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鲍凯 宋文慧 +2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王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5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查阅病历和术前、术后X射线片,并通过术前和术后CT扫描,根据Spence标准即张口位X射线片寰椎两侧块移位之和≥6.9 mm判定为不稳定寰椎骨折,同时明确骨折类型,并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来评估寰枢关节是否稳定。结果与结论:①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1.0±6.4)个月,术后复查颈椎X射线片及CT均可见内固定位置良好,复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②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74.4±4.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1±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颈部屈伸70°-88°(79.7±6.0)°;颈部左右侧屈76°-85°(82.1±2.8)°;左右旋转129°-155°(143.5±8.4),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未见寰枢关节存在任何不稳定的影响学表现;术后4例患者主诉颈部僵硬伴活动受限,在规范康复及指导治疗下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④提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复位效果也较好,而且更主要的是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功能基本不受限;对于C_(1)骨折,横韧带断裂可能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禁忌证,但C_(1)-C_(2)不稳定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颈后路 单节段 内固定 椎弓根钉 骨折复位
下载PDF
枢椎Hangman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凯恒 马迅 +5 位作者 关哲 郭媛 赵轶波 常强 牛建鹏 张泓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5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C0-C3),对Hangman骨折的常见致伤暴力进行应力分析。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例行体检CT资料,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扫描得到的断层数据图片,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进行处理,得到模型的表面,以... 目的建立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C0-C3),对Hangman骨折的常见致伤暴力进行应力分析。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例行体检CT资料,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扫描得到的断层数据图片,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进行处理,得到模型的表面,以LIS格式导入到ANSYS软件中,生成三维实体,并确定单元类型赋予材料属性。得到上颈椎模型骨性结构的实体。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通过对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加载前屈、后伸、压缩、牵张暴力的方法模拟临床上常见的导致Hangman骨折的暴力作用方式,对加载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结果①在纵向牵张载荷作用下,寰椎前部、寰枢外侧关节、C2-3椎体间、C2-3小关节、C3椎板棘突部分所受应力较为集中,枢椎峡部未见明显应力集中;②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应力由上颈椎前上到后下部逐渐降低,其中应力最大处位于寰椎前弓,其次为寰枢关节、枢椎椎体、C3椎体,而枢椎以下的后柱结构所受应力相对较小;③在过伸力矩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峡部、下关节突部分以及前纵韧带是应力集中的部位;④在过屈力矩作用下,上颈椎前部、枕寰关节、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棘突、峡部、下关节突为应力相对集中处。结论过伸和过屈暴力应是导致Hangman骨折的两个主要的致伤机制,而轴向牵张和压缩暴力不直接导致枢椎峡部应力增大,不是主要的致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有限元 HANGMAN骨折
下载PDF
颈椎(C_0~C_3)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凯恒 马迅 +5 位作者 关哲 郭媛 赵轶波 常强 牛建鹏 张泓毅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CT扫描得到骨窗断层图像,将CT数据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0中得到上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再导入ANSYS8.1...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CT扫描得到骨窗断层图像,将CT数据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0中得到上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再导入ANSYS8.1中生成上颈椎的三维骨性模型。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包括椎间盘、小关节和主要韧带结构。最后模拟生理载荷下测定模型各节段(C0~C1,C1~C2,C2~C3)的三维运动范围,并将所得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包括76799个10-node Solid92单元,14670Shell93单元,80个2-node Link10单元,1557个8-node Solid45单元,56个Shell63单元。结论:该模型的生物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很好,本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模型 MIMICS ANSYS
下载PDF
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寰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关哲 马迅 +4 位作者 梁凯恒 郭媛 赵轶波 牛建鹏 张泓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0-534,共5页
目的:建立上颈椎(C0-C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通过此模型对寰椎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及Ansys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完整的上颈椎模型及单独应... 目的:建立上颈椎(C0-C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通过此模型对寰椎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及Ansys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完整的上颈椎模型及单独应用模型中的寰椎分析头颅位于中立位、屈曲位以及后伸位等条件下寰椎所受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1)所建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共包含110105个节点,91469个单元;(2)应用上颈椎模型(C0-C3)在枕骨上加载面压力,模拟头颅位于中立、前屈、后伸位时,寰椎前弓受力最大,其次是后弓及侧块;(3)单独应用寰椎模型,直接在寰椎上关节面加载力,模拟头颅在中立、前屈、后伸位时寰椎最大应力集中于前弓,次级应力集中区域为侧块及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直接在后弓加载力模拟头部过度后伸时,最大应力集中于后弓与侧块交界处。