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油井伴生气处理工艺的关键物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 张春威 +3 位作者 刘瑛 梁全胜 康宇龙 刘文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含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伴生气气液两相区随CO_(2)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伴生气中CO_(2)含量低于40%(x)时可用于站场供热和发电;含CO_(2)伴生气的注入压力需达到10MPa,可避免伴生气进入气液两相区;伴生气短距离管输时,CO_(2)含量的增加可引起伴生气输送沿程压差降低、温差和密度增加,且组分较轻时CO_(2)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相图分析 热值 管输工艺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中CO_(2)和轻烃的纯膜分离新技术
2
作者 张春威 刘瑛 +4 位作者 孙晓 梁全胜 王涛 李鹤 康宇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用于驱油并伴随原油采出的CO_(2)和轻烃(C_(2)~C_(5))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不符合CO_(2)驱油环保理念,回收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势在必行。为此,通过分析某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区...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用于驱油并伴随原油采出的CO_(2)和轻烃(C_(2)~C_(5))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不符合CO_(2)驱油环保理念,回收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势在必行。为此,通过分析某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区建成后伴生气组分的变化,优选聚乙烯胺膜、聚二甲基硅氧烷膜针对伴生气中的CO_(2)和轻烃开展室内分离试验,采用PROⅡ软件对伴生气分离整体流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开展了流程优化设计和装置试制,确定了膜技术分离油田伴生气中CO_(2)和轻烃的适用性,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CCUS示范区CO_(2)的注入,CO_(2)对地层中的轻烃组分具有一定的萃取作用,并导致其含量逐渐上升,需要回收被采出至地面的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②聚乙烯胺膜对CO_(2)具有强促进传递作用,CO_(2)浓度、温度、湿度为主要影响因素,CO_(2)两级分离率可达到96%;③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对轻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碳值越高选择性越好,压力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分离率最高可达70%;④聚乙烯胺和聚二甲基硅氧烷2种膜均具有优异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印证了膜法分离CO_(2)和轻烃的能力;⑤试制膜分离撬装装置600 h现场试验装置运行稳定,分离效果和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数据基本吻合。结论认为,采用纯膜法分离油田伴生气中的CO_(2)和轻烃投资低、能耗低,节能环保,具备长期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聚乙烯胺膜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油田伴生气 膜法分离 CO_(2)分离 烃类分离
下载PDF
延长油田CO_(2)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及监测点位优化
3
作者 杨康 杨红 +7 位作者 沈振振 刘瑛 梁全胜 杨强强 王宏 姚振杰 王苛宇 马振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并开展了监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加,CO_(2)云的浓度在纵向上呈现出一直缩小的趋势,但是CO_(2)云的浓度在横向上的扩散距离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当风速为2.0 m/s时,CO_(2)云的扩散距离最远为47 m,浓度最大的CO_(2)云扩散距离为15 m;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大,近地表处CO_(2)云的浓度无论是在纵向上还是在横向上都在不断增大;当泄漏速度小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得较快;当泄漏速度大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速率变缓。结合模拟结果、陕北地区气象环境、裂缝发育方向、“注气”优势方向和近地表植被高度,确定监测点位布局:方向上为北东—南西向;平面上为距离井口下风向15 m;纵向上为采样高度50 cm。CO_(2)浓度大气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并未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 CO_(2)泄漏 CO_(2)浓度大气扩散 监测点位 黄土塬地区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断裂带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2 位作者 何小胡 王德杰 王晓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3-809,共7页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正压力 断层垂向封闭因子 成藏期垂向封闭性 现今垂向封闭性 东道海子断裂带
下载PDF
“气烟囱”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2 位作者 王德杰 李维莲 常迈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8-290,共3页
气烟囱是由于天然气(流体)垂向运移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含气异常现象,是气藏超压、构造低应力部位和泥页岩封隔层3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层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研究气烟囱比较有效的方法。气烟囱在油气勘探工作中有其独特的... 气烟囱是由于天然气(流体)垂向运移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含气异常现象,是气藏超压、构造低应力部位和泥页岩封隔层3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层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研究气烟囱比较有效的方法。气烟囱在油气勘探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测勘探方向、揭示天然气的运移路径、预测断层的封闭性,同时利用气烟囱还可以预测超压和海底构造稳定性,降低浅层气钻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机理 地震剖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形成与“烟囱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1 位作者 常迈 李鹤永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表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周围发育有气烟囱。第四系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深部发育了低幅超压;甘森泉-小柴旦基底断裂影响气藏构造的完整性;第四系饱含高矿化度地层水泥岩构成的盖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封盖作用。...