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行腹壁子宫悬吊术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栗林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对比两种保留子宫的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三科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子宫脱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子宫骶骨岬组接受腹腔镜下行子宫骶骨岬悬吊术,腹壁组... 目的对比两种保留子宫的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三科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子宫脱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子宫骶骨岬组接受腹腔镜下行子宫骶骨岬悬吊术,腹壁组接受腹腔镜下行腹壁子宫悬吊术,分析子宫骶骨岬组和腹壁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腹壁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子宫骶骨岬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子宫骶骨岬组(P<0.05),但术后排气时间与子宫骶骨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OP-Q各指示点的位置、PFDI-20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两组POP-Q各指示点的位置和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腹壁组PFDI-20评分低于子宫骶骨岬组,但腹壁组POP-Q各指示点的位置与子宫骶骨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组不良反应率(6.67%)与子宫骶骨岬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腹壁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骶骨岬悬吊术 腹壁子宫悬吊术 子宫脱垂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影响其临床妊娠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栗林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影响其临床妊娠的因素。方法:选取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6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影响其临床妊娠的因素。方法:选取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6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既往妇科疾病史、合并腺肌症、EFI评分、术后AFC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CA125数值、EFI、术后AFC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中,合并子宫腺肌症属于术后妊娠危险因素,而EFI评分、术后AFC均属于术后妊娠保护性因素。结论:r-AFS分期、合并腺肌症、EFI评分、术后AFC是EMs腹腔镜术后患者妊娠重要影响因素,需进行及早治疗,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受孕,有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术后 临床妊娠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栗林霞 杨艳 吴晶晶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产后不同时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2018年6月—2020年6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或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产后不同时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2018年6月—2020年6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或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80例在产后42d~3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80例在产后3~6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最大尿流率(RM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42 d~3个月内开展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肌纤维肌力状况和下尿路功能,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产后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盆底功能障碍 肌力分级 盆底康复治疗 尿失禁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对子宫肌瘤病理亚型的鉴别价值及其与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军 栗林霞 +1 位作者 杨晓艳 刘庆功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子宫肌瘤病理亚型的鉴别价值及其与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比较三组定量灌注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子宫肌瘤病理亚型的鉴别价值及其与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比较三组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Ve、Vp),分析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和免疫组化结果[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GF)、Ki-67]的相关性。结果68例病灶中,普通型肌瘤32例,细胞型肌瘤15例,变性型肌瘤21例。Ktrans、Kep值及体积指标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细胞组Ktrans、Kep值显著高于普通组及变性组,且细胞组和变性组体积均大于普通组(P<0.05);Pearson结果显示,各定量灌注参数与MVD、VeGF、Ki-67呈正相关(P<0.05)。结论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可鉴别子宫肌瘤病理亚型,且定量灌注参数与MVD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子宫肌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及活跃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子宫肌瘤 免疫组化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