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上颈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上颈椎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实验,无论头颅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纵向作用力时,寰椎前弓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头部过度后伸时,后弓与侧块交界处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上颈椎 寰椎 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颈胸结合部(C_6-T_1)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迅 郭建鹏 +1 位作者 梁凯恒 宋文慧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采取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脊柱颈胸结合部有限元模型,给予纯力矩载荷测试模型各FSU的正常运动范围,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其应力分布模式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螺旋CT连续扫描获得正常成年人颈胸部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s软件... 目的:采取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脊柱颈胸结合部有限元模型,给予纯力矩载荷测试模型各FSU的正常运动范围,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其应力分布模式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螺旋CT连续扫描获得正常成年人颈胸部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导入ANSYS软件,得到颈胸结合部模型骨性结构的三维实体。添加椎间盘和主要韧带结构,椎间盘采用壳-核单元,分别代表纤维环与髓核;韧带采用2节点缆索单元构造,韧带的起止点及横截面积根据参考文献确定。C6-7以及C7-T1关节突关节均定义为有摩擦系数的非线性接触关节。模型中T1下表面在所有方向上完全固定,在模型C6施加2.0Nm纯力矩,对模型进行屈曲、背伸、侧屈及轴向旋转试验,试验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所建的颈胸模型包括169317个节点和106242个单元,并且与体外生物力学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能够通过验证,有限元受力云图可以看出,模型在外力作用下运行状况良好。结论:该试验为临床医生对脊柱颈胸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为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管重塑与椎管狭窄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文慧 梁凯恒 +3 位作者 刘昌文 马捷 宋正东 张铠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S1期93-94,共2页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受伤过程中,屈曲暴力常使局部的骨折碎块突入椎管内形成椎管内骨块占位,造成椎管狭窄。伤后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手术后的改善情况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1]。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医师根据椎管内占位骨块所造成的椎管狭窄程度...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受伤过程中,屈曲暴力常使局部的骨折碎块突入椎管内形成椎管内骨块占位,造成椎管狭窄。伤后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手术后的改善情况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1]。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医师根据椎管内占位骨块所造成的椎管狭窄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直接减压手术。最近,许多研究认为通过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方式可以取得与直接减压相同的效果[2]。因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普遍发现存在椎管内骨块自行复位、椎管重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相关性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内 骨块复位 相关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分布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长枫 宋文慧 +3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张铠熙 李永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探讨一种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分布的新方法,并分析不同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科行PVP治疗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目的:探讨一种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分布的新方法,并分析不同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科行PVP治疗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男23例,女109例,年龄77.33±8.27岁.根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和不同层面CT图像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计算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空间分布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评分为0~7分,B组评分为8~10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天数(骨折发生日期至手术日期),使用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手术椎体体积、骨水泥体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差异以筛选骨水泥分布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骨水泥填充率的临界值.结果:A组患者62例,B组患者70例.骨水泥分布情况:2分2例,3分8例,4分6例,5分8例,6分10例,7分28例,8分32例,9分22例,10分16例.两组患者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于A组(P<0.05),术后1d、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的骨折后手术时间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骨水泥体积、填充率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3;95%CI:1.202,1.660).骨水泥填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97~0.846,P<0.05),达到骨水泥广泛分布的临界值为28.1%,此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14%和75.81%.结论:PVP能够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骨水泥分布范围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减小.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当骨水泥填充率达到28.1%时即可实现广泛的骨水泥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填充率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正东 宋文慧 +4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吴文斌 刘义伟 苏学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9,共9页
