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政策调整背景下城市家庭教育观念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栾海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2期88-91,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20世纪末,我国开始逐步放开施行30年左右的“独生子女”人口政策,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直至近年施行“全面三孩”政策,我国正在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变。这一背景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20世纪末,我国开始逐步放开施行30年左右的“独生子女”人口政策,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直至近年施行“全面三孩”政策,我国正在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变。这一背景下,我国城市家庭教育受到明显挑战。家庭教育主体愈加多元,教育时空不断延展,教育的过程更具交互性,家庭教育的经济与情感投入压力持续增大。城市家庭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随之在悄然发生转变,呈现出以下变化特点:重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重新发现家庭关系的基础,更科学地评价儿童的发展,重新定位家庭教育的价值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政策 城市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观念 转变
下载PDF
高校构建第三课堂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栾海清 史华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67,共3页
第三课堂是大学生政治成长的主要教育形式,相对于第一课堂侧重大学生专业成长、第二课堂关注大学生社会成长,第三课堂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高校整合党组织的思想政治资源构建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平行发展的第三课堂,是强化大学生思... 第三课堂是大学生政治成长的主要教育形式,相对于第一课堂侧重大学生专业成长、第二课堂关注大学生社会成长,第三课堂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高校整合党组织的思想政治资源构建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平行发展的第三课堂,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立德树人新模式的有效路径。依托第三课堂可以实现大学生党员培养与教育工作向系统化、参与化、全程化与常态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第三课堂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栾海清 陈家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激发自我教育需要与动机,开展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加强自我建构...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激发自我教育需要与动机,开展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加强自我建构与自我激励,坚持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进行自我肯定与自我强化,做好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培养途径有:优化心育环境,驱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栾海清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2,共4页
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培养积极品质、达成自我实现。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包含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心理问题调节能力、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培养心理自助动机、掌握心理自助知识、发展心理自助行为是大学生心... 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培养积极品质、达成自我实现。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包含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心理问题调节能力、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培养心理自助动机、掌握心理自助知识、发展心理自助行为是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的基本路径。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机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大学文化的心育功能,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导向激励机制;统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教育系统,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协同联动机制;提升高校学生心理服务与援助质量,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支持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教育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
下载PDF
对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者素养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栾海清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0期133-134,共2页
新时期团学工作对团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要求,团学工作者应本着蓬勃进取、真诚爱人的精神,不断提升道德内涵,应坚持开放乐学、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应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应培养科... 新时期团学工作对团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要求,团学工作者应本着蓬勃进取、真诚爱人的精神,不断提升道德内涵,应坚持开放乐学、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应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应培养科学思维、理论研究的能力,不断优化管理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团学工作者 素养
下载PDF
浅谈新课改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功能
6
作者 栾海清 陈家麟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年第03S期4-7,共4页
课程、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协调功能、疏导功能、迁移功能等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课程、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协调功能、疏导功能、迁移功能等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强化功能等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功能 情感因素 教师教学 新课改 学生学习方式 强化功能 课程 协调功能 转变 调节功能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与共同富裕:逻辑关系和政策支撑 被引量:26
7
作者 栾海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152,共8页
在我国当前加快实施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本文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公平的终极目的... 在我国当前加快实施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本文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公平的终极目的;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前提,也是促进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和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公平不但是连接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最根本抓手。在论证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与共同富裕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提升教育的公平性入手给出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加快推进教育服务数字化发展、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深化与人口和劳动力相关的配套改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近五年国内家庭教育研究:综述与评估
8
作者 栾海清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22期82-83,共2页
本文从家庭教育基础性研究、我国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促进家庭教育路径研究三方面,对近五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进行梳理与评估。现有研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多,实践层面的探讨少。未来家庭教育研究应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家庭... 本文从家庭教育基础性研究、我国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促进家庭教育路径研究三方面,对近五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进行梳理与评估。现有研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多,实践层面的探讨少。未来家庭教育研究应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与服务作为主要关注点,农村家庭教育研究也亟待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理论 家庭教育立法 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能力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吗?——兼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家麟 栾海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4期3-6,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两者应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重"以心育德"和"以德育心",可以提高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以德育心 以心育德
