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含量对船体钢耐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高峰 周乃鹏 +3 位作者 李健 罗小兵 柴锋 杨才福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通过干湿循环腐蚀试验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动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对船体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碳会减少钢中珠光体含量,使腐蚀产物中具有稳定结... 通过干湿循环腐蚀试验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动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对船体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碳会减少钢中珠光体含量,使腐蚀产物中具有稳定结构的α-FeOOH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基体的电位,并使得腐蚀产物膜层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增大,形成粘附性好、稳定、致密的锈层,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钢 碳含量 耐蚀性 热带海洋大气
下载PDF
两相区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郭天阳 罗小兵 +3 位作者 项重辰 丁汉林 柴锋 潘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区间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当淬火温度在640~700℃时,实验钢的强度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韧性下降。在该淬火温度范围内,实验钢的机械性能由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决定。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双相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从40%降至1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从11%下降至1%。当二次淬火温度从700℃增加到780℃时,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原因是二次淬火的温度已经超过了A3温度,实验钢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7.3~8.5μm)。综上,在680℃下进行两相区二次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淬火 强度 韧性 屈强比 逆转变奥氏体
下载PDF
Si含量对10CrNiCuSi钢氧化铁皮的影响
3
作者 潘涛 赵蕾 +3 位作者 柴希阳 罗小兵 柴锋 杨才福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6-181,共6页
为改善10CrNiCuSi船体钢表面质量,设计了Si含量为0.08%~0.65%的试验钢,研究了其在1150~125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弯曲试验评价了试验钢氧化铁皮的剥离性,并讨论分析了Si含量对富Si反应产物与氧化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Fe_(2)Si... 为改善10CrNiCuSi船体钢表面质量,设计了Si含量为0.08%~0.65%的试验钢,研究了其在1150~125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弯曲试验评价了试验钢氧化铁皮的剥离性,并讨论分析了Si含量对富Si反应产物与氧化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Fe_(2)SiO_(4)-FeO共晶温度条件下,随着Si含量增加,固态Fe_(2)SiO_(4)含量增加,其对氧化反应的抑制程度增加,氧化增重呈现下降趋势;在高于Fe_(2)SiO_(4)-FeO共晶温度条件下,随着Si含量在0.20%~0.65%范围内增加,液相含量增加,加快了氧化反应,氧化增重呈现上升趋势。富Si产物的液化现象对氧化铁皮的剥离性具有重要影响,富Si液相浸入基体和FeO中,形成锚状或网格状形态,造成内氧化层与基体界面平直度严重恶化,导致氧化铁皮难以剥离。随着Si含量的增加,氧化铁皮剥离难度进一步加大。温度和Si含量是改善10CrNiCuSi钢表面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建议控制Si含量不高于0.20%,加热温度不高于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CrNiCuSi钢 SI含量 Fe_(2)SiO_(4)-FeO 液相 剥离性
下载PDF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4
作者 柴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具有施工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该文从沥青路面施工的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具有施工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该文从沥青路面施工的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交通运输 施工工艺
下载PDF
电渣重熔过程中渣系对NiCrMoV合金钢电渣锭洁净度的影响
5
作者 李健 凌海涛 +2 位作者 柴锋 罗小兵 常立忠 《特殊钢》 2023年第4期35-42,共8页
针对NiCrMoV合金钢电渣重熔过程中Ti元素的烧损严重问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渣系对电渣锭化学成分及夹杂物数量、成分和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后电渣锭中总氧含量明显增加,由自耗电极的15.1×10^... 针对NiCrMoV合金钢电渣重熔过程中Ti元素的烧损严重问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渣系对电渣锭化学成分及夹杂物数量、成分和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后电渣锭中总氧含量明显增加,由自耗电极的15.1×10^(-6)增加至(31.3~42.1)×10^(-6),夹杂物数密度增加至6.54~15.95个/mm^(2),而氮含量变化不大;采用渣系70%CaF_(2)-30%Al_(2)O_(3)和55%CaF_(2)-25%Al_(2)O_(3)-17%CaO-3%MgO时,电渣锭中Ti元素的烧损严重,夹杂物以Al_(2)O_(3)为主,渣相中添加一定量的TiO_(2)能较好地控制重熔后Ti的烧损,夹杂物类型主要由Al_(2)O_(3)、Al_(2)O_(3)-CaOTiO_(2)、其他氧化物夹杂组成,且夹杂物中TiO2含量明显增加;通过热力学计算,揭示了渣相中添加TiO2对稳定电渣锭中Ti元素含量的作用机理;综合考虑重熔后电渣锭的洁净度水平,确定了合适的电渣重熔渣相成分(50%CaF_(2)-25%Al_(2)O_(3)-17%CaO-_(3)%MgO-5%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MoV合金钢 电渣重熔 渣系 洁净度 热力学计算
下载PDF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研究
6
作者 柴锋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文章在分析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的要点;以具体工程案例为切入点,深度探讨了在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各个环节中需要掌握的技术。