目的 :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出现"... 目的 :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出现"空壳"现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3d内及术后6个月时的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通过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计算各时期的"空壳"体积。将术后6个月较术后即刻椎管内骨块体积的变化与术后即刻骨块体积之比称为再吸收率,将术后6个月较术后即刻椎体"空壳"体积的变化与术后即刻"空壳"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变化率。可能影响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节段、骨折类型、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Cobb角的恢复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体积变化率与上述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椎体"空壳"的体积变化率与年龄、性别、BMI、吸烟、骨折节段、骨折类型、Cobb角的恢复率、有无椎间盘损伤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与术后椎体"空壳"的体积变化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率(t=-2.47)、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t=5.06)是影响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术前椎体压缩率对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有负向影响,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对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出现的椎体"空壳"体积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空壳”现象 再吸收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硫酸钙/脱钙骨基质和同种异体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永涛 宋文慧 +3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张铠熙 刘长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5478-5485,共8页
背景:不同的骨移植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及组织重建中,但目前对于哪种骨移植材料可获得良好的骨融合业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目的:对比在Zero-P融合器内填充不同骨移植物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脊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不同的骨移植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及组织重建中,但目前对于哪种骨移植材料可获得良好的骨融合业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目的:对比在Zero-P融合器内填充不同骨移植物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7例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手术,依据植骨材料分为硫酸钙/脱钙骨基质组(n=27)、同种异体骨组(n=24)及自体骨组(n=26)。术后随访1年,评估颈脊髓损伤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评分,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及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变化。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组术后1年的颈脊髓损伤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3组术后1年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在术后第6个月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硫酸钙/脱钙骨基质组骨融合程度接近自体骨组(P> 0.05),同种异体骨组骨融合程度弱于自体骨组(P <0.05);④结果表明,使用硫酸钙/脱钙骨基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且与自体骨相当,优于同种异体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Zero-P融合器 硫酸钙/脱钙骨基质 同种异体骨 自体骨 ACDF术 骨性融合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帆 宋文慧 +3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马日吉 王子奡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查,收集VEMPs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其结果;将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oked mogenic ptential,cVEMP)异常的患者根据轻中重3级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VEMPs与颈性眩晕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病组颈性眩晕严重程度:轻度33例,中度34例,重度8例。cVEMP检查:阳性62例,阴性13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非患病组cVEMP检查:阳性4例,阴性56例。(2)对两组cVEMP等级比较,患病组等级高于非患病组(P<0.001),可以认为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3)对患病组组内进行cVEMP等级与颈性眩晕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指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具有可行性,且对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其严重程度越高,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阳性率则越大,进而表明其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应以颈部康复治疗加前庭功能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前庭功能
下载PDF
终板骨折与椎体强化后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日吉 宋文慧 +3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王子奡 史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57-4862,共6页
背景:椎体强化虽能迅速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症状,纠正后凸畸形,但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远期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问题也日渐突出。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对椎体强化(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伤椎高度丢失、后... 背景:椎体强化虽能迅速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症状,纠正后凸畸形,但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远期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问题也日渐突出。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对椎体强化(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了82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术前CT有无终板骨折将患者分为无终板骨折组、上终板骨折组及下终板骨折组。