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宅建筑超低能耗改造设计及碳排放对比研究
1
作者 陈义波 梁二 +2 位作者 原瑞增 段静雨 杨建中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8期63-70,共8页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由增量转存量的建筑节能目标转变,针对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以寒冷地区典型住宅建筑为案例,进行超低能耗节能改造设计及碳排放测算对比研究。设置30...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由增量转存量的建筑节能目标转变,针对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以寒冷地区典型住宅建筑为案例,进行超低能耗节能改造设计及碳排放测算对比研究。设置30组外墙保温方案、30组屋面保温方案、4组外窗类型方案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采用敏感性分析进行方案比选。相较基准建筑和改造前建筑,综合最优方案的节能率分别为57.1%、72.1%。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改造前建筑及58组模拟方案进行碳排放测算,可知改造后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可降低84.2%,并基于测算结果对改造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为既有住宅的超低能耗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住宅 节能改造 能耗模拟 碳排放 增量成本
下载PDF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二 蔡典雄 +5 位作者 张丁辰 代快 冯宗会 刘爽 王燕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9,共5页
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统计对于研究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为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精度,明晰导致估算存在不确定性的内在原因,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两种方式、两种土层厚度、两个公式以及3种碳密度取值方法估算了中国... 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统计对于研究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为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精度,明晰导致估算存在不确定性的内在原因,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两种方式、两种土层厚度、两个公式以及3种碳密度取值方法估算了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大致在50.6~154.0 Pg(1 Pg=1015g)之间,平均储量为(102.3±51.7)Pg;估算的不确定性处于25.5%~30.4%之间。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以及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碳密度的取值方法不同,估算深度不一致,计算公式不统一,基础数据不一样以及制图尺度差异。本文研究结果认为基于G IS数字土壤图,采用标准1 m厚度土层,运用不考虑大于2 mm砾石含量的碳密度计算公式以及分土层累计计算法是估算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普查 中国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梁二 王小彬 +2 位作者 蔡典雄 刘爽 王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5-1310,共6页
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河南省1958年(第1次土壤普查)和1985年(第2次土壤普查)两个时间段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指标能够比较清楚地描述河南省2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地理空间变化.1958年和1985年... 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河南省1958年(第1次土壤普查)和1985年(第2次土壤普查)两个时间段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指标能够比较清楚地描述河南省2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地理空间变化.1958年和1985年河南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分别约为54·93×108t和69·65×108t,年均增长率达1%.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分布总趋势为豫东南角及豫西高于豫东,豫北及豫中介于两者之间;豫东南角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较快,最快损失速率达到年均1·57%;豫东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较快,最大增长速率达到年均5·27%.河南省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与土壤初始含碳量密切相关,土壤初始含碳量越高,有机碳损失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土壤有机碳 土壤普查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Ⅰ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梁二 蔡典雄 +5 位作者 代快 张丁辰 冯宗会 刘爽 王燕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6,共7页
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探明中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趋势以及农田土壤碳库的源、汇功能对农业减缓和应对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根据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及大量文献资... 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探明中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趋势以及农田土壤碳库的源、汇功能对农业减缓和应对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根据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及大量文献资料中长期定位点试验数据整理分析,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土壤碳库时空演变格局,以及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60~2000年期间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减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较弱,其间农田用地类型和管理措施的改变是影响农田土壤碳库源、汇功能的主要驱动因素。1960~1980年期间,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从23 g.kg-1下降到15 g.kg-1;而1980~2000年期间,由于中国农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的实施,农田耕层有机碳含量从15 g.kg-1增长到21 g.kg-1。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年均变化速率与初始含碳量呈负相关。