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影响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梁佩燕 曾耀英 +3 位作者 王通 肇静娴 邢飞跃 江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2-965,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刺激小鼠胸腺细胞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方法以终浓度1×10-6mol/L地塞米松(DEX)刺激小鼠胸腺细胞,通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在0、1、3、5、7、9、11、24和27h时点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平均J-aggregate(...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刺激小鼠胸腺细胞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方法以终浓度1×10-6mol/L地塞米松(DEX)刺激小鼠胸腺细胞,通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在0、1、3、5、7、9、11、24和27h时点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平均J-aggregate(FL2)和平均J-monomer(FL1)含量,并计算线粒体膜电势(FL2/FL1)。结果本研究中,小鼠胸腺细胞离体后FL1所反映的线粒体质量迅速下降,至5h对照组达到平台期(913.38±70.11),然后缓慢下降到27h的(622.80±22.81)。DEX组FL1在1h和3h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从5h(660.91±72.95)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27h的(309.70±53.35)。对照组和DEX组FL2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1-9h,对照组和DEX的△Ψm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11、24和27h,对照组△Ψm分别为(256.41±21.59)、(214.14±23.21)和(146.14±17.97),而DEX组△Ψ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138.28±20.59)、(111.61±29.67)和(72.92±17.86)。结论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降低和△Ψm下降是早期事件,而细胞内现存线粒体△Ψm下降则是较晚期的事件。在本研究中,线粒体质量下降与现存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之间关系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1染色流式细胞术 线粒体 膜电位 地塞米松 小鼠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凋亡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与物理参数变化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佩燕 曾耀英 +1 位作者 王通 楼湘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9,120,共6页
目的:通过放线菌酮(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探讨线粒体膜电势与细胞物理参数的变化。方法:建立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于6和18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比率;利用JC-1染色... 目的:通过放线菌酮(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探讨线粒体膜电势与细胞物理参数的变化。方法:建立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于6和18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比率;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通过对对照组和CHX组FL1/FL2散点图上具有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群划分为R2,R3,R4 3个细胞群,并分别对这些细胞群在FSC/SSC二维散点图上进行反向设门,分析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与细胞物理参数间的关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结果:CHX可引起HL-60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CHX组R2和R3细胞群物理参数为FSC和SSC均显著增高,但线粒体膜电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R4细胞群则为FSC降低,SSC增高,P<0.05,且线粒体膜电势降低。CHX可诱导HL-60细胞体积变小,皱缩,并出现凋亡特征,如核固缩形成新月体和质膜"出芽"现象。结论:流式细胞仪FSC/SSC图可视为细胞指纹图谱。本模型中线粒体膜电势降低的细胞变小,且颗粒程度增加,可能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膜电势 细胞物理参数 放线菌酮 HL-60细胞
下载PDF
地塞米松介导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结构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2 位作者 肇静娴 林羿 梁佩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介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和结构蛋白变化特点。方法:以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凋亡和坏死,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介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和结构蛋白变化特点。方法:以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凋亡和坏死,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和线粒体质量,利用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构蛋白变化。结果:在1×10-6mol/LDEX诱导下,小鼠胸腺细胞在6h凋亡比率为(51.25±5.51)%,对照组为(12.03±2.00)%,差异显著(P<0.01);DEX组坏死比率为(30.25±3.67)%,对照组为(10.11±1.11)%,差异显著(P<0.01)。DEX组在6h时点的线粒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L1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61.62±54.27)和(900.25±38.80)。DEX同时引起线粒体膜电势的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FL2平均荧光强度为(267.51±26.48),DEX组为(133.17±12.29)。成熟T细胞培养48h,CFDA-SE法仅检测到亲代单一细胞峰;而在ConA刺激条件下出现3个子代峰。对照组小鼠胸腺细胞在CFDA-SE染色培养6h条件下,存在(5.25±1.15)%的低荧光强度细胞群,而在DEX刺激下,该群细胞占(47.39±9.76)%,并且在直方图结果上形成明显的细胞峰。结论: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和细胞结构蛋白均有所下降;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可以作为基于细胞结构蛋白变化的凋亡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胸腺细胞 细胞结构蛋白 细胞凋亡 线粒体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去极化与凋亡进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3 位作者 邢飞跃 梁佩燕 肇静娴 何贤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进程中线粒体去极化作用特点。