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桑大森 宋达 +1 位作者 吴寿岭 张旗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88-229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2006至2017年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的高血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CVD)病史人群、房颤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15410人...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2006至2017年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的高血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CVD)病史人群、房颤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15410人纳入分析。根据每组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计算心脑血管事件的累计发病率,分析baPWV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5.62±2.56)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32例,其中脑卒中事件594例。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32%、8.19%、1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52%、7.35%、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值(95%CI)分别为1.55(1.25~1.95)、2.40(1.93~2.99),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72(1.34~2.21)、2.71(2.11~3.48)。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33(1.24~1.42)、1.34(1.25~1.44)。结论高血压人群中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脑血管事件 脑卒中
下载PDF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2
作者 桑大森 吴寿岭 张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将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集团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房颤病史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39 916例纳入分析。根据ba...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将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集团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房颤病史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39 916例纳入分析。根据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三组,分别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的累计发生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分位组baPWV对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5.13±2.36)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996例。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12%、3.20%、11.26%,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1.97倍(HR=1.97,95%CI:1.50~2.59,P<0.01)。按性别分层,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男性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2.21倍(HR=2.21,95%CI:1.71~2.84,P<0.01)。女性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2.74倍(HR=2.74,95%CI:1.20~6.23,P<0.05)。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全因死亡 性别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琳 耿巍 +5 位作者 田祥 张旗 宋达 杨颖 桑大森 傅向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20-229,共10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4月30日。主要结局指标为最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次要结局指标为心肌水肿程度、心肌挽救指数、微循环障碍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以上所有指标均通过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评估及量化。结果共有12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对于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缺血后适应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最终心肌梗死面积(SMD–0.19,95%CI–0.38~0.00,P=0.048),可以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WMD 1.62,95%CI0.39~2.85,P=0.010)及心肌挽救指数(WMD 3.69,95%CI0.25~7.13,P=0.035),有降低心肌水肿的趋势(SMD–0.18,95%CI–0.38~0.01,P=0.057),但未能显著降低微循环障碍发生率(RR 0.98,95%CI 0.84~1.14,P>0.05),未能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WMD–0.15,95%CI–3.05~2.74,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缺血后适应联合PCI可以降低最终梗死面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肌挽救指数,并有降低心肌水肿的趋势,对心脏有显著保护作用,但未能降低微循环障碍发生率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缺血后适应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群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旗 宋万庆 +2 位作者 张靖 未纪涛 桑大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及baPWV检查、且年龄≥60岁的10312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人群、心...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及baPWV检查、且年龄≥60岁的10312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人群、心房颤动人群及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纳入研究对象9586名。根据每组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Q1、Q2、Q3分位组。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分位组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baPWV各分位组的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aPWV对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影响。结果(1)平均随访时间(5.68±2.68)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38例,脑卒中事件434例。Q1、Q2、Q3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7%、8.72%、11.53%,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Q1、Q2、Q3分位组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16%、7.37%、9.27%。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Q1分位组相比,Q2、Q3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95%CI)分别为1.60(1.26~2.03)、2.21(1.74~2.80),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72(1.31~2.25)、2.39(1.8~3.13)。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21(1.12~1.32)、1.22(1.13~1.34)。结论在老年人群中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脑血管事件 脑卒中
