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路径研究
1
作者 桂亚可 《办公室业务》 2023年第20期74-76,共3页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格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格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针对其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强化思政育人作用、丰富思政育人内容、构建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等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 融合路径
下载PDF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校企合作策略研究
2
作者 桂亚可 《活力》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校企合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但目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成熟,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四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最终结果达不到预期。所以,校企合作模式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校企合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但目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成熟,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四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最终结果达不到预期。所以,校企合作模式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问题亟待解决。在转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教学模式的转型问题。除此之外,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应加强创新,坚持协同理念,积极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雪云 潘萍 +5 位作者 臧颢 宁金魁 欧阳勋志 李小林 桂亚可 吴自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1-708,共8页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闽楠幼树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密度(闽楠下种母树株数、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偏相关系数在0.325 7 0.715 7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66,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0.96^(**))。[结论]闽楠下种母树株数对其幼树幼苗的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以及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自然更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模型在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辉 潘萍 +7 位作者 宁金魁 臧颢 欧阳勋志 向云西 吴自荣 国瑞 桂亚可 杨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遥感影像构建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能够快速、实时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采用吉水县TM影像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固定样地数据,构建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样... 利用遥感影像构建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能够快速、实时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采用吉水县TM影像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固定样地数据,构建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样地生物量的预测值大部分比实测值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幅度比BP神经网络模型更大,偏差幅度分别为-110.24~38.09 t·hm-2、-35.12~26.17 t·hm-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70和0.86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0.52和12.69 t·hm-2,预测精度分别为50.07%和71.65%。因此,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生物量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赣南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碳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丽玲 潘萍 +5 位作者 欧阳勋志 宁金魁 臧颢 刘苑秋 杨阳 桂亚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通过对赣南马尾松天然林碳密度的分析,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地调查与碳含量的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层次及不同组分... 【目的】通过对赣南马尾松天然林碳密度的分析,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地调查与碳含量的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层次及不同组分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1)林分总碳密度为129.00 t/hm^2,表现为成熟林(185.41 t/hm^2)>近熟林(140.54 t/hm^2)>中龄林(114.21 t/hm^2)>幼龄林(75.83 t/hm^2);各层碳密度为土壤层(80.02 t/hm^2)>乔木层(43.81 t/hm^2)>林下植被层(4.60 t/hm^2)>凋落物层(0.57 t/hm^2),分别占总碳密度的62.03%、33.96%、3.57%和0.44%;每层碳密度的分配规律表现为:乔木层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林下植被为草本层>灌木层,凋落物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土壤各层单位厚度的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随林龄的增大,各层碳密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中,乔木层、土壤层的碳密度均呈增加趋势,且均以成熟林最大,成熟林的林木各组分碳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龄组(P<0.05),而土壤层碳密度在不同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下植被层碳密度随林龄变化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但以幼龄林最大。不同龄组间的灌木层、草本层及其各组分碳密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灌木层碳密度以近熟林最大,草本层碳密度以成熟林最大;凋落物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大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近熟林未分解层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龄组(P<0.05),而半分解层碳密度各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土壤层和乔木层是马尾松天然林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体;随着林龄的增大,乔木层及其各组分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均呈增加趋势,而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其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并未表现出相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林 碳密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备田河小流域不同林分类型固土保水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萍 宁金魁 +4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曹梦 吴自荣 桂亚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9-515,共7页
以江西上犹县上备田河小流域连续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对照)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固土保水能力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和含沙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型... 以江西上犹县上备田河小流域连续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对照)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固土保水能力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和含沙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型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针阔混交林年平均下降率最大,分别为7.4%和22.5%,变化最小的均为宜林荒山荒地。(2)年均径流量与年均土壤侵蚀量均表现为宜林荒山荒地>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径流量差异显著(P<0.05);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针阔混交林与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土壤侵蚀量差异显著(P<0.05)。(3)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宜林荒山荒地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针阔混交林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土保水 林分类型 土壤侵蚀 径流量
下载PDF
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7
作者 桂亚可 潘萍 +3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国瑞 李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18-2924,共7页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三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静态生命表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