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视觉加权处理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栗振风 丁艺芳 张文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45-652,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视觉加权均方误差(WMSE).该方法以归一化均方误差为基础,结合了人眼视觉特性,采用子带分割和视觉加权等处理方法,使评价结果与CCIR500标准的主观评价相吻合,实现了主观评...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视觉加权均方误差(WMSE).该方法以归一化均方误差为基础,结合了人眼视觉特性,采用子带分割和视觉加权等处理方法,使评价结果与CCIR500标准的主观评价相吻合,实现了主观评价客观化的目标.对加噪后的降质图像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靠的,且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均方误差 视觉加权处理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论语》多种称谓与书名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栗振风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12,共8页
《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 《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等多种称谓;与此同时,其二,先秦及汉代早期文献中鲜见《论语》一名。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宋书》等史籍中《论语》的称引情况表明,以上两现象其实并非缘于《论语》书名未定之故,而是与《论语》的称引方式有关。鲜见《论语》一名乃是由于鲜以"《论语》曰"方式称引《论语》的称引习惯所致,这一称引习惯广泛存在于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称谓 称引 书名
原文传递
《论语义疏》仁论与玄学体用观
3
作者 栗振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共7页
《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人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 《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人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观融入、贯彻在其仁论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原文传递
先秦分工正义考论
4
作者 栗振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4,共9页
荀子的"群居和一之道"与柏拉图的"正义"均以社会团结为主题,两者实质上都是应做-应得的正义。不同时代的分工-分配正义差异有赖于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儒家通过"君子理天地""人有其治&q... 荀子的"群居和一之道"与柏拉图的"正义"均以社会团结为主题,两者实质上都是应做-应得的正义。不同时代的分工-分配正义差异有赖于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儒家通过"君子理天地""人有其治"的分工正义突破神的正义,建立起人类的正义之道。所有权与治理权之辨将君权神授的君主与臣民一同纳入到统一的社会分工正义体系之中,遵循按德分工与按能分工两个基本正义原则。君子与小人、劳心者与劳力者、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上下两个阶层的划分乃是缘于各宜其分、各取所长的分工合作的需要,但两者最终形成"以上正下"的单向主从关系而非平等合作关系。"选贤与能""立贤无方"等理念的真正实现有赖于人与人平等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分工 正义
原文传递
论南北朝时期经学的“折中”特征
5
作者 栗振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南北朝因学分南北而常被视为“经学分立”时代,然在学术思想层面上,“折中”似比“分立”更能揭橥、统括南北朝经学之特质。“折中”不排斥“分立”,而是含摄“分立”并以“分立”为前提。揆诸南北朝经学的历史,不仅有南学、北学之... 南北朝因学分南北而常被视为“经学分立”时代,然在学术思想层面上,“折中”似比“分立”更能揭橥、统括南北朝经学之特质。“折中”不排斥“分立”,而是含摄“分立”并以“分立”为前提。揆诸南北朝经学的历史,不仅有南学、北学之“分立”,更有儒、玄、佛之“分立”;而尤为重要的是“分立”之上又有融通…既有南学、北学的交流互通,亦有儒、玄、佛的兼综并融,因之形成了南北朝经学“博极群言”又“自有所见”的“折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经学 折中
原文传递
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以皇侃《论语义疏》为例
6
作者 栗振风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4,共3页
历史上"忠孝之辨"是一重要论题,《论语义疏》对此亦多有议论。皇侃秉承王弼"自然亲爱"原则,以玄学自然本体论作为"孝"的绝对性的依据。同时,皇侃突出"忠"的相对性与条件性,藉此为梁武代齐的不&... 历史上"忠孝之辨"是一重要论题,《论语义疏》对此亦多有议论。皇侃秉承王弼"自然亲爱"原则,以玄学自然本体论作为"孝"的绝对性的依据。同时,皇侃突出"忠"的相对性与条件性,藉此为梁武代齐的不"忠"予以辩护。此外,郭象"无为而治"思想对皇侃影响颇深,也是造成"忠"的相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义疏》
原文传递
西汉早期《论语》学研究
7
作者 栗振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100,共7页
整个中国古代经学的文本可分为经书系统和诠释性文献系统两个部分;经书系统形成之后,经学的各种争论就围绕着诠释的部分而展开。诠释文献又可分为传、说、记、章句以及注、疏等数类,其中传是最早出现的诠释文献类别。
关键词 《论语》学 西汉早期 文献系统 诠释性 经书 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