关键词 公路工程 路面垫层 混合料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铝-铝-钢与铝-钛-钢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晓彪 潘涛 +3 位作者 熊玮 柴希阳 罗小兵 柴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5-200,共6页
为评价铝-铝-钢与铝-钛-钢两种爆炸复合板的可靠性,对比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铝-钢和铝-钛结合界面性能稳定性与组织演变。采用箱式电阻炉对铝-铝-钢和铝-钛-钢两种复合板进行250~550℃保温1 h的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剪切性能... 为评价铝-铝-钢与铝-钛-钢两种爆炸复合板的可靠性,对比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铝-钢和铝-钛结合界面性能稳定性与组织演变。采用箱式电阻炉对铝-铝-钢和铝-钛-钢两种复合板进行250~550℃保温1 h的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剪切性能和拉脱性能测试,并借助SEM和HRTEM等手段对界面反应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钛-钢复合板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热稳定性,在热处理温度的影响下,界面性能损伤量更小,损伤速度更慢。铝-铝-钢在450℃以上出现连续层状金属间化合物,其类型为Fe_(2)Al_(5)和Fe_(4)Al_(13);铝-钛-钢在500℃开始出现不连续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550℃形成连续层状产物,其类型为TiAl_(3)。相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铝-钢界面反应产物厚度远大于铝-钛界面反应产物厚度。同时,对钢-铝和钛-铝界面反应相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发现钛-铝界面比钢-铝界面的反应驱动力更小,扩散反应速率更慢,这可能是铝-钛界面具有更优异组织与性能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铝-钢复合板 铝-钛-钢复合板 热处理温度 金属间化合物 界面反应
下载PDF
C含量对低合金钢在模拟高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周乃鹏 柴锋 +1 位作者 罗小兵 李健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7,共6页
在模拟高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中对0.07C钢和0.09C钢进行周期浸润腐蚀试验;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显微组织观察、腐蚀形貌观察以及腐蚀产物分析,研究了C含量对两种低合金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07C钢相比,0.09C钢中的珠光体含量较高... 在模拟高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中对0.07C钢和0.09C钢进行周期浸润腐蚀试验;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显微组织观察、腐蚀形貌观察以及腐蚀产物分析,研究了C含量对两种低合金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07C钢相比,0.09C钢中的珠光体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这提高了材料的点蚀敏感性;C含量对于耐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腐蚀中后期,在腐蚀4 d后0.07C钢的腐蚀速率相较于0.09C钢降低约15%,0.07C钢的自腐蚀电位较高,更容易生成具有保护性的钝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C含量 高湿热海洋大气环境 点蚀
下载PDF
粒状贝氏体对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粗晶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柴锋 杨才福 +1 位作者 张永权 徐洲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了粒状贝氏体对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中M A岛的含量和尺寸对超低碳含铜时效钢CGHAZ的冲击韧性有显著影响。当 M- A岛的数量少、尺寸小(其体积分数小于3%,尺寸小于1μm)时,粒状... 研究了粒状贝氏体对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中M A岛的含量和尺寸对超低碳含铜时效钢CGHAZ的冲击韧性有显著影响。当 M- A岛的数量少、尺寸小(其体积分数小于3%,尺寸小于1μm)时,粒状贝氏体对CGHAZ的冲击韧性影响不大;当 M -A岛的数量多、尺寸大(其体积分数大于3%,尺寸大于1μm)时,CGHAZ的冲击韧性显著下降。通过降低钢中的碳及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可减少CGHAZ中粒状贝氏体的数量,从而提高钢的CGHAZ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贝氏体 含铜时效钢 粗晶热影响区 冲击韧性
下载PDF
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柴锋 苏航 +1 位作者 杨才福 罗小兵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28,共4页
利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低碳、低锰及低碳当量+微钛处理的合金设计可显著改善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随着t8/5的增大,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粗晶区的组织由细小(尺... 利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低碳、低锰及低碳当量+微钛处理的合金设计可显著改善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随着t8/5的增大,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粗晶区的组织由细小(尺寸<1μm)的板条状马氏体-奥氏体岛(M-A岛)组织转变为大尺寸块状M-A岛组织,同时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数量增多,尺寸增大.降低钢中的Mn元素含量可显著促进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抑制硬质相M-A岛的产生,但过多的粗大先共析铁素体形成会降低HAZ的低温韧性.M-A岛和先共析铁素体共同作用决定着大热输入HAZ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热输入焊接 焊接粗晶区 先共析铁素体 M-A岛
下载PDF
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韧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柴锋 杨才福 +2 位作者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0,共5页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韧性,并测定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和韧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粗晶区的组织由粗大的粒状贝氏体转变为细...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韧性,并测定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和韧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粗晶区的组织由粗大的粒状贝氏体转变为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当t85≤40s时,焊接粗晶区无塑性转变温度低于-50℃,可获得良好的低温韧性。当t85>40s时,焊接粗晶区冲击韧度显著降低,大尺寸M-A组元的增多是导致含铜时效钢韧性恶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时效钢 粗晶区 韧性 粒状贝氏体
