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香型金萱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动态变化
1
作者 吴玲玲 梁光志 +4 位作者 冯红钰 覃仁源 王云仙 赵云雄 罗莲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增加晒青、摇青工序,对关键加工工序样品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叶至揉捻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在鲜叶... 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增加晒青、摇青工序,对关键加工工序样品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蛋白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叶至揉捻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在鲜叶中均是最高的,分别为21.68%、31.56 mg/g、22.65 mg/g。整个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稳定,茶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变化不规律。晒青与摇青茶样中黄酮含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53.36、148.99 mg/g。茶样中儿茶素类物质以酯型儿茶素为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鲜叶至摇青阶段,EGCG含量增加,摇青结束后,其含量逐渐减少。咖啡碱是主要的嘌呤生物碱成分,揉捻工序中含量最高(4.17%),鲜叶中含量最低(3.63%)。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金萱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嘌呤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萱红茶 花香型 理化成分 加工过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六堡茶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庞师婵 刘宝贵 +3 位作者 梁光志 赵云雄 覃仁源 李子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以‘云南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和‘金萱’两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加工得出的四款六堡茶,经仓储1年后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次茶样进行理化分析对比,探索两种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品... 以‘云南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和‘金萱’两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加工得出的四款六堡茶,经仓储1年后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次茶样进行理化分析对比,探索两种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经仓储1年后,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在感官审评中,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在内含物方面,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均高于现代工艺,而水浸出物、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则低于现代工艺;在香气成分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共检测出9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传统工艺主要成分以醇类、醛类为主,现代工艺主要成分以酮类、醛类为主。综上所述,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六堡茶后发酵,使得茶叶中茶褐素增加,茶汤颜色短时间内迅速由黄转红;同时,由于茶多酚含量降低,使茶汤苦涩味降低,滋味更加醇。因此,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利用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工艺可以缩短陈化时长,降低茶企仓储成本,使六堡茶能迅速走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现代工艺 传统工艺 内含物质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宝贵 梁光志 +3 位作者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其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实质,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花果香型
下载PDF
中小学校教育经费集中统管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梁光志 《四川会计》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教育经费 集中统管 财务管理
下载PDF
工资直发要做到七坚持、七不准
5
作者 梁光志 《四川财政》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职工 工资发放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气味活度值法的凌云白毫发酵茶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阳景阳 梁光志 +2 位作者 李子平 梁贤智 陈远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36-343,共8页
为分析不同类型凌云白毫发酵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及呈香特点,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茶叶香气成分,运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 为分析不同类型凌云白毫发酵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及呈香特点,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茶叶香气成分,运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对凌云白毫发酵茶香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15种关键和修饰性风味组分(OAV>0.1),PCA模型(R_(X)^(2)(cum)=0.984,Q^(2)(cum)=0.846)和OPLS-DA(R_(X)^(2)(cum)>0.7,Q^(2)(cum)>0.9)模型拟合度高,主要差异成分为芳樟醇、异戊醇、2-甲基丁醛、β-紫罗兰酮、壬醛和茉莉酮。聚类分析将15种香气成分分为3类,Ⅰ类包含吲哚、脱氢芳樟醇,Ⅱ类包含芳樟醇、壬醛、苯乙醛、己醛、2-甲基丁醛、异戊醛、苯乙醇和异丁醛,Ⅲ类包含茉莉酮、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2-正戊基呋喃和二甲基硫,乌龙茶组表现突出的香气组分为Ⅰ类,红茶组为Ⅱ类,白茶组为Ⅲ类,黄茶组为Ⅱ、Ⅲ类,分析所得各茶类的香气特点与感官审评的香气评价相符。OAV法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再结合PCA、OPLS-DA和聚类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工艺发酵茶的区分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凌云白毫多茶类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云白毫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值 发酵茶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
7
作者 梁光志 翟慧莲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1年第4期25-28,共4页
