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砾石覆盖下土壤侵蚀过程中有机碳转移数量特征
1
作者 梁万栋 王小姣 +3 位作者 高志康 田方霄 赵卓 喻武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且具有提前的征兆,由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冻土的融化会使冻土中所含的碳化合物以温室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本研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挖土壤侵蚀区的土壤到室内实验室采用模拟径流... 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且具有提前的征兆,由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冻土的融化会使冻土中所含的碳化合物以温室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本研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挖土壤侵蚀区的土壤到室内实验室采用模拟径流冲刷法对土壤进行实验,主要得到:(1)当坡面土壤无砾石覆盖时,随着坡度的增加,有机碳的流失量也随之增加;(2)相比没有砾石覆盖的坡面土壤,砾石覆盖度为40%和70%时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显著大于裸坡的有机碳流失量;(3)随着砾石覆盖度的增加,砾石体积对土壤的破坏力增强,最终使有机碳失去物理保护而迁移流失,造成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增加。由以上结论得出,在今后的裸坡地带进行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时应注重削减坡度的方式来减缓土壤侵蚀的发生和有机碳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覆盖 土壤侵蚀 有机碳流失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和酶化学计量特征对原始林转换的响应
2
作者 肖华翠 梁万栋 +2 位作者 李源钊 盛浩 周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了解区域典型农林用地土壤碳、氮、磷、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湘西北本底一致、土地利用史清晰的常绿阔叶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地、果园、坡耕地和水田0~4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胞外... 为了解区域典型农林用地土壤碳、氮、磷、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湘西北本底一致、土地利用史清晰的常绿阔叶原始林及其转换而来的人工林地、果园、坡耕地和水田0~4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胞外酶活性、计量比值及其与活性碳、氮、磷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原始林相比,果园和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降幅(40%~79%)较高,且深层土壤(20~40 cm)和表土(0~20 cm)的降幅类似,表明原始林转换为果园、坡耕地不利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保存。果园、坡耕地、水田和原始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比值无显著差异。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比值较原始林高60%~124%,说明人工林土壤存在较强的氮、磷素共同限制作用。与原始林相比,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后,土壤胞外酶活性降低18%~64%;果园和坡耕地表土碳磷获取酶计量比(E_(C/P))也显著降低,而深层土壤E_(C/P)显著升高。土壤中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酶活性及其计量比值与活性碳、氮、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原始林转换导致表土和深层土壤中的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胞外酶活性大幅下降,微生物底物有效性降低,表明土壤质量/健康退化。土壤碳、氮、磷含量计量比和酶计量比值对原始林转换的响应较弱,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深层土壤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胞外酶活性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特征
3
作者 梁万栋 王小姣 +3 位作者 高志康 喻武 周炼清 万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该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藏东南尼洋河流域的冻融侵蚀区(海拔>4200 m)、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海拔3800~4200 m)和水力侵蚀区(海拔<3800... 【目的】研究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该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藏东南尼洋河流域的冻融侵蚀区(海拔>4200 m)、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海拔3800~4200 m)和水力侵蚀区(海拔<3800 m)为研究对象,共布设122个样地,测定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土壤可蚀性K值与海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尼洋河流域冻融侵蚀区、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和水力侵蚀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冻融侵蚀区土壤体积质量最小,土壤孔隙度、含水率和有机质、粉粒、黏粒含量均最高。(2)冻融侵蚀区、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和水力侵蚀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分别为0.263~0.431,0.218~0.374,0.104~0.409 t·hm^(2)·h/(MJ·mm·hm^(2)),3个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349,0.310,0.292 t·hm^(2)·h/(MJ·mm·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1.7%,12.7%和21.5%,属于中等变异。尼洋河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降低趋势。在尼洋河流域,较低可蚀性、中可蚀性、较高可蚀性和高可蚀性土壤均有分布,但是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在3个研究区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冻融侵蚀区,而较低可蚀性和中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水力侵蚀区和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3)土壤可蚀性K值与海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与砂粒、粉粒、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分别为-0.98,0.99和0.62。【结论】探明了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机械组成是该流域可蚀性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河流域 土壤可蚀性 EPIC模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不同侵蚀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4
