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在藻渣/小球藻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
5
1
作者
栾萱
周琴
+2 位作者
毕磊
潘纲
朱广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7-902,共6页
为了开发新型廉价生物吸附剂,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小球藻提取生物柴油后的藻渣吸附酸性水体中的PFOS进行了吸附行为及机理的研究。小球藻提取生物质柴油后,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几乎没有变化;等电点由3.3降低...
为了开发新型廉价生物吸附剂,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小球藻提取生物柴油后的藻渣吸附酸性水体中的PFOS进行了吸附行为及机理的研究。小球藻提取生物质柴油后,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几乎没有变化;等电点由3.3降低至2.7;蛋白质含量由51.45%提高到57.35%。在酸性条件下(pH≤3),小球藻和藻渣对PFOS的吸附率均达到99%以上;随着pH值增加至7,二者的吸附去除率迅速降低,但仍保持在22%~26%。小球藻和藻渣对PFOS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53.69 mg/g和444.83 mg/g。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二者对PFOS的吸附数据,表明为多层吸附,即小球藻以静电吸引的形式吸附PFOS阴离子,并疏水分配至所含蛋白质中;而藻渣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对PFOS的疏水性分配作用是导致藻渣吸附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藻渣
全氟辛烷磺酸盐
PFOS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琴
栾萱
潘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26-1532,共7页
以全氟辛烷磺酸/羧酸盐(PFOS/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Cs)以不同的污染水平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相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水相中PFOS和PFOA的污染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PFOS/PFOA较高的化学...
以全氟辛烷磺酸/羧酸盐(PFOS/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Cs)以不同的污染水平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相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水相中PFOS和PFOA的污染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PFOS/PFOA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传统的微生物降解及光降解等技术都无法有效去除水相中的PFOS/PFOA,这也给其控制技术的研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去除PFCs的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吸附技术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和可再生循环利用等特点,已经被证明是去除水相中PFOS/PFOA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其他研究组已有的报道,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PFOS/PFOA在不同吸附材料上的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然沉积物和土壤对PFOS/PFOA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商业、人工制备吸附剂对PFOS/PFOA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吸附剂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在藻渣/小球藻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
5
1
作者
栾萱
周琴
毕磊
潘纲
朱广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纳米材料研究室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7-9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3076
21277161)
+3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312B11YBLWYZJ2011001)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9QNCX2012005)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实验室)人才启动课题(10Y10ESPCR)
文摘
为了开发新型廉价生物吸附剂,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小球藻提取生物柴油后的藻渣吸附酸性水体中的PFOS进行了吸附行为及机理的研究。小球藻提取生物质柴油后,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几乎没有变化;等电点由3.3降低至2.7;蛋白质含量由51.45%提高到57.35%。在酸性条件下(pH≤3),小球藻和藻渣对PFOS的吸附率均达到99%以上;随着pH值增加至7,二者的吸附去除率迅速降低,但仍保持在22%~26%。小球藻和藻渣对PFOS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53.69 mg/g和444.83 mg/g。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二者对PFOS的吸附数据,表明为多层吸附,即小球藻以静电吸引的形式吸附PFOS阴离子,并疏水分配至所含蛋白质中;而藻渣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对PFOS的疏水性分配作用是导致藻渣吸附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小球藻
藻渣
全氟辛烷磺酸盐
PFOS
吸附机理
Keywords
Chlorella
Chlorella residues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PFOS
sorp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琴
栾萱
潘纲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26-15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3076)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 种基金
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312B11YBLWYZJ2011001)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实验室)人才启动课题(10Y10ESPCR)资助
文摘
以全氟辛烷磺酸/羧酸盐(PFOS/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Cs)以不同的污染水平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相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水相中PFOS和PFOA的污染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PFOS/PFOA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传统的微生物降解及光降解等技术都无法有效去除水相中的PFOS/PFOA,这也给其控制技术的研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去除PFCs的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吸附技术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和可再生循环利用等特点,已经被证明是去除水相中PFOS/PFOA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其他研究组已有的报道,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PFOS/PFOA在不同吸附材料上的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然沉积物和土壤对PFOS/PFOA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商业、人工制备吸附剂对PFOS/PFOA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吸附剂
吸附机理
Keywords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sorbents; sorp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在藻渣/小球藻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栾萱
周琴
毕磊
潘纲
朱广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2
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周琴
栾萱
潘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