附、10min洗脱、30ms进样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麻黄碱在0.124~6.129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良好,检出限为9.60ng/mL,方法的回收率为91.0%~113%。该方法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尿液中麻黄碱的检测,为药驾在线检测和现场监察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氧化石墨烯 固相萃取 便携式高分辨离子迁移谱 麻黄碱 尿样 药驾
下载PDF
黄连碱衍生物Q3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和肠道微生物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研究
2
作者 迟笑倩 柴常伟 +1 位作者 张海婧 吴练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81-1589,共9页
目的从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改变的角度探究黄连碱衍生物Q3抗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 目的从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改变的角度探究黄连碱衍生物Q3抗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SASP)组、Q3-低剂量组和Q3-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以2.5%DSS溶液喂饮建立UC模型。SASP组灌胃给予700 mg·kg^(-1)·d^(-1)SAPA,Q3低与高两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50和100 mg·kg^(-1)·d^(-1)Q3,其余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6 d后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长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各组病理损伤程度,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内容物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结肠组织TLR4和p-p6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p-p65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体外实验,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IEC6细胞和RAW264.7细胞中NF-κB p65的核转位。结果体内:在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Q3能够显著改善UC小鼠体重降低、结肠挛缩和DAI评分升高等情况,HE染色结果显示Q3明显改善UC小鼠肠道上皮破坏、隐窝结构紊乱和杯状细胞减少等病理损伤;16S rRNA结果表明Q3可以增加DSS作用后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3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和p-p65的表达;体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3能够抑制IEC6和RAW264.7两种细胞中NF-κB p65的核转位。结论Q3能够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改善肠道炎症,发挥抗UC作用,有望成为治疗UC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连碱衍生物 肠道菌群 TOLL样受体4 NF-ΚB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砂仁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柴常伟 张海婧 吴练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45-3355,共11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砂仁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中药砂仁的抗UC活性,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进一步应用TCMSP...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砂仁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中药砂仁的抗UC活性,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进一步应用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砂仁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TT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抗UC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Cytoscape软件将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Sybyl-X软件将砂仁关键活性成分与部分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共获得12种活性成分、189个砂仁抗UC靶点,富集分析后得到227个GO相关条目、168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明,砂仁主要活性成分与JAK受体家族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体内验证结果表明砂仁能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证明,砂仁及其提取物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U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JAK/STAT
原文传递
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新兴靶点与药物 被引量:4
4
作者 柴常伟 张翼翔 +1 位作者 张海婧 吴练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2-1288,共7页
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的肠道炎症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在长期应用后都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多等缺点。新型生物疗法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在克服常用药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存在价格... 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的肠道炎症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在长期应用后都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多等缺点。新型生物疗法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在克服常用药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存在价格昂贵、不易储存和应用后耐药和复发等问题。近年来,针对IBD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如抑制淋巴细胞迁移的调节剂(整合素抑制剂和鞘氨醇-1磷脂受体激动剂)已进入IBD的临床治疗。还有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Janus激酶(Janus kinases,JAKs)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靶向纤维化和肠道组织降解和重塑的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也正在进行IBD的临床试验评估。本文以药物作用机制为切入点,总结和梳理了当前IBD治疗的主流药物和一些新兴药物的进展,并介绍其作用靶点,以期为IBD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机制 靶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