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美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格尔诺特·伯梅 杨震(译)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0年第1期-,共11页
伯梅主张用"环境(美学)"替代"自然(美学)"。区分二者的关键概念,就是"置身性":自然审美中的人不是面对一个外在对象———如传统美学所认为———而是置身在场,沉浸在某个环境中,被环境的某种情感特质所... 伯梅主张用"环境(美学)"替代"自然(美学)"。区分二者的关键概念,就是"置身性":自然审美中的人不是面对一个外在对象———如传统美学所认为———而是置身在场,沉浸在某个环境中,被环境的某种情感特质所席卷。这是一种基于"身体"和"在之中"的新感性学,即以沉浸式的身体性在场作为理解"感性"的新出发点,由此建立一种新的自然美学。它的核心命题是:我通过我的身体性自觉而觉察到环境的特质。我通过身体在场的"我很冷"觉察到"天气很冷"。这是一种"主观性事实",可称之为"气氛",它既离不开主体的经验,但也不是出自主观臆造,而是可在主体间沟通和互认。这种美学不仅突破了自然和艺术,审美与非审美,而且突破了接受与制造之间的壁垒。环境美学由此成为一种"制造美学",它不满足于对环境做出美学解释,而是研究如何塑造环境,成为宜人的置身空间。希尔施菲尔德的园林美学是其先驱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身性 在之中 身体 气氛 制造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