测量患者的椎体压缩率、手术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及骨密度,并记录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分布区域及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卡方检验分析终板骨折与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及慢性疼痛是否相关,以及终板骨折对骨水泥弥散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3组患者在术后早期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而在末次随访中,3组患者均观察到椎体前高度明显下降及Cobb角明显增大,其中上终板骨折组及下终板骨折组的伤椎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均比无终板骨折组大(P<0.05);(2)各组术前目测类比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上终板骨折组及下终板骨折组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高于术后,而无终板骨折组末次随访与术后目测类比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终板骨折组(上终板骨折组+下终板骨折组)的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占比明显高于无终板骨折组(P<0.05),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在终板骨折组及无终板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可显著改善伤椎高度、后凸畸形及疼痛,但在术后远期终板骨折不仅与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增加有关,而且是引起患者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影响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发生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骨水泥弥散程度、骨密度、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材料,其中骨水泥的弥散程度又受终板骨折影响,而骨密度越低终板也更易骨折;因此,手术不仅应恢复伤椎的压缩高度并纠正后凸畸形,还应纠正终板的畸形,以有效治疗伴有终板骨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终板骨折 伤椎高度丢失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佳佳 宋文慧 +2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鲍凯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22-225,共4页
胸腰椎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常合并椎间盘损伤,且多不稳定,需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撑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该疾病,该术式早期疗效尚可,远期则常出现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隙塌陷甚至后... 胸腰椎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常合并椎间盘损伤,且多不稳定,需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撑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该疾病,该术式早期疗效尚可,远期则常出现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隙塌陷甚至后凸畸形等并发症。考虑到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提出应及早行融合术,但何时采取融合术治疗及如何选择融合方式仍标准不一。该文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研究现状及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损伤 椎间融合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铠熙 宋文慧 +4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马捷 刘长枫 李永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4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4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定患者颈部疼痛和功能;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及术后残余畸形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21例患者出现椎间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22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均实现C2~C3椎间植骨融合与骨折愈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评分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C2~C3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旋转功能良好;屈伸活动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即刻,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其中,1例为重度,2例为中度;术后1个月,2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均为轻度;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吞咽困难。术后,残余畸形发生率为16.7%(4/24),但末次随访时,均未明显影响生活及颈椎功能。结论采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颈部疼痛及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椎间融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吞咽困难及残余畸形发生率较低,且对患者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ANGMAN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脊柱颈胸结合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建鹏 马迅 +1 位作者 梁凯恒 宋文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建立脊柱颈胸结合部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及作为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的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10.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骨质的三维重建,使用Ma... 目的:建立脊柱颈胸结合部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及作为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的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10.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骨质的三维重建,使用Magic 9.9改良建立的模型,导入ANYSY 10.0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三维重建结构可单独或联合显示,甚至可以进行任意结构的取舍,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以适当的三维测量。结论:该模型的结构完整,空间结构测量准确度高,单元格划分精细重点突出,较为准确地模拟了脊柱颈胸结合部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医生对脊柱颈胸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为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结合部 三维有限元模型 建立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的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佳佳 宋文慧 +1 位作者 梁凯恒 鲍凯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估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中短期的变化,总结其在MRI上的影像学特点,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共2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9~56岁,平均(41.08±7.10... 目的评估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中短期的变化,总结其在MRI上的影像学特点,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共2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9~56岁,平均(41.08±7.10)岁。其中T_(12)骨折3例,L_(1)骨折14例,L_(2)骨折8例。