下载PDF
Al、Ti处理对低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柴锋 杨才福 +2 位作者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80,共5页
研究了Al、Ti处理对低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用A1处理时,钢中形成的夹杂物为A1的氧化物和细小的TiN。A1的氧化物和TiN不能促进晶内铁素体的形成,焊接粗晶区主要由粗大的晶界铁素体和平行排列的侧板条铁素体组成。用T... 研究了Al、Ti处理对低合金钢焊接粗晶区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用A1处理时,钢中形成的夹杂物为A1的氧化物和细小的TiN。A1的氧化物和TiN不能促进晶内铁素体的形成,焊接粗晶区主要由粗大的晶界铁素体和平行排列的侧板条铁素体组成。用Ti处理时,钢中形成大量的Al、Ti、Mg、Ca复合氧化物夹杂,其颗粒大小为0.5~3.0μm,同时还有一定量细小的Ti的氮化物。复合Ti的氧化物具有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的能力,焊接粗晶区主要由晶界铁素体、少量的侧板条铁素体和大量的晶内针状铁素体组成。随焊接热循环高温保温时间增长,晶界铁素体粗大,侧板条铁素体数量减少。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减慢,晶界铁素体数量增多,针状铁素体的尺寸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处理 Al处理 粗晶区 晶界铁素体 针状铁素体
下载PDF
焊接热循环对含铜时效钢HAZ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柴锋 杨才福 +2 位作者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1,112,共4页
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对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单次热循环后,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粗晶区冲击韧度最差,这主要是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所致;两相区是热影响区的... 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对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单次热循环后,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粗晶区冲击韧度最差,这主要是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所致;两相区是热影响区的“软化区”,母材中析出相的粗化及重溶和铁素体量的增多是导致两相区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二次热循环对模拟HAZ组织和性能有显著影响,粗晶区+两相区是二次热循环中性能最差的区域。基体中部分析出物的粗化或回溶以及组织中铁素体量的增加是导致两相区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大尺寸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是导致该区域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时效钢 焊接热影响区 粗晶区 细晶区 两相区
下载PDF
含铜时效钢气体保护焊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锋 徐洲 +2 位作者 杨才福 苏航 张永权 《焊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3-47,共5页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气体保护焊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所用热输入范围内(1.2—2.3kJ/mm),含铜时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同母材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且HAZ拉伸强度对热输入变化不敏感;焊接热影响区具有较...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气体保护焊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所用热输入范围内(1.2—2.3kJ/mm),含铜时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同母材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且HAZ拉伸强度对热输入变化不敏感;焊接热影响区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熔合线是HAZ中韧性最差的部位;和传统调质型船体用钢相比,含铜时效钢HAZ硬化和软化现象不明显;热输入对含铜时效钢粗晶区组织影响显著,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粗晶区组织由细板条贝氏体向粗大的粒状贝氏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时效钢 焊接热影响区 气体保护焊 硬化 软化 组织与性能 时效钢 含铜 贝氏体转变 拉伸强度
下载PDF
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柴锋 杨才福 +2 位作者 张永权 苏航 徐洲 《上海金属》 CAS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粗晶区冲击韧性最差,这主要是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所致;细晶区塑韧性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细晶区奥氏体化后高温停...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粗晶区冲击韧性最差,这主要是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所致;细晶区塑韧性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细晶区奥氏体化后高温停留时间较短,同时未溶解的Nb(CN)阻碍了晶粒的长大。两相区是热影响区的“软化区”,母材中析出相的粗化及重溶和铁素体量的增多是导致两相区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但相对于母材软化现象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时效钢 焊接热影响区 显微组织 冲击韧性
下载PDF
超低碳含铜时效钢抗裂性研究
16
作者 柴锋 徐洲 +1 位作者 杨才福 张永权 《焊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19,共5页
采用理论计算、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和小铁研试验方法研究了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的抗裂性.结果表明,与强度级别相同的12Ni3CrMoV钢相比,超低碳含铜时效钢具有更为优异的焊接性能,其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在-5℃~0℃以及低于4000 Pa绝对... 采用理论计算、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和小铁研试验方法研究了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的抗裂性.结果表明,与强度级别相同的12Ni3CrMoV钢相比,超低碳含铜时效钢具有更为优异的焊接性能,其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在-5℃~0℃以及低于4000 Pa绝对湿度下不预热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硬化 抗裂性 小铁研试验 时效钢 超低碳 含铜 12Ni3CrMoV钢 热影响区 焊接性能
