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常态下山西社会管理创新初探
1
作者 栗挺 《经济师》 2016年第2期19-21,2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和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社会管理方面同样面临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常...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和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社会管理方面同样面临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常态下山西社会管理创新,要着力推动省域范围内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体现对全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所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社会治理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山西统筹发展实施路径初探
2
作者 栗挺 《经济师》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转型不断加快、利益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频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结合国情、省情,山西进一步推进统筹发展的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转型不断加快、利益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频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结合国情、省情,山西进一步推进统筹发展的实施路径可以概括为"四轮共进、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四轮"是指"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共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山西全省推进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 转型发展 现状存在问题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设计——劳动力转移、要素替代逻辑与可行能力提升 被引量:4
3
作者 栗挺 孙秀玲 冯开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08,共9页
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可行能力的农户要素替代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引入针对不同土地规模经营程度农户的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制约因素的分析模型,据此模型对山东、安徽两省粮食生... 基于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可行能力的农户要素替代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引入针对不同土地规模经营程度农户的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制约因素的分析模型,据此模型对山东、安徽两省粮食生产托管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劳动力转移条件下,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不同的农户,粮食生产要素替代的制约因素也不同。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提升农户在要素获取、要素整合、风险应对三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农户要素替代,保障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可行能力 要素替代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基于山西数据的分析与考量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文丽 黄桦 栗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根据1978 ~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预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度考量山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 根据1978 ~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预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度考量山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长期更具显著性.可见,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在政策选择上更应重视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收入 向量自回归
下载PDF
百年中国农地制度的历程回顾与变迁评判
5
作者 栗挺 冯开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产权 要素 制度
下载PDF
山西转型发展的进展、成效和启示
6
作者 潘云 张文雅 栗挺 《前进》 2013年第8期6-10,共5页
2010年7月29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打开了山西发展的新视野,开辟了山... 2010年7月29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打开了山西发展的新视野,开辟了山西发展的新境界,提升了山西发展的新高度。三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山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省委书记 领导干部 跨越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土壤湿度和降水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圆圆 栗挺 +2 位作者 谭小飞 李肖 陈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160-163,共4页
利用1981—2008年NCEP-CFSR资料,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3个区域,分析了其夏季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夏季的降水量和土壤湿度均呈南部大、中部小、北部居中的特征;中南半岛沿岸、印度半岛西岸、云... 利用1981—2008年NCEP-CFSR资料,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3个区域,分析了其夏季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夏季的降水量和土壤湿度均呈南部大、中部小、北部居中的特征;中南半岛沿岸、印度半岛西岸、云贵高原、台湾以及缅甸至孟加拉国一带降水量最大,朝鲜半岛及俄罗斯南部次之,而中国中西部、印度大沙漠、萨雷伊希科特劳沙漠等地区降水量最小;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以南、印度西高止山脉以及朝鲜半岛土壤湿度最大,中南半岛、俄罗斯南部、青藏高原西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印度半岛东部次之,而中国中西部、印度大沙漠、萨雷伊希科特劳沙漠等地区土壤湿度最小;1981—2008年中、北部土壤湿度呈下降趋势,南部土壤湿度在28年间持平,而3个区域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 土壤湿度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山西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初探
8
作者 栗挺 张文丽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单一农户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其分散性与小规模的特征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大市场...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单一农户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其分散性与小规模的特征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大市场特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通过重构农业经济运行的微观组织基础,使其同现代市场机制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组织 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
下载PDF
干部“作秀”风当刹
9
作者 栗挺 《新长征》 2005年第16期23-23,共1页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一种“作秀”的不良风气:有的干部为了给自己装门面、树功绩,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殖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好让参观者和上级领导“一目了然”。有的地方领导不顾...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一种“作秀”的不良风气:有的干部为了给自己装门面、树功绩,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殖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好让参观者和上级领导“一目了然”。有的地方领导不顾经济承受能力,举债集资,甚至挪用扶贫救灾款,竞相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等”标志工程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不良风气 农业示范园 经济承受能力 养殖场 救灾款 参观者 广场 扶贫 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