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款识的整理研究
1
作者 李伟信 黄奕欣 桑月侠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款识比较丰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本文通过收集的300片明代景德镇民窑瓷片款识实物标本,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对景德镇民窑款识进行了分类和解读,并探讨了其在明代繁荣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瓷器款识 民窑 景德镇 明代
下载PDF
中国古代瓷用窑具的分类研究
2
作者 桑月侠 郑乃章 +1 位作者 陈猛 吴军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78,共9页
窑具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生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主要遗存,其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陶瓷业发展技术水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代陶瓷窑址相关发掘报告,对古窑址出土的主要... 窑具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生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主要遗存,其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陶瓷业发展技术水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代陶瓷窑址相关发掘报告,对古窑址出土的主要窑具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匣具不仅具有垫烧具的增加装窑率和支烧具的提高窑位的双重机能,还具有保护器物不受火焰、气氛、落渣损伤的功能;匣具在地区分布和使用时代上超越了垫烧具和支烧具成为我国古代窑址中的典型窑具,对于匣具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古代陶瓷器物的装烧方式以及窑具的演变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窑址 主要窑具 典型匣具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越窑秘色瓷匣钵装烧工艺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3
作者 山日钦 袁琦 +1 位作者 吴军明 桑月侠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6,共9页
上林湖越窑在晚唐、五代时期烧制出了釉色青灰、色泽莹润的秘色瓷,迎来了越窑瓷业的巅峰。以上林湖后司岙越窑遗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青瓷科技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当地沉积黏土、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开展了秘色瓷的工艺模拟实验研... 上林湖越窑在晚唐、五代时期烧制出了釉色青灰、色泽莹润的秘色瓷,迎来了越窑瓷业的巅峰。以上林湖后司岙越窑遗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青瓷科技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当地沉积黏土、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开展了秘色瓷的工艺模拟实验研究,重点对比了不同类型匣钵和装烧方式对模拟烧制青瓷釉的影响。此外,通过色度分析仪及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模拟烧制青瓷釉色度和着色物质铁的价态进行测试,探讨了瓷质匣钵口沿封釉装烧秘色青瓷的作用和机理。越窑青瓷实验考古中,对七件青瓷样品进行了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瓷质匣钵口沿封釉装烧青瓷釉的Fe^(2+)/Fe^(3+)比值为2.8,远大于普通匣钵内青瓷釉的0.57。结合考古实地调查研究,可以推断这是越窑秘色瓷呈色不同于普通青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瓷 模拟实验 价态
下载PDF
复合稳定剂对钛酸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桑月侠 刘维良 +1 位作者 郑乃章 曾小军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5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氧化铝(α-A12O3)粉和氧化钛(TiO2)粉为主要原料,以ZrO2、ZnO、MgO、Y2O3、La2O3为稳定剂,摩尔比为1∶1∶1∶2∶2,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钛酸铝陶瓷。研究了复合稳定剂对钛酸铝陶瓷抗弯强度、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热膨胀系... 以氧化铝(α-A12O3)粉和氧化钛(TiO2)粉为主要原料,以ZrO2、ZnO、MgO、Y2O3、La2O3为稳定剂,摩尔比为1∶1∶1∶2∶2,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钛酸铝陶瓷。研究了复合稳定剂对钛酸铝陶瓷抗弯强度、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热膨胀系数测定仪、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稳定剂含量为25wt.%,烧成温度为1550℃,保温时间为3h时制备的钛酸铝陶瓷性能最佳。其热膨胀系数为0.86×10-6/℃,比无稳定剂的钛酸铝陶瓷降低了35.8%;抗弯强度为48.3MPa,比无稳定剂的钛酸铝陶瓷提高了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复合稳定剂 低热膨胀
下载PDF
论北方窑系对淮北烈山窑瓷器胎釉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桑月侠 郑乃章 吴军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8,共7页
