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至2021年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嘉慧 邝璐 +7 位作者 钟家禹 张莹莹 陈翊 刘晓敏 梁万莉 陈馥盈 谭敏璋 朱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病原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13610例ARTI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1种呼吸道病原体,包括...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病原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13610例ARTI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1种呼吸道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PIV)、人鼻病毒、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肠道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FA)、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FB)、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根据年龄(<1岁组、1~<3岁组、3~<6岁组、6~14岁组)和季节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3610例患儿中,6331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6.52%。各病原体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RSV[13.75%(1872/13610)]、腺病毒[4.82%(656/13610)]和PIV[4.82%(656/13610)]、MP[4.54%(618/13610)]、人鼻病毒[3.39%(462/13610)]、HBoV[2.64%(359/13610)]、HMPV[2.59%(352/13610)]、肠道病毒[1.76%(239/13610)]、IFA[1.29%(176/13610)]、IFB[0.90%(122/13610)]、CP[0.30%(41/13610)]。病原体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1,P<0.001),其中1~<3岁组检出率最高,为50.83%(2196/4320)。病原体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P=0.003),其中夏季检出率最高,为48.76%(1498/3072)。结论广州地区RSV、腺病毒、PIV、MP、人鼻病毒是导致儿童ARTI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的检出率与儿童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流行特征 儿童
原文传递
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广州地区儿童脑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思钿 梁万莉 +4 位作者 赵明奇 文思敏 汪亮亮 朱冰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5-643,共9页
为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脑炎的临床症状、病因类型、流行病学特点,评估儿童的临床指标与脑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因脑炎住院且年龄<18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系... 为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脑炎的临床症状、病因类型、流行病学特点,评估儿童的临床指标与脑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因脑炎住院且年龄<18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系统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体检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脑炎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其次为抽搐。广州地区儿童脑炎最常见的类型是感染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并且存在季节性流行趋势,发病人数在春季达到高峰。此外,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感染性脑炎的第二大病原体。细菌感染多发生在1岁以下儿童,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不能明确病因。年龄<1岁的儿童住院时间最长,但1岁~4和≥5岁脑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发热或伴有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细菌性脑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最长,但自身免疫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住院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初步了解了广州地区儿童脑炎的病因构成以及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点,未来还应加强感染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研发新的病原体检测技术,从而有效的降低儿童脑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炎 感染性脑炎 流行病学 病原体 病因
原文传递
含胍盐灭活保存管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翊 连广琬 +8 位作者 郑玲玲 赵明奇 林涛 张莹莹 梁万莉 唐盈 刘晓敏 钟家禹 朱冰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含胍盐病毒灭活保存管对提高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4例确诊患儿的10份经本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胍盐灭活保存管和... 目的探讨含胍盐病毒灭活保存管对提高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4例确诊患儿的10份经本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胍盐灭活保存管和某品牌病原运送管的保存液洗脱后分装,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12 h、24 h和48 h,然后转至-80℃冰箱保存至检测。比较两组样本qPCR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样病毒量放入两种不同的取材管处理,立即进行qPCR,含胍盐的灭活管核酸检出量更高。在病毒高载量标本中,两种取材管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高,灭活保存管的CT值更小,室温放置24 h后,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载量中等的标本中,两种取材的测量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量结果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病毒灭活保存管组扩增曲线更早出现,CT值更小;当检测病毒低载量样本时,两组扩增结果有较大的差异(24 h后P<0.01),灭活保存管在放置时间24 h内均能检测出阳性结果,而病原运送管结果不稳定,仅在较短放置时间内能够检测出阳性结果。灭活保存管组的检出率要比病原运送管组的高,三个基因靶点检测的重复性更好,显示具有更强的病毒核酸的保存能力。结论在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时,使用含胍盐的病毒灭活保存取材管,一方面可以在取材后立即灭活病毒,大大降低实验室暴露感染的危险,并能实现样本的室温保存和运输,减低转运成本,利于基层单位的送检,另一方面,能维持病毒核酸的稳定性,使低拷贝数的病毒更容易被检出,减少假阴性,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灭活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