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桂豪军 段成斌 王二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两组,尿路感染组(22例)与未发生尿路感染组(9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尿路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60 min、术前尿亚硝酸盐结果阳性、合并糖尿病、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尿路感染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占比低于未尿路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60 min、合并糖尿病、术前尿亚硝酸盐结果阳性、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2周均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0岁、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60 min、合并糖尿病、术前尿亚硝酸盐结果阳性、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2周均为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掌握患者的相关因素情况,做好术前与术中干预,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舒尼替尼个体化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桂豪军 沈朋飞 +8 位作者 陈铌 聂玲 张朋 石明 魏强 李响 董强 朱育春 曾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5-570,共6页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个体化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及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采用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和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2型)病例资料.共纳入44例患者,...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个体化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及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采用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和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2型)病例资料.共纳入44例患者,包括33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和11例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x2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舒尼替尼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影响该药物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舒尼替尼的中位治疗周期为19.1个周期,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其中18例接受舒尼替尼标准方案治疗,26例接受剂量调整方案治疗.44例患者总体肿瘤缓解率为34% (15/44),疾病控制率达71% (31/44),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14.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达37.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类型及药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不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肺或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的唯一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期间,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均可控可逆.剂量调整组因严重不良反应需行药物暂停或减量的比例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35%和67%,P=0.034).结论 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均具有良好疗效,剂量调整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转移性肾细胞癌 个体化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二次穿刺活检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智彬 沈朋飞 +4 位作者 曾浩 陈铌 赵涛 张兴明 桂豪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穿刺活检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CRPC)中的临床意义,提高对CRPC的诊治效果。方法对在2010年至2014年初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并行去势治疗(ADT,包括药物及手术去势)无效后,诊断为CRPC的45例患者,进行二次经会阴超声... 目的:探讨二次穿刺活检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CRPC)中的临床意义,提高对CRPC的诊治效果。方法对在2010年至2014年初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并行去势治疗(ADT,包括药物及手术去势)无效后,诊断为CRPC的45例患者,进行二次经会阴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对其前后两次穿刺结果活检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45例患者其前后两次病理切片进行比较,45例中第1次病理结果单纯普通腺癌36例,合并有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者9例;而第二次穿刺活检时合并有IDC-P者则达28例,第一次穿刺合并有ICD-P者则IDC-P病理形态学改变同时肿瘤比例明显增加。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其中8例死亡,24例(其中不伴有IDC-P者9例)在诊断CRPC后进行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不伴有IDC-P者对化疗有治疗反应6例(6/9),而伴有IDC-P者有治疗反应者仅有3例(3/15)。结论在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前列腺癌成分的改变,及时了解前列腺癌成分的变化,如IDC-P成分的变化,进行二次穿刺活检,对CRPC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需引起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导管内 非浸润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