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骨水泥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浩然 柴雷子 +4 位作者 梁西俊 刘杰 宋财 乔彬 宗帮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8~81...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治疗(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8~81岁,平均(67.3±5.1)岁;溃疡病程(12.6±3.7) d。23例采用清创+换药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9~78岁,平均(66.9±1.9)岁;溃疡病程(11.9±4.1)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清创术中及术后第3、6、9、12、15天溃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入院时和清创时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9、12、15天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6.5±5.3) d,创口愈合时间(26.5±4.3) d;对照组住院时间(35.6±4.8) d,创口愈合时间(43.6±5.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95.6%),高于对照组(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骨水泥膜诱导技术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创面感染、减少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骨水泥 膜诱导 糖尿病足
下载PDF
LCP联合MIPPO治疗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辞山 孟红亚 +1 位作者 柴雷子 万德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93-2896,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对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LCP...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对老年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LCP+MIPPO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患者术后3个月足-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收集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踝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LCP联合MIPPO治疗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疗效与安全性有保障,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踝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柴雷子 薛锋 +3 位作者 肖海军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1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 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觟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觟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下载PDF
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文献回顾 被引量:5
4
作者 柴雷子 丁亮 薛锋 《医学综述》 2014年第4期714-716,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关于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已发表文献,探讨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采用... 目的综合分析关于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已发表文献,探讨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采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纳入文献样本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指标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检出112篇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筛选后,共有10篇被纳入分析,共有186例患者(223髋),其中男128例、女58例,加权平均年龄为38.3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12.0个月。加权平均手术时间(34.9±4.9)min,加权平均出血量(57.8±10.0)mL,术后髋关节加权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高[(86.3±3.9)分vs(59.2±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6,P<0.01)。未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深部血管栓塞、骨折、神经损伤、多孔钽棒松动和断裂等其他并发症,仅少数患者出现术后不可解释的疼痛和异位骨化。结论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短期内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棒 早期股骨头坏死 系统回顾
下载PDF
跟骨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柴雷子 薛锋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12-414,417,共4页
跟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跗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跟骨骨折及一些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关节融合术主要用于SandersⅥ型或粉碎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移位较大的关节外骨折和SandersⅡ、Ⅲ... 跟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跗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跟骨骨折及一些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关节融合术主要用于SandersⅥ型或粉碎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移位较大的关节外骨折和SandersⅡ、Ⅲ型及部分Ⅵ型骨折。手术疗效得到肯定的同时,软组织并发症问题备受关注。近年微创手术如外固定术、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关节镜手术及跟骨成形术等,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就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杰 宋才 +3 位作者 梁西俊 李俊 张伟 柴雷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1 a 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112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优良78例(69.64%),踝关节功能不良34例(30.36%);术后发生伤口愈合延迟5例,切口感染3例,腓骨肌腱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 a,17例患者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麻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是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否取出内固定物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骨折原因、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分型、是否开放损伤、是否跟骨牵引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并坚持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锋 柴雷子 丁亮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行改良Stoppa手术入路16例,联合髂窝手术入路3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2例。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行改良Stoppa手术入路16例,联合髂窝手术入路3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2例。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个月。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显示,13例骨盆骨折患者中,优12例、良1例;8例髋臼骨折患者中,优5例、良3例。除1例术中腹膜破裂行修补术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术野显露清晰,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路磊 宋财 +2 位作者 万德余 柴雷子 李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41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41例和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41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varus angle,TPA)、胫骨平台后倾角(tibial plateau caster,PS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观察组TPA、PSA、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S评分值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侧和前外侧入路联合用于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有利于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恢复,在促进骨折复位的同时,有利于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前外侧入路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双髁骨折 手术入路 膝关节