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表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周围发育有气烟囱。第四系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深部发育了低幅超压;甘森泉-小柴旦基底断裂影响气藏构造的完整性;第四系饱含高矿化度地层水泥岩构成的盖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封盖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气烟囱的形成。气烟囱的发育可以解释第四系天然气组分、重烃碳同位素等体现出来的混源特征,解决第四系各层序源岩生烃潜力和含气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总之,气烟囱作为天然气的垂向运移通道对该区第四系气藏的成藏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气烟囱 超压 天然气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1 位作者 常迈 党玉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6-39,52,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浅层生物气藏 气烟囱 乙烷 碳同位素
下载PDF
根据地震资料恢复勘探新区地层剥蚀量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1 位作者 何小胡 韩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5,共3页
考虑到剥蚀面同时也为层序界面,在传统地层趋势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层序地层学观点,从认识剥蚀面的形态、剥蚀范围及剥蚀厚度计算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地层趋势法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层序地层及地层趋势综合分析法,并将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东部... 考虑到剥蚀面同时也为层序界面,在传统地层趋势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层序地层学观点,从认识剥蚀面的形态、剥蚀范围及剥蚀厚度计算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地层趋势法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层序地层及地层趋势综合分析法,并将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剥蚀 地层 层序 地震
下载PDF
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全胜 郝琦 +5 位作者 张丽霞 任来义 刘震 李春霞 樊春梅 何小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788,共12页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 岩性圈闭的泥页岩盖层阻止油气突破的过程是一个阻力克服动力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过程也是一个力学平衡现象,动力包括储集层地层压力、浮力,阻力主要包括盖层地层压力、毛管压力。通过对单井古孔隙度及古埋深的恢复,可以对比成藏期目的层油气突破泥岩盖层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定量研究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过程。应用该模型发现,白家海凸起彩43井侏罗系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在侏罗纪末期缺乏有效泥岩盖层,白垩纪末期三工河组中下部存在有效盖层,而西山窑组盖层的封闭能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 力学平衡 油气充注突破状态
下载PDF
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全胜 常迈 韩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从阜东斜坡典型的陆相缓坡特点出发,以中上侏罗统非构造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指出阜东斜坡带输导系统及油气运聚过程具有3个特征:①阜东斜... 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从阜东斜坡典型的陆相缓坡特点出发,以中上侏罗统非构造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指出阜东斜坡带输导系统及油气运聚过程具有3个特征:①阜东斜坡带的油气输导系统由砂体单一输导系统、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复合输导系统3种类型组成;②成藏期古构造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及古流体势特征表明研究区属于油气有利聚集带,尤其是东南部阜5井区;③研究区内油气运聚模式主要包括阜东斜坡中、北部受砂体—不整合面控制的油气侧向运移聚集模式和阜东斜坡东南部受砂体—断层输导系统及砂体—不整合面输导系统共同控制的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东斜坡 中上侏罗统 非构造圈闭 油气输导系统 油气运聚模式
下载PDF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训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全胜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年度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训练计划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年度训练基本呈现双周期模式,并以线性周期特征为主,非线性周期不突出;训练内容中... 以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的年度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训练计划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年度训练基本呈现双周期模式,并以线性周期特征为主,非线性周期不突出;训练内容中体能训练占有绝对比例(70%左右),技战术训练相对较少,负荷强度和量呈交替变换。同时还发现,其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失衡现象,力量训练中以全身和一般力量练习为主体,专项和下肢力量练习比例明显偏少,速度和灵敏协调等训练内容更是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男子自由式摔跤队 年度训练计划 特征
下载PDF
浅析“快乐体育”的授课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全胜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厌学体育的情绪。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见识增多、爱好广泛、精力旺盛、模仿力强等因素,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推行着“快乐体育”的教学,目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反映:学生对... 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厌学体育的情绪。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见识增多、爱好广泛、精力旺盛、模仿力强等因素,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推行着“快乐体育”的教学,目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反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加浓;学生体质有大幅度的增强;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和成绩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授课方法 大学生 全民健身 大幅度 出勤率 爱好 体质