下载PDF
Ni对高强度低合金钢中富Cu相析出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柴锋 王泽民 +3 位作者 罗小兵 张正延 刘敏 王占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将两种不同Ni含量高强度低合金钢(1.5 Ni和2.0 Ni,%,质量分数)900℃水淬后630℃时效处理2 h,利用金相显微镜(O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对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纳米相析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 将两种不同Ni含量高强度低合金钢(1.5 Ni和2.0 Ni,%,质量分数)900℃水淬后630℃时效处理2 h,利用金相显微镜(O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对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纳米相析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 Ni钢的强度和冲击吸收功(-60℃)均高于1.5 Ni钢。两种钢的金相组织无明显差异,组织均为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混合组织。1.5 Ni钢中,富Cu相为孪晶fcc结构,多呈椭球状,等效半径和数量密度分别约为3.5 nm和1.5×10^(22)m^(-3);而2.0 Ni钢中,富Cu相为9R结构,多呈球状,等效半径和数量密度分别约为2.9 nm和2.9×10^(22)m^(-3)。这是由于Ni含量的提高,导致富Cu相的临界形核功降低,形核位置增多;同时,Ni、Mn原子偏聚在富Cu相/基体界面,有效降低了富Cu相/基体的界面能,导致富Cu相较稳定,不易长大、熟化。因此,2.0 Ni钢中富Cu相尺寸相对细小,数量密度也相对较高,析出强化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NI 富Cu相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元素分布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HSLA高强船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罗小兵 杨才福 +1 位作者 苏航 柴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采用固溶+时效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时效温度对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高强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处出现强度峰值,这是由大量纳米级的Cu析出物(<5 nm)和少量Nb(C,N)粒子的共同强化造成。过时效状态下,... 采用固溶+时效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时效温度对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高强船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处出现强度峰值,这是由大量纳米级的Cu析出物(<5 nm)和少量Nb(C,N)粒子的共同强化造成。过时效状态下,基体的软化作用加强,且Cu析出粒子尺寸显著增大(10~30 nm),沉淀强化作用也逐渐减弱,钢的强度下降。时效过程中基体软化和析出相沉淀强化的共同作用决定了HSLA高强船体钢的性能变化规律。试验钢在650~670℃范围内时效不仅获得了670~780 MPa的强度,而且保证-40℃冲击功在80 J以上,体现出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温度 HSLA CU 沉淀强化 船体钢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船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杨才福 柴锋 苏航 《上海金属》 CAS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线能量焊接时由于高温停留时间长、相变冷却速度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侧板条铁素体为主的组织,韧性恶化。降低钢中的C含量及碳当量(Ceq)、细化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发展大线能... 大线能量焊接时由于高温停留时间长、相变冷却速度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侧板条铁素体为主的组织,韧性恶化。降低钢中的C含量及碳当量(Ceq)、细化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发展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主要技术措施。"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钢中细小的氧化物,通过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明显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成为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实验结果表明:Ti-Mg复合处理明显细化钢中氧化物颗粒尺寸,促进了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在100~200kJ/cm的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粗晶热影响区得到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20℃冲击功达到350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船体钢 氧化物冶金 焊接热影响区 低温韧性
下载PDF
我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兴录 朱徐 +4 位作者 徐涛 李全乐 张健 柴锋 王克安 《疾病监测》 CAS 1997年第1期6-11,共6页
为对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进行评价,笔者分析了全国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审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资料,结果表明我国1994年出生的儿童全程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50.6%,95%可信限为50.... 为对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进行评价,笔者分析了全国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审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资料,结果表明我国1994年出生的儿童全程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50.6%,95%可信限为50.4%~50.8%。各省间调查接种率差异很大,接种率在85%以上的省有7个;50%~84%有8个;30%~50%有7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有13个。城镇儿童接种率为91.3%,农村为44.6%,城镇高于农村。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平原地区、参加计免保偿、发过常规免疫接种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乙肝疫苗 接种率 评价 儿童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