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柴曼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现在是提升生态脱贫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抓好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更好迈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针对两者衔接,目前我国还存在地方政府主导责任有待加强、干部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生态... 现在是提升生态脱贫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抓好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更好迈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针对两者衔接,目前我国还存在地方政府主导责任有待加强、干部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生态振兴意识转变不到位、生态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短板和不足,文章认为应该从构建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长效人才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两者有效衔接,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脱贫 生态振兴 衔接机制
下载PDF
北京城区PM_(2.5)输送途径与潜在源区贡献的四季差异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任传斌 吴立新 +3 位作者 张媛媛 李佳乐 柴曼 项程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91-2598,共8页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的GDAS气象数据(2014年5月1日~2015年4月30日),对抵达北京城区的逐小时3日气流后向轨迹按季节聚类,并结合PM2.5质量浓度地基观测数据,分析不同输送途径的空间特征及其对北京城区PM2.5聚集的贡献.利用潜在...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的GDAS气象数据(2014年5月1日~2015年4月30日),对抵达北京城区的逐小时3日气流后向轨迹按季节聚类,并结合PM2.5质量浓度地基观测数据,分析不同输送途径的空间特征及其对北京城区PM2.5聚集的贡献.利用潜在源贡献作用(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揭示研究期内北京城区不同季节PM2.5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2.5输送途径的季节特征明显,不同输送途径对北京城区PM2.5的贡献差异显著.春季贡献源区主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华北及黄淮平原,夏季贡献源区主要位于山东、苏北及黄海地区,秋季主要位于冀南、鲁西、鲁中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冬季主要位于冀南、鲁西北、晋北、陕西、内蒙中部及蒙古国南部.来自山东与冀南的气流轨迹四季均对应PM2.5高值;冬春两季来自西北的气流轨迹也对应较高PM2.5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聚集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输送途径 潜在源区 北京城区
下载PDF
独流减河流域绿色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与景观连通性分析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晨 徐威杰 +4 位作者 张彦 周滨 柴曼 刘晗 冯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4-1474,共11页
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正确理解和感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针对GI(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与景观连通性分析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的问题,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为例,利用ArcGIS10.... 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正确理解和感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针对GI(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与景观连通性分析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的问题,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为例,利用ArcGIS10.1、ENVI5.3和eCognition8.9软件进行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基于MSPA(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景观连通性分析方法,借助GuidosToolbox2.6和Conefor2.6软件,通过设置不同的粒度、边缘宽度和扩散距离,对2016年研究区GI的粒度效应、边缘效应和距离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MSP(形态学空间格局)类型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和边缘效应,较小的粒度和边缘宽度会得到更为详细的空间格局信息.②粒度效应改变GI像元的空间分布,会导致GI空间信息的丢失或增加,直接影响MSP类型的空间配置和量化关系;而边缘效应不会改变GI像元的空间分布,使得GI空间信息不发生改变,但对MSP类型的影响更为显著.③景观连通性与扩散距离具有直接关系,扩散距离越大,GI核心区景观连通性越高,当扩散距离增至一定程度时,所有核心区会连接成一个网络整体,景观连通性达到最大,研究区GI核心区的扩散距离关键值在2.5~4.5km之间.研究显示,独流减河流域GI要素尺度效应明显但机理不同,基于MSPA和景观连通性分析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各景观类型和网络组分的空间变化特征和数值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GI) 尺度效应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连通性 独流减河流域
下载PDF
APEC区域减排对北京PM_(2.5)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佳乐 吴立新 +3 位作者 任传斌 柴曼 张媛媛 项程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保障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京津冀晋鲁豫(简称J4LY地区)采取了区域减排措施。该文基于地基监测的PM_(2.5)日均浓度数据,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对该地区的PM_(2.5)进行空间插值表达,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 为保障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京津冀晋鲁豫(简称J4LY地区)采取了区域减排措施。该文基于地基监测的PM_(2.5)日均浓度数据,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对该地区的PM_(2.5)进行空间插值表达,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顾及风速、相对湿度评估区域减排对研究区空气质量的影响。与2013年同期相比,虽然APEC期间气象条件不利,北京PM_(2.5)浓度仍下降28%。APEC会后区域减排措施解除,京津冀空气质量急剧转差、PM_(2.5)浓度反弹,凸显了区域减排措施的重要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对比了2014年APEC前后共34d与2013年、2015年同期北京与周边城市PM_(2.5)浓度相关性的变化特征,揭示区域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了山东、河南空气污染物的远程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会议 PM2.5质量浓度 空间分布 变化特征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辽中地区供暖期前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柴曼 吴立新 +1 位作者 项程程 邹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123,共7页
以2014-2016年辽中地区供暖期及水泥错峰生产期为例,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重点按有水泥生产无供暖、有水泥生产有供暖、无水泥生产有供暖3个特征时段,进行了同期不同年的纵向对比和同年不同期的横向对比分析,以及PM_(... 以2014-2016年辽中地区供暖期及水泥错峰生产期为例,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重点按有水泥生产无供暖、有水泥生产有供暖、无水泥生产有供暖3个特征时段,进行了同期不同年的纵向对比和同年不同期的横向对比分析,以及PM_(2.5)与NO_2、SO_2的相关性分析;此外,还以沈阳为例,进行了研究期间气流的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1)辽中地区供暖期间细颗粒物排放量显著增加,但水泥错峰生产措施可有效降低细颗粒物浓度;(2)研究期内PM_(2.5)质量浓度与NO_2、SO_2呈正相关,NO_2尤为显著,体现了燃油及燃煤对PM_(2.5)的重要贡献;(3)后向轨迹分析揭示受冬季西北风影响,沈阳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路径主要为途经内蒙东北部、吉林西北部的高风速轨迹,以及途经渤海海域的低风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供暖 水泥错峰生产 后向轨迹 辽中
