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对气虚型血管损伤中COX-2和iNOS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栗彦宁 吴以岭 +1 位作者 贾振华 齐锦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03-807,812,共6页
探讨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人参皂甙的防治作用。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 探讨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人参皂甙的防治作用。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人参皂甙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INOS 血管内皮损伤 人参皂甙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养阴活血方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梁金环 栗彦宁 +1 位作者 齐锦生 李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探讨养阴活血方药(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 flow recipe,NYPBR)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NYPBR组,后两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水... 目的:探讨养阴活血方药(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 flow recipe,NYPBR)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NYPBR组,后两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水。NYPBR组按人与动物间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灌喂给药(含生药1 g·mL^(-1)),每只大鼠3 mL·d^(-1)。10周后,RT-PCR检测肾皮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特异性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的生成。光镜观察大鼠肾皮质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和肌酐清除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皮质iNOS mRNA表达0.90±0.10和蛋白量含量43.00±6.08增加、NT生成87.23±5.94明显增加,与肾皮质病理改变及肾功能减退呈一致性变化。NYPBR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结论:NYPBR可显著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伤,此作用可能与降低iNOS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减少ONOO^-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养阴活血方药
下载PDF
氨基胍缓解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彬 齐锦生 +2 位作者 刘朝巍 栗彦宁 牛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皮损伤 糖尿病大鼠 氨基胍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缓解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急性铊中毒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贵福 齐锦生 栗彦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45-1045,共1页
关键词 中毒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薤白对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基因谱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以岭 刘昆 +2 位作者 齐锦生 贾振华 栗彦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薤白对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证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I提供的SAGE(serial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 目的:探讨薤白对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证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I提供的SAGE(serial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薤白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炎症相关COX-2、COX-1,氧化应激相关iNOS及血管舒缩相关ECE、eNOS的基因表达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SOD的基因表达增加(P<0.01)。结论:薤白能够改善血管病变时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薤白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祝岩波 郑龙 +7 位作者 尤红煜 王璇 梁晓亮 刘健敏 张东明 连伟光 栗彦宁 王俊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细菌检测提供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绿脓杆菌Las I基因、肺炎克雷伯杆菌Pho E基因和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设计出特异...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细菌检测提供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绿脓杆菌Las I基因、肺炎克雷伯杆菌Pho E基因和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经过多重PCR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多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对人工感染标本、实验动物粪便样本进行验证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对比。结果多重PCR分别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 bp)、绿脓杆菌(600 bp)、肺炎克雷伯杆菌(368 bp)和通用(520 bp)的目的条带。多重敏感性为10 pg,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细菌中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出不同组合的人工感染标本,从76只粪便检测出绿脓杆菌阳性1例,与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为实验动物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多重PCR
下载PDF
通心络对气虚和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以岭 栗彦宁 +2 位作者 齐锦生 贾振华 刘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68-2272,共5页
目的:探讨气虚和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异同,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和束缚法分别制造气虚和气滞证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 目的:探讨气虚和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异同,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和束缚法分别制造气虚和气滞证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I提供的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气虚和气滞型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气虚组炎症相关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氧化应激相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舒缩相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转换酶(ECE)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前列环素合酶(PCS)基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通心络治疗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降低(P<0.05或P<0.01);气滞组COX-1,COX-2,iNOS及eNOS,ECE基因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PCS和SOD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通心络治疗后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趋于正常(P<0.01)。结论:气虚和气滞型血管病变中,内皮损伤7组相关基因表达谱不尽相同,而通心络能改善这些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内皮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璐 宋淑霞 +5 位作者 连伟光 栗彦宁 郑龙 刘健敏 尤红煜 王俊霞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4期378-380,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33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以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F8)活性。