知识经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面对知识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改革和教材基本建设、产学研结合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产学研结合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吴玲玲 覃仁源 +6 位作者 罗莲凤 冯红钰 刘汉焱 李子平 莫小燕 冯兰 梁光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适宜加工工艺,为山楂叶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楂(小叶种)1芽2、3叶为试材,采用直接烘干、绿茶、白茶和红茶4种加工工艺制成山楂叶代用茶,分别从理化... 【目的】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适宜加工工艺,为山楂叶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楂(小叶种)1芽2、3叶为试材,采用直接烘干、绿茶、白茶和红茶4种加工工艺制成山楂叶代用茶,分别从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挥发性成分3方面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结果】山楂叶绿茶中水浸出物、总糖、总酸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2.23%、424.24 mg/g、1.96%和59.62 mg/g;山楂叶白茶中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7.72 mg/g和77.21μmol/g;山楂叶红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8.12 mg/g。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水浸出物、总糖、总酸、总酚、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水浸出物、总酸、总酚、总黄酮均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水浸出物、总酚含量与滋味呈正相关,水浸出物含量与香气呈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山楂叶绿茶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山楂叶白茶。由感官品质分析结果可知,山楂叶白茶和山楂叶绿茶滋味爽甜,香气鲜悦,汤色橙黄明亮,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90.15和89.90分,总体表现较好。4类山楂叶代用茶鉴定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烯烃类为主,山楂叶白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8.93%、16.87%和17.65%。4类山楂叶代用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己烯醛、壬醛、苯甲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α-法呢烯等。【结论】绿茶和白茶工艺较适宜山楂叶代用茶的制备。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山楂叶代用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 代用茶 加工工艺 挥发性成分 理化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9
作者 王雁玲 梁光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34-37,共4页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必然要求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并与之相适应.高等师范教...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必然要求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并与之相适应.高等师范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现代化事业 高师教育 市场经济体制 师范院校 内部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师资 教育结构 办学自主权 师资队伍结构
下载PDF
苦练内功抓改革 强化管理出效益——巴中市糖酒公司效益连年上升
10
作者 巩仕和 梁光志 《四川财政》 1996年第12期31+34-35,共3页
苦练内功○抓○改○革强化管理○出○效○益——巴中市糖酒公司效益连年上升□巩仕和梁光志巴中市糖酒公司是一户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85万元、经营场地4800平方米的小型国有老企业。近5年共实现税利182万元,上交税利11... 苦练内功○抓○改○革强化管理○出○效○益——巴中市糖酒公司效益连年上升□巩仕和梁光志巴中市糖酒公司是一户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85万元、经营场地4800平方米的小型国有老企业。近5年共实现税利182万元,上交税利118.74万元,销售收入平均每年以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管理 公司效益 巴中市 苦练内功 抓改革 销售任务 企业形象 销售额 商品管理 保留工资
下载PDF
桂热2号黄茶采制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光志 刘汉焱 +4 位作者 罗莲凤 马仙花 莫小燕 冯红钰 周宁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6期64-65,共2页
以茶树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加工黄茶,介绍其采制的关键工艺技术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做形、闷黄及提香。
关键词 桂热2号黄茶 采制 工艺
下载PDF
一叶香绿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光志 莫小燕 +5 位作者 马仙花 覃杰凤 刘汉焱 冯红钰 周宁 罗莲凤 《中国热带农业》 2013年第3期47-48,共2页
对一叶香绿茶的4个主要有机营养物和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叶香绿茶有机营养物水浸出物、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总量3个指标高,其中水浸出物48.5%、咖啡碱4.41%、游离氨基酸总量3.0%、茶多酚含量18.8%;8种矿质营养元素... 对一叶香绿茶的4个主要有机营养物和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叶香绿茶有机营养物水浸出物、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总量3个指标高,其中水浸出物48.5%、咖啡碱4.41%、游离氨基酸总量3.0%、茶多酚含量18.8%;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锰>钾>铁>锌>钙>铜>镁>硒,表现最突出的是锰含量403mg/kg,其次是钾含量173mg/kg,铁含量66.7mg/kg,锌含量43.9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叶香绿茶 营养成分 评价
下载PDF
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志强 冯红钰 梁光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的加工工艺,以丰富广西红茶种类,并为虫害鲜叶的利用提供可行途径。【方法】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金萱茶树品种1芽1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创新工艺的不同技术参数对桂香红美人茶...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的加工工艺,以丰富广西红茶种类,并为虫害鲜叶的利用提供可行途径。【方法】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金萱茶树品种1芽1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创新工艺的不同技术参数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参数;并探讨不同鲜叶原料对桂香红美人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流程优化为: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晒青→萎凋→揉捻→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造型→智能烘干→提香→成品茶;桂香红美人茶工艺优化参数为: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叶含水量62%-64%,智能红茶发酵机空气湿度95%、发酵机室内温度32℃、发酵时间3.5 h,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提香时间30 min;创新工艺成品茶比传统工艺成品茶感官评审总分高;以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为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于无虫害鲜叶制成的成品茶,其滋味更鲜爽、甜醇。【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将小绿叶蝉危害鲜叶制成的桂香红美人茶,汤色红艳、甜香略带肉桂香、滋味浓醇、叶底匀红,该工艺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香红美人茶 加工工艺 优化 小绿叶蝉危害