下载PDF
沈阳一次重雾霾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曼 项程程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
2015年11月8日,辽宁多地PM_(2.5)浓度爆表,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交通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以沈阳为研究点,以11.5-11.14为时间范围,针对雾霾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人为排放源的影响。11月月初... 2015年11月8日,辽宁多地PM_(2.5)浓度爆表,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交通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以沈阳为研究点,以11.5-11.14为时间范围,针对雾霾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人为排放源的影响。11月月初沈阳进入采暖期,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2)受气象条件的影响。7日降雪天气极大地增加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且风速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有利于形成雾霾;(3)受区域传输的影响。通过对后向轨迹模型的分析,发现蒙古国、蒙东地区及东北三省,对此次雾霾事件均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PM2.5 成因分析
下载PDF
纳滤-反渗透集成膜用于高盐废水脱盐分质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伟 刘丹 +3 位作者 刘琼琼 徐威杰 柴曼 曾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8-212,共5页
为探索纳滤-反渗透集成膜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中的脱盐分质效果,以天津市南港工业园某企业产生的高盐废水为原水进行一系列试验,重点考察了集成膜对废水中1价和2价阴阳离子的截留率。结果表明,纳滤-反渗透集成膜工艺对高盐废水的脱盐率... 为探索纳滤-反渗透集成膜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中的脱盐分质效果,以天津市南港工业园某企业产生的高盐废水为原水进行一系列试验,重点考察了集成膜对废水中1价和2价阴阳离子的截留率。结果表明,纳滤-反渗透集成膜工艺对高盐废水的脱盐率具有显著效果,其中纳滤膜对SO^(2-)_(4)的截留率高达99.02%,对Cl^(-1)会出现负截留现象,从而使Na_(2)SO_(4)和NaCl得到有效分离,而反渗透膜则主要脱除Na Cl,对Cl^(-1)的截留率达到95%以上。此外,纳滤-反渗透集成膜技术对废水中色度、COD等常规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集成膜 脱盐分质 中试 去除率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分割GF-1影像地表覆盖信息提取研究
8
作者 柴曼 周滨 +2 位作者 徐威杰 陈晨 刘文权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生态环境评估数据需求和GF-1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一种多尺度分割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基于GF-1卫星PMS传感器蓝、绿、红和全色波段数据,综合整体与类内分割模式,按照相应参数,将影像分割成五个不同层次的实体对象... 针对生态环境评估数据需求和GF-1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一种多尺度分割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基于GF-1卫星PMS传感器蓝、绿、红和全色波段数据,综合整体与类内分割模式,按照相应参数,将影像分割成五个不同层次的实体对象。每个层次内,根据不同类型地物的光谱和纹理等影像特征,结合阈值条件构建影像分类规则集,提取更多地表覆盖信息。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提取效率,能够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多尺度分割 地表覆盖信息 生态环境评估
下载PDF
辽宁城市PM_(2.5)时空变化聚类及其气象影响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项程程 柴曼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1期35-44,共10页
利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辽宁14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对辽宁省细颗粒物污染时空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城市PM_(2. 5)浓度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 利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辽宁14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对辽宁省细颗粒物污染时空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城市PM_(2. 5)浓度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呈冬季高、春季次、夏秋低的总体特征;辽宁全境PM_(2. 5)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平原地区为最高、两翼丘陵较低、东部沿海最低;根据PM_(2. 5)浓度与气象因子的散点图及Spearman相关系数,辽宁城市可分为4种类型,即辽东半岛型(I类,包括丹东、大连、盘锦、营口)、辽西山地型(Ⅱ类,包括葫芦岛、锦州、朝阳、阜新)、辽东山地型(Ⅲ类,包括本溪、抚顺)、辽中平原型(IV类,包括铁岭、沈阳、辽阳、鞍山),4类城市的PM_(2. 5)浓度依次递增,且冬季最为明显; PM_(2. 5)浓度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仅在冬季均呈正相关,但I、Ⅱ类城市在春季呈正相关,IV类城市在春、夏两季也呈正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均呈负相关;与气压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空间聚类 气象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媛媛 吴立新 +3 位作者 任传斌 项程程 李佳乐 柴曼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5-121,共7页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_(2.5)、SO_2、NO_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_(2.5)、SO_2、NO_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城市群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密切,PM_(2.5)热点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地,SO_2热点集中在保定、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地,NO_2热点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片区和保定-石家庄-邢台片区;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显著,APEC会议前及期间,在冷空气活动与减排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高密度热点区均逐渐向中、低密度区转化,而APEC会议后,受冷空气影响良好空气质量得以短期维持,但污染反弹现象较快出现,高密度热点区污染迅速加强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空间分析 时空变化 APEC会议 京津冀
原文传递
天津市近岸海域氮、磷入海总量核算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滨 孙丽娜 +4 位作者 王秋莲 李艳英 柴曼 邢美楠 郭美彤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1-859,共9页
污染物入海总量准确测算对于厘清污染源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天津市陆域和海域两个氮、磷入海通道,系统开展污染源调查和入海总量核算研究。针对陆域氮、磷入海量,研究建立一套基于入海系数的污染物入... 污染物入海总量准确测算对于厘清污染源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天津市陆域和海域两个氮、磷入海通道,系统开展污染源调查和入海总量核算研究。针对陆域氮、磷入海量,研究建立一套基于入海系数的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方法,即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一套陆域氮、磷入海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陆域氮、磷污染物入海量。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分析比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估算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近岸海域总氮年均入海量为14490吨,总磷年均入海量为768吨,陆域氮、磷输入量占绝对优势。天津近岸海域氮、磷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永定新河、蓟运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和畜禽养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入海总量 近岸海域 天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