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及骨盆骨折(二)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国穗 周谋望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1-53,共3页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是高能量创伤、复合损伤,不仅有骨骼损伤,而且还有合并损伤,包括出血性休克、腹腔脏器损伤、尿道损伤、神经损伤及其它危及生命的损伤。 一、外科解剖特点 骨盆的骨性结构不提供稳定性;仰卧位时与水平面倾斜...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是高能量创伤、复合损伤,不仅有骨骼损伤,而且还有合并损伤,包括出血性休克、腹腔脏器损伤、尿道损伤、神经损伤及其它危及生命的损伤。 一、外科解剖特点 骨盆的骨性结构不提供稳定性;仰卧位时与水平面倾斜45°;将躯干重力传递到下肢;呈完整环形,两处破裂才移位。 骶骨正面是一个三角形(Key Stone),轴位呈正三角形(反 Key Stone)。骶骨翼骨质坚硬,传递重力至髂骨,与腰骶干及输尿管关系密切。骶孔为骨折延伸的潜在薄弱区。髂骨的髂前嵴及髂结节(为进针及内固定部位)、骶髂关节部、坐骨大切迹顶部、髋臼顶部、髂坐结合部骨质较厚。 骶髂关节,软骨少,关节面屈曲,韧带交错无活动性。耻骨联合,纤维软骨,宽度随年龄变化,3岁10mm,20岁6mm,50岁3mm。稳定性由后韧带复合体提供。前后骶髂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髂腰韧带作用似张力带,它们的完整性保证了骨盆的稳定性。 会阴部软组织中,尿道膜部穿过泌尿生殖膈,前列腺部移动性差,均易损伤;直肠阴道,开放性骨折时有潜在感染危险。 骨盆的体壁血管为节段性血管,内脏血管发自髂内血管,三级分支到下肢及会阴、臀上、下血管、阴部内血管、闭孔内血管,骨折损伤血管后可致严重出血。 与骨盆有密切关系的神经有位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诊断 X线 CT 治疗 骨盆骨折
下载PDF
髋臼及骨盆骨折(一)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国穗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骨盆及髋臼骨折常常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创伤。这类复杂的骨折需要骨科医生急诊处理及行随后的重建手术。近20多年来,随着对其病理解剖、生物力学机制和手术原则的深入研究,对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有了蓬勃发展,尤其法国医生Judet和Letou... 骨盆及髋臼骨折常常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创伤。这类复杂的骨折需要骨科医生急诊处理及行随后的重建手术。近20多年来,随着对其病理解剖、生物力学机制和手术原则的深入研究,对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有了蓬勃发展,尤其法国医生Judet和Letoumel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得到了国际创伤骨科界的认同。对于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在临床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紧急复苏和其他系统并发损伤的治疗。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是作为负重大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包括解剖复位、稳固固定和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处理原则 骨盆骨折
下载PDF
导航手术正在改革创伤骨科和外科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国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2期87-88,共2页
  首先让我代表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外科学会向中国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在同一个平台上大家可以一起合作,促动这个比较新的技术,对医治病患做更好的工作.……
关键词 创伤骨科 计算机辅助 机助 手术 髋臼骨折 骨科医生 紧固件 螺钉 电子技术 导航技术 外科 透视导航 导航系统
下载PDF
骨盆骨折的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国穗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关键词 治疗原则 术后处理 并发症 骨盆骨折
下载PDF
现代生物影像方法评价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实验性骨坏死 被引量:52
5
作者 秦岭 张戈 +6 位作者 盛辉 杨家威 杨晓恩 陈俊伟 张颖凯 高士进 梁国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h后,每隔24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最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结论?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血管内血栓 血管外骨髓脂肪堆积 灌注 缺血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与骨骼——骨密度和结构与生物力学适应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秦岭 陈启明 梁国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2-536,551,共6页
关键词 骨骼 骨密度 生物力学 出生后 力学刺激 骨量 配合 体育运动 中心内容 杠杆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形成与大小预测其愈合程度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琳 吕红斌 +3 位作者 霍碧君 张颖凯 梁国穗 秦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 目的探讨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中新骨形成量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5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1/3处横行截骨,切除远端1/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第8和1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组织学和新骨形成情况(X线摄片测量和骨密度测定)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髌骨-髌腱结合部新骨面积、新骨长度及骨矿密度在第8和16周之间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在第16周时的拉断载荷、极限拉应力和拉断能量均明显大于第8周;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新骨面积与拉断载荷及极限拉应力间显著相关,通过临床无创X线影像学对新骨面积的定量,可有效评估髌骨部分切除后髌骨-髌腱结合部愈合状况,为术后主动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髌腱复合体 骨腱结合部 力学测试 组织学 新骨面积 骨矿密度
下载PDF
兔髌骨-髌腱复合体中骨-骨愈合和骨-腱愈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岭 陈俊伟 +1 位作者 符立勤 梁国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 8、12和 2 4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的拉断载荷没有显着性差异。但骨 -骨连接组第 8周和第2 4周的极限拉应力明显大于骨 -腱连接组 (P <0 .0 5 )。组织学研究表明骨 -骨愈合可通过愈合界面的软骨内化骨 ;在骨 -腱连接组中 ,大量瘢痕组织形成桥接愈合界面 ,并逐渐塑型重建 ,但没有形成典型的骨腱接点中的纤维软骨层。结论 髌骨 -髌腱复合体手术修复时 ,解剖学重建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应尽可能采用骨折 (骨 -骨 )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髌腱复合体 骨-骨愈合 骨-腱愈合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试验 骸骨骨折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堃 刘建 +7 位作者 孟国林 袁志 郭炜 梁国穗 秦岭 张钦 张志敏 李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的成骨作用。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两组(B组和C组)动物右侧股...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的成骨作用。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两组(B组和C组)动物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流密度0.47 mJ/mm2,脉冲2000次。于处理前、处理后4、8 w时分3批处死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冲击波处理后4w(B组)及8 w(C组)时实验组的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分别比A组和B组增高79.9%和14.0%,尽管C组在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体外冲击波 显微CT