方法无菌获取Balb/c小鼠胸腺细胞,设对照组和DEX组;在5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iOC6(3)/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进程中线粒体去极化作用特点。方法无菌获取Balb/c小鼠胸腺细胞,设对照组和DEX组;在5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iOC6(3)/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去极化与死亡;利用DiOC6(3)/Annexin V-PE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过程中的去极化现象。结果在1×10-6mol/L DEX诱导下,小鼠胸腺细胞在5 h凋亡百分率为(36.20±5.11)%,对照组为(4.10±0.98)%,差异显著(P<0.01);DEX组坏死百分率为(4.07±0.24)%,对照组为(1.25±0.25)%,差异显著(P<0.01)。DEX组线粒体去极化增强仍存活的细胞所占百分率为(46.7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0±4.55)%(P<0.01)。DEX组线粒体去极化增强且已启动凋亡的细胞为(35.34±4.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0.61)%(P<0.01)。DEX组线粒体去极化作用增强未凋亡的细胞为(13.68±1.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0.92)%(P<0.01)。结论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发生典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去极化增强,在该进程中,线粒体去极化增强发生在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小鼠胸腺细胞 去极化 凋亡进程 线粒体
下载PDF
胸腺细胞和细胞器水平的线粒体膜电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3 位作者 邢飞跃 梁佩燕 梁兆端 贺芳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以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利用PI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晚期和早期凋亡;利用JC-1和DiOC_6(3)/PI在细胞水平检测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ψm)变化:抽提线粒体,利用JC-1直接染色技术检测现存线粒体△ψm情况... 以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利用PI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晚期和早期凋亡;利用JC-1和DiOC_6(3)/PI在细胞水平检测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ψm)变化:抽提线粒体,利用JC-1直接染色技术检测现存线粒体△ψm情况。实验结果显示,DEX显著诱导胸腺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凋亡细胞主要来自G_0/G_1期;细胞水平可见DEX介导与△ψm相关的J-aggregate和DiOC_6(3)可染性降低,同时介导线粒体数量显著降低,6h细胞膜完整性无显著变化:单纯线粒体检测结果显示,多数线粒体维持正常△ψm。提示,DEX介导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数量降低,现存线粒体多保持着正常△ψm以维持凋亡过程细胞能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细胞水平 线粒体膜电势 单纯线粒体 功能
下载PDF
喜树碱诱导Jurkat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和线粒体质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颖娟 曾耀英 +4 位作者 王通 肇静娴 刑飞跃 王希朝 梁佩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6-850,共5页
目的: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和线粒体质量的变化。方法:用喜树碱处理Jurkat细胞,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早期凋亡,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E/DiOC6(3... 目的: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和线粒体质量的变化。方法:用喜树碱处理Jurkat细胞,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早期凋亡,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E/DiOC6(3)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NA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结果:在10μmol.L-1CPT诱导下,6 h时Jurkat细胞早期凋亡的细胞比率(22.5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3.93±0.73)%(P<0.01)。CPT组坏死比率(2.48±0.53)%与对照组(2.78±0.63)%无显著差异(P>0.05);并可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晚期凋亡的细胞比率为(13.58±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18±0.51)%(P<0.01),CPT组G0/G1期细胞比率(48.14±0.96)%,明显高于对照组(44.09±0.43)%(P<0.01)。CPT组线粒体发生明显去极化现象,AnnexinV+DiOC6(3)-的细胞比率为(19.47±0.69)%,而对照组比率为(4.21±0.40)%,差异显著(P<0.01)。同时,CPT组线粒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PT组NAO+细胞比率为(74.77±1.66)%,对照组为(92.24±1.41)%(P<0.01)。结论:CPT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去极化作用增强并且线粒体质量下降,表明该凋亡过程与线粒体途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JURKAT细胞 线粒体 膜电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阻断p38途径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3 位作者 何贤辉 邢飞跃 梁佩燕 贺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研究阻断p38途径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t检测DEX对p38途径的阻断作用。以SB203580(SB)阻断BALB/c小鼠胸腺细胞p38途径,在3、5和7h,利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研究阻断p38途径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t检测DEX对p38途径的阻断作用。以SB203580(SB)阻断BALB/c小鼠胸腺细胞p38途径,在3、5和7h,利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iOC6(3)/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和细胞膜完整性变化。结果DEX显著减少了胸腺细胞p38蛋白含量;阻断p38后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DEX诱导了胸腺细胞△ψm降低,同时阻断p38途径后,DiOC6(3)阴性PI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阻断p38后加速了DEX介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该现象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胸腺细胞 细胞膜完整性 线粒体
下载PDF
