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药剂与施药时期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张爱民 梁传静 +6 位作者 牟玉梅 邢丹 王永平 周鹏 涂德辉 叶勇 殷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53-60,共8页
【目的】探明贵州辣椒炭疽病的适宜防治药剂和防治时期,为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登记的15种辣椒炭疽病防治药剂单剂(25%咪鲜胺EC、80%波尔多液WP、50%肟菌酯WG、22.7%二氰蒽醌SC、70%代森锰锌WP、40%百菌清SC、30... 【目的】探明贵州辣椒炭疽病的适宜防治药剂和防治时期,为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登记的15种辣椒炭疽病防治药剂单剂(25%咪鲜胺EC、80%波尔多液WP、50%肟菌酯WG、22.7%二氰蒽醌SC、70%代森锰锌WP、40%百菌清SC、30%琥胶肥酸铜WP、80%克菌丹WG、22.5%啶氧菌酯SC、85%三氯异氰尿酸SPX、40%苯醚甲环唑SC、500 g/L氟啶胺SC、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SC)和1个混剂(40%苯甲•吡唑酯SC)为药剂处理,选取贵州辣椒炭疽病的3个主要致病菌菌株(C.scovillei GL 17-25、C.gloeosporioides GL 17-42和C.fructicola GL 17-147)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对药剂进行初筛,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时期。【结果】25%咪鲜胺EC、50%咪鲜胺锰盐WP、70%代森锰锌WP对3种辣椒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00%;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除70%代森锰锌WP外,各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25%咪鲜胺EC对3个菌株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平均值分别为72.48%和60.0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43.53%和30.36%)。相比发病中期用药,发病初期用药的病情指数低、防效高,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的防效显著(P<0.05)高于25%咪鲜胺EC,前两者发病初期用药的防效分别为86.99%和88.59%,发病中期用药防效分别为50.87%和45.48%。【结论】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防治时期以发病初期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药剂 防治时期 菌丝生长抑制率 防效 贵州
下载PDF
贵州五地辣椒矿物质含量及果实品质分析
2
作者 田筱 涂德辉 +3 位作者 梁传静 王永平 李伟 邢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15,共9页
以贵州5个地方采集的辣椒为试材,测定其3个品质指标和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5个地方辣椒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指标的关系,并筛选出影响辣椒品质的主要矿物质元素,以期为区域性施肥策略提供参考... 以贵州5个地方采集的辣椒为试材,测定其3个品质指标和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5个地方辣椒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指标的关系,并筛选出影响辣椒品质的主要矿物质元素,以期为区域性施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个种植区辣椒矿物质含量和品质随土壤养分差异呈现显著性变化。木孔地区土壤和辣椒中矿物质含量最丰富,其中富含Ca和Mo;同时,木孔地区辣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达11.00%,百宜地区辣椒中的粗脂肪含量和大方地区辣椒中的粗纤维含量高于其他地区,但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辣椒矿物质元素和辣椒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辣椒中Ca和Mo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Ca和Mo含量的升高可能是辣椒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矿物质元素Mo对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Ca。对粗纤维影响最大的是Mg,其次是Ca。综上可知,辣椒品质的形成受Mg、Ca、Mo等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矿物质元素 品质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贵州小麦慢条锈品种资源的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传静 蒋选利 洪元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确定贵州省小麦条锈病中的慢锈性品种资源,对贵州种植的115个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慢锈性品种鉴定。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的26个可能具有慢抗条锈性品种中,绵阳48等3个品种具有高度慢锈特性,川农27等2个品种具有中度慢锈特性,川麦107等10... 为确定贵州省小麦条锈病中的慢锈性品种资源,对贵州种植的115个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慢锈性品种鉴定。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的26个可能具有慢抗条锈性品种中,绵阳48等3个品种具有高度慢锈特性,川农27等2个品种具有中度慢锈特性,川麦107等10个品种具有低度慢锈特性,其余10个品种虽具有慢锈性特点,但为快条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慢锈性 品种资源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梁传静 邢丹 +2 位作者 张爱民 王永平 吴康云 《辣椒杂志》 2020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以“辣研102”为材料,设置行距30 cm,株距分别为15 cm、20 cm、30 cm和40 cm共4个栽培密度,通过田间测产及病害调查,观察辣椒的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病害的...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以“辣研102”为材料,设置行距30 cm,株距分别为15 cm、20 cm、30 cm和40 cm共4个栽培密度,通过田间测产及病害调查,观察辣椒的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病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总体呈升高趋势,株间距15 cm时,发病率最高;栽培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单株有效果数及单株质量方面,随着栽培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但是随着单株有效果数减少,单株产量相对较低。结合发病率和产量两方面及考虑成本等因素,推荐“辣研102”适宜的种植栽培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栽培密度 病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脱叶剂对辣研102脱叶效果与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梁传静 邢丹 +2 位作者 张爱民 王永平 徐华 《农技服务》 2022年第9期21-23,共3页