为了研究北方窑系对淮北烈山窑瓷器胎釉组成的影响,通过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测试了淮北烈山窑出土白釉瓷、黑釉瓷以及三彩釉枕共计13片瓷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对比分析了烈山窑与定窑白釉瓷、磁州窑黑釉瓷和巩县窑三彩釉瓷胎... 为了研究北方窑系对淮北烈山窑瓷器胎釉组成的影响,通过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测试了淮北烈山窑出土白釉瓷、黑釉瓷以及三彩釉枕共计13片瓷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对比分析了烈山窑与定窑白釉瓷、磁州窑黑釉瓷和巩县窑三彩釉瓷胎釉组成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不同的窑口在制胎原料上均是采用含杂质量不同的高铝质黏土;在釉料配方上存在一定差异,定窑白釉瓷釉层中Mg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磁州窑黑釉瓷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低于烈山窑,而碱金属氧化R2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巩县窑三彩瓷中Pb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三个窑口在制瓷工艺上领先于其他地区,烈山窑在上述三个窑口的影响下胎釉料配方发生改变,其白釉瓷釉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滑石,增加MgO的含量提高釉面质量;黑釉瓷釉料中增加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使其由钙釉向钙碱釉转变,增加釉层的高温粘度提高釉面厚度;在三彩釉层中增加PbO的含量,减少烧成温度,增加釉面的光泽度,这使得烈山窑胎釉料组成发生改变制瓷技术得到提高,这一改变也符合了我国古代陶瓷制瓷技术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窑 定窑 磁州窑 巩县窑 化学组成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下载PDF
瓷质匣钵对秘色青瓷呈色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桑月侠 山日钦 +2 位作者 吴军明 郑乃章 黄松松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3-400,共8页
借助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热膨胀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在对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越窑秘色青瓷烧制的关键工艺参数,重点开展了越窑秘色青瓷的复烧工艺实验,并... 借助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热膨胀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在对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越窑秘色青瓷烧制的关键工艺参数,重点开展了越窑秘色青瓷的复烧工艺实验,并进一步验证了匣钵材质、装烧方式等对装烧青瓷呈色的影响,初步探明了越窑秘色青瓷的烧成工艺和呈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唐五代时期秘色青瓷与普通青瓷中Fe_(2)O_(3)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Fe_(2)O_(3)的含量不是影响二者呈色的主要原因;判断复烧之后的瓷质匣钵装烧秘色青瓷采用口沿釉封属于F_(TMS)类,其余均属于F_(PTP)和F_(WPT)类,瓷质匣钵口沿封釉有效阻止了冷却过程中外部富氧空气进入匣钵内部,避免装烧青瓷表面未完全固化的釉层产生二次氧化,这是秘色青瓷呈色不同于普通青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青瓷 瓷质匣钵 EDXRF 色度
下载PDF
基于现代测试分析方法对烈山窑制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桑月侠 郑乃章 +1 位作者 吴军明 王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9,共9页
利用EDXRF、SEM、热膨胀仪、光度仪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烈山窑址出土的北宋早期和金代时期标本进行了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热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吸水率、色度饱和值等测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烈山窑当时的制瓷工艺... 利用EDXRF、SEM、热膨胀仪、光度仪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烈山窑址出土的北宋早期和金代时期标本进行了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热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吸水率、色度饱和值等测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烈山窑当时的制瓷工艺。研究表明:烈山窑瓷器从北宋到金早期,胎体中硅铝比从4.12升高至6.09,烧成温度降低;到金晚期,胎体中的硅铝比降低至4.01与北宋时期硅铝比相似,胎体烧成温度提高;烈山窑瓷器在北宋时期,釉式中b值等于0.908大于0.76,此时期采用钙釉;到了金代时期釉式中b值等于0.752,刚好在0.5<b<0.76范围内,处于0.76的临界状态,说明金代时期釉料配方开始由钙釉向钙-碱釉发展,根据色度值判断样品的呈色范围,并结合白釉瓷釉料中Fe2O3的含量为0.37%~0.73%,釉面泛黄;而黑釉瓷样品JW-6釉中Fe2O3的含量为2.6%,釉面则呈现黑色,判断出烈山窑瓷器是在弱还原气氛下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窑 制瓷工艺 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我国陶瓷业遗产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桑月侠 吴军明 +2 位作者 郑乃章 余娜 邵文娟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1期54-60,共7页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能够对我国陶瓷非遗项目和陶瓷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本文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陶瓷非遗项目现状在保护、利用、传承方面...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能够对我国陶瓷非遗项目和陶瓷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本文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陶瓷非遗项目现状在保护、利用、传承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但近年来各省市申报各级非遗项目的热度持续上升,主要是以古窑址遗址为申报项目,未有以烧制技术为重心;陶瓷业遗产项目在整个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中占比较少,第一批次唐山磁厂、景德镇宇宙瓷厂和北京718联合厂和第三批次北京珐琅厂、景德镇明清御窑厂、国营为民瓷厂和吉州窑遗址均被载入名录;陶瓷工业基本是引进消化类企业,横向对比景德镇和佛山的转化过程及其效果可以看出:引进对象的先进性和市场经济引导性是消化推广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业 非遗 工业遗产 保护和利用现状
下载PDF
