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身着绿衣为何姓“黄”
1
作者 桥小姐 《中华遗产》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黄瓜古称“胡瓜”,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不断地栽培播种,黄瓜彻底实现了本土化。它的名称改为“黄瓜”,它成功“减肥”变成长条,就连它的吃法,也从腌食到生吃,衍生出了无数吃瓜的故事,彻底融入了中华食谱。
关键词 黄瓜 丝绸之路 本土化
原文传递
仿荤素菜的今世前生
2
作者 桥小姐 黄小黄 《中华遗产》 2016年第2期30-31,共2页
想要吃素又忘不了肉类的美味,这该怎么办?别急,早在宋代,古人就发明了用豆制品与面筋制成的“仿荤素菜”,色香味俱全,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素菜在北宋开封成为三大菜系之一,仿荤素菜的出现功不可没。鳞次栉比的建筑,琳琅满目的饮... 想要吃素又忘不了肉类的美味,这该怎么办?别急,早在宋代,古人就发明了用豆制品与面筋制成的“仿荤素菜”,色香味俱全,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素菜在北宋开封成为三大菜系之一,仿荤素菜的出现功不可没。鳞次栉比的建筑,琳琅满目的饮食,是北宋开封留给后世的剪影。翻开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像打开菜谱,美食扑面而来,又像一部“北宋开封饭店指南”:在开封城内,既有售卖插肉面、大燠面的“川饭店”,也有经营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的“南食店”,还出现了一种叫“素分茶”的店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开封 豆制品 北宋 肉类 饭店 建筑 店铺
原文传递
韭萍齑与生鱼片
3
作者 桥小姐 《中华遗产》 2016年第2期52-53,共2页
石崇与王恺斗富争豪在历史上名噪一时,也让“韭萍齑”这道蘸料声名鹊起。寒冬腊月,石崇是如何吃上鲜嫩的韭菜的?用蘸料调和的生鱼片,又达到了怎样的精与细,妙到毫巅的程度?寄身玄远、放荡不羁的魏晋名士,在满足口腹之欲上,也溢... 石崇与王恺斗富争豪在历史上名噪一时,也让“韭萍齑”这道蘸料声名鹊起。寒冬腊月,石崇是如何吃上鲜嫩的韭菜的?用蘸料调和的生鱼片,又达到了怎样的精与细,妙到毫巅的程度?寄身玄远、放荡不羁的魏晋名士,在满足口腹之欲上,也溢出了常轨,留下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记载。以至于当时小说《世说新语》都专设“汰侈”栏目,将他们的行容举止记录在案。魏晋好吃的名士可谓多矣,石崇和王恺却是绝对的主角。这二位爷在西晋时期的洛阳,上演了一出斗富的闹剧,也在无意间丰富了中国人的食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鱼片 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 西晋时期 石崇 中国人 食谱
原文传递
瓦当纹七雄各领风骚
4
作者 桥小姐 洛溪(摄影) 《中华遗产》 2016年第11期110-120,共11页
战国时,诸侯间兴起“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热潮。位于筒瓦前端、遮护木制椽头的瓦当,霎时大放异彩。在这方寸之间,工匠们描画了繁复精美的花纹,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战国瓦当纹,满天异彩,为“秦砖汉瓦”开了先声。
关键词 瓦当 风骚 地域文化 秦砖汉瓦 战国 诸侯
原文传递
林下何曾见一人
5
作者 桥小姐 《中华遗产》 2016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所谓“致仕”,即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即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仕”就成了沿用的惯例。但总有官员千方百计延迟退休,他们...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所谓“致仕”,即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即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仕”就成了沿用的惯例。但总有官员千方百计延迟退休,他们并不是为了发挥余热为国家做贡献,而是因为油水没有捞够。白居易年轻时,对官场歪风邪气异常愤慨,曾在长诗《不致仕》中吐槽:“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仕” 延迟退休 官员 白居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