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LD-PCR)进行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 目的建立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33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以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F8)活性。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LD-PCR)进行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凝胶成像技术分析扩增产物。捕获测序技术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突变类型。结果 33例患者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均小于1%,为重型;LD-PCR技术检测出13例患者存在Int22倒位,倒位发生率为39.4%;Int1倒位患者1人,发生率3%;对13例内含子22倒位患者进行测序比对,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 LD-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重型甲型血友病FⅧ的基因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因子Ⅷ 序列倒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Reverse ChIP: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明明 齐锦生 栗彦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7-410,共4页
反向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reverse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everse ChIP)是一种在体内状态下分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它用特异的核酸探针捕获靶DNA片段及与其相结合的蛋白质,蛋白质用质谱仪检测,以达到确定靶DN... 反向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reverse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everse ChIP)是一种在体内状态下分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它用特异的核酸探针捕获靶DNA片段及与其相结合的蛋白质,蛋白质用质谱仪检测,以达到确定靶DNA位点全部相关蛋白质的目的.其可对靶DNA位点相关蛋白质进行全面、系统地鉴定,特别是寻找已知DNA元件相应的调节蛋白.在发现、鉴定靶DNA位点相关蛋白质和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Reverse ChIP)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靶DNA位点相关蛋白质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基因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以岭 栗彦宁 +2 位作者 齐锦生 贾振华 刘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73-977,共5页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I提供的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人参皂甙对...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 I提供的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人参皂甙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炎症相关COX-1(P<0.001)、COX-2(P<0.001)、氧化应激相关iNOS(P<0.001)、SOD基因表达(P<0.05)及血管舒缩相关eNOS(P<0.05)、ECE(P<0.001)的基因表达降低;PCS的基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皂甙能够改善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病变时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对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大规模并行焦磷酸测序技术简介
11
作者 范少轻 栗彦宁 齐锦生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0期3055-3057,共3页
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研究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每个人的基因组,因此迫切需要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近几年,出现了基于焦磷酸的新测序方法——大规模并行焦磷酸测序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双链DNA首先被片段化,每单个寡核苷酸链分子结合到磁珠支持... 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研究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每个人的基因组,因此迫切需要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近几年,出现了基于焦磷酸的新测序方法——大规模并行焦磷酸测序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双链DNA首先被片段化,每单个寡核苷酸链分子结合到磁珠支持物上,用乳液PCR对结合的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磁珠复合物被分别置于光纤芯片上的皮升级反应容器中。然后将DNA聚合酶、ATP硫酸化酶、荧光素酶、三磷酸腺苷二磷酸酶等反应试剂加入到反应容器,经过聚合、硫酸化、氧化即可产生强度与结合的核苷酸数目线性相关的光信号,每个反应容器发出的光就能被探测到。利用这项技术在4.5h内可测序2000万~3000万碱基对,准确度达到99%或更高,并且无需在细菌体内进行亚克隆。大规模并行焦磷酸测序开启了个体化基因组学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并行焦磷酸测序 平行乳液聚合酶链反应 光纤芯片
下载PDF
大鼠冠状病毒和仙台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钰榕 郑龙 +7 位作者 祝岩波 王璇 尤红煜 刘健敏 栗彦宁 连伟光 张东明 王俊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实验大鼠冠状病毒和仙台病毒的双重PCR方法。方法根据大鼠冠状病毒N基因、仙台病毒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双重PCR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双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仙台病毒组织DNA样本和实验...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实验大鼠冠状病毒和仙台病毒的双重PCR方法。方法根据大鼠冠状病毒N基因、仙台病毒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双重PCR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双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仙台病毒组织DNA样本和实验动物组织样本,并与ELISA方法比对。结果双重PCR扩增出大鼠冠状病毒(168 bp)和仙台病毒(262 bp)目的条带,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利用核酸BLAST功能进行同源序列对比,仙台病毒和大鼠冠状病毒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仙台病毒和大鼠冠状病毒的检测下限为1.56×10~2 copies/μL。特异性检测对小鼠肝炎病毒扩增,产生片段大小近似大鼠冠状病毒产物。应用建立的双重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仙台病毒组织DNA样本,30份DNA标本均被检出;检测94份实验动物肺组织样本,结果均阴性。结论建立的双重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实验动物仙台病毒和大鼠冠状病毒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冠状病毒 仙台病毒 双重PCR
下载PDF
β-羟丁酸调控叉头框蛋白O1促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的机制
13
作者 张伯宁 李佳临 +4 位作者 刘子敬 刘昆 郑丽 栗彦宁 齐锦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探讨β-羟丁酸如何调控叉头框蛋白O1(FoxO1)以促进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糖尿病组(n=10)、β-羟丁酸1组(B1组,n=10)、β-羟丁酸2组(B2组,n=10)和β-羟丁酸3组(B3组,n=10)。后4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 目的:探讨β-羟丁酸如何调控叉头框蛋白O1(FoxO1)以促进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糖尿病组(n=10)、β-羟丁酸1组(B1组,n=10)、β-羟丁酸2组(B2组,n=10)和β-羟丁酸3组(B3组,n=10)。后4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B1、B2和B3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β-羟丁酸钠160、200和240 mg·kg^(-1)·d^(-1),干预12周。STZ注射后3 d和β-羟丁酸干预12周时,检测大鼠血糖和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糖原染色观察肝糖原的储存情况,Westernblot检测总的和胞核FoxO1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FoxO1的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表明糖尿病大鼠肝脏受到损伤。进而,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肝糖原储存减少,总的和胞核FoxO1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且观察到FoxO1聚集在核内。中、高剂量β-羟丁酸干预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增加肝糖原储存,同时显著减少胞核FoxO1蛋白含量(P<0.05),抑制其核转位。结论:β-羟丁酸可能通过抑制FoxO1核转位,促进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丁酸 糖尿病 肝糖原 叉头框蛋白O1 核转位