下载PDF
骨生物力学在防止骨质疏松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基础(一) 被引量:19
10
作者 秦岭 梁国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5,68,共4页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对人类具有挑战性的慢性疾病之一。研制和开发有关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研制和开发防止骨质疏松的新药过程中 ,每种药物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药理检查、动物实验...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对人类具有挑战性的慢性疾病之一。研制和开发有关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研制和开发防止骨质疏松的新药过程中 ,每种药物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药理检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评估。检定防治骨质疏松药物有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骨代谢的生物化学、骨形态计量学、骨质密度测量、以及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检测。本文简介骨力学试验的基本概念、骨样本制备中的主要注意事项、骨力学测试的方法和有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物力学 抗骨质疏松药物 药物开发 应用
下载PDF
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辉 张戈 +5 位作者 张颖恺 陈俊伟 李广文 王洪复 梁国穗 秦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 目的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6)和激素处理组(n=16)。激素处理组动物接受1次耳静脉内毒素注射和连续3次肌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诱导骨坏死,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最后一次注射糖皮质激素2周(早期)和4周(晚期)以后分别处死8只动物,获取双侧近端股骨,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技术分别测定股骨髓内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同时进行骨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和54.4%,但是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激素处理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早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面积都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和83.6%,且晚期组亦显著高于早期组;脂肪细胞直径的频数分布显示,正常对照组峰值介于40-50μm,激素处理早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30-40μm,晚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50-60μm。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早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25%(2/8),晚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7.5%(7/8)。结论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大量生成的小脂肪细胞,后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细胞出现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脂肪细胞 脂肪生成 脂肪转运
下载PDF
动态力学信号对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生长和成骨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超 梁国穗 +1 位作者 张颖恺 胡蕴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期1-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力学信号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生长与分化特征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使用Flexcell应力系统,将频率为1Hz、振幅为5%变形、正弦波状力学信号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膜细胞,在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动态力学信号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生长与分化特征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使用Flexcell应力系统,将频率为1Hz、振幅为5%变形、正弦波状力学信号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和骨膜细胞,在不同时间段检测其对细胞DNA、总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和骨钙素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动态力学刺激对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蛋白与DNA合成无明显作用。接受力学刺激信号后骨膜细胞受维生素D3刺激后分泌骨钙素显著增加,而骨髓基质细胞则显著下降。结论动态力学信号能够促进人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其对骨的生物学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 骨髓基质细胞 骨膜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超 梁国穗 +1 位作者 张颖恺 胡蕴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能的作用途径,为合理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学系完成。选取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能的作用途径,为合理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学系完成。选取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矫形外科收治的1例27岁尺骨骨不连患者,以其尺骨骨膜培养的传2代细胞用于实验。按低强度脉冲超声波(30mW/cm2)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时间剂量分为4组:5min/d组,10min/d组,20min/d组,空白对照组。在超声波作用1,2,4d后检测各组DNA合成量、四甲基偶氮唑蓝摄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in/d组,10min/d组,20min/d组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后,骨膜细胞DNA合成及四甲基偶氮唑蓝摄取量无明显变化(P>0.05);10min/d组与20min/d组骨膜细胞单位质量蛋白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20min/d组骨膜细胞受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刺激后分泌骨钙素显著增加,形成钙结节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20min/d以内剂量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人骨膜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增强人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达,促进细胞分泌骨钙素及钙盐沉积,具有显著促进人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细胞 培养的 DNA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超声疗法
下载PDF
