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栾仲秋 余毅洋 +1 位作者 张睿 刘光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KD)高钾血症患者病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国内外中医药与CKD高钾血症的相关研究,梳理有关CKD高钾血症的中医药理论;结合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生理机制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探讨治疗CKD的常见中...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KD)高钾血症患者病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国内外中医药与CKD高钾血症的相关研究,梳理有关CKD高钾血症的中医药理论;结合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生理机制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探讨治疗CKD的常见中药影响钾离子代谢的机制,归纳CKD高钾血症患者具体可应用的和应避免的中药;提出CKD患者在出现高钾血症时能持续使用含钾量低且有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中药,为未来中医药在CKD高钾血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文献5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钾血症 钾离子 中药含钾量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微RNA-181a-5p介导Sirt1/PPARγ信号通路促进肾病综合征大鼠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崔凯 张睿 栾仲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56-1761,I0002,共7页
目的旨在探究微RNA(miR)-181a-5p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该研究起止年限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阿霉素(ADR)构建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及体外肾病综合征损伤模型,转染miR-181a-5p inhibitor/NC至体外细胞模型。... 目的旨在探究微RNA(miR)-181a-5p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该研究起止年限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阿霉素(ADR)构建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及体外肾病综合征损伤模型,转染miR-181a-5p inhibitor/NC至体外细胞模型。使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和尿蛋白,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及大鼠肾足细胞miR-181a-5p表达水平,通过TargetScan(http://www.targetscan.org/vert_72/)预测miR-181a-5p的下游靶基因,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来验证miR-181a-5p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靶向结合关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水平。结果肾病综合征大鼠miR-181a-5p相对表达水平为3.50±0.30,敲低miR-181a-5p,使得Sirt1蛋白表达水平从0.36±0.02上调至0.87±0.06,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从0.26±0.02上调至0.78±0.05。结论miR-181a-5p通过抑制Sirt1/PPARγ信号通路活性促进肾足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足细胞 微RNA-181a-5p 沉寂信息调节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凋亡 阿霉素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基于“伏寒化温”理论浅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3
作者 陈政谊 赵甜甜 +1 位作者 张紫晗 栾仲秋 《中医学》 2024年第7期1605-1609,共5页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因其起病隐匿,几乎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在体检时被发现,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本文从“伏寒化温”理论出发,论述了其思想源流,以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机与“伏寒化温”思想的关系,提出以宣透伏邪、凉血行...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因其起病隐匿,几乎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在体检时被发现,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本文从“伏寒化温”理论出发,论述了其思想源流,以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机与“伏寒化温”思想的关系,提出以宣透伏邪、凉血行瘀为治疗原则,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验之临床,疗效显著,为其治疗探索了一种可行性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肾炎 “伏寒化温” 宣透伏邪 凉血行瘀 荆防败毒散
下载PDF
基于“肠–肾–肺轴”论治慢性肾脏病
4
作者 张紫晗 栾仲秋 《中医学》 2024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慢性肾脏病(CKD)现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其起病隐匿,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且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往往后期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FR),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CKD)进行性进展,导致原发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G... 慢性肾脏病(CKD)现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其起病隐匿,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且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往往后期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FR),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CKD)进行性进展,导致原发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GFR),以及肾部组织的机能不可逆性的降低,导致与此相关的代谢出现紊乱以及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近年来,“肠–肾–肺轴”理论进入CKD领域,为探索治疗CKD带来了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栾仲秋教授基于“肠–肾–轴”理论,受中医学“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思想的启发,为临床治疗CKD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肠–肺轴 少阳属肾 宣清降浊方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基于“肾络–玄府”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论治
5
作者 姜植元 栾仲秋 《中医学》 2024年第7期1500-1505,共6页
慢性肾脏病因其病位在肾,根据现代医学对肾脏微观构造的理解,认为肾络–玄府有着管控精微物质输布运行的功能。从肾络–玄府出发,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玄府郁闭,从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输布异常,气机失调,成为疾病发生的... 慢性肾脏病因其病位在肾,根据现代医学对肾脏微观构造的理解,认为肾络–玄府有着管控精微物质输布运行的功能。从肾络–玄府出发,认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玄府郁闭,从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输布异常,气机失调,成为疾病发生的基础。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后期,肾小球滤过屏障遭到破坏、滤过率降低、肾小球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与祖国医学“肾络瘀阻,玄府郁闭”思想相关。因此,文章基于“肾络–玄府”理论,以“辛温行散以启玄府郁闭,搜剔肾络癥瘕以复肾气”立法,探究秦艽丸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总结出辛味通玄、补益开玄、和营通玄、搜剔通玄、燥湿通玄五种治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肾玄府 慢性肾脏病 秦艽丸
下载PDF