促/抑炎因子平衡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梁佩燕 李观贵 +2 位作者 连若纯 陈晓燕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7-241,共5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目前IVF-ET单个周期的妊娠率在50%左右,累计妊娠率已达80%左右,但排除高龄、生殖系统畸形、遗传等因素后仍有10%左右的女性患者经过多个周期治疗未能成功妊娠,通常归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目前IVF-ET单个周期的妊娠率在50%左右,累计妊娠率已达80%左右,但排除高龄、生殖系统畸形、遗传等因素后仍有10%左右的女性患者经过多个周期治疗未能成功妊娠,通常归为反复种植失败(RIF)。目前RIF的定义是指经历2~6个取卵周期,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大于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阻断ERK途径对地塞米松诱导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3 位作者 梁佩燕 邢飞跃 罗文亭 江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阻断ERK途径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方法:利用PD098059(PD)阻断小鼠胸腺细胞ERK途径,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单纯PD组(PD only)、DEX组和PD+DEX组;在3h、5h和7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 目的:研究阻断ERK途径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方法:利用PD098059(PD)阻断小鼠胸腺细胞ERK途径,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单纯PD组(PD only)、DEX组和PD+DEX组;在3h、5h和7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在3h、7h和11h,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变化。结果:在1μmol·L-1DEX刺激下,小鼠胸腺细胞在3h、5h和7h凋亡率分别为(19·63±0·35)%、(41·84±1·67)%和(67·00±2·43)%,对照组分别为(4·98±0·39)%、(6·08±0·33)%和(9·31±0·34)%,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5±0·60)%、(10·69±0·48)%和(22·20±1·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h和5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P<0·01),而在7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3h、7h和11h,DEX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21·23±1·43)%、(55·34±1·78)%和(70·88±2·87)%,对照组分别为(5·25±1·22)%、(8·01±0·97)%和(12·88±1·10)%,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11·09±2·00)%、(16·21±2·25)%和(21·15±3·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h和5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分别为(30·55±2·99)%和(65·22±4·32)%(P<0·01),11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至少部分通过ERK途径,阻断ERK途径在该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喜树碱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芳 曾耀英 +4 位作者 王通 邢飞跃 林羿 梁佩燕 肇静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喜树碱(CPT)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质量和膜电势的变化。方法:以CPT诱导HL-60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HL-60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用DiOC6(3)染色流... 目的:研究喜树碱(CPT)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质量和膜电势的变化。方法:以CPT诱导HL-60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HL-60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的膜电势(△ψm)。用NA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的质量。结果:在4×10-6mol/LCPT的诱导下,HL-60细胞(12h)早期的凋亡率为(12.75±4.61)%,对照组为(2.88±2.49)%,二者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CPT组坏死比率为(3.48±1.67)%,对照组为(0.71±1.10)%(P<0.01)。PI染色的结果显示,HL-60细胞(12h)晚期凋亡细胞的百分率,CPT组为(3.52±1.07)%,对照组为(0.46±1.06)%(P<0.01)。同时观察到,G2/M期细胞出现阻滞,G2/M期细胞的百分率,对照组为(22.46±2.19)%,CPT组为(13.45±1.91)%(P<0.01)。在12h时间点,CPT组线粒体的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线粒体质量的细胞所占百分率,对照组为(4.53±1.26)%,CPT组为(25.74±2.09)%。同时,CPT组线粒体的膜电势显著下降(P<0.01),CPT组线粒体膜电势降低的比率为(17.71±5.23)%,对照组为(1.64±2.00)%。结论:CPT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质量和膜电势均有所下降,但其去极化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人HL-60细胞 凋亡 线粒体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的变化
11
作者 王通 曾耀英 +1 位作者 邢飞跃 梁佩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变化。方法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和DEX组;在6 h,分别以NAO和M itotracker G reen(MG)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变化,以D 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以An...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变化。方法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和DEX组;在6 h,分别以NAO和M itotracker G reen(MG)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变化,以D 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以Annexin V-PE/MG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改变特点。结果NAO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1μmol.L-1DEX可以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心磷脂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MG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DEX(P<0.01)诱导了胸腺细胞线粒体质量的降低;DEX(P<0.01)诱导线粒体膜电势依赖性D iOC6(3)在胸腺细胞中可染性下降;Annexin V-PE/MG双染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低线粒体质量细胞,DEX组该群细胞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质量降低;线粒体质量评价在细胞凋亡相关药理学研究领域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凋亡 线粒体质量 NAO Mitotracker Green
