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包固定法在白癜风表皮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刘萍 江丽芬 +1 位作者 李莉 曾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观察打包固定法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5例活动部位的白癜风患者(治疗组)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打包法固定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未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创可贴固定... 目的:观察打包固定法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5例活动部位的白癜风患者(治疗组)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打包法固定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未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创可贴固定的15例表皮移植患者(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打包固定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提高活动部位白癜风的自体表皮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自体表皮移植 打包固定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美能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刘萍 李莉 曾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过敏性紫癜 美能注射液 疗效观察 小动脉 过敏性血管炎 免疫复合物 毛细血管 发生机制 皮肤
下载PDF
斑秃患者血清白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刘萍 曾抗 李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788-789,共2页
为研究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33例活动期斑秃患者、23例稳定期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8和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斑秃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活动期和... 为研究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33例活动期斑秃患者、23例稳定期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8和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斑秃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活动期和稳定期斑秃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IL-18和TNF-α在斑秃发病的自身免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白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清IL-18 ELISA检测 患者 血清TNF-α 自身免疫机制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尖刀片扎孔法夹除多发性脂囊瘤6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刘萍 江丽芬 +1 位作者 李莉 曾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脂囊瘤 刀片 皮肤科门诊 临床资料 皮损分布 花生仁
下载PDF
编制性病电视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刘萍 于娜沙 周冼苡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年第1期31-31,33,共2页
本文就如何制作好性病电视教材谈了具体作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临床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技术 性病 电视教材 医学教育 编制
下载PDF
打包固定法在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刘萍 江丽芬 +1 位作者 曾抗 李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自体表皮移植 白癜风 固定法 手术成功率 黑素细胞 负压吸引 颈部 部位 关节 疗效
下载PDF
磨削术后皮肤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刘萍 司徒朴 蔡湛宇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175-177,共3页
为了解磨削术后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选用小型猪为动物模型进行皮肤磨削术,术后对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的组织结构观察,并测定胶原含量变化和成纤维细胞中的SDH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以及用天狼猩红偏光法对Ⅰ、Ⅲ型胶原纤维进行分型... 为了解磨削术后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选用小型猪为动物模型进行皮肤磨削术,术后对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的组织结构观察,并测定胶原含量变化和成纤维细胞中的SDH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以及用天狼猩红偏光法对Ⅰ、Ⅲ型胶原纤维进行分型观察。结果表明磨削术后皮肤细小皱纹消除,真皮浅层形成新的胶原带,胶原总量及Ⅰ型胶原纤维增多。磨削术不仅能消除细小皱纹,而且促进胶原代谢更新,使Ⅰ型胶原增多,故对改善皮肤的老化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术 皮肤老化 成纤维细胞 Ⅰ型胶原 实验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联合皮片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8
作者 梁刘萍 曾抗 +1 位作者 江丽芬 于娜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47-1147,共1页
皮肤血管炎及静脉曲张所导致的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临床治疗较棘手.我们对收治的12例慢性溃疡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凯时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皮片移植 下肢慢性溃疡 血液循环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9
作者 梁刘萍 李莉 +1 位作者 种树彬 周美凤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摸索出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将非那雄胺包封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0.1%、0.5%、1%不同浓度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finaste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FSLN)混悬液,观察... 目的:摸索出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将非那雄胺包封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0.1%、0.5%、1%不同浓度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finaste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FSLN)混悬液,观察其外观,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结果:仅有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均匀,粒径为(98.2±15.3),包封率96.3%。结论: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固体脂质纳米粒 浓度
下载PDF
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初步制备
10
作者 梁刘萍 李莉 +1 位作者 周美凤 种树彬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3期292-292,共1页
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将非那雄胺包封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finaste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FSLN)混悬液,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非那雄... 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将非那雄胺包封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finaste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FSLN)混悬液,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基本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粒径为(98.2±15.3),包封率96.3%。结论: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1例报告
11
作者 梁刘萍 蓝海梅 周再高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9年第4期46-46,共1页
一个肢体的Klippel-Tenaunay-Weber综合征国内报告不少,但四肢均散在鲜红斑病,仅以一个肢体为重的病例较少见,我院在1999年3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鲜红斑痣 诊断 治疗 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
下载PDF
小切口皮下搔刮加修剪术治疗腋臭
12