圆利针伞形刺结合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灸时-灸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杰 张明明 +5 位作者 丁戊坤 栾仲秋 盛紫阳 毕述鹏 宋立群 吴建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圆利针伞形刺结合不同灸时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时效关系,为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最佳施灸时间的筛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5例,按照灸时不同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目的:探讨圆利针伞形刺结合不同灸时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时效关系,为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最佳施灸时间的筛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5例,按照灸时不同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5例。圆利针伞形刺,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7 d。于大椎穴至腰俞穴区施行长蛇灸1次,施灸时长分别为30 min、45 min和60 min,每周1次,共治疗4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指地距离(FFD)、腰背肌耐力、血清P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FFD、P物质、炎症因子CRP和IL-6均低于治疗前,静、动态肌耐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VAS、ODI评分、FFD、P物质、炎症因子CRP和IL-6均低于A组,静、动态肌耐力均高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B组85.71%(30/35)和A组77.14%(27/35),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结合60 min长蛇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长蛇灸 圆利针伞形刺 灸时 灸效
下载PDF
补肾通关饮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栾仲秋 金丽霞 +2 位作者 赵大鹏 王晶 范桢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关饮联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8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且不同程度依赖导尿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治疗组(20例)... 目的探讨补肾通关饮联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8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且不同程度依赖导尿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治疗组(20例)与联合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接受4周膀胱排尿康复训练(Crede压迫法),联合治疗组在排尿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补肾通关饮与中极、关元、气海穴温和灸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AUA-SI)评分,以及治疗4周后摆脱导尿管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升高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AU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UA-SI评分的降低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摆脱导尿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单独采用膀胱排尿康复训练或联合补肾通关饮与温和灸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其中联合治疗方案要优于单纯的排尿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艾灸 Crede压迫法 膀胱残余尿量 补肾通关饮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β、IL-6、IL-17、IL-23和 IL-33炎性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8
作者 栾仲秋 李秋红 +1 位作者 王继坤 赵大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64-65,68,共3页
目的比较炎性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IL-33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水平变化,以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类风湿... 目的比较炎性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IL-33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水平变化,以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病例组,并选择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17、IL-23和IL-33)、炎性因子水平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炎性因子水平与RA评分、DSA28评分及C反应蛋白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炎性因子指标IL-1β、IL-17、IL-23以及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RA患者3组之间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17、IL-23以及IL-33水平比较存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度活动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和轻度活动组患者,中度活动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活动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β、IL-17、IL-23以及IL-33与R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炎性因子指标IL-1β、IL-6、IL-17、IL-23以及IL-33与疾病活动性因子DSA、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β、IL-17、IL-23以及IL-33炎性因子在RA患者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性因子 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槐米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h17/Tr 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栾仲秋 向月 +1 位作者 李秋红 王继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槐米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细胞平衡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7d后,选取合格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米组,每组15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槐米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细胞平衡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7d后,选取合格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米组,每组15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槐米组于造模第21天开始灌胃给予槐米提取液300mg/(kg·d),1次/d。治疗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IL-21、IL-23、IL-2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的比率,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踝关节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槐米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7、IL-21、IL-23含量明显下降,IL-10、IL-27水平明显上调,外周血中Th17/Treg比率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米能够通过调控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诱导Treg细胞生成的同时干预Th17细胞分化,改善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类风湿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调节作用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14