作者 梁万栋 王小姣 +1 位作者 高志康 喻武 《高原农业》 202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在水平及垂直地带性上受到外界不同环境的影响,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对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不同侵蚀区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经研究发现:(1)冻融侵蚀区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范围在42.03~138.44 g/kg...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在水平及垂直地带性上受到外界不同环境的影响,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对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不同侵蚀区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经研究发现:(1)冻融侵蚀区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范围在42.03~138.44 g/kg,其平均值和中值的相差较大,说明在冻融侵蚀区的有机质含量变异性较强;在该区域主要以粉砂质壤土和壤土为主。(2)水力侵蚀区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在0.43~1.71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范围在5.83~187.13 g/kg,并且平均值和中值的差异较大。且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土壤主要以砂质壤土和粉砂质壤土为主。(3)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冻融侵蚀区最高,水力侵蚀区含量最低;在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而粉粒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粘粒含量在不同侵蚀区的变化不大。(4)海拔与容重和砂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含水量、孔隙度、粉粒和粘粒呈正相关关系;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此研究结果对建立尼洋河流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了依据,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河流域 土壤理化性质 侵蚀区 海拔
下载PDF
青藏高原色季拉山流石滩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小姣 梁万栋 +2 位作者 万丹 喻武 杨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9-366,共8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海拔下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碳库稳定性及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及土壤有机碳(SOC),DOC的影响因素,为后续复杂地形寒区SOC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流石滩为研究区,以...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不同海拔下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碳库稳定性及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及土壤有机碳(SOC),DOC的影响因素,为后续复杂地形寒区SOC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流石滩为研究区,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4300~4700 m之间不同海拔土壤物理性质,DOC,ROC以及SOC的含量特征,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与冗余分析探讨了DOC,ROC与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土壤容重、密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其最大值分别为1.56,1.12 g/cm^(3),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与海拔呈正相关,其最大值分别为74.22%,58.70%;②SOC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OC,ROC随海拔升高而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③海拔4400 m时DOC/SOC,ROC/SOC达到最大值,可溶性有机碳储量(DOCS)和有机碳储量(SOCS)均值分别为40.779 g/m^(2),8.105 kg/m^(2),流石滩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好;④DOC与土壤物理性质不相关,但与SOCS有一定相关性;ROC则与物理性质和SOC及其相关因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因子对色季拉山流石滩土壤DOC和ROC变化的解释贡献率排序大小为:DOCS>土壤孔隙度>ROC/SOC>土壤含水率>SOC>SOCS>DOC/SOC>土壤密度。[结论]不同海拔流石滩表层土壤DOC,ROC与海拔有一定相关性,且DOCS、土壤孔隙度与ROC/SOC均是影响DOC,ROC含量的重要因子,同时各因子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高职素质拓展训练课“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6
作者 梁万栋 《读与写(上旬)》 2021年第2期0369-0371,共3页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品牌获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第二批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自获批“一校一品”示范基地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并召开多次体委会研究讨论“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品牌获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第二批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自获批“一校一品”示范基地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并召开多次体委会研究讨论“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建议,指导进一步完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品牌建设,丰富课程建设成果。在逐步建设过程中,推动了我校体育课程和示范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校人文学院、体育部成立了“素质拓展训练”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初步定位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品牌示范性的内涵,基本确立了“教学、科研、训练、培训”四位一体的示范基地建设思路,使得“素质拓展训练”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因此对我校示范基地示范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拓展课程 素质拓展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
下载PDF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岩 李国红 梁万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排球运动整体发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结论及优化策略:1)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经历了由多元培养向一元培养转变,由体委... 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排球运动整体发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结论及优化策略:1)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经历了由多元培养向一元培养转变,由体委培养向体教结合转变,由国家投入向市场机制转变,由政府主办向社会共建转变。政府主导、多元培养、社会参与和市场调控是未来发展趋势。2)主要影响因素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选材困难、学训矛盾突出、竞赛数量不足以及资金来源单一且投入不足,导致后备人才培养规模小,普及程度低。教练员能力不均、培训不足,缺少整体管理制度、缺乏支持政策以及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性不足,发展环境不利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4)需构建满足政府主导、多元培养、植根学校、市场机制的,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运动 后备人才 影响因素 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