下载PDF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桑大森 陶杰 +5 位作者 宋达 黄科宇 许继波 董岩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6-821,共6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分层单纯随机抽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 85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2010至201...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分层单纯随机抽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 85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2010至2011年超声检查未检出颈动脉斑块且研究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2 372名.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12至2013年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检出新发斑块359例,检出率为15.1%;具有0~1、2~3、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研究对象的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3.1% (43/186)、17.5%(186/1 065)、12.4%(122/986)和5.9% (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后,与具有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其OR(95% CI)值分别为0.52(0.34 ~0.80)和0.28(0.12 ~0.64).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腰围增加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一北方人群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秀荣 李俊娟 +5 位作者 周艳茹 黄玮 刘红敏 桑大森 张倩 吴寿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中腰同增加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腰...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中腰同增加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腰围资料完整的89364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及腰围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58426名。依据基线腰同测量值将观察对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2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依据基线腰同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腰围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非肥胖组(8.02%对3.37%,P〈0.01)。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32%、3.62%、5.46%和8.89%。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84%、3.65%、5.32%和8.95%,女性分别为1.50%、3.41%、6.22%和8.51%。(2)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和第四分位组均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17、1.47和1.95。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分位组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不再显著,但仍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男性OR值分别为1.08、1.36和1.90.女性为1.35、1.70和1.88。结论腰围增大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糖尿病 2型 风险
原文传递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竞生 桑大森 +6 位作者 李云 刘红敏 张倩 史宪全 李俊娟 赵性泉 吴寿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探讨研究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1)具有0、1、2、3、4、5、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逐渐降低,分别为67.0%、52.3%、50.5%、44.3%、37.2%、31.9%、26.1%和4.2%。(2)具有0、1、2、3、4、5、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斑块总负荷评分[M(Q1,Q3)]逐渐降低,分别为7(7,7)、7(5,7)、7(5,7)、5(3,5)、5(3,5)、5(3,5)、3(3,3)、3(3,3)分。(3)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于2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3、4、5和〉5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的保护因素(P均〈0.05),其OR(95%CI)值分别为0.78(0.62~0.98)、0.53(0.62~0.98)、0.52(0.39—0.71)、0.40(0.25~0.64)。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越多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越多斑块总负荷评分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健康行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晓明 刘红敏 +4 位作者 陈冀 桑大森 张倩 李俊娟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动脉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动脉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动脉硬化组(baPWV≥1400cm/s)和非动脉硬化组(baPWV<1400cm/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习惯、体质量指数、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对baPWV的影响。结果动脉硬化组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体育锻炼比例、baPWV、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高于非动脉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动脉硬化组(均P<0.05)。随着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baPWV逐渐降低[右侧baPWV依次为(1646.1±325.0)、(1620.8±317.3)、(1586.4±360.0)、(1564.2±370.1)、(1528.7±376.8)、(1458.6±388.2)、(1393.4±360.9)、(1207.8±212.6)cm/s],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渐降低(84.5%、77.3%、68.6%、65.0%、57.8%、45.6%、35.7%、1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三酰甘油、LDL-C、HDL-C后,同具有≤1项者相比,具有2、3、4、5和≥6项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是0.601(0.460~0.785)、0.536(0.410~0.699)、0.398(0.300~0.528)、0.248(0.179~0.343)、0.161(0.101~0.255)。结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氢氯噻嗪所致血糖升高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丽霞 刘继强 +6 位作者 吴寿岭 李金峰 桑大森 王丽晔 李冬青 郑维国 佟秀梅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氢氯噻嗪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期间,血糖升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9例,入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氢氯噻嗪导入6周后随机给予氢氯噻嗪12.5mg/d或(氢氯噻嗪12.5mg/d+螺内酯20mg... 目的探讨以氢氯噻嗪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期间,血糖升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9例,入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氢氯噻嗪导入6周后随机给予氢氯噻嗪12.5mg/d或(氢氯噻嗪12.5mg/d+螺内酯20mg/d)或(氢氯噻嗪12.5mg/d+卡托普利25mg两次/d)治疗。依据患者随访期内各次空腹血糖水平,血糖值≥7mmol/L的患者为暴露组,血糖值<7mmol/L者为对照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记录终点事件,每年进行一次血生化指标检测。随访7年。结果暴露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暴露组91例,对照组486例,暴露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终点事件比较:随访结束时共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6例,暴露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2例(13.2%),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4例(13.2%),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长期降压治疗中所致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旗 陶杰 +8 位作者 桑大森 李玉卿 宋达 董岩 季春鹏 高新颖 杨光 陈朔华 姚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资料完整的3960人纳入统计分析。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将总研究对象分为<2、2、3、4、5、>5个6组,观察其对2012-2013年体检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的影响。结果随着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逐渐降低(均P<0.05)。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呈负相关(r=-0.19,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每增加1个理想健康行为或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平均降低0.20分(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与女性人群结果均与总人群结果一致,但男性人群中该趋势更明显。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越多,颈动脉斑块TBS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健康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负荷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