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的影响
1
作者 杜舟 梁二鹏 +4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郑黎晖 王现青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91,共7页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2月至5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8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定(至少50%导管贴靠时间CF≥10 g)的消融点数量。根据面部疼痛量表(修订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个消融区域取最大疼痛值。根据疼痛评分高低,将各区域疼痛评分较高的20例分为疼痛组,较低的20例分为普通组。分析各部位CF特征和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共记录3832个环肺静脉消融点,CF为(12.2±7.8)g。疼痛组的CF显著低于普通组[(11.1±5.1)g vs.(13.4±4.8)g,P<0.05]。右上肺静脉顶部是CF最大的区域,为(16.5±5.8)g,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是CF最小的区域,为(7.5±3.7)g。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下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上部区域,疼痛组的CF均显著小于普通组(P均<0.05)。在3832个消融点中,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有2193个(57.2%),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显著低于普通组(55.2%vs.59.5%,P<0.05)。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侧前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下部区域,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均低于普通组(P均<0.05)。此外,左肺静脉贴靠稳定消融点的构成比更低(54.2%vs.60.5%,P<0.05),尤其是在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40例患者224个消融点中,仅有88个(39.3%)贴靠稳定的消融点。结论:消融时疼痛会影响导管与心房组织的贴靠稳定,术者应实时监测CF,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效果,尤其是在疼痛更剧烈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疼痛 贴靠压力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舟 梁二鹏 +1 位作者 王现青(综述) 姚焰(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与纤维化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等可用于预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522例临床分析:单中心21年诊断与治疗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志成 梁二鹏 +10 位作者 吴灵敏 范思洋 刘尚雨 沈利水 李国良 丁立刚 郑黎晖 陈刚 樊晓寒 牛国栋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总结过去21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疗情况。方法:选取199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的全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共522例。根据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分为2010年前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前,n... 目的:总结过去21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疗情况。方法:选取199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的全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共522例。根据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分为2010年前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前,n=141)和2010年及以后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及以后,n=381)。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时间段就诊的ARVC患者接受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在5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3例(71.5%),确诊时平均年龄(39.0±15.1)岁。1996~2017年新就诊患者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多(P<0.01)。(1)患者首次就诊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77(30,1096)d,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时间缩短[244(30,984)d vs.357(31,1400)d,P<0.01]。(2)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37例(26.2%)的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360例(69.0%)患者接受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11例(2.1%)患者接受了心内膜活检。患者行CMR和心内膜活检的比例2010年及以后高于2010年前(74.5%vs.53.9%,P<0.01;2.9%vs.0,P<0.05),行基因检测的比例低于2010年前(22.8%vs.35.5%,P<0.01)。(3)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8.5%、35.6%和10.9%,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高(分别为36.5%vs.7.1%、39.9%vs.24.1%、14.4%vs.1.4%,P均<0.01)。(4)接受导管消融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以及心脏移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2.3%、19.5%、10.0%,但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无明显变化(分别为62.7%vs.61.0%、20.5%vs.17.0%、9.4%vs.11.3%,P均>0.05)。结论:ARV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过去的20余年中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导管消融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基因检测及心肌活检、规范药物治疗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诊断 治疗 变迁
下载PDF
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黎晖 孙巍 +5 位作者 刘尚雨 梁二鹏 杜忠鹏 胡锋 吴灵敏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 (9.8±3.7)ms vs(8.2±3.5) 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最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导管消融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减速力
下载PDF
导管消融治疗Brugada综合征心室颤动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黎晖 郭金锐 +3 位作者 杜忠鹏 梁二鹏 刘尚雨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0,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2个月"于2017-02-06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发作晕厥,每次发作均伴抽搐,无二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发作数秒后可自行恢复意识。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Brugada波样改变",头颅计算机断层...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2个月"于2017-02-06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发作晕厥,每次发作均伴抽搐,无二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发作数秒后可自行恢复意识。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Brugada波样改变",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CT)、脑电图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CT亦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导管消融治疗 心室颤动 反复发作性晕厥 头颅磁共振成像 BRUGADA波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二鹏 杨丽睿 +10 位作者 张慧敏 宋雷 钱海燕 邹玉宝 马文君 蒋雄京 吴海英 周宪梁 蔡军 惠汝太 郑德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3-10住院的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74例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1:4.3,平均发病年龄(28.2±11.2)岁...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3-10住院的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74例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1:4.3,平均发病年龄(28.2±11.2)岁,最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214例(78.1%),最常见的分型为Ⅲ型(广泛型)112例(40.9%),最常受累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147例(53.6%)。累及3~4支弓上动脉的患者77例(28.1%)。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而出血性卒中患者多见于降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心力衰竭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也是存活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有多种表现,并与累及动脉数量及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神经系统 脑卒中