下载PDF
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诱导HepG2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肖志刚 郑丽 +4 位作者 王梓瀛 刘昆 王瑜 齐锦生 栗彦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是否通过抑制β-Catenin诱导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记分子-白蛋白(ALB)的分布,以鉴定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与HepG2细胞株共培... 目的探讨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是否通过抑制β-Catenin诱导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记分子-白蛋白(ALB)的分布,以鉴定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与HepG2细胞株共培养24 h、48 h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HepG2细胞株中肝癌标记分子-甲胎蛋白(AFP)、肝细胞分化调控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和成熟肝细胞标记分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CYP1B1)和乙醇脱氢酶1C(ADH1C)的mRNA表达。共培养48 h后,观察HepG2细胞株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FP、HNF-4α和β-Catenin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的分布。应用β-Catenin抑制剂处理后,观察HepG2细胞株形态变化并且检测AFP蛋白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细胞ALB荧光显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HepG2细胞株中,AFP相对mRNA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显著降低,HNF-4α、CYP1B1和ADH1C的相对mRNA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48 h后,HepG2细胞株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肝细胞的六边形,AFP和HNF-4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48 h后,β-Catenin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同时HepG2细胞株中β-Catenin的荧光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抑制剂处理可明显改变HepG2细胞株形态,引起共培养组HepG2细胞株形态更剧烈的变化,显著抑制AFP的蛋白表达。结论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可能主要通过抑制β-Catenin,诱导HepG2细胞株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细胞分化 胚肝细胞 Β-CATENIN HNF-4Α
下载PDF
ChIA-PET技术
15
作者 高雅 齐锦生 栗彦宁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配对末端标签测序分析染色质相互作用(chromatin interaction analysis by paired-end tag sequencing,ChIA-PET)技术是一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远程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它把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配对末端标签测序分析染色质相互作用(chromatin interaction analysis by paired-end tag sequencing,ChIA-PET)技术是一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远程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它把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技术、染色质邻近式连接(chromatin proximity ligation)技术、配对末端标签(paired-endtag,PET)技术和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技术融为一体,在基因组三维折叠和套环状态下分析基因表达和调控。ChIA-PET技术已用于确定人乳腺腺癌细胞内雌激素受体a的结合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更多蛋白质因子的发现及其抗体的应用,该技术可实时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参与复制、转录过程的蛋白质因子结合位点以及结合位点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阐明基因调控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PET技术 全基因组 染色质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β-羟丁酸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浩 罗伟刚 +1 位作者 栗彦宁 齐锦生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67-272,共6页
除供能外,β-羟丁酸还可作为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器官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为引起组蛋白β-羟丁酰化修饰,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NLRP3炎症小体,还可以通过膜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其中,组蛋白赖氨... 除供能外,β-羟丁酸还可作为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器官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为引起组蛋白β-羟丁酰化修饰,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NLRP3炎症小体,还可以通过膜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其中,组蛋白赖氨酸的β-羟丁酰化修饰,作为一种新的表观遗传方式,为代谢物调控基因表达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丁酸 组蛋白β-羟丁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NLRP3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去甲基化酶UTX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栗彦宁 李雪龙 +1 位作者 刘春明 刘喜富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92-700,共9页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2和3甲基化(di-and tri-methylated histone 3 lysine 27,H3K27me2/3)是抑制性组蛋白标记,在发育、增殖分化调控中起关键作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6A,KDM6A),也称UTX(the ubi...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2和3甲基化(di-and tri-methylated histone 3 lysine 27,H3K27me2/3)是抑制性组蛋白标记,在发育、增殖分化调控中起关键作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6A,KDM6A),也称UTX(the ubiquitously transcribe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on chromosome X),是特异性催化H3K27me2/3去甲基化的酶,参与了转录激活、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研究发现,除了参与H3K27me2/3去甲基化过程外,UTX还参与形成了COMPASS复合体、SWI/SNF复合体以及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具有多种复杂的酶促和非酶促功能。基因敲除实验证明,UTX是干细胞诱导及胚胎发育调控所必需的,而UTX在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UTX参与了增殖分化调控,较多的研究关注UTX在肿瘤中的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UTX可能起到致癌或抑癌的双重作用,但其内在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心血管疾病中,UTX参与心肌再生激活,可能起到保护作用;然而UTX又通过激活病理性基因表达,促进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鉴于UTX在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其靶点药物研发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就UTX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 X染色体上广泛转录的四分体肽重复序列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2和3甲基化 发育 肿瘤 小分子靶向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