下载PDF
小檗碱联用环孢素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英文)
12
作者 倪兴华 何芬芬 +5 位作者 狄静芳 梁佩燕 林羿 曾山 冯铮 曾耀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联用环孢素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免疫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Wistar-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安慰剂组(SD-Wista... 目的研究小檗碱联用环孢素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免疫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Wistar-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安慰剂组(SD-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CsA组(SD-Wistar):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共21d;Ber组(SD-Wistar)每天按16mg·kg^(-1)剂量灌服小檗碱(Berberine,Ber)共21d;CsA+Ber组(SD-Wistar):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CsA,16mg·kg^(-1)剂量灌服Ber共21d,观察受体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联用Bet后,降低了受体长时间使用CsA后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结论联用Ber有助于减轻长期使用CsA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环孢素 心脏异位移植 免疫耐受 肾功
下载PDF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刚 罗滨 +2 位作者 李玉莹 秦燕燕 梁佩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1-2,共2页
课程整合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基础医学课程进行课程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 课程整合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基础医学课程进行课程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整合后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按照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模块化改造,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功能相关知识,而且强调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的应用。文章针对课程整合改革过程中转变教师团队教学观念、构建模块化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高职 课程整合 模块化教学 护理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佩燕 陈现 +4 位作者 李观贵 刁梁辉 黄春宇 刘翠翠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71例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患者治疗前和第三次治疗后黄体中期外周血NK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71例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患者治疗前和第三次治疗后黄体中期外周血NK细胞毒性和NK细胞数量及其亚群比例。结果分别在效应细胞与靶细胞(effector cell:targetcell,E:T)三个不同比例条件下对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NK细胞毒性检测,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前后的结果对比为:50:1(E:T)为51.1%vs.40.9%(P=0.000)、25:1(E:T)为45.3%vs.36.1%(P=0.000)、12.5:1(E:T)为31.9%vs.25.6%(P=0.002),结果均显示治疗后NK细胞毒性显著降低;CD3^-CD56+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15.7%)较治疗前(17.3%)显著降低(P=0.003),其中CD56^(dim)CD16^+NK细胞亚群占总NK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87.4%vs.89.3%,P=0.002),而CD56^(bright)CD16^-NK细胞比例(3.7%vs.3.8%)和CD69^+NK细胞比例(3.1%vs.2.9%)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三个不同比例的NK细胞毒性的变化与CD3^-CD56^+NK细胞数量、CD56^(dim)CD16^+以及CD69^+NK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RM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毒性和比例具有显著下调作用,这可能有利于母体对妊娠免疫耐受的维持;NK细胞毒性和数量是评估不明原因RM患者NK细胞功能的两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细胞皮内注射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HLA-DQ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彤华 朱元昌 +5 位作者 尹彪 李观贵 陈文娜 陈春媚 曾勇 梁佩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和16例正常妊娠的夫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基因测序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夫妇...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和16例正常妊娠的夫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基因测序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并对双方HLA-DQ的基因频率和相容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HLA-DQA1和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男方患者中,HLA-DQB1*03:01频率显著升高(χ2=4.02,OR=3.29,P=0.045),HLA-DQB1*05:02频率显著降低(χ2=6.38,OR=0.15,P=0.025)。两组夫妇间HLA-DQ位点的匹配个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方HLA-DQB1基因位点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LA-DQB1*03∶01可能是易感基因,而HLA-DQB1*05:02可能是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多态性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I抗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曾勇 梁佩燕 +5 位作者 刁梁辉 赵明 黄春宇 陈伟洪 金燕 陈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98-1002,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谱、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_2-GPI)是否可作为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行体外IVF-ET前病因筛查的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1月~4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标准方案的UI患者(UI组...