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桂月江 邓芬 +1 位作者 陈莉芬 胡长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3期36-38,4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初发与再发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254例,其中初发组131例,再发组12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脑梗死初发与再发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254例,其中初发组131例,再发组12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高于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患者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组和初发组患者在入院血压、血糖、血脂各成分及凝血功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及早对脑梗死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才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再发,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桂月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II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 ,并结合文献学习,了解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II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4例患者虽均诊断为IIH伴颅内静...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II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 ,并结合文献学习,了解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II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4例患者虽均诊断为IIH伴颅内静脉窦狭窄,但临床核心症状有区别,其中病例1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出现此病相关的所有临床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视物重影及搏动性耳鸣。病例2的核心症状为视物模糊,病例3、4的核心症状为搏动性耳鸣。4例患者术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大于正常,其中病例1最高。术中测得的静脉窦狭窄前后压力梯度均>8 mm Hg(1 mm Hg=0.133 kPa),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后压力阶梯均明显降低。术后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病例1视物重影症状在手术治疗后约14 h恢复正常,视力约术后2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正常;病例2视物模糊症状约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病例1、3、4搏动性耳鸣症状术后立即消失。病例3、4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术后也逐渐好转。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血流动力学功能学评估的指导下,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通过打开狭窄的静脉窦,消除静脉窦狭窄的压力阶梯,打破颅内压增高及静脉窦狭窄之间的恶性循环,对治疗IIH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静脉窦支架置入 静脉窦狭窄 血流动力学评估 压力阶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