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吻合浅静脉的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陈汉东 张燕翔 陈彦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起对19例肢体远端皮肤缺损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 ,其中皮肤创伤性缺损 10例 ,慢性溃疡 3例 ,瘢痕挛缩 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9...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起对19例肢体远端皮肤缺损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 ,其中皮肤创伤性缺损 10例 ,慢性溃疡 3例 ,瘢痕挛缩 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9例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例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5例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例。术中将皮瓣远端的浅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端端吻合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范围15 cm× 2 4cm~ 4cm× 6 cm ,血管蒂长 6~ 15 cm。结果  17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皮瓣修复手掌创面及 1例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内侧瘢痕创面 ,术后因吻合的静脉栓塞致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16例获得 6~ 2 4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恢复保护性感觉 ,外形及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吻合浅静脉可以明显改善该类皮瓣的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逆行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浅静脉
下载PDF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柴益民 吕国坤 +2 位作者 陈彦堃 林崇正 陈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2年10月 ,对 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 ,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 (11例 ) ,近端蒂皮瓣 (4例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2年10月 ,对 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 ,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 (11例 ) ,近端蒂皮瓣 (4例 )及交腿皮瓣 (3例 )移位修复。皮瓣范围 4 cm× 5 cm~ 9cm× 2 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 ,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 1/ 5坏死。随访 6~ 2 4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 ,切取简便快捷 ,血供可靠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皮瓣 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3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马心赤 陈汉东 陈彦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以来临床应用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9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部、骶旁或腰动脉的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臀骶部褥疮、...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以来临床应用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9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部、骶旁或腰动脉的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及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切取皮瓣达6cm×5cm~19cm×11cm,穿支血管口径1.3~2.1mm,游离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4.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溃疡无复发。结论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穿支 臀骶部 修复
下载PDF
跖内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柴益民 马心赤 +2 位作者 陈彦 王书成 卢传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吻合。临床以该支为蒂设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足部创面7例,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6例,范围为3cm×3cm~11cm×7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质地优良,面积适中,血供可靠,是修复足部与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皮瓣 显微解剖 皮肤缺损 切取 修复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柴益民 邱勋永 +1 位作者 林崇正 陈彦堃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 建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各取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别进行活体及灌注解剖确定皮瓣模型,另采用24只根据不同蒂部组织切断类型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1组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目的 建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各取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别进行活体及灌注解剖确定皮瓣模型,另采用24只根据不同蒂部组织切断类型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1组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2组为皮神经内血管供养组;3组为皮神经外血管供养组;4组为对照组。结果 兔股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起源于股神经及股动静脉,走行于大腿内侧中段,沿途发出3~6个皮支供养大腿后内侧区皮肤。分组实验皮瓣成活情况以1组最佳,2、3组次之,4组最差。结论 兔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其血供由皮神经内血管及皮神经外血管丛共同提供,且后者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岛状皮瓣 动物实验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血供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柴益民 曾炳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改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1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对63例患者行带蒂转移65块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急诊修复57例、Ⅱ期修复6例;...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改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1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对63例患者行带蒂转移65块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急诊修复57例、Ⅱ期修复6例;逆行转移皮瓣行静脉吻合19例,设计成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1例。皮瓣面积为2.5cm×1.5cm^30.0cm×10.0cm。结果59例61块皮瓣完全存活,4例4块皮瓣部分存活。随访6个月~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吻合浅静脉能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减少供区植皮面积,提高修复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皮神经 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皮瓣带蒂转移 皮瓣修复 逆行皮瓣 2004年