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谱、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_2-GPI)是否可作为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行体外IVF-ET前病因筛查的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1月~4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标准方案的UI患者(UI组,108例)和正常已孕妇女(对照组,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采用多重微珠免疫法检测ANA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L和aβ_2-GPI抗体。结果 UI组ANA总阳性率为14.8%(16/108),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CL总阳性率为38.0%(41/108),显著高于对照组[8.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β2-GPI总阳性率为9.3%(10/108),高于对照组[8.3%(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和aCL阳性可能是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因素,检测两者水平将有助于分析其病因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I抗体 不明原因不孕
下载PDF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晓东 梁佩燕 +5 位作者 黄春宇 李观贵 陈现 刘翠翠 刁梁辉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奇 连若纯 +6 位作者 陈现 刘翠翠 刁梁辉 黄春宇 陈晓燕 曾勇 梁佩燕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 d抽取外周...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 d抽取外周血20 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后行宫腔灌注。对照组移植前未行自体PBMC宫腔灌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取卵周期数、移植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和单周期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22.8%vs.6.4%)和临床妊娠率(50.0%vs.17.6%)比较,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周期活婴出生率(45.0%vs.1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PBMC宫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可作为RIF患者胚胎移植前提供可选择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宫腔内灌注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下载PDF
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奇 朱元昌 +5 位作者 吴彤华 尹彪 梁佩燕 邓江林 曾勇 赵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3-786,791,共5页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与夫妇双方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反复种植失败(RIF组)的患者和16例(对照组)同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在第1周期成功妊娠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基因测序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夫...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与夫妇双方HLA-DQ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反复种植失败(RIF组)的患者和16例(对照组)同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在第1周期成功妊娠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基因测序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的基因位点,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相容性的差异。结果等位基因HLA-DQB1*03:01、HLA-DQB1*03:02、HLA-DQB1*03:03在RIF组中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3个位点合并为HLA-DQB1*03后,在女方RIF组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28%vs31.26%,P<0.05);而HLA-DQB1*05:02等位基因频率在RIF组中低于对照组(女:9.09%vs 12.50%,男:6.82%vs 21.88%),且在男方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QA1等位基因位点频率分布在RIF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Q单元型、夫妇双方HLA-DQ的相容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Q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在反复种植失败中可能扮演重要的作用,HLA-DQB1*03可能是一个导致种植失败的易感基因,而HLA-DQB1*05:02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HLA-DQ 等位基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勇 黄春宇 +5 位作者 陈现 梁佩燕 刁梁辉 陈聪 张谞 尹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了解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集30例RIF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黄体中期周围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DC细胞功能... 目的:了解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集30例RIF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黄体中期周围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DC细胞功能分子及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F患者的lin-HLA-DR+DC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DC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以及免疫耐受分子CD200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然而,RIF患者中CD11c+CD123-m D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CD11c-CD123+p DC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RIF患者的周围血m D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其可能是影响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胎免疫耐受 反复种植失败 周围血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