下载PDF
高级绿茶加工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光志 《广西热带农业》 2005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高级绿茶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产品质量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罗莲凤 马仙花 +7 位作者 梁光志 蓝庆江 冯红钰 刘汉焱 周宁 莫小燕 覃杰凤 唐君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桂热2号 加工工艺 感官品质 品质成分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香气成分分析及判别 被引量:12
16
作者 阳景阳 李子平 +6 位作者 陆金梅 何文 冯红钰 刘汉焱 徐冬英 梁光志 罗莲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7-73,87,共8页
目的:对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辨识鉴定,实现对红茶干燥方式的判别。方法:制作桂热2号冷冻干燥(D组)、热风干燥(H组)、日晒干燥(S组)、冻干+热风干燥(DH组)红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 目的:对不同干燥方式的桂热2号红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辨识鉴定,实现对红茶干燥方式的判别。方法:制作桂热2号冷冻干燥(D组)、热风干燥(H组)、日晒干燥(S组)、冻干+热风干燥(DH组)红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鉴定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感官审评评价香气特征;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差异化分析;结合聚类分析(HCA)进行红茶的干燥方式鉴别。结果:共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12种成分构成了桂热2号红茶花果甜香的基底;PCA模型得到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率R^2X=82.2%,咖啡因、橙花醇、芳樟醇等9种成分对成分组的影响较大;OPLS-DA分析对于DH组与H组间模型拟合度较差,其他组间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D组与DH组差异成分为咖啡因、芳樟醇等,D组与H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组与S组为咖啡因、橙花醇等,DH组与S组间为芳樟醇、橙花醇等,H组与S组间为苯甲醇等;HCA聚类分析结果为除DH组与H组间判别精度不高,其他组间都能实现判别。结论:GC-MS结合PCA、OPLS-DA、HCA分析能基本实现对多种干燥方式红茶的鉴定、区分和判别,综合评价冻干+热风干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热2号红茶 干燥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加工金毫红茶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莲凤 冯红钰 +4 位作者 梁光志 马仙花 刘汉焱 周宁 韦持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95-96,共2页
为了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茶的品质及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的综合效益,采用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将轻晒青、轻摇青、分段干燥方法与红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加工出形美质优的金毫红茶产品。
关键词 桂热2号 金毫红茶 加工
下载PDF
花香型黄观音红茶加工技术及内含物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阳景阳 冯红钰 +4 位作者 何文 徐冬英 梁光志 罗莲凤 李子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4期155-157,共3页
[目的]从内含物角度研究花香型黄观音红茶的新型加工技术。[方法]将乌龙茶的做青工艺运用于黄观音红茶制作中,茶样通过茶叶内含物检测、GC-MS测香气成分与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新工艺制作的黄观音红茶具有花香明显... [目的]从内含物角度研究花香型黄观音红茶的新型加工技术。[方法]将乌龙茶的做青工艺运用于黄观音红茶制作中,茶样通过茶叶内含物检测、GC-MS测香气成分与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新工艺制作的黄观音红茶具有花香明显、滋味醇和甘甜的特点,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具弱木香的(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具强花果香的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具玫瑰花香的苯乙醇及香叶醇的含量均较传统工艺有所提升,且酚氨比较低。[结论]采用新工艺制作的黄观音红茶品质优于传统工艺黄观音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红茶 做青 茶叶内含物 香气成分 检测分析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莲凤 梁光志 +7 位作者 蓝庆江 马仙花 冯红钰 刘汉焱 周宁 莫小燕 殷富群 韦持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9-241,共3页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工白茶形似月芽,滋味清甜醇,香高带毫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桂热2号 适制性
下载PDF
不同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玲玲 梁光志 +6 位作者 张秀芬 冯红钰 罗莲凤 覃仁源 李子平 莫小燕 刘汉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制成的4类茶样[直接烘干茶(对照)、绿茶、白茶、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乌牛早绿茶感官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总分为90.65分。从12个茶样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及种类上占据主导地位,酯类、烯烃类、酮类和其他类的种类及含量均较少。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4.37%(乌牛早对照)和13.44%(乌牛早红茶)。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脱氢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β-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低,脱氢芳樟醇和烯烃类物质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β-芳樟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紫娟>南山白毛,相对含量最高为54.05%(乌牛早对照),最低为19.10%(南山白毛绿茶);氧化芳樟醇(呋喃型)在南山白毛茶样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在南山白毛白茶与南山白毛红茶中相对含量相差较小;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香叶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相对含量最高为6.39%(乌牛早红茶),最低为1.76%(紫娟白茶);醛类在紫娟茶样中总含量相对较低。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且共有香气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受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的影响,12个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种香气成分在不同茶类中含量也有所不同。乌牛早紫芽用于制备绿茶具有一定优势,而南山白毛紫芽与紫娟紫芽均适合用于制备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芽 香气成分 加工工艺 茶树品种 感官审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