下载PDF
难治性高血压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二鹏 张慧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引起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约80%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且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20%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现将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引起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约80%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且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20%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现将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浆醛固酮水平 难治性高血压
下载PDF
螺内酯治疗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梁二鹏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下载PDF
274例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梁二鹏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总结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下载PDF
引江济汉工程会商决策支撑系统的开发研究
10
作者 陆鑫 邸国辉 梁二鹏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3期18-20,27,I0001,共5页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之一。为了保证引江济汉正常输水,需对工程安全、水质安全、运营管理等进行监控并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因此有必要建立引江济汉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会商决策支撑系统作为...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之一。为了保证引江济汉正常输水,需对工程安全、水质安全、运营管理等进行监控并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因此有必要建立引江济汉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会商决策支撑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以国产三维GIS平台EV-Globe为三维基础平台,能获取地理信息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工程调度仿真,从而为调度系统运营中的应急响应和决策提供辅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工程 会商决策支撑系统 三维GIS EV-Globe
下载PDF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臧小彪 赵智晗 +7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马继芳 周游 梁二鹏 付海霞 赵永辉 王现青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凝血酶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凝血酶组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与术后住院超7天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患者较未发生囊袋血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增加(P<0.05)。结论 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可很好地减少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囊袋血肿
原文传递
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B型预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珂 宋卫锋 +8 位作者 梁二鹏 王现青 付海霞 赵永辉 马继芳 臧小彪 赵智晗 周游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 观察1例B型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B型预激综合征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39岁,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先行希氏束... 目的 观察1例B型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B型预激综合征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39岁,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先行希氏束旁旁道射频消融,再行右侧游离壁旁道射频消融。记录手术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动过速复发情况。结果 术中导管定位精准,应用长鞘辅助贴靠稳定,手术时间1 h, X线曝光时间30 s,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随访至2023年1月,患者12导联体表心电图示无明显异常,心动过速未再发作。结论 应用磁导航系统行右侧双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B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导管定位精准,贴靠稳定,X线曝光时间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预激综合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磁导航系统 旁道 导管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祁雨 才·孟更图亚 +11 位作者 张慧敏 杨丽睿 秦芳 梁二鹏 蒋雄京 宋雷 吴海英 周宪梁 邹玉宝 高晓津 钱海燕 苄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 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呼吸机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临床事件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阜外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诊断为中重度OSAS的患者154例,其中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的患... 目的 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呼吸机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临床事件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阜外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诊断为中重度OSAS的患者154例,其中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66例(合并高血压者53例),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88例(合并高血压者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水平.结果 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卒中联合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1.5% (1/66)比11.4%(l0/88),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12.24±18.06)mmHg(1 mmHg=0.133 kPa)比(4.24±16.63) mmHg,P<0.05].结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降低OSA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预后,可改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预后
原文传递
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助于降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被引量:7
14
