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天PT、APTT和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人类miR-17-5p(hsa-miR-17-5p)靶基因预测和富集分析,并结合基因的差异表达寻找多发性硬化症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17-5p靶基因,对预测结果进行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再结合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筛选出hsa-miR-17-5p对多发性硬化症影响的关键基因。最后,利用RNA22 v2验证关键基因是否存在结合位点。结果不同网站预测后,取交集获取376个公共靶基因,这些靶基因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于胞浆与核质,参与多种转录调控和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同时也与癌症、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等信号通路相关;靶基因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相对下调基因有三个共同基因PDLIM5、KCNB1、BTBD7。进一步验证上述关键基因结合位点,发现仅有PDLIM5存在P值小于0.05的结合位点。结论hsa-miR-17-5p靶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而且PDLIM5、KCNB1、BTBD7基因很可能是hsa-miR-17-5p对多发性硬化症产生影响的重要桥梁,其中PDLIM5尤为重要。
文摘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天PT、APTT和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