后司岙匣钵工艺特征及其对青瓷釉面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军明 桑月侠 +3 位作者 郑乃章 郑建明 吴琳 山日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82-2091,共10页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瓷质匣钵、普通匣钵、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了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吸水率等测试分析。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对该遗址出土的唐五代普通青瓷和秘色青瓷表面色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普通匣钵的基体部分和瓷质匣钵组成相似,采用了SiO_(2)含量约为75%、Al_(2)O_(3)含量约为16%,且与青瓷胎体类似的当地冲积粘土类原料;而唐五代瓷质匣钵中TiO_(2)和Fe_(2)O_(3)的含量高于青瓷胎体且差异略大,说明青瓷胎体淘洗工艺更加严格。其中普通匣钵内存在大量平均尺寸在530μm左右,且具有颗粒级配呈现一定规律的夹杂粗颗粒,是一类为增加普通匣钵使用寿命特意拣选添加的高硅质原料,增加了匣钵的透气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延长匣钵的使用寿命;唐五代瓷质匣钵的气孔率为1.61%、吸水率为0.73%,低于普通匣钵8.18%和4.28%,而体积密度为2.22 g·cm^(-3)高于普通匣钵的1.99 g·cm^(-3),且导热性能高于普通匣钵,有利于减少匣钵内外温差、缓解温度滞后现象。另外,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青瓷使用气孔率较低的瓷质匣钵,并进行口沿封釉,有效降低了装烧青瓷釉在冷却过程中被二次氧化的程度,提高了匣钵内气氛的稳定性和青瓷釉层中Fe^(2+)的含量,改善了其呈色稳定性和外观效果。同时秘色青瓷釉层略厚,减少了胎体对产品外观的影响,增大了釉面折射率和明亮度,使其在CIE色度空间中相比普通青瓷处在更偏蓝绿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瓷质匣钵 秘色青瓷 化学组成 色度
下载PDF
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探讨——以陶瓷非遗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山日钦 吴军明 +4 位作者 夏孝言 吴琳 桑月侠 余娜 邵文娟 《陶瓷研究》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陶瓷在我国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受社会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陶瓷在我国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受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陶瓷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消亡的危险,陶瓷非遗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亟需加强保护。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非遗传承人现状,非遗传承人的从业项目、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在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政府主导、高校加盟、行业参与,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非遗 保护 传承人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云杰 于文平 +1 位作者 桑月侠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7年第2期38-41,共4页
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化的萌芽早、酝酿时期长、快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较晚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指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时,... 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化的萌芽早、酝酿时期长、快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较晚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指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时,不能忽略景德镇陶瓷工匠的智慧成果,还要善于总结其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 工业遗产 特殊性
下载PDF
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俊杰 桑月侠 +2 位作者 吴军明 郑乃章 韩光大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而出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现有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状况以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非遗” 陶瓷工艺
下载PDF
一次快速烧成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的坯体配方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培功 桑月侠 +2 位作者 王刚 万春海 侯帮权 《佛山陶瓷》 2022年第6期18-20,共3页
实验采用肯尼亚当地的软质黑粘土、粉色高岭土、硬质高岭土、高温砂、低温砂、铺路石、透闪石等坯用原料进行一次快速烧成400mm×400mm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坯体配方的研制。通过相关实验,最终确定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的最优坯体... 实验采用肯尼亚当地的软质黑粘土、粉色高岭土、硬质高岭土、高温砂、低温砂、铺路石、透闪石等坯用原料进行一次快速烧成400mm×400mm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坯体配方的研制。通过相关实验,最终确定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的最优坯体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坯体配方组成范围为软质黑粘土25-30(wt.%)、粉色高岭土5-10(wt.%)、硬质高岭土15-20(wt.%)、高温砂8-12(wt.%)、低温砂20-30(wt.%)、铺路石5-8(wt.%)、透闪石3-6(wt.%)、五水偏硅酸钠0.5-0.8(wt.%)时,在1170℃(5个高温区)左右烧成(烧成周期25min左右),可稳定试生产出产品综合性能良好的400mm×400mm红坯细炻彩釉(仿古)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坯 细炻砖 彩釉(仿古)砖 一次快速烧成 坯体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