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东南岑溪—陆川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梁任鑫 时毓 +1 位作者 庞超伟 刘希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5,共18页
文章对桂东南岑溪—陆川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早古生代(487~428 Ma)。中—新太古代的古老锆石揭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未暴露的太古代结晶基底。全岩... 文章对桂东南岑溪—陆川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早古生代(487~428 Ma)。中—新太古代的古老锆石揭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未暴露的太古代结晶基底。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Sr等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等,类似于岛弧玄武岩(IAB)的特征。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由古老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熔融而成,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碰撞后的岩石圈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构造事件 斜长角闪岩 锆石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学 桂东南
下载PDF
桂东南糯垌—安平地区(变质)中—基性火成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庞超伟 时毓 +2 位作者 唐远兰 梁任鑫 刘希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98,共22页
文章对桂东南糯垌—安平地区出露的阳起石化斜长角闪岩(变质基性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糯垌地区岩体的形成时代晚于123 Ma,安平地区火山角砾岩记录了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一组为... 文章对桂东南糯垌—安平地区出露的阳起石化斜长角闪岩(变质基性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糯垌地区岩体的形成时代晚于123 Ma,安平地区火山角砾岩记录了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一组为燕山期(或之后),年龄上限为~138 Ma,一组为早古生代加里东期(452~450 Ma)。两地(变质)中-基性岩均出现有大量中太古代—古元古代(3076~1806 Ma)、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的捕获锆石,指示研究区存在中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古老物质,记录了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岩浆事件。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糯垌变质基性岩表现为平坦—亏损型的稀土配分模式,相对富集Th、U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呈平坦—略亏损的特征;而安平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则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富集Rb、Ba、Th、U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前人在研究区的加里东期(变质)基性岩相似,表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判定岩石形成时的构造背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具有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中—基性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糯垌—安平岩体 桂东南 华南板块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Ⅰ型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3
作者 庞超伟 时毓 +3 位作者 梁任鑫 王永强 唐远兰 刘希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3-798,共16页
为厘定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探讨其源区属性及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大佛顶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58~157 Ma;εHf(t)值为-10.77~3.44... 为厘定广西大瑶山南部大佛顶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探讨其源区属性及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大佛顶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58~157 Ma;εHf(t)值为-10.77~3.44,以负值为主,二阶段年龄模式(T_(DM2))为1.86~1.16 Ga,指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且有少量的幔源物质加入。该岩体富铝(Al2O317.75%~17.82%)、高钾(K2O 2.49%~2.66%)、低钙(CaO 4.07%~4.30%),Mg#为37~39;稀土总量较低(88.62×10^(-6)~121.62×10^(-6)),轻重稀土分馏中等(LaN/YbN=12.41~12.69),δEu=0.92~0.98;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Pb、Nd等高场强元素,Ti、P、Ta、Th、Nb等元素表现为负异常,Zr+Nb+Y+Ce含量、10000×Ga/Al值和A/CNK值较低,属典型的准铝质I型花岗岩。具岛弧型特征的大佛顶I型花岗岩体,为保存于古俯冲带岛弧底部(下地壳)的玄武质岩石,在燕山早期岩石圈拉张-伸展背景下发生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的条件下上升侵位而形成,因而“遗传”了上一代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基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俯冲的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燕山期 大佛顶岩体 大瑶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