下载PDF
压实过程中埋深和时间对碎屑岩孔隙度演化的共同影响 被引量:86
13
作者 刘震 邵新军 +3 位作者 金博 李鹤永 许晓明 梁全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孔隙度演化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作者首先分析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关系,阐明了除了埋深因素的作用,埋藏时间明显影响到了地层孔隙度的改变。另外,利用沉积物实验室压实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盆地地层压实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压实过程中承压时间对压实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一深度地层孔隙度与埋深的表面关系不能掩盖地层孔隙度受埋藏过程控制的实质,即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埋藏时间 孔隙度 压实作用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特征 被引量:75
14
作者 刘震 赵阳 +5 位作者 杜金虎 肖伟 金博 许晓明 梁全胜 郝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2-635,共24页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形成与分布特征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沉积地层埋藏过程对泥岩压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何小胡 刘震 +2 位作者 梁全胜 李俊良 齐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3,共7页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其实质是孔隙度大小受地层埋藏史控制。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从数学上推导四大类型(加速型、恒速型、减速型和先埋后停型)沉降盆地孔隙度的时间深度函数。研究表明,加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有利,减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不利,恒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居中。该结论不仅在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与前人通过统计3种类型埋藏盆地相对应的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孔隙度的演化关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埋藏时间 埋藏史 孔隙度 压实作用
下载PDF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震 赵阳 +3 位作者 金博 刘俊榜 许晓明 梁全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复杂,决定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观点:即运移通道条件、流体动力条件、储层临界物性特征和砂体封闭条件.这4项主控因素控制和决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岩性地层圈闭 成藏条件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震 韩军 +3 位作者 关强 金博 梁全胜 常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1-37,共7页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主要问题,认为存在4大关键问题:①地层岩性圈闭相对不容易识别;②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钻前预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高;③对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运聚机理认识上尚存一定争议;④地层岩性圈闭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圈闭 地震反射 成藏条件 圈闭评价体系
下载PDF
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党玉琪 李潍莲 梁全胜 张永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3,共7页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 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 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为上部常压型温压系统及下部超压型温压系统。上、下两套温压系统流体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易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面附近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流体能量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大多为封闭保存条件好的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原生油气藏。现今温压系统特征表明,深层高压型温压系统油气封闭条件好,赋存有大部分油气资源,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地温-地压系统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常迈 刘震 +2 位作者 梁全胜 韩军 关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体单一输导系统和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为主,成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其中阜5井区岩性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东斜坡带 岩性圈闭 形成条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在古岩溶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邬长武 龚福华 +2 位作者 魏建新 梁全胜 孙全元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6,共3页
古岩溶储集岩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识别与预测都有很大难度。研究表明 ,该类储层孔隙空间以洞穴、裂缝、裂缝孔洞、孔洞为主。针对这 4种孔隙空间设计了物理模型 ,来模拟地震反射特征 ,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洞穴内充填物速度... 古岩溶储集岩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识别与预测都有很大难度。研究表明 ,该类储层孔隙空间以洞穴、裂缝、裂缝孔洞、孔洞为主。针对这 4种孔隙空间设计了物理模型 ,来模拟地震反射特征 ,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洞穴内充填物速度很低时 ,在单炮和叠加记录剖面上能观测到明显的绕射 ,在二维叠加剖面上表现为短轴状较强的反射 ;裂缝发育带在地震反射上出现明显的异常 ,呈现“杂乱”反射特征 ;多组裂缝与孔洞的交叉部位附近 ,可能出现“串珠状”强反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储层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 洞穴型 裂缝型 裂缝-孔洞型 孔洞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