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柴立静 姜延维 朱远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规律。方法近视患者486例962眼,近视度数-1.25^-13.00D,散光度数0~2.00D,行角膜塑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日,第一、二周,第一、二、三月做常规检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可以观察到理想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规律。方法近视患者486例962眼,近视度数-1.25^-13.00D,散光度数0~2.00D,行角膜塑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日,第一、二周,第一、二、三月做常规检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可以观察到理想治疗效果468眼(48.65%),偏位482眼(50.1%),中心岛12眼(l.25%),对于矫正效果不佳者,根据角膜地形图的提示重新制做角膜塑形镜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角膜塑形术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要有良好的检测设备和熟练的专业技巧。角膜地形图仪在角膜塑形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定制镜片和随访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术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Fas-Ligand和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柴立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117-117,共1页
目的探究Fas-Ligand和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用S-P方法检测3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8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Fas-Ligand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和正常视网膜细胞中均为高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目的探究Fas-Ligand和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用S-P方法检测3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8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Fas-Ligand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和正常视网膜细胞中均为高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较强,而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极弱,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2)。结论 Fas-Ligand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和正常视网膜细胞中均为高表达,这与其在肿瘤细胞中免疫逃逸机制具有相关性,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与其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成长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Ligand和p53 视网膜母细胞瘤 表达与临床意义
下载PDF
眼外肌移植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柴立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眼外肌部分移植在麻痹性斜视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水平性斜视,采取上、下直肌部分移植;垂直性斜视则采取内、外直肌部分移植;另加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眼球运动明显改善。术后经过视功能训练,部... 目的研究分析眼外肌部分移植在麻痹性斜视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水平性斜视,采取上、下直肌部分移植;垂直性斜视则采取内、外直肌部分移植;另加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眼球运动明显改善。术后经过视功能训练,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提高。结论此手术除了矫正眼位,尚能改善眼球运动状态,有利于双眼单视,并能增进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部分移植 麻痹性斜视
下载PDF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晓霞 柴立静 姜延维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72例94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4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36例50眼,行翼... 目的:研究分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72例94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4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36例50眼,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发2眼,复发率为4.55%;对照组复发16眼,复发率为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1,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下载PDF
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晓霞 柴立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不断内眦韧带,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泪囊瓣向鼻腔铺开,造口道置管,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如鼻黏膜破碎,用前泪... 目的研究分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不断内眦韧带,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泪囊瓣向鼻腔铺开,造口道置管,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如鼻黏膜破碎,用前泪嵴骨膜直接与泪囊前唇吻合,皮肤采用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术后隔日冲洗,7天去管。结果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阻塞 内眦韧带 置管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眼底视乳头形态学追踪分析研究
6
作者 吕晓霞 赵海雁 柴立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8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眼底视乳头形态改变的追踪观察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房角镜检查和多次侧量眼压,做24 h眼压曲线及视野检查,观察眼底视乳头形态的动态改变,对132例176只眼进行追踪三年的多次检测。结果40只眼... 目的:研究分析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眼底视乳头形态改变的追踪观察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房角镜检查和多次侧量眼压,做24 h眼压曲线及视野检查,观察眼底视乳头形态的动态改变,对132例176只眼进行追踪三年的多次检测。结果40只眼眼压在20.55~28.97 mm Hg(1 mm Hg=0.133 kPa),其24 h眼压曲线为阳性,其中仅8只眼视野异常。再进行包括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生理凹陷和盘沿面积三方面的眼底视乳头形态学的追踪检测,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局限性缺损的40只眼,其生理凹陷呈垂直椭圆形扩大并伴有加深或偏向一翻,追踪观察盘沿组织的丢失,三年里40只眼先后不同程度的出现盘沿变窄,面积减少。结论眼底视乳头形态学的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中至关重要。它先于视野出现,是青光眼的一种既客观又可见的可靠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 眼底视乳头形态 追踪分析
下载PDF
眼眶内巨大异物1例
7
作者 李翠兰 吴玉堂 +3 位作者 崔言森 王春习 王兴娟 柴立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眼眶异物 CT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下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洪晶 刘广峰 +3 位作者 夏宁 顾绍峰 韩靖颐 柴立静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DSEK)的手术方法、疗效、并发症、内皮细胞的评价及组织学检查。方法为实验研究。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兔(8只眼),供体为新西兰大白兔16只眼。A组于角膜...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DSEK)的手术方法、疗效、并发症、内皮细胞的评价及组织学检查。方法为实验研究。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兔(8只眼),供体为新西兰大白兔16只眼。A组于角膜缘处行5mm长隧道切口,剥去角膜中央直径10mm的后弹力层,将等大的带有少量基质的后弹力层内皮细胞膜片植入受体眼;B组行单纯角膜后弹力层环形撕除术;C组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后行去内皮细胞的带少许角膜基质和后弹力层膜片植入。术后观察1个月,比较3组兔角膜的透明性、植片贴附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8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值为(2728±108)个/mm^2,术后角膜均恢复透明,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195±77)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55,P〈0.001);组织切片证实角膜内皮细胞植片与受体植床愈合良好,层间无瘢痕形成。B组8只眼术后均有严重的角膜水肿,持续1个月未恢复,组织学检查术后28d时仅在后弹力层剥除的交界处有极少数的内皮细胞长入。C组8只眼术后1周内角膜植片均水肿,5只眼植片脱位;术后至观察1个月,角膜中央水肿仍较明显,伴有角膜新生血管长入,组织学检查植片部位未见内皮细胞长入。结论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具有安全、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无层间瘢痕的优点,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疾病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角膜水肿 内皮 角膜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