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滑脱
1
作者 王尧 咸文帅 +4 位作者 李华强 栾昊鹏 杨继涛 盛伟斌 邓强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2-98,共7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滑脱(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21年5月,采用TIL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前滑脱患者36例,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滑脱(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21年5月,采用TIL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前滑脱患者36例,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标准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滑脱距离(SD)、滑脱角度(S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位垂直轴(SVA)、T1骨盆角(TPA)、T1倾斜角(T1S)、胸腰和谐角(TLA)、PI与LL差值(PI-LL)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0~275(190.28±6.12)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50(345±11)mL。所有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SD、S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LL、PT、SS、SVA、TPA、T1S、PI-LL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8 h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TK、PI、TL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48 h相比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下肢麻木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后症状均于7 d后明显缓解。结论TLIF可有效缓解连续双节段LS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同时在恢复椎体滑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脊柱矢状位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盆骨测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栾昊鹏 邓强 盛伟斌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74-478,F0003,共6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创伤极小、迅速镇痛、快速康复的优点;主要包括两种术式,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但其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一直困扰脊柱外科医...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创伤极小、迅速镇痛、快速康复的优点;主要包括两种术式,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但其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一直困扰脊柱外科医师。尽管经皮椎体强化术是否会引起继发椎体骨折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多数研究认为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将增加继发椎体骨折的概率。这不仅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继发椎体骨折可分为伤椎再骨折、邻椎骨折与非邻椎骨折;其中邻椎骨折约占新发椎体骨折的2/3。因此,邻椎骨折的发生机制受到重视并做了大量研究,但若干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拟对邻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为椎体强化术后邻椎继发骨折风险的认识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华强 高书涛 +4 位作者 栾昊鹏 咸文帅 王尧 盛伟斌 邓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3-793,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与高速磨钻(high-speed drill,HSD)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CEOL)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与高速磨钻(high-speed drill,HSD)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CEOL)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关于比较应用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研究,包括4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4个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共计631例患者,其中超声骨刀组314例,高速磨钻组3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手术相关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与高速磨钻组相比,超声骨刀组手术时间[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24.7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6.80,-12.76),P<0.0001]、术中出血量[MD=-69.94,95%CI为(-115.40,-24.47),P=0.003]、术后引流量[MD=-53.21,95%CI为(-86.95,-19.46),P=0.002]、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优势比(odds ratio,OR)=0.30,95%CI为(0.09,0.95),P=0.04]和脑脊液漏发生率[OR=0.30,95%CI为(0.09,0.95),P=0.04]均明显低于高速磨钻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超声骨刀 高速磨钻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华强 栾昊鹏 +1 位作者 盛伟斌 邓强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评估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L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情况并探讨其代偿机制,为临床dLDS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Meyerding分级Ⅰ~Ⅱ级的退行性腰椎滑脱(LDS)患者资料,根据滑脱节段分... 目的评估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L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情况并探讨其代偿机制,为临床dLDS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Meyerding分级Ⅰ~Ⅱ级的退行性腰椎滑脱(LDS)患者资料,根据滑脱节段分为dLDS组(20例)和单节段LDS(sLDS)组(60例),另选取40例无症状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各组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下腰椎前凸角(LLL)、L_(5)入射角(L_(5)I)、矢状面偏移(SVA),并计算前凸分布指数(LDI)和PI-LL值(PI与LL的差值)。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dLDS组和sLDS的PI、PT、L_(5)I、SVA、PI-LL均大于对照组,且dLDS组大于sL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DS组和sLDS的LLL、LDI均小于对照组,且dLDS组小于sL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DS组的SVA、PI-LL、PT失衡发生率均高于sL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且dLDS组的ODI、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高于sL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LDS组ODI、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与PT、SVA、PI-LL呈正相关,与LL、LLL呈负相关。结论与sLDS患者相比,dL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改变更显著,矢状面失衡更严重,高PI值和L_(5)I值可能是dLD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下载PDF
主动靶向巨噬细胞抗结核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彭聪 栾昊鹏 +1 位作者 刘凯 宋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87-1392,共6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全球最致命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种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的兼性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使其能够在宿主体内保持潜伏状态,难以杀灭。因此,杀灭和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全球最致命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种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的兼性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使其能够在宿主体内保持潜伏状态,难以杀灭。因此,杀灭和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确保结核病的治愈十分重要。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用药周期长、毒性大等缺点。主动靶向巨噬细胞的抗结核药物递送系统可通过与巨噬细胞产生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来增加巨噬细胞对载药系统的吞噬,从而在巨噬细胞内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笔者将以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其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为背景,对主动靶向巨噬细胞抗结核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巨噬细胞 主动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原文传递
抗结核纳米载药系统在结核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栾昊鹏 彭聪 +1 位作者 刘凯 宋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8-1663,共6页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最常见的类型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的常规制剂及给药途径难以在病灶内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而大剂量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这又直接促使了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最常见的类型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的常规制剂及给药途径难以在病灶内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而大剂量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这又直接促使了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医学和纳米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纳米材料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为医学科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纳米技术在包括结核病在内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主要优点是其体积小、稳定性高;增强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的递送、大分子在细胞内的递送;药物靶向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各种给药途径的可行性等。而且,这些载体适配性强,便于控制、缓慢和持续地从载药系统中释放药物。在此框架下,本文将综述各种组装纳米载药系统的先进材料在结核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纳米技术 纳米载药系统 药物载体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栾昊鹏 邓强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热西提 盛伟斌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采用PKP治疗的25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初始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单侧或双侧注射骨水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脊柱矢状面失衡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潜在危险因素。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40例(15.6%)出现AVCF。与非AVCF组相比,AVCF组中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骨密度值更低,椎体前缘恢复高度、术后Cobb’s角矫正程度更大,糖尿病患病人数更多,骨水泥注射量更大,脊柱矢状面失衡更为严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有糖尿病、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骨水泥注射量、胸腰段交界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术椎Cobb’s角是PKP治疗OVCF术后发生AV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低骨密度、患有糖尿病、脊柱矢状面失衡、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过度恢复是PKP术后OVCF患者AVCF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视,降低AVCF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