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甙对尼古丁预处理的小鼠肠炎模型脾淋巴细胞因子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刚 韩英 +3 位作者 宋迎新 村田有志 伊东重豪 栋方昭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古丁预处理的小鼠肠炎模型体外实验中,雷公藤多甙对脾脏淋巴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影响,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经尼古丁预处置的炎症性肠病模型的作用,分析雷公藤多甙与尼古丁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是否... 目的:观察尼古丁预处理的小鼠肠炎模型体外实验中,雷公藤多甙对脾脏淋巴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影响,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雷公藤多甙对经尼古丁预处置的炎症性肠病模型的作用,分析雷公藤多甙与尼古丁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 方法:用半抗原物质恶唑酮(oxazolone,以下简称OXZ)诱导SJL/J小鼠肠炎模型(n=7)。OXZ对照组:予6mg溶于乙醇灌肠3d后处死;尼古丁预处置组:在用OXZ灌肠3d处死前,每日予尼古丁0.5mg/kg连续皮下注射3wk的预处置。均收集脾细胞,计数。加入10μg/L PMA(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Sigma,St.Louis,MO,USA)和100μg/L Ionomycin(Sigma)作24h培养,离心后收集上清液置于-70℃保存,行ELISA检测。MGT实验组:将0.1g/L和0.01g/L浓度的雷公藤多甙(MGT)加入培养的淋巴细胞液中(未加的为空白对照组),用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生成量。 结果:与OXZ组相比,尼古丁预处理组的IFN-r显著增高(0.65±0.08 ng/L vs 2.95±0.064 ng/L);随着剂量增加(2.95±0.65ng/L→1.448±0.28 ng/L→0.553 ng/L±0.07 ng/L,P<0.01),MGT明显地抑制尼古丁刺激IFN-γ的过量分泌。随着MGT剂量的增加(6.95±0.29 ng/L→6.90±0.65 ng/L→5.48±0.44 ng/L,P<0.05),尼古丁预处理组的IL-4生成较OXZ组的少(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尼古丁 预处理 小鼠 肠炎模型 脾淋巴细胞因子
下载PDF
吸烟与尼古丁对DSS肠炎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英 村田有志 +1 位作者 伊爱重豪 栋方昭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但是免疫功能异常在IB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1-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吸烟可以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CD却有恶化作用[6,7].临床观...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但是免疫功能异常在IB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1-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吸烟可以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CD却有恶化作用[6,7].临床观察亦发现,尼古丁灌肠和尼古丁皮贴剂对活动性UC具有治疗作用[8,9].基础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亦提示,吸烟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尼古丁有关[10-14].明确吸烟/尼古丁对UC/CD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环节(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澄清UC/CD在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异同,为IBD的预防、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副作用 烟碱 炎性肠疾病 免疫学 化学诱导 硫酸葡聚糖
下载PDF
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9
3
作者 韩英 村田有志 +1 位作者 伊东重豪 栋方昭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分析和探讨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 (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和脾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类型。方法 采用BALB/c小鼠 ,经直肠注入OXZ制成炎症性肠病(IBD)模型 ;皮下注射尼古丁 0 .5mg·kg-1·d-1,连续 3... 目的 分析和探讨长期应用尼古丁对恶唑酮 (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和脾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类型。方法 采用BALB/c小鼠 ,经直肠注入OXZ制成炎症性肠病(IBD)模型 ;皮下注射尼古丁 0 .5mg·kg-1·d-1,连续 3周。将小鼠处死后 ,取出大肠及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大肠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黏膜及脾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IFN γ)和白介素 4(IL 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FACScan)分析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4的表达。结果 尼古丁组的病理组织学计分显著低于OXZ组 (19.8比 2 3 .7,P <0 .0 2 )。与对照组比较 ,OXZ组大肠黏膜 [(185± 47)pg/ g比 (94± 14)pg/ g]和脾细胞生成的IL 4明显高于对照组 [(5 9± 12 )pg/ml比 (10± 1) pg/ml];与OXZ组比较 ,尼古丁组IL 4生成量更趋降低 [肠黏膜 :(15 7± 38) pg/ g比 (185± 47) pg/ g ,P <0 .0 5 ;脾细胞 :(5 0± 13) pg/ml比 (5 9± 12 ) pg/ml,P <0 .0 5 ]。OXZ组IFN γ/IL 4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黏膜 :1.10± 0 .37比 3 .40± 0 .35 ,P <0 .0 2 ;脾细胞 :2 .75± 1.90比 30 .70± 3 .90 ,P <0 .0 1) ,与尼古丁组差异无显著性 (黏膜 :1.10± 0 .37比 0 .78± 0 .14;脾细胞 :2 .75± 1.90比 0 .78± 0 .40 )。OXZ组 ,表达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炎症性肠病 恶唑酮 白介素-4 干扰素-Γ 肠疾病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