探讨不同脱叶剂对辣研102脱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为辣椒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选择辣椒脱叶满地红、辣椒落叶满株红、辣椒一喷落叶红、辣椒脱叶红又红4种脱叶剂对辣研102进行脱叶和催红效果及对产量和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探讨不同脱叶剂对辣研102脱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为辣椒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选择辣椒脱叶满地红、辣椒落叶满株红、辣椒一喷落叶红、辣椒脱叶红又红4种脱叶剂对辣研102进行脱叶和催红效果及对产量和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辣椒脱叶剂后,可减少辣椒病害种类,降低病害发生率和病果率,对辣椒病害发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脱叶和催红效果较好,且除辣椒脱叶红又红外,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2 000 mL/hm~2辣椒落叶满株红作为脱叶剂表现最佳,可在辣椒生产中试推广应用。其脱叶率、催红率分别为93.78%、82.61%;单株重和产量分别为0.258 kg、963.0 kg/667m~2;商品个数为77.0个;病果率为4.70%。在实际生产中,该药剂施药后发病率较其他组高,可进一步对其研究,以减少植株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研102 脱叶剂 脱叶 催红 产量 病害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中化感物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大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传静 邢丹 +2 位作者 张爱民 王永平 袁圆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25期23-26,共4页
以美国的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对19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农业生产中有关化感物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文献产出趋势、国家地区、作者机构、高被引频次论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 以美国的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对19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农业生产中有关化感物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文献产出趋势、国家地区、作者机构、高被引频次论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出6034篇文献,中国的发文量位居第二,但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明显偏低,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美国的USDA,在本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KATO-NOGUCHI H。以上数据表明,5年来,化感物质的研究在全球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啊。中国在化感物质的相关研究中占重要地位。该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Web of SCIENCE 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根部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传静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3期29-30,共2页
比较农夫一品新型地布使用与普通黑膜使用对辣椒根部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均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普通黑膜的增温幅度比农夫一品的增温幅度大得多,增温最大可达到10℃;与裸地相比,农夫一品的温度升高较缓慢,增温在0.... 比较农夫一品新型地布使用与普通黑膜使用对辣椒根部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均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普通黑膜的增温幅度比农夫一品的增温幅度大得多,增温最大可达到10℃;与裸地相比,农夫一品的温度升高较缓慢,增温在0.7~2℃。农夫一品地布的使用既可以保证辣椒根部温度,同时又透气散热,不会造成辣椒根部温度过高,促进辣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辣椒 地膜覆盖
下载PDF
连作辣椒根围化学成分鉴定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圆 张爱民 +5 位作者 王永平 梁传静 廖芳芳 吴康云 张明 邢丹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139-144,共6页