记录术前和内固定取出(内固定物平均在10个月时取出)前1周内的MRI资料,观察与骨折椎体相邻的50个椎间盘在T_(2)WI上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变化,总结其特点,并比较术后及内固定取出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术前T_(2)WI提示信号正常的21个椎间盘中,86%(18/21)的椎间盘在取出内固定时显示正常信号;术前T_(2)WI提示信号增加的19个椎间盘中,42%(8/19)的椎间盘信号强度在取出内固定时恢复正常,16%(3/19)的椎间盘提示高信号,26%(5/19)的椎间盘提示低信号,16%(3/19)的椎间盘出现信号丢失;术前T_(2)WI信号降低的10个椎间盘中,仅有1个椎间盘在取出内固定时恢复正常。在19个形态完整的椎间盘(Ⅰ类)中,共有79%(15/19)的椎间盘保留了其结构完整性;在29个有轻微缺陷的椎间盘(Ⅱ类)中,有7%(2/29)的椎间盘在取出内固定时形态恢复至Ⅰ类,62%(18/29)的椎间盘保持不变,31%的椎间盘结构出现恶化(Ⅲ类)。术后VAS、ODI与取出内固定后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胸腰段骨折患者会合并椎间盘的损伤,临床上可将MRI上椎间盘信号和形态的改变作为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若是椎间盘信号和形态完整或轻度改变时,可行单纯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术;若在椎间盘信号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形态学改变,这类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后VAS及ODI评分显示更差,远期可能会出现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故应酌情考虑行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间盘损伤 影像学特点 融合治疗
下载PDF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勇志 梁凯恒 +2 位作者 王晨 闫子星 杨雪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209-210,共2页
患者男,66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3d入院。患者近5个月来有活动后胸闷气紧,未进行治疗。患者于2010年8月8日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2010年8月10日病灶局部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报告送检组织镜下为梭形细胞,细胞核有异形,可见核... 患者男,66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3d入院。患者近5个月来有活动后胸闷气紧,未进行治疗。患者于2010年8月8日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2010年8月10日病灶局部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报告送检组织镜下为梭形细胞,细胞核有异形,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考虑为梭形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梭形细胞肿瘤 占位性病变 左肺下叶 穿刺活检 检查报告 核分裂象 患者
原文传递
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珑杰 张蜀华 +6 位作者 赵欢欢 任捷 孙勇伟 毋斌强 范伟 陈斌 梁凯恒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5期2288-2293,共6页
目的探讨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19例新鲜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的方法,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19例。疗效评定包括骨折愈合时... 目的探讨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19例新鲜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的方法,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19例。疗效评定包括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疼痛、重返岗位时间和握力,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自觉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9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2.94)周,末次随访19例患肢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00±0.882)分,明显低于术前VAS评分[(5.89±1.595)分],(t=11.707,P=0.000);患侧术后握力(35.895±6.665)kg,明显高于术前[(19.553±3.726)kg](t=-9.329,P=0.000);患肢腕关节活动功能:术前屈伸活动度(82.132±7.646)°,术后(108.426±7.838)°(t=-10.467,P=0.000),术前尺桡偏度(39.737±3.143)°,术后(55.211±4.101)°(t=-13.044,P=0.000),可以看出术后患肢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时间(14.2±2.54)周。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双头加压螺钉背侧经皮微创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经皮 双头加压螺钉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鲍凯 宋文慧 +2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王佳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0167-0172,共6页
大多数寰椎骨折都是受到轴向暴力作用的结果。寰椎骨折常合并枢椎骨折,尤其是齿状突骨折。迄今为止,已描述了多种寰椎骨折分类系统,但是仍旧没有一种分型系统能够包含所有类型的寰椎骨折。大多数寰椎骨折是稳定的,通过颈托或支具固定可... 大多数寰椎骨折都是受到轴向暴力作用的结果。寰椎骨折常合并枢椎骨折,尤其是齿状突骨折。迄今为止,已描述了多种寰椎骨折分类系统,但是仍旧没有一种分型系统能够包含所有类型的寰椎骨折。大多数寰椎骨折是稳定的,通过颈托或支具固定可以成功地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可以通过持续性颅环牵引、头颈胸石膏固定及Halo-Vest牵引固定等保守治疗,但由于这些保守治疗可能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现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倾向于手术治疗。尽管这些骨折发现很早,而且损伤的相对频率也很高,但指导这些骨折治疗的文献仍然很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分类系统不统一,很难进行详细的研究比较。尤其目前对于寰椎骨折的分型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有很大争议,文章就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C1 FIX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民航客机推力目标值计算方法
19
作者 李仪 苏三买 +1 位作者 梁凯恒 朱天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2024年第7期285-298,共14页
推力管理是民航客机飞行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整个航线内,飞行管理系统根据不同飞行航段以及不同飞行状态,确定飞机对发动机的推力需求,并以此作为推力目标值形成发动机油门杆控制的指令,其中推力目标值的计算是推力管理的核心.针... 推力管理是民航客机飞行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整个航线内,飞行管理系统根据不同飞行航段以及不同飞行状态,确定飞机对发动机的推力需求,并以此作为推力目标值形成发动机油门杆控制的指令,其中推力目标值的计算是推力管理的核心.针对民航客机各飞行航段的特点,采用飞行动力学方法对飞机爬升、巡航、下降三个航段中不同飞行方式下的推力目标值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波音737-800实际飞行记录数据为算例,进行推力目标值计算方法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计算的推力目标值变化趋势与飞行性能理论相符,典型航段推力目标值计算与实际飞行数据的对比误差不大于3%.所提出的推力目标值计算方法可为民航客机推力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客机 推力管理 推力目标值计算 飞行性能 飞行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