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状分析
1
作者 梁严威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经农业农村部批准,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橄榄蛏蚌,其他保护物种包括河蚬、背瘤丽蚌、三角帆蚌、黄颡鱼、鲇鱼等。该文系统概述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总结了保护区主要... 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经农业农村部批准,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橄榄蛏蚌,其他保护物种包括河蚬、背瘤丽蚌、三角帆蚌、黄颡鱼、鲇鱼等。该文系统概述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总结了保护区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蛏蚌 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现状 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月间变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春光 张敏 +3 位作者 邹晓荣 陆奇巍 许啸 梁严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7,共8页
根据2003年~2011年中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ArcGIS 10.0绘制渔场产量重心时空分布图,用最短距离法对中心渔场进行聚类,对智利竹筴鱼渔场月间重心变动规律及其与SST之间的... 根据2003年~2011年中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ArcGIS 10.0绘制渔场产量重心时空分布图,用最短距离法对中心渔场进行聚类,对智利竹筴鱼渔场月间重心变动规律及其与SST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变化,中心渔场从3月开始由南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到10月之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3月~6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40°S^45°S,最适宜SST为12~14℃;7月~8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35°S^40°S,SST为13~14℃;9月~10月渔场分布为85°W^95°W、30°S^35°S,SST这15~16℃;11月~12月渔场分布在90°W^95°W、30°S^40°S,SST为16~17℃;而1月~2月渔场分布在85°W^95°W、35°S^45°S,最适宜SST为1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渔场 海表温度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波流作用下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波 梁严威 +1 位作者 黄筱云 程永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217-4225,共9页
基于一维垂向模型(1DV模型),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验证可较好的描述床面附近紊动特性、水流结构、泥沙垂向分布及污染物解吸释放规律.利用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情景,分析计算了波流共同作... 基于一维垂向模型(1DV模型),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验证可较好的描述床面附近紊动特性、水流结构、泥沙垂向分布及污染物解吸释放规律.利用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情景,分析计算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浮特征、污染物释放动态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波流共同作用下,吸附态污染物及总污染物垂向分布与悬浮泥沙分布一致,波浪底部边界层的周期性振荡限制了从底部悬扬的泥沙向上部水体的扩散,在近床面存在梯度较大的高浓度层,在悬浮释放的初期,溶解态污染物的垂向分布规律与吸附态污染物一致,达到平衡后,沿垂向均匀分布.水流流速和波浪强度对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流对泥沙及污染物的垂向分布影响明显,波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床面附近形成高浓度含沙层和污染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共同作用 泥沙悬浮 污染物释放 紊动扩散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时空分布年际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严威 邹晓荣 +4 位作者 吴昔磊 张敏 陆奇巍 许啸 陈春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919,共9页
根据2003-2012年中国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基于GIS的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智利竹(竹夹) 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竹夹)鱼不同年份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2003与2004... 根据2003-2012年中国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基于GIS的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智利竹(竹夹) 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竹夹)鱼不同年份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2003与2004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78°~85°W的东北部水域,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2005、2006及2007年,分布情况与前两年类似,但变化梯度较以前缓和;2008与2009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散乱,无明显规律;2010年,整体上资源密度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区多分布在93°W以西的水域;2011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水域;2012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28°~38°S的西北部水域,由西北部向东部递减。热点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它们之间可相互印证。智利竹(竹夹)鱼资源密度高值点均分布在45°S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竹夹)鱼 时空分布 GIS 年际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