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群仙 梁华彪 +1 位作者 杨少玲 利鸿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4-755,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前硬膜外预先镇痛及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效应,评价其快通道麻醉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20例(ASAⅡ~Ⅲ),术前于T5-6作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前硬膜外预先镇痛及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效应,评价其快通道麻醉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20例(ASAⅡ~Ⅲ),术前于T5-6作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试验量成功后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生理盐水10ml,然后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15mg/kg,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经气管插管,纯氧机械呼吸。术后16h于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药物配方为:左旋布比卡因200mg、吗啡6mg、氟哌利多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持续输注量为2ml/h,PCA(患者自控镇痛)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20例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术中均未输异体血,其手术时间(172.0±22.5)min,苏醒时间(71.2±12.8)min,拨管时间(75.1±20.2)min,ICU监护时间(16.0±2.0)h,术后镇痛满意。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硬膜外预先镇痛及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可使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拨管早、镇痛满意,不失为心功能较好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一种快通道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临床观察 快通道麻醉方法 冠心病患者 硬膜外导管 血液动力学 气管插管 左旋布比卡因 患者自控镇痛 静吸复合 预先镇痛 生理盐水 麻醉效应 麻醉应用 手术患者 方法选择
下载PDF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应用于围术期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群仙 杨少玲 +1 位作者 梁华彪 利鸿胜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高容性血液稀释的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变化,评论其效果以及应用临床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手术病人20例,ASA均为Ⅰ-Ⅱ级,于麻醉诱导手30mni内输入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15ml/kg,术中出血以等量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 目的观察围术期高容性血液稀释的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变化,评论其效果以及应用临床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手术病人20例,ASA均为Ⅰ-Ⅱ级,于麻醉诱导手30mni内输入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15ml/kg,术中出血以等量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补充,其它液体丢失用等量的乳酸林洛氏液补充。当Hb<8g/dl时输入异体同型血。术中连续监测HR、BP、CVP及心输出量(CO),于麻醉诱导后血液稀释前、血液稀释后30min,开始输异体血时及术毕监测动、静脉血气及动脉血乳酸(LA),并计算心脏指数(CI)、氧供(DO2)、氧耗(VO2)及摄氧率(ERO2)。结果CVP在各时点均高于血液稀释前值,但在正常范围内。CI在各时点均增加,而Hct与Hb在稀释后各时点均降低,ERO2在稀释后的各时点均增加,血液稀释后动脉血K+、Na+、Ca++、pH、BE及L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能充分扩容、维持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且能通过CO、ERO2的增加来保护氧供,避免输入不必要的异体血,减轻目前血源紧张或因输血带来的副作用,其效果确切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血液动力学 氧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