10
作者 栾仲秋 李秋红 +2 位作者 王继坤 刘爽 郭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7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自身免疫病。本病发病率高,国内成人患病率0.32%~0.36%,女性高于男性2~4倍。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其病因病机繁杂多样,若在早期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自身免疫病。本病发病率高,国内成人患病率0.32%~0.36%,女性高于男性2~4倍。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其病因病机繁杂多样,若在早期治疗失当,日久则引发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痰瘀留滞筋骨关节,而终成沉疴痼疾。是难治性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脏腑功能失调 自身免疫病 难治性疾病 病理特征 滑膜增生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栾仲秋 赵大鹏 +2 位作者 郑敏敏 代丽娟 宋立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18,共3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而中药因其成分及配伍的多样性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突显了中医特色及优势。有望为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院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栾仲秋 穆琢莹 阚凤芝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0-181,184,共3页
目的探讨引发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院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总结这些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感染部位、住... 目的探讨引发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院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总结这些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生化指标等基本情况,并评估诱发院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采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以及纸片扩散法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性进行培养和监测。结果 3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共有61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0.33%,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27.87%、胃肠道占21.31%、泌尿道占18.03%、腹膜占14.75%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无关(P>0.05),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BMI、糖尿病肾病及白蛋白水平是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糖尿病肾病以及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原菌筛查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最多,占52.21%;革兰阳性菌其次,占45.65%;真菌最少,占13.05%。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2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容易发生院内感染,BMI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异黄芪皂苷Ⅳ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栾仲秋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异黄芪皂苷Ⅳ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异黄芪皂苷Ⅳ低、中、高浓度组,培养48 h.CCK-8法测定细胞... 目的探讨异黄芪皂苷Ⅳ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异黄芪皂苷Ⅳ低、中、高浓度组,培养48 h.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Ⅳ型胶原含量;DCFH-DA测定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3、NADPH氧化酶4、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表达.结果与高糖模型组比较,随着异黄芪皂苷Ⅳ浓度的增加,给药组的HRMC增殖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的HRMC增殖水平明显低于高糖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模型组比较,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各浓度异黄芪皂苷Ⅳ干预组的Ⅳ型胶原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黄芪皂苷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RMC上清液中Ⅳ型胶原表达;与高糖模型组比较,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各浓度异黄芪皂苷Ⅳ干预组的细胞活性氧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黄芪皂苷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活性氧含量;与高糖模型组比较,Tempol阳性对照组、Ly364947阳性对照组、各浓度异黄芪皂苷Ⅳ干预组的TGF-β1、p-Smad2/3、NADPH氧化酶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TRPC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黄芪皂苷Ⅳ对高糖诱导的HRM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降低活性氧生成、下调TGF-β1、p-Smad2/3、NADPH氧化酶4蛋白表达、上调TRPC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芪皂苷Ⅳ 肾小球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TGF-β1 TRPC6
下载PDF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鱼渔同授”住院医师培训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栾仲秋 王宁 贾艮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71-373,共3页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改良规培模式是提升规培质量的关键。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某临床科室通过改良培训模式,将“鱼渔同授”培训模式改良成包含“鱼式培训”和“渔式培训”两种教学方式...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改良规培模式是提升规培质量的关键。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某临床科室通过改良培训模式,将“鱼渔同授”培训模式改良成包含“鱼式培训”和“渔式培训”两种教学方式,在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规培工作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绩效,学生规培考核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提升,但同时规培工作中也存在规培师生双方在态度和规培政策上的问题。“鱼渔同授”培训模式还需不断完善并创新,进一步提升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规培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专业硕士研究生 规范化培训 鱼渔同授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LA-4和VLA-5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金环 李鹤然 +7 位作者 郝晶 栾仲秋 孙凤 赵伟 王小东 田飞 孙岸弢 孙伟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骨髓极迟活化抗原4(VLA-4)和极迟活化抗原5(VLA-5)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CAA肾阴阳两虚型患者为试验组,另招募10例无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骨髓极迟活化抗原4(VLA-4)和极迟活化抗原5(VLA-5)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CAA肾阴阳两虚型患者为试验组,另招募10例无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补髓生血颗粒治疗,疗程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VLA-4和VLA-5 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前,CAA患者骨髓VLA-4 mRNA呈低表达状态,VLA-5 mRNA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LA-4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LA-5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A患者VLA-4和VLA-5 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CAA的发病过程;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VLA-4和VLA-5 mRNA的表达来改善CA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和恢复造血微环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髓生血颗粒 VLA-4 MRNA VLA-5 MRNA 造血微环境