为比较不同辣椒品种(系)、生育期及种植年限对辣椒根系及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于辣椒盛花期及盛果期采集连作地及非连作地不同辣椒品种(系)根系和土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各化学... 为比较不同辣椒品种(系)、生育期及种植年限对辣椒根系及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于辣椒盛花期及盛果期采集连作地及非连作地不同辣椒品种(系)根系和土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盛花期及盛果期根系及根际土壤的化学成分数目、种类及相对质量分数占比总体呈动态趋势发展,其中辣椒盛花期根系共检出13类77种物质,土壤中共检测出14类46种物质;盛果期根系浸提液共检测出11类63种物质,土壤浸提液共检测出14类56种物质。其中,当地品种绥阳小米辣连作地中的酚、酸类物质数目增长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其非连作地和其他品种的处理,且根系中酚酸类物质的原始积累量高于杂交品种黔椒5号(线椒)和辣研2号(朝天椒)平均数;醇类物质是辣椒根系及土壤中检测到的所有物质中占比较高的一类组分;烷类物质只在7月份盛花期的连作土壤里检测到;酯类组分随着种植时间及生育期的推移,在土壤里呈小范围上升;酰胺类和酮类成分整体变化水平不高;醛类物质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在土壤中数量增多,在根系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土壤 根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小麦新种质P13的抗条锈性鉴定及抗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仕俊 黄芳 +2 位作者 孙翠英 梁传静 蒋选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4-940,共7页
【目的】探索小麦新种质P13对条锈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制,为P13种质的进一步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铭贤169为感病对照,用6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和Hybrid46-8)对P13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采... 【目的】探索小麦新种质P13对条锈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制,为P13种质的进一步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铭贤169为感病对照,用6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和Hybrid46-8)对P13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P13的田间抗条锈性;以P13和铭贤169为材料,采用常规的夏孢子悬浮液涂抹法接种条锈菌CYR29,以不接种为对照,然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苗期P13对CYR32表现为免疫,对CYR29、CYR33和Hybrid46-8表现为近免疫,对CYR23表现为高抗,对CYR31表现为感病。P13在拔节期、孕穗期和乳熟期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P13接种条锈病菌CYR29后,其叶片内POD、PAL、PPO、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接种植株和感病对照铭贤169。【结论】P13对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其在贵州小麦生产及抗病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13 条锈病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木霉菌Tr61桑叶发酵产物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爱民 邢丹 +2 位作者 梁传静 牟玉梅 袁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88-92,共5页
为拮抗木霉菌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应用及合理利用过剩桑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试验探究以桑叶为原料的木霉菌Tr61发酵产物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辣研2号种子的抽滤灭菌木霉桑叶发酵物浸提液(MTF)和高压灭菌木霉桑... 为拮抗木霉菌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应用及合理利用过剩桑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试验探究以桑叶为原料的木霉菌Tr61发酵产物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辣研2号种子的抽滤灭菌木霉桑叶发酵物浸提液(MTF)和高压灭菌木霉桑叶发酵物浸提液(MTH)处理与清水对照(CK1)相比,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分别比CK1提高11.00%和12.61%;抽滤灭菌木霉发酵液(TF)处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MTF和MTH处理与CK1比,胚轴长分别提高44.00%和16.10%,胚根长分别提高84.00%和64.06%,胚根长/胚轴长分别高29.00%和46.13%。茄门甜椒种子各处理的萌发指标差异不显著。育苗基质+木霉菌桑叶发酵物(W∶W=10∶1)处理茄门甜椒和辣研2号的成苗率分别较纯育苗基质(CK2)下降23.42%和24.54%;育苗基质+木霉菌桑叶发酵物(W∶W=10∶1)处理辣研2号的茎粗、株高和根长分别较CK2提高30.89%、58.72%和33.06%,差异显著;茄门甜椒的茎粗和株高分别较CK2提高11.59%和61.90%,根长下降39.62%,差异显著。以桑叶粉为原料的木霉菌发酵产物对辣椒种子萌发指标影响不大,对辣椒初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增加主干直径、株高、根长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Tr61 桑叶 发酵物 辣椒苗期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及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爱民 梁传静 蓬桂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11-22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和对辣椒的增产作用,旨在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或有益的防控药剂,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以辣椒疫霉菌...