下载PDF
吻合掌侧浅静脉的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 被引量:12
7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邱勋永 陈汉东 陈彦堃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36-137,F003,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掌侧浅静脉的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显微解剖基础上对41例46指指尖离断伤及伴指背静脉缺损的末节断指,应用吻合指掌侧浅静脉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结果存活45指,存活率97.8%。随访3~24个月,再植指外... 目的探讨吻合掌侧浅静脉的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显微解剖基础上对41例46指指尖离断伤及伴指背静脉缺损的末节断指,应用吻合指掌侧浅静脉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结果存活45指,存活率97.8%。随访3~24个月,再植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3mm~7mm,36例恢复原工作。结论吻合指掌侧浅静脉法为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 末节 断指再植 指掌侧浅静脉 静脉回流 指尖 缺损
下载PDF
末节断指再植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3 位作者 马心赤 陈汉东 张燕翔 陈彦堃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报道末节断指再植的远期功能效果。方法 对38例42指末节断指再植成功者进行了平均2年3个月(1个月-4年6个月)的随访。结果 拇指指间关节与手指远侧指间关节的平均主动活动度分别为49°和52°,两点辨别觉... 目的 报道末节断指再植的远期功能效果。方法 对38例42指末节断指再植成功者进行了平均2年3个月(1个月-4年6个月)的随访。结果 拇指指间关节与手指远侧指间关节的平均主动活动度分别为49°和52°,两点辨别觉平均7.2mm。根据Tamai标准评价功能结果,42指中优25指,良17指。结论 应强调精确吻合指神经的必要性,仅吻合一根指神经或不吻合指神经者感觉恢复较差;对累及关节的离断以关节融合为佳;再植后的萎缩为充盈不良或失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节断指再植 功能康复 指神经吻合 血循环 功能评价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机制研究
9
作者 柴益民 吕国坤 +5 位作者 陈彦堃 邱勋永 林崇正 陈汉东 张燕翔 马心赤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及改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探讨皮瓣临床设计应用原则基础上改进切取方法,扩大皮瓣切取面积,设计吻合浅静脉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创新设计穿支蒂皮神经皮瓣... 目的总结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及改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探讨皮瓣临床设计应用原则基础上改进切取方法,扩大皮瓣切取面积,设计吻合浅静脉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创新设计穿支蒂皮神经皮瓣解决逆行皮瓣转位时蒂部扭转、折叠及外形臃肿问题,进一步扩大皮瓣成活面积及修复范围。结果临床应用63例65块皮瓣,其中腓肠神经、隐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前臂皮神经、掌背皮神经顺行或逆行皮瓣44块;腓动脉、胫后动脉及骨间前血管的穿支蒂皮神经皮瓣21块。应用吻合皮下浅静脉法19块。皮瓣面积30cm×10cm~2.5cm×1.5cm。59例61块皮瓣完全成活,4例部分成活。随访6个月~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吻合浅静脉有利于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穿支蒂皮神经皮瓣为临床提供了新概念及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神经 修复 浅静脉 皮穿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成活面积 机制研究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吻合浅静脉
下载PDF
皮神经皮瓣的成活机制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柴益民 吕国坤 +5 位作者 陈彦堃 邱勋永 林崇正 陈汉东 张燕翔 马心赤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9期31-31,共1页
课题属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pis flap)又称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ous vascular flap),是1992~1993年国外学者通过解剖研究提出的新概念.我科于1994年开始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应用,1995~1997年间向... 课题属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pis flap)又称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ous vascular flap),是1992~1993年国外学者通过解剖研究提出的新概念.我科于1994年开始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应用,1995~1997年间向全国推广.1996年论著"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年论文"四肢皮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在全国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上得到"国内领先"的评价,1998年论著"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论文被多次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皮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机制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VASCULAR 营养血管岛状皮瓣 成活
下载PDF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陈彦堃 陈汉东 邱勋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 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下载PDF
臂丛神经源性肿瘤8例报告
12
作者 柴益民 林祟正 +2 位作者 陈彦堃 邱勋永 王快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源性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和传统修复方法促进糖尿病足愈合的比较 被引量:70
13
作者 朱新华 柴益民 +3 位作者 叶吉忠 韩培 文根 陈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4期5548-5554,共7页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促进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修复,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促进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修复,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调控血糖辅以创面换药,采用传统清创干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结合使用新型的海藻盐泡沫敷料干预,每组30例。评价2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病足在换药次数、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创面准备时间愈合时间、治愈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果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炎症消退,刺激创面肉芽生长,同时能为皮肤缺损创面二期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创造有利的修复条件,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换药 湿润创面 肉芽生长 皮瓣覆盖 临床效果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14