下载PDF
骨搬移术中植入硫酸钙对促进对合端愈合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学德 孟红亚 +2 位作者 王辞山 万德余 柴雷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搬移术中植入硫酸钙能否促进对合端自然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骨搬移和硫酸钙植入治疗的27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20~61(44.30±10.00)岁;病程3~86(13.26±... 目的:探讨骨搬移术中植入硫酸钙能否促进对合端自然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骨搬移和硫酸钙植入治疗的27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20~61(44.30±10.00)岁;病程3~86(13.26±16.47)个月;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慢性骨髓炎16例,开放性骨折创伤性慢性骨髓炎11例。清创后骨缺损长度4~14(9.11±2.57)cm。观察术后并发症、对合端自然愈合率、外固定指数,采用Checketts&Otterburn针道感染分级标准评价针道感染情况,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观察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41(31.32±3.37)个月。27例患者均未发生对合端皮肤嵌顿,术后(17.78±5.43)个月后获得骨性愈合,其中25例对合端自然愈合,2例未自然愈合患者(均依从性较差)经对合端清理植骨后愈合,发生马蹄足畸形1例,无感染复发或再骨折病例。按照Checketts&Otterburn针道感染分级标准,共有22例(41处)发生不同程度的针道感染。外固定指数1.6~2.4(2.02±0.24)月/cm。根据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21例,良5例,中1例;功能结果:优19例,良7例,中1例。结论:骨搬移术中,骨缺损区植入硫酸钙能够预防骨残端之间皮肤嵌顿,有利于对合端的自然愈合,可避免大多数病例对合端Ⅱ期清理植骨,但需要注意提高骨搬移手术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髓炎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同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可行性
10
作者 王辞山 孟红亚 +2 位作者 柴雷子 万德余 石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下肢闭合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分期组(n=37,常规分期行深... 目的探讨同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在下肢闭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下肢闭合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分期组(n=37,常规分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和同期组(n=37,同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出院前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患肢疼痛程度与DVT患肢肿胀程度,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恢复水平[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Lane-Sandhu骨折生长评分]。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PTT、PT、TT均长于本组术前,FIB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反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术后仍有栓塞、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分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OFAS、Lane-Sandhu骨折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深静脉滤网置入术不会对下肢闭合骨折合并DVT患者的疗效造成不良影响,且不会导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与深静脉滤网置入术安全性下降,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型骨折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滤网置入术 同期手术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外科保头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柴雷子 薛锋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4-96,共3页
股骨头血液循环破坏、髓内压增高及股骨头下支撑力不足所致股骨头坏死(ONFH)由多种病因引起,多见于中青年人群。ONFH外科保头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症状,延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关键在于减少股骨头髓内高压的同时给予股骨头有效支撑并重建血... 股骨头血液循环破坏、髓内压增高及股骨头下支撑力不足所致股骨头坏死(ONFH)由多种病因引起,多见于中青年人群。ONFH外科保头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症状,延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关键在于减少股骨头髓内高压的同时给予股骨头有效支撑并重建血供,其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该文就单纯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联合骨诱导物移植术、髓芯减压联合带血管骨移植术、多孔钽棒置入术、截骨术和血管束植入术等外科保头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外科治疗 保头治疗
下载PDF
锁骨中段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比较
12
作者 田浩然 柴雷子 +3 位作者 宋财 梁西俊 乔彬 张魁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8-682,共5页
[目的]比较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治疗(桥接组),34例... [目的]比较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治疗(桥接组),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桥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主动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早期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桥接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桥接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钢板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固定锁骨中段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 Nice结 钢板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柴雷子 宋财 +2 位作者 刘杰 田浩然 张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的13例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62~84岁,平...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的13例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62~84岁,平均68.3岁;左侧9例,右侧4例。按Gustilo分型:Ⅱ型7例,ⅢA型5例,ⅢB型1例。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得6~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10.8周。主要并发症:复位丢失3例(23.1%),经及时调整外固定支架后改善;关节僵硬4例(30.1%),经康复理疗后症状好转;创伤性关节炎2例(15.4%),经康复科理疗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针道感染2例(15.4%),经换药后感染控制。末次随访时参考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5例,良6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雷子 刘杰 +1 位作者 宋财 潘明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5趾畸形。结果15例(23足)获得随访,1例(1足)失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0)个月。术后患足畸形获得不同程度改善,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跖侧胼胝体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第3趾发黑,予以截趾。1足第1跖趾关节不愈合,翻修手术中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18周愈合;其余20足第1跖趾关节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13(10~15)周。