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社会的社会性:弥补人工智能责任缺口的一种纾困尝试
1
作者 栾云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如何提高AI的道德敏感度。“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为弥补AI的道德缺口提供了一种纾困策略:将“人是目的”作为道德尺度,以人类自身责任主动把握智能技术伦理主动,重塑智能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限制条件,为引导其向负责任发展提供规范性道德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社会性 社会性 人工智能 责任 伦理边界 伦理规范
下载PDF
回归主体间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导向
2
作者 栾云镪 韩奕皇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主体间性是当代重要的哲学思维,侧重强调交往的互动性,交流的平等性,交互的理解性,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主体间性,引导其由应然向实然转化,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现人、走进人、围绕... 主体间性是当代重要的哲学思维,侧重强调交往的互动性,交流的平等性,交互的理解性,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主体间性,引导其由应然向实然转化,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现人、走进人、围绕人、提高人,更好地指导人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培养人对科学信仰的不懈追求,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落实到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育人作用与内在调动
3
作者 栾云镪 韩奕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不仅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理论的灌输,还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信仰、磨砺受教育者意志...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不仅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理论的灌输,还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信仰、磨砺受教育者意志、激发受教育者动力。动机、欲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思路:强调认知和谐性、注重价值引导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增进行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作用 内在调动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基本要义、理论境界、实践图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栾云镪 李前进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4,共10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高远、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五十多个场合提到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为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基于社会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高远、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五十多个场合提到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为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机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强化主体教育,达成思想共识;运用形象塑造,产生心理认同;涵养文化沃土,确保内化于心;注重实践养成,实现外化于行;搭建多维平台,建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要义 理论境界 实践图景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汉绣研究进展文献述评
5
作者 栾云镪 雷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7-91,共5页
汉绣不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的重要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围绕汉绣概念、历史、内涵、特点、经验,对近年的主流文献进行梳理、评论,进一步促进汉绣繁荣兴盛,增进汉绣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关键词 汉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非遗传承
下载PDF
“文化工业”语境下厚植“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
6
作者 栾云镪 谢于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工业”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丧失了创造性和审美性价值,沦为商品而存在,并已成为资本主义对意识形态展开全面统治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工业”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丧失了创造性和审美性价值,沦为商品而存在,并已成为资本主义对意识形态展开全面统治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不受资本的压迫,属性上显然有别于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西方“文化工业”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当前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的思想性与商品性的关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根本导向,在法治引领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文化自信 意识形态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艳 栾云镪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思政课育人效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思政课建设,多次就办好高校思政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文...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思政课育人效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思政课建设,多次就办好高校思政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文章基于大思政课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逻辑关联与现实瓶颈,从育人观念、育人机制、育人资源、育人能力、育人方式五个方面探索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新样式,以期提高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前进 栾云镪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20,109,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如何培育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涉及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阐释了“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如何培育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涉及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阐释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新时代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文化属性的辩证性意涵、文化主体的价值性定位以及文化发展的统筹性谋划,展现了文化领域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中华文明 文化强国建设
下载PDF
“碳中和”科普传播策略:共理、共情、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立成 栾云镪 李浩铭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第9期28-30,共3页
碳中和科普传播属于科技传播的一类,科普信息是科技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碳中和科普传播的共理策略一方面源于科学理论的技术支持,另外一方面源于唯物史观的学理支撑。共理表现在“碳中和”治理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观,必将引导人与自... 碳中和科普传播属于科技传播的一类,科普信息是科技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碳中和科普传播的共理策略一方面源于科学理论的技术支持,另外一方面源于唯物史观的学理支撑。共理表现在“碳中和”治理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观,必将引导人与自然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共情叙事显然是达到这一效果的最佳策略;共识是达成某种共同的价值认识。碳中和科普传播是为了增进人们对这一概念形成一般层面的理解。既要我们寻求共通意义场景,也要影响主体深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传播 共理 共情 共识
下载PDF
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四种进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栾云镪 刘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8期142-148,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出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亲和力的提升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也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出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亲和力的提升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切实管用的金课和好课提供了努力方向。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是思政政治教育的四大构成要素,为我们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环体 介体 思政课 亲和力
下载PDF
全媒体技术赋能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阻力与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栾云镪 刘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2-95,共4页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全媒体时代来临。全媒体以需求个性化、触媒多样化、环境交互化为特质呈现,“人机合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技术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路、方向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方式、教育指向和教育权威带来了...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全媒体时代来临。全媒体以需求个性化、触媒多样化、环境交互化为特质呈现,“人机合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技术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路、方向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方式、教育指向和教育权威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实践路径:依托全媒体技术,创新表达方式、借助全媒体平台,实施精准教育、拓宽全媒体视野,践行主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价值引领工作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栾云镪 刘艳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第10期46-48,共3页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社会经济向好发展极大...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社会经济向好发展极大改善了青年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领 实践路径 人生际遇 高校共青团组织 建功立业 中华民族 青年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栾云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24期186-187,共2页
新媒体视域下多样化的信息与多元化的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一定冲击。本文拟就分析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中的作用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模式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多样化的信息与多元化的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一定冲击。本文拟就分析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中的作用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创新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栾云镪 张迪 黄琢 《决策探索》 2021年第18期50-51,共2页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当其时、非常必要,高校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本文从思想引领、手段创新、多维协同、舆论场...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当其时、非常必要,高校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本文从思想引领、手段创新、多维协同、舆论场域、法制保障五方面探索了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高校 大学生 爱国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15
作者 余晓慧 栾云镪 《决策探索》 2021年第16期45-46,共2页
马克思总体上从两个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所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不足,论证了实践性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阐述了新旧两个时期唯物主义的特点和区别。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 马克思总体上从两个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所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不足,论证了实践性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阐述了新旧两个时期唯物主义的特点和区别。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向
16
作者 栾云镪 谢于风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关联、内在契合,指向人的意向性活动。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命、过程、理念中,有助于形塑教育理念、变革教育范式、显现教育规律、渲...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关联、内在契合,指向人的意向性活动。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命、过程、理念中,有助于形塑教育理念、变革教育范式、显现教育规律、渲染教育情境,使二者产生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共效应”,更好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意蕴 实践路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