下载PDF
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洪波 栾海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过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在研究性学习中,教者应努力做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不断优化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积极建构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关系,深入革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过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在研究性学习中,教者应努力做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不断优化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积极建构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关系,深入革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志,全面有效地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大学生创新人格 人格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路径及教育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栾海清 郭金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0,共3页
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树立、思维习惯养成及行为方式塑造。大学生媒介素养包括大学生解读媒介、参与媒介与使用媒介的能力。获得认知媒介的知识与能力、提升体验媒介的情绪情感水平、培养使用媒介的现实能力是大学... 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树立、思维习惯养成及行为方式塑造。大学生媒介素养包括大学生解读媒介、参与媒介与使用媒介的能力。获得认知媒介的知识与能力、提升体验媒介的情绪情感水平、培养使用媒介的现实能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基本路径。构建高效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与课上下的教育元素,改进教育理念、目标与评价,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多层面横向融合的教育体系与多抓手纵向协同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栾海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95,共3页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研究生个体发展水平。反思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模糊、育人队伍专业化不强、育人渠道尚不通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确定高校研究...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研究生个体发展水平。反思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模糊、育人队伍专业化不强、育人渠道尚不通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确定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体验培养、实践反馈"等基本维度,并以此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逻辑,即以促进适应为主的教育目标、旨在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以服务支持为主的教育模式、全员参与的育人队伍、过程性导向的教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反思 建构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栾海清 蔡雪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育人队伍素质要求增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不断创新。探索有效路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育人队伍素质要求增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不断创新。探索有效路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搭建好各类新媒体平台,网络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分层设计教育主题,内容全覆盖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路径
下载PDF
大学文化视角下的师范生道德塑造
14
作者 栾海清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当前师范生道德塑造存在着师范性元素弱化、内容多元化、针对性不足等困境。大学文化的导向性与评价性、规范性与约束力、教化力与凝聚力有助于师范生树立理想信念、养成道德品性、生成专业情感。着力发挥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 当前师范生道德塑造存在着师范性元素弱化、内容多元化、针对性不足等困境。大学文化的导向性与评价性、规范性与约束力、教化力与凝聚力有助于师范生树立理想信念、养成道德品性、生成专业情感。着力发挥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优化师范生道德塑造的环境与氛围,凸显师范生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创新师范生道德塑造的形式与平台,提高师范生道德塑造的规范性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视角 师范生 道德塑造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栾海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借鉴。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善于学习,情绪情感健康,交往适应,自我控制与追求卓越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方面...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借鉴。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善于学习,情绪情感健康,交往适应,自我控制与追求卓越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方面,首先,应深化高校心育,健全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支持系统,即搭建全员参与式培养网络,打造全覆盖式培养课程,形成渗透式培养渠道;其次,应科学引导大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方式,丰厚其品质养成的内在心理资源,即引导其秉持积极认知,丰富积极体验,提高现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原文传递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审视与改进 被引量:17
16
作者 栾海清 薛晓阳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9-61,共3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不足,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基于此,高校应以厚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发展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倾向、强化学生创新性实践为落...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不足,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基于此,高校应以厚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发展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倾向、强化学生创新性实践为落脚点,不断改进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心理过程 机制改进
原文传递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雪斌 李晶晶 栾海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7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安徽、江苏两所高校4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期从核心自我评价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自身要求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大三、... 以安徽、江苏两所高校4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期从核心自我评价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自身要求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大三、大四学生的得失心较重,特别是大三学生;不同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的一阶四因子上均差异显著;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的一阶四因子和二阶因子出世心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并对它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拼搏精神、平常心、出世心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在乎结果和低要求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 大学生目标追求 入世心理 出世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