作者 梁刘萍 王宗发 李锋斌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17,共1页
腋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大汗腺分泌障碍疾病,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致。我们采用小切(?)皮下搔刮加修剪术治疗腋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腋臭 手术疗法 手术方法 手术要点
下载PDF
丹参对烧伤早期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晏泽 肖能坎 +6 位作者 刘春利 肖添有 胡俊勇 陈兵 陈伯华 杨光成 梁刘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改善烧伤创面微循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监测两组烧伤后创面瘀滞区微循环血量。结果:伤后两组瘀滞区微循环血量急剧下降,2h降到最低,生理盐水组伤后各时相下降... :目的:探讨丹参改善烧伤创面微循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监测两组烧伤后创面瘀滞区微循环血量。结果:伤后两组瘀滞区微循环血量急剧下降,2h降到最低,生理盐水组伤后各时相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丹参组。丹参组ET含量伤后各时相上升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含水量伤后4、24、48h明显高于丹参组;生理盐水组MDA含量伤后呈进行性上升,而丹参组一度上升后很快下降。14d观察到生理盐水组瘀滞区坏死面积明显大于丹参组。结论:丹参可改善创面瘀滞区微循环,显著减少瘀滞区坏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丹参 创面 微循环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比的改变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莉 周再高 +3 位作者 曾抗 梁刘萍 周冼苡 易正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CA患者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0例C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比值在CA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A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CA患者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0例C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比值在CA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A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减少(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增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外周血中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并相对占优势。Th1/Th2淋巴细胞平衡在CA发病机制及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外周血 Thl/Th2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发病相关性
下载PDF
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莉 梁刘萍 +1 位作者 后桂荣 罗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组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局部皮肤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小鼠在NF-κB染色强度、染色面积及表达阳性率等方...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组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局部皮肤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小鼠在NF-κB染色强度、染色面积及表达阳性率等方面与生理盐水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这可能是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颗粒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NF-ΚB
下载PDF
红皮病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华 于娜沙 +3 位作者 梁刘萍 林子刚 曾抗 黄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红皮病
下载PDF
加味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其对外周血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莉 梁刘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给予加味玉屏风颗粒,服用28d后分别对其起效时间、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并用ELISA方...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给予加味玉屏风颗粒,服用28d后分别对其起效时间、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并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NF-α的改变.结果:加味玉屏风颗粒组起效时间[(2.65±0.93)d]大于对照组[(1.84±0.90)d,P<0.05],其治疗有效率(90%)与对照组(96%)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复发率(33.3%)明显低于治疗组(64.0%)(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NF-α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且复发率较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组低,并明显抑制外周血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颗粒 慢性荨麻疹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Th1/Th2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莉 周再高 +1 位作者 曾抗 梁刘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4,共2页
为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合并HSV感染者体内Th1 /Th2淋巴细胞分布的失衡情况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 2 0例尖锐湿疣患者及 1 5例尖锐湿疣合并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外周血CD4 + 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IL 4 )... 为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合并HSV感染者体内Th1 /Th2淋巴细胞分布的失衡情况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 2 0例尖锐湿疣患者及 1 5例尖锐湿疣合并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外周血CD4 + 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IL 4 )进行检测 ,并分析二者Th1 /Th2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情况。结果显示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全部 35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分泌IFN γ的Th1细胞数减少 (P <0 0 5 ) ,而分泌IL 4的Th2细胞数增高 (P <0 0 5 ) ,Th1 /Th2比值降低 (P <0 0 5 )。但合并HSV感染的患者与单纯CA组比较 ,Th1亚群及Th1 /Th2比值降低更为显著 (P <0 0 5 )。提示HPV感染患者存在Th1 /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的情况。外周血中Th1细胞减少 ,Th2细胞增多并相对占优势。HSV的感染加剧了这种Th1 /Th2的漂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免疫 细胞 TH1细胞 TH2细胞
下载PDF
快速扩张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晋煌 司徒朴 +2 位作者 能明根 陈兵 梁刘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额部 皮瓣扩张 全鼻再造术
下载PDF
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ACD小鼠IL-10和IL-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莉 梁刘萍 罗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IL-10和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分组给药,采用ELISA技术对各组外周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加味玉屏风颗粒中高剂量组外周血I...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IL-10和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分组给药,采用ELISA技术对各组外周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加味玉屏风颗粒中高剂量组外周血IL-10、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加味玉屏风颗粒抑制小鼠AC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机体的IL-10及IL-18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颗粒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