作者 祁雨 张慧敏 +10 位作者 杨丽睿 秦芳 梁二鹏 蒋雄京 宋雷 吴海英 周宪梁 邹玉宝 钱海燕 苄瑾 惠汝太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6-951,共6页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相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有效改善OSAS患者的睡眠情况,但在血压控制方面的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探究CPAP在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相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有效改善OSAS患者的睡眠情况,但在血压控制方面的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探究CPAP在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诊断为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1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失访31例),其中对照组65例,只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CPAP治疗组52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CPAP治疗。每3月随访1次,2014年10月1日截止,对照组随访(41.95±22.18)月,CPAP组随访(39.43±24.74)月(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CPAP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除糖尿病比例外,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AP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更高。经过治疗后,CPAP组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12.6±18.1)比(4.5±16.8)mm Hg,P=0.02],但两组舒张压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12.4)比(6.9±15.0)mm Hg,P=0.23],并且治疗组增加降压药种类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2.0%比20.3%,P<0.01)。结论 CPAP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压
原文传递
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分期式导管心内膜-胸腔镜心外膜联合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浩杰 郑黎晖 +9 位作者 郭金锐 吴灵敏 乔宇 孙巍 丁立刚 梁二鹏 杜忠鹏 陈刚 郑哲 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对心内膜导管消融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至2015年期间51例在阜外医院接受导管消融复发后愿意接受胸腔镜外科消融的房颤患者,于胸腔镜下应用双极消融钳进行肺静脉隔离、左心...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对心内膜导管消融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至2015年期间51例在阜外医院接受导管消融复发后愿意接受胸腔镜外科消融的房颤患者,于胸腔镜下应用双极消融钳进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离断术。术后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例患者失访,其余50例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总维持率为86.0%(43/5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9.5%(34/38例)及75.0%(9/12例)。术后12个月,在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36例(72.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分别有28/38例(73.7%)及8/12例(66.7%)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的14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房颤,2例为左心房扑动。术中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导管消融难治性房颤患者再次行胸腔镜外科消融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发 导管消融 胸腔镜 外科消融
原文传递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立刚 梁二鹏 +6 位作者 胡峰 郑黎晖 吴灵敏 牛国栋 陈刚 张澍 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 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 目的 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确定消融靶点,10~40W放电消融.分析后间隔不同部位VA心电图特点,术后3、6个月及1年动态心电图随访VA数量判读手术疗效.结果 共入选的859例VA中,29例(3.4%)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其中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1例、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8例.前间隔特别是邻希氏束区起源占比最高,随访4~42(21.6± 11.7)个月,消融成功率84% (24/29),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S型或者“W”形;胸前导联移行在V2、V3导联,起源越靠后间隔,胸前导联移行越早;室性早搏起源由前到后间隔,Ⅱ、aVF、Ⅲ导联R波依次逐渐降低,S波逐渐加深(依次为Rs、RS、QS型).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R或qr型;前间隔胸前导联以R波为主,少有s波;中、后间隔,V5、V6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aVF、Ⅲ导联从前、中到后间隔,逐渐R、RS、rS型过渡.结论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发病率较低,邻近希氏束区比例较高.心电图有较为特征性表现,消融风险可控,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律失常 基底部间隔侧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比容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春鸽 梁二鹏 +9 位作者 王现青 吴灵敏 宋卫锋 陈珂 赵永辉 付海霞 马继芳 臧小彪 郑黎晖 姚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化验指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对Hct水平进行分类:高Hct(男≥49%,女≥44%),正常Hct(男42%~49%,女37%~44%),低Hct(男≤42%,女≤37%)。依据既往病史及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卒中组(171例)和非卒中组(674例)。分析房颤脑卒中与各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卒中组年龄、BMI、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D-二聚体、B型利钠肽前体、左心房内径、CHA_(2)DS_(2)-VASc评分明显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与非卒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组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更高(均P<0.001)。卒中组SUA高于非卒中组[(293.2±70.2)μmmol/L∶(375.0±72.6)μmmol/L],而Hct水平明显低于非卒中组[(42.0±4.7)%∶(3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OR=1.025,95%CI:1.017~1.032,P<0.001)和低Hct(OR=3.327,95%CI:1.476~7.500,P=0.004)是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确定SUA水平的最佳截点值为321.5μmol/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67~0.835),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9%。结论:高SUA(≥321.5μmol/L)和低Hct水平(男≤42%,女≤37%)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非瓣膜性 脑卒中 血尿酸 红细胞比容
原文传递
高功率短时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安全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立刚 梁二鹏 +10 位作者 王猛 胡峰 李舒承 黄俊 彭文杰 黄贤胜 吴灵敏 郑黎晖 王虹 张澍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评估HPSD方法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消融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随访成功...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评估HPSD方法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消融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随访成功率等有效性指标。结果149例阵发性(94例)和持续性(55例)房颤患者入选,男性98(66%)例,年龄(60.7±9.8)岁。采用HPSD参数消融,手术时间(130.8±29.1)min,肺静脉隔离(31.7±3.8)min,曝光时间(6.3±4.3)min。消融过程中可闻及的气爆(Pop)发生6次,主要发生于三尖瓣峡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左肺静脉前壁线心房侧等。1次气爆出现心包压塞,心包穿刺引流后恢复。1例延迟心包压塞发生,与气爆无关。术后1例出现脑栓塞。随访(5.2±2.2)个月,8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HPSD消融策略缩短消融时间,但安全性特别是某些部位气爆的发生也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高功率 短时程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