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熊进 陈一心 邱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12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率低能量的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9只大鼠建立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构建股骨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振动力学刺激组和对照组。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振动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率低能量的振动力学刺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9只大鼠建立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构建股骨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振动力学刺激组和对照组。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振动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Hz,峰振幅0.3重力加速度)行每天20min的振动力学刺激,对照组则行假治疗。每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并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生物力学测试评估骨痂生成的情况及其力学属性。结果 X线随访显示,振动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新生矿化骨痂的体积在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时均显著高于后者。第8周时,振动组成熟骨痂的体积以及整体的力学强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力学刺激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力学刺激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特点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鸿飞 梁国穗 +3 位作者 张颖恺 熊进 陈一心 邱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建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每周摄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行骨痂定量分析。第2、4、8周取材,行显微CT(micro-CT)三维骨痂定量分析和组织学分析,并于第8周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SHAM组膜内成骨的新生骨量在骨折愈合早期显著高于OVX组(P=0.031),骨折区域的软骨形成也较OVX组活跃,但未构成显著性差异。随着软骨内骨化的进行,SHAM组软骨内成骨区域的新生骨量显著高于OVX组(P=0.023)。骨折后8周时,SHAM组骨折愈合率高于OVX组,生物力学强度也明显优于OVX组(P=0.044)。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均产生负性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
下载PDF
骨生物力学在防治骨质疏松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基础(二)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岭 梁国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骨生物力学 防治 抗骨质疏松药物
下载PDF
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堃 韩娟 +5 位作者 刘建 孟国林 袁志 张钦 梁国穗 秦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71-87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所有骨质疏松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一组... 目的观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所有骨质疏松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一组为体外冲击波(ESW)能流密度0.28mJ/mm2处理组(B组),另一组为体外冲击波能流密度0.47mJ/mm2处理组(C组),脉冲次数均为2000次,在实验组兔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于处理后4、8周时分二批每组处死5只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显微CT(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不同能流密度冲击波处理后4周时B组和C组在骨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数目(Tb.N)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时B组和C组分别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等指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和BMC分别较B组增高16.8%和10.6%,尽管C组在其他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局部治疗后,不同时间,其成骨作用不同,较高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后8周时,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密度作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体外冲击波 显微CT
下载PDF
动态力学应变对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18
作者 张超 梁国穗 +1 位作者 张颖恺 胡蕴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6-550,共5页
探讨动态力学应变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使用F lexerce ll应力系统,将频率为1H z、振幅为5%变形、正弦波状力学应变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膜细胞,在不同时间段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DNA合成量、ALP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 探讨动态力学应变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使用F lexerce ll应力系统,将频率为1H z、振幅为5%变形、正弦波状力学应变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膜细胞,在不同时间段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DNA合成量、ALP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动态力学应变对人骨膜细胞生长、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施加的动态力学应变对骨膜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显著促进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动态力学应变能够促进人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其对骨的生物学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 骨膜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第一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研讨会纪要
19
作者 肖湘 梁国穗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2期32-34,共3页
第一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0~21日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国际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简称CAOS—Internatio... 第一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0~21日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国际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简称CAOS—International)主办。会议期间,与会的专家介绍了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以及全髋关节成形术,全膝关节成形术等临床各领域的应用经验;指出了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易犯的错误;畅谈了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发展前景。除了手术导航外,机器人辅助矫形外科也成为参会者的关注焦点。Moctezuma介绍了机器人辅助矫形外科的研究与进展;Sugano介绍了利用机器人辅助全关节置换的经验。另外,会议期间还就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中的应用进行了操作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矫形外科 自动化 科研 机器人辅助 香港特别行政区 SURGERY 全髋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μCT研究药物对骨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秦岭 Dambacher MA +2 位作者 Neff M 梁秉中 梁国穗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往人们一直都以增加骨密度或骨量作为对骨质疏松症疗效的主要衡量指针.20世纪80年代临床骨质评定的最终指针主要是骨质密度.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亦以骨密度为准,即遵循治疗期短,骨密度升高显著,则治疗效果好的原则.
关键词 μCT 药物 骨结构 骨质疏松症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