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纤维素丁酸预处理及其高效合成丁醇的调控
1
作者 周泰然 侍永江 +4 位作者 桂铮 王诗洁 曹瑾 时号 罗洪镇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生产丁醇等液态燃料,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高值转化。以典型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选取丁醇生物合成前体物质丁酸作为预处理剂,拟建立生物质高效解聚/酶解及丁醇合成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在180... 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生产丁醇等液态燃料,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高值转化。以典型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选取丁醇生物合成前体物质丁酸作为预处理剂,拟建立生物质高效解聚/酶解及丁醇合成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在180℃、50 g/L丁酸溶液中预处理0.5 h后,固体组分中的葡聚糖质量分数提高至47.25%,葡聚糖质量回收率达88.53%;在此预处理工艺下将固体组分进行酶解,当固液比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1∶5(g∶mL)和10 FPU/g底物时,酶解72 h的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70.8 g/L。这说明丁酸预处理可以有效破解玉米秸秆的复杂结构,进而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度。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 824)为发酵菌株,探究了秸秆酶解得到的葡萄糖和预处理残余丁酸作为底物进行丁醇合成的性能。当利用秸秆酶解产生的葡萄糖作为补料碳源时,丁醇产量从4.89 g/L提高到9.34 g/L。将秸秆酶解液和残余丁酸作为共底物补料时,发酵结束时的丁醇产量和生产效率分别达到10.58 g/L和0.147 g/(L·h),比对照组提高了116%,这表明酶解葡萄糖和丁酸可以提高细胞中丁醇合成通路的代谢强度,实现了丁酸预处理条件下玉米秸秆高效合成燃料丁醇的目标。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生产生物燃料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预处理 丁酸 丁醇发酵 优化调控
下载PDF
药物PAS与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唐铸 桂铮 +5 位作者 李延良 赵建伍 余天垒 张鹏飞 赵立文 于耀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联合应用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9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AS治疗(PAS组,3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联合应用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9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AS治疗(PAS组,366例)和采用CAS治疗(CAS组,126例)。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严重临床不良事件(非致命性脑梗死、同侧无症状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次要临床不良事件(DSA示血管再狭窄较前增加>10%)发生率以及血清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CAS组非致命脑卒中发生率(2.3%,3/126)和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生率(7.9%,10/126)均明显低于PAS组[分别为(9.6%,35/366)和(15.3%,56/366);P<0.05],但是CAS组次要临床事件发生率(34.1%,43/126)明显高于PAS组(15.0%,55/366;P<0.01)。PAS组同侧无症状性脑卒中发生率(9.3%,34/366)和CAS组(4.0%,5/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PAS组复诊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1)。CAS组复诊时血清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S治疗相比较PAS药物强化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近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是,PAS药物强化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普罗布考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磁导向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子文 桂铮 +5 位作者 卢学刚 郭栋 朱明 李臻 韩新巍 于耀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磁导向下纳米磁性药物载体(MNA-DPD)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20),处理组(n=20):溶剂对照组(DMSO)、纳米磁性蛋白组(MNA)、2-2'联吡啶组(DPD)和纳米磁... 目的探讨在磁导向下纳米磁性药物载体(MNA-DPD)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20),处理组(n=20):溶剂对照组(DMSO)、纳米磁性蛋白组(MNA)、2-2'联吡啶组(DPD)和纳米磁性药物载体组(MNADPD)。处理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DCVS模型,然后每天分别通过腰大池给予0.01%DMSO、MNA、DPD和MNA-DPD,剂量50 mg/kg。MNA组、MNA-DPD组给予外加磁场磁导向。在给药7 d时处死动物,取其基底动脉行HE染色并测定管径,同时行普鲁士蓝染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给药后7 d动物模型基底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Myc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DMSO组、MNA组基底动脉明显痉挛,DPD组基底动脉可见痉挛,MNA-DPD组基底动脉基本正常的形态(P<0.05)。并可见蛛网膜下腔的纳米磁性微粒被染成蓝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PCNA、p53、c-Myc、VEGF蛋白在DMSO组、MNA组和DPD组呈现高表达,MNA-DPD组呈现低表达(P<0.05)。结论在磁导向下,腰大池给予纳米磁性药物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D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向纳米磁性药物载体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干预兔基底动脉瘤形成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桂铮 汪子文 +2 位作者 张鹏飞 赵文可 于耀宇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356-1358,1410,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干预兔基底动脉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动脉瘤(IA)组、生理盐水(NS)组、DG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干预兔基底动脉瘤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动脉瘤(IA)组、生理盐水(NS)组、DG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基底动脉瘤形成模型。在造模后的第1-7天,IA组不做处理,DG组给予DG[20 mg/(kg·d)]静脉注射,NS组注入等剂量生理盐水。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基底动脉尖核转录因子核因子kappa 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基底动脉尖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 IA组和NS组NF-κB和MMP-9表达均高于对照组,α-SM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IA组和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组NF-κB和MMP-9表达低于IA组和NS组(P<0.05),而α-SMA表达量高于IA组和NS组(P<0.05)。结论 DG可抑制NF-κB和MMP-9的表达,减轻血管壁内炎症反应,抑制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炎症 NF-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肌动蛋白类 血管壁破坏性重构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判定