下载PDF
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治疗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金丽霞 姜德友 +3 位作者 金丽军 栾仲秋 潘超 马艳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每组患者数为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原发病、纠正并发... 目的探讨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每组患者数为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原发病、纠正并发症,延缓肾小球硬化等现代医学基本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基本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每日1次,每次20 min。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改变,将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相关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效率为6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补肾泄浊方离子导入治疗脾肾阳虚兼湿浊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脾肾阳虚 温肾泄浊 离子透入疗法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大鹏 隋艳波 +2 位作者 栾仲秋 金娟 谢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6期47-48,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在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DN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肾病(DN)在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DN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炎症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就DN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槐米的化学成分、炮制研究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秋红 栾仲秋 王继坤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中药槐米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甾醇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本文对槐米二十余年来化学成分、炮制研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为槐米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槐米 化学成分 炮制研究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c-fosmRNA及BNIP3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晓宁 张良 +4 位作者 杨庆红 刘双岭 单筱淳 栾仲秋 孔菲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后c-fos mRNA及BNIP3 mRNA表达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对CBS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凋亡机制。方法:用改良Alle’s重物坠落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模型,在各...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后c-fos mRNA及BNIP3 mRNA表达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对CBS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凋亡机制。方法:用改良Alle’s重物坠落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模型,在各时间点观察各组不同时间脊髓内c-fos mRNA及BNI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CBS评分的变化。结果:CBS评分结果显示:7天后,夹脊电针组大鼠的动作完成明显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fos mRNA阳性细胞数量表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脊髓内存在少量c-fos mRNA弱阳性的神经细胞,且3个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不显著;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的c-fos mRNA表达,在术后均迅速升高,在术后第1天时明显升高,第3天时,表达逐渐下降,第7天时有所回升;夹脊电针组和模型组在各时间点的c-fos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1天时,夹脊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c-fos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术后第3天时,夹脊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术后第7天时,夹脊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c-fos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BNIP3 mRNA表达结果显示:夹脊电针组内比较,治疗7天组与治疗3天组相比,BNI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夹脊电针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7天时,BNIP3 mRNA表达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夹脊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并通过影响c-fos mRNA及BNIP3 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及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电针 脊髓损伤 c—fos MRNA BNIP3 MR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晓伟 栾仲秋 +6 位作者 李洪涛 黄婧 刘芷妤 马增明 于学平 滕伟 贾宁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MMP-9在针刺防治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脱落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MMP-9在针刺防治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脱落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脂水平和血清MMP-9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TC、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TG变化不明显;治疗组对TC、LDL-C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疗效相当。2)两组患者MMP-9水平在治疗前均有较高表达,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2周,其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较治疗前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1)针刺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TC、LDL水平,继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堆积、促进斑块消退;2)针刺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水平,减轻对斑块内Ⅳ型胶原的降解、促进斑块稳定,进而发挥其防治脑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