作者 柴益民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而目前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而目前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存在资源相对集中,差异性较大的缺点。基于MOOC作为开放式的教育模式的特点,本文就其在未来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课程 教学模式 骨科学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15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4
16
作者 张世民 唐茂林 +7 位作者 穆广态 徐达传 徐永清 柴益民 章一新 唐举玉 郑和平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血管的分类、穿支皮瓣的命名等相关名称还相当混乱。为了规范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邀请了部分从事穿支皮瓣研究的基础与临床专家,就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于2010年7月30日-8月2日在银川召开了穿支皮瓣研讨会,与会专家经热烈讨论达成了基本共识。钟世镇院士由于有其他会议未能与会,但他对"专家共识"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了修改补充。欢迎同道对"专家共识"提出商榷,在适当时间再召开穿支皮瓣研讨会,使之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专家 学术交流会 专题研讨会 中国解剖学会 穿支血管 钟世镇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快胜 柴益民 +3 位作者 邱勋永 马心赤 林崇正 陈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腓肠神经 血管穿支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游离移植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蔡培华 刘生和 +2 位作者 王海明 阮洪江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伴尺桡骨骨折各1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损伤、掌骨骨折以及前臂皮肤缺损各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6 cm×7 cm~24 cm×10 cm。术中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形状和大小,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带部分腓动脉主干、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并切取皮瓣修复受区,将腓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的桡(尺)动静脉及头静脉吻合。术中切取皮瓣18 cm×8 cm~25 cm×12 cm。供区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修复。结果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6~13个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肢体无异常,正常行走。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形美观,血管蒂恒定,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对供区影响小,可用作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动脉穿支 游离移植 上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内毒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焕芝 曾炳芳 +1 位作者 李晓林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体重3~4kg,根据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n=10):于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g/kg),24h后重复给...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体重3~4kg,根据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n=10):于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g/kg),24h后重复给药1次;B组(n=10):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同A组,注射完毕后,立即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3次,每次间隔24h;C组(n=10):单纯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3次,每次间隔24h;D组(n=6):与B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4及6周,行MRI检查,观察股骨头改变;6周时通过组织学检查、墨汁血管灌注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病理和血管形态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微血管密度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根据组织学和MRI检查结果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结果A、B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睑充血发红等症状,活++动及饮食减少。B、C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3周明显消瘦,体重减轻;A、D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4周体重增加。B、C组分别于末次注射后2d和16d各有1只动物死亡。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周各组动物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4、6周时B、C组股骨头MRI检查T1WI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A、D组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A、B、C及D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11.8%±4.7%、34.4%±6.2%、20.0%±4.7%、9.3%±4.6%;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9.2%±6.8%、40.1%±6.0%、51.5%±5.6%、63.2%±8.3%;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4.3%±2.7%、4.5%±2.1%、10.2%±3.1%、15.4%±4.1%;各指标B组与A、C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B组和C组骨细胞和内皮细胞胞浆内均出现脂滴,B组骨细胞皱缩,核膜失去连续性、染色质溶解或固缩,A组和B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宽、破坏。B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8.9%,显著高于C组的22.2%(P<0.05),A、D组无骨坏死发生。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内毒素能诱导出典型的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甲基强的松龙 内毒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燕晓宇 杨光 +5 位作者 成亮 陈明 程相国 柴益民 罗从风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5期2745-2749,共5页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建模后1d治疗组创面用体外震波处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观察创面的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情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的闭合率增加。治疗后3d开始,治疗组创面内毛细血管数量比糖尿病组增多,肉芽组织相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在3d和7d均降低,在7d出现下降。经体外震波治疗后,各时间段表达均增高,在14d出现下降。说明糖尿病创面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量降低和高表达时段缩短是其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外震波治疗可增加糖尿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延长其高表达的时间,从而促进创面内新血管形成,最终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 糖尿病创面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