5
作者 汪子文 桂铮 +6 位作者 卢学刚 郭栋 朱明 李臻 韩新巍 于耀宇 SHUI Shao-feng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方法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 d观察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后,行DSA造影;然后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方法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 d观察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后,行DSA造影;然后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造模后3、7 d,出现明显行为和神经功能异常,血管造影显基底动脉中度-重度痉挛;HE染色示基底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小,血管明显痉挛;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造模后3 d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线粒体空泡样变性,造模7 d基底动脉内皮线粒体肿胀溶解,包浆空泡样变性。结论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能够重复建立成功的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判定标准(4级分法),有利于科学地综合评价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分级标准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建伍 于耀宇 +5 位作者 余天垒 李延良 唐铸 桂铮 周欣 姬文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腹腔注射等体积0.1%DMSO)和黄芪甲苷组(腹腔注射用0.1%DMSO助溶的黄芪甲苷溶悬液,2 mg/ml),每...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腹腔注射等体积0.1%DMSO)和黄芪甲苷组(腹腔注射用0.1%DMSO助溶的黄芪甲苷溶悬液,2 mg/ml),每组10只。采用血管内刺破法制作SAH模型。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基底动脉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AH组和DMSO组基底动脉管壁明显增厚(P<0.05),而管腔横截面积明显缩小(P<0.05);SAH组和DMSO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芪甲苷组基底动脉管壁厚度较DMSO组明显变薄(P<0.05),管腔横截面积较DMSO组明显增大(P<0.05)。与正常组相比,SAH组和DMSO组基底动脉TLR4、NF-κB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SAH组和DMSO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芪甲苷组基底动脉TLR4、NF-κB阳性率较DMSO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干预TLR4、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来缓解大鼠SAH后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黄芪甲苷 大鼠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唐铸 李延良 +4 位作者 桂铮 张鹏飞 赵立文 姬文婕 于耀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甘草酸二铵组、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Zea—Longa...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甘草酸二铵组、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运用尼氏体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kt、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术后24h甘草酸二铵组和模型组大鼠Zea—Longa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3d,甘草酸二铵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甘草酸二铵组海马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和Akt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可通过Akt/caspase-3途径减轻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发挥对大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甘草酸二铵 脑保护作用 大鼠
下载PDF
前循环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立文 汪子文 +3 位作者 张鹏飞 唐铸 桂铮 于耀宇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评价前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ials 数据库和相关补充资料,纳入在前循环卒中患者中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 目的:评价前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ials 数据库和相关补充资料,纳入在前循环卒中患者中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提取研究基本特征和90 d时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0~2分)、死亡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等数据,应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血管内治疗组共1557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组共1359例患者。纳入研究的质量整体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血管内治疗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对照组[优势比(odds ratio, OR)2.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4~3.46;P 〈0.01],90 d死亡风险与静脉溶栓治疗组无显性差异(OR 0.86,95% CI 0.69~1.06;P =0.16),但 sICH 风险增高存在临界性统计学意义(OR 1.35,95% CI 1.00~1.84;P =0.05)。结论前循环卒中患者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显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但在安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META 分析
原文传递
纳米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桂铮 于耀宇 +6 位作者 汪子文 卢学刚 郭栋 朱明 李臻 水少峰 韩新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688,共2页
目的探讨纳米磁性药物载体2,2’-联吡啶(2,2’-dipyridyl)磁性白蛋白纳米粒(MNA-DPD)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物理性能。 方法应用化学反应制备纳米级的磁流体(Fe3O4),用热处理法将人血浆蛋白质和2,2’-联吡啶分散在磁流体中,在... 目的探讨纳米磁性药物载体2,2’-联吡啶(2,2’-dipyridyl)磁性白蛋白纳米粒(MNA-DPD)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物理性能。 方法应用化学反应制备纳米级的磁流体(Fe3O4),用热处理法将人血浆蛋白质和2,2’-联吡啶分散在磁流体中,在高速超声搅拌下加热,使蛋白质稳定,得到蛋白质包覆的生物相容性MNA-DPD。进一步分析MNA-DPD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 结果成功制备稳定的纳米级的MNA-DPD,其平均粒径(D)=131.3 nm。物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制备出的MNA-DPD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分散性。 结论用热处理法可以制备纳米级、具有良好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分散性的MNA-D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药物载体 制备 方法 物理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