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和对辣椒的增产作用,旨在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或有益的防控药剂,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以辣椒疫霉菌Ph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对15种药剂进行初筛;以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为候选药剂,辣椒疫病高发田块为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灌根法为主要施药方式,统计施药后不同时段辣椒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收获期测定不同药剂处理辣椒生长及产量指标,计算增产率;采集辣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真菌比,探索不同药剂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对辣椒疫霉菌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有6种,分别为33.5%喹啉铜SC、80%烯酰吗啉WG、72%霜脲·锰锌WP、687.5 g/L氟菌·霜霉威SC、23.4%双炔酰菌胺SC和64%噁霜·锰锌W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药后33 d防效最好的是氟菌·霜霉威(93.86%),其次为噁霜·锰锌(71.78%);各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鲜椒推测产量最高的是噁霜·锰锌处理(22.74 t/ha),氟菌·霜霉威处理次之(21.29 t/ha),较CK分别增产29.52%和21.22%;各药剂处理下的细菌/真菌比表现为霜脲·锰锌>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喹啉铜>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以霜脲·锰锌处理最高,为13.85,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P<0.01)。【结论】氟菌·霜霉威和噁霜·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效且增产作用明显,对土壤细菌生物量影响较小,可作为辣椒疫病的防治药剂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药剂 防效 产量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贵州地方辣椒材料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爱民 蓬桂华 +4 位作者 梁传静 袁圆 熊世娟 涂祥敏 王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为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疫病抗性鉴定及抗疫病辣椒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纯系母本S016(P_1)、高感疫病纯系父本S010(P_2)和S022(P_3)及其杂交F_1代和F_2代为试验材料,用已报道辣椒疫病抗性... 为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疫病抗性鉴定及抗疫病辣椒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纯系母本S016(P_1)、高感疫病纯系父本S010(P_2)和S022(P_3)及其杂交F_1代和F_2代为试验材料,用已报道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相关分子标记的18对引物为候选标记引物,采用育苗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适合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18对候选引物中有16对引物对3个亲本及其F1代材料的DNA扩增条带无特异性,Primer3引物对3个亲本材料的DNA扩增条带无特异性,该17对引物均不适合用于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疫病的抗性鉴定。Primer1引物对S016和S022亲本材料的DNA扩增条带存在特异性,经F_2代群体材料进一步验证,该引物可作为类似S016和S022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材料的疫病抗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辣椒品种 疫病 抗性鉴定 引物 贵州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贵兴 梁传静 游雪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7期96-98,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选取了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 为筛选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选取了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佳,第3次施药7d后防效为92.66%;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为87.25%。与未施药对照相比,3种药剂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其次为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综上可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较高,可以作为大方皱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皱椒 炭疽病 药剂筛选 防效
下载PDF
不同有机溶剂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浸提组分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圆 张爱民 +5 位作者 王永平 梁传静 廖芳芳 吴康云 张明 邢丹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为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辣椒际土壤化学成分的有效浸提,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在辣椒开花坐果期采集黔南州册亨县连作10年的辣椒根际土壤,分别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醚=1∶1、甲醇:乙酸乙酯=1∶... 为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辣椒际土壤化学成分的有效浸提,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在辣椒开花坐果期采集黔南州册亨县连作10年的辣椒根际土壤,分别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醚=1∶1、甲醇:乙酸乙酯=1∶1浸提,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的化学物质数量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酸乙酯=1∶1(38种)>乙酸乙酯∶乙醚=1∶1(24种)=甲醇(24种)>乙酸乙酯(22种);主要由酸类、酯类、酮类、醇类、醛类、酰胺类等构成,不同溶剂浸提的有效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以酸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以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占比最大;综合评价以甲醇∶乙酸乙酯=1∶1的提取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辣椒 根际土壤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