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源转为碳汇,但不可忽视的是自6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0%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固碳潜力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Ⅱ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二 蔡典雄 +5 位作者 代快 张丁辰 冯宗会 刘爽 王燕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2,共6页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国,提高中国农田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近20年来中国各省(市、区)...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国,提高中国农田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近20年来中国各省(市、区)农田土壤有机碳量变化趋势,估算了农田土壤碳源、汇潜力。由估算得出,假设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约为668 Tg C,即表明假设条件下,中国农田土壤要吸收668 Tg C才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也说明80年代后期中国农田土壤为碳汇效应。本研究对认识和评价中国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及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固碳潜力
下载PDF
不同肥料和N减量施用对旱作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二 王小彬 +1 位作者 蔡典雄 张承先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通过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区进行玉米地不同肥料和N减量处理试验,得出:普通肥、增效肥以及增效肥减量施用后对玉米出苗率、株高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其增产、增效作用的排序为:增效复合肥>普通复合肥>增效尿素>普通尿素,... 通过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区进行玉米地不同肥料和N减量处理试验,得出:普通肥、增效肥以及增效肥减量施用后对玉米出苗率、株高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其增产、增效作用的排序为:增效复合肥>普通复合肥>增效尿素>普通尿素,施用增效复合肥对植株生长、植株N和K含量状况有所改善;增效复合肥和增效尿素的N利用率为13.1%~27.3%和0.9%~14.2%,优于普通肥料;N减量15%施用后,玉米产量不但没有显著减少,而且增效肥的N利用效率最高,尿素的N利用效率与N100%施用差异不大。N减量30%和45%施用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减量越大,N的利用效率反而越高。通过氮肥合理减量施用,可以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本增效和减少养分向环境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N肥利用率 减量化施肥
下载PDF
基于ArcIMS的农业立体污染空间信息网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二 郦晶 +1 位作者 蔡典雄 章力建 《地理空间信息》 2007年第2期48-49,共2页
针对农业立体污染及时发布和数据共享的需求,运用ArcIMS建立了农业立体污染空间信息网,以达到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关键词 农业立体污染 污染防治 ARCIMS GIS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64
8
作者 王燕 王小彬 +2 位作者 刘爽 梁二 蔡典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66-771,共6页
本文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系统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 本文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系统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寻求有效的固碳途径和管理措施;探讨农田土壤保护性耕作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及其动态响应,实现农田系统碳汇/源科学管理调控;采用G IS技术结合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评价保护性耕作区域尺度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 模型模拟 GIS 区域尺度
下载PDF
休闲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洛阳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爽 武雪萍 +2 位作者 吴会军 梁二 蔡典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采用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研究了洛阳地区休闲期4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播种前底墒具有明显的影响,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和深松覆盖处... 采用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研究了洛阳地区休闲期4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播种前底墒具有明显的影响,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和深松覆盖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含水率,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各处理以深松覆盖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免耕处理,深翻处理效果较差。因此,洛阳地区采用深松覆盖保护性耕作方式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旱区坡耕地土壤层析水流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典雄 梁二 +4 位作者 华珞 吴会军 刘爽 Kazuhiko OHBA 王小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共7页
水分是旱区坡耕地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和守恒原理,建立土壤层析水流模拟模型并开发成计算机模拟模型,采用洛阳旱区坡耕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控制约在10%以内,表明该模型可以应... 水分是旱区坡耕地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和守恒原理,建立土壤层析水流模拟模型并开发成计算机模拟模型,采用洛阳旱区坡耕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控制约在10%以内,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旱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坡耕地 土壤水分 动态模拟
下载PDF
“生态文明”大课题下的幸福感受
11
作者 梁二 《贵阳文史》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作为中国首个"LED"照明村,贵阳市花溪区摆贡村的夜晚不再漆黑,这里的村民如今也和城里的市民一样,享受着路灯在夜里给他们带来的光明和方便。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感受 幸福 课题 花溪区 贵阳市
下载PDF
贵阳 生态文明之路
12
作者 孙波 黄圆 +4 位作者 嘉木 梁二 欧阳海南 刘奕 周渝 《贵阳文史》 2012年第4期16-25,共10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关键词 生态文明城市 贵阳 党的十七大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资源 产业结构 消费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