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手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该术式是一种挽救性手术而不是解剖重建,难以恢复足部全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前足畸形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跖骨头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柴雷子 薛锋 +2 位作者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8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A组42例(48足)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36例(38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跟骨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2组:A组42例(48足)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36例(38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跟骨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切1:I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8例均获得平均16.8(8—3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临床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A组优良率89.6%,B组优良率86.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B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固定架 钢板螺钉 有限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系统回顾 被引量:14
16
作者 薛锋 张长青 +2 位作者 柴雷子 陈圣宝 丁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关于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自1980-01—2013-05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通过循证医学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关于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自1980-01—2013-05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需要数据,通过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96篇相关文献,共10篇被纳入分析,共553例(656髋),男426例,女127例,加权平均年龄(37.08±5.10)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7.91±4.20)年。术后加权平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2.57±5.78)分较术前(62.69±10.0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0,P<0.05)。纳入文献中6篇(373髋)中78髋术后进展至髋关节置换,加权平均进展至髋关节置换时间为术后(5.96±2.51)年,术后髋关节幸存率79%。并发症主要深静脉血栓(6.60%)、拇趾趾间关节伸直功能受限(6.51%)、腓神经麻痹(3.76%)、术后感染(3.74%)、异位骨化(1.54%)、股骨粗隆部滑囊炎(1.00%)。结论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是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需要重视术后并发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游离腓骨移植 系统回顾
原文传递
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伟 柴雷子 +3 位作者 万德余 王龙泉 孙正 梁西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
回顾性分析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第5跖骨Ludloff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内翻合并小趾囊炎8例;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应用拇趾一跖趾一趾间关节评分系统... 回顾性分析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第5跖骨Ludloff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内翻合并小趾囊炎8例;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应用拇趾一跖趾一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0 min;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0个月;第4、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改良第4、5跖骨间角,第5跖骨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前AOFAS评分为(44.75±3.65)分,术后为(86.25±3.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loff截骨 小趾囊炎 小趾内翻 第4、5跖骨间角 小趾内翻角 改良第4、5跖骨间角
原文传递
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5 位作者 柴雷子 余凯祥 丁亮 沈玉春 朱海明 赵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6 d。...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6 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43例(45足),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15 d。术前均行跟骨侧轴位片及CT平扫。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随访1年以上,平均14.5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A组平均85.34分,B组85.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A组(4%),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框架式外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支架 跟骨关节内骨折 钢板
原文传递
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凯祥 柴雷子 +2 位作者 薛锋 潘明芒 姜闻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2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估单侧外固定架固定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牢靠程度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健康成年男性右侧足踝部骨骼及软组织数据,利用Mimics、Patran、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Sander...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估单侧外固定架固定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牢靠程度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健康成年男性右侧足踝部骨骼及软组织数据,利用Mimics、Patran、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模型。在模拟下肢非负重状态下跟骨受到跟腱的最大拉应力时,骨折块之间的位移程度及外固定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骨折块之间向踝关节内侧、后侧、上方的相对位移分别为0.027 2 mm、0.095 1 mm、0.139 8 mm;骨折块之间最大位移为0.175 3 mm,未达到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中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 mm的标准;最大应力分布区域在外固定钉上,最大应力值为37.06 MPa,小于外固定钉屈服强度225 MPa。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骨折 外固定架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化设计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3 位作者 柴雷子 丁亮 唐果 吕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1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男,28岁,体重64 kg,身高172 cm)行腰椎CT平扫及Mimics三维重建,观察腰椎骨性组织、硬膜囊及神经根的解剖结... 目的探讨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男,28岁,体重64 kg,身高172 cm)行腰椎CT平扫及Mimics三维重建,观察腰椎骨性组织、硬膜囊及神经根的解剖结构。在Mimics软件中模拟手术操作置入最佳工作通道,切除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及上关节突前上缘骨赘,对腰椎侧隐窝进行减压。结果穿刺路径上的解剖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腰背筋膜浅层、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椎管和侧隐窝。通过该穿刺通道,可以充分显露侧隐窝,适当调整管道方向,可以实现对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内侧缘、上关节突前上缘骨赘以及突向侧隐窝的椎间盘组织的切除。结论影像学联合数字化技术经椎板间隙交叉入路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是可行的,为内镜下微创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临床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 内窥镜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