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为脑出血的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葵 梁培日 +1 位作者 吴挺国 周经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以脑血管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脑转移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9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均因急性头痛,渐进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步态不...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以脑血管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脑转移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9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均因急性头痛,渐进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步态不稳,伴有呕吐、轻度意识障碍就诊;均体形消瘦,血压高,单侧肢体无力,肌张力减低。查9例脑脊液压力增高;3例视神经乳头炎。9例行头颅CT检查见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模糊,似有水肿带。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小量)予降颅压、脱水等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转我院后经复查颅脑CT,加行胸部X线、CT检查发现左上肺有团块状影,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5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左上肺中心型肺癌,确诊为肺癌脑转移。误诊时间9~13 d。9例确诊后予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术后随访3个月均存活,未复发。结论 肺癌症状多样,以脑血管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肺部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加强临床医生对肺癌脑转移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以脑血管症状为首发表现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到转移癌的可能,进一步排查原发灶,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误诊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 穿刺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欧阳葵 梁培日 +3 位作者 吴挺国 周德聪 陈增 周经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223-42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血栓通及针灸治疗。治疗前后检测TC、LDL-C、HDL-C水平,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个数和厚度,记录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研究组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而对照组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1年后,两组IMT值均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数减少,斑块厚度减小,对照组仅斑块厚度减小,研究组斑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对照组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两组未见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有效减小IMT,减小斑块厚度,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栓通 穴位针灸 血脂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发生与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3
作者 朱福连 叶富跃 +1 位作者 梁培日 张创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根据PTSD量表分为PTSD组43例(>50分)和非PTSD组172例(0~50分)。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与PTSD的易感性。选取同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作为验证组,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2组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血量、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S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20,95%CI:1.115~3.658)、家庭年收入(OR=1.799,95%CI:1.232~2.626)、出血量(OR=1.507,95%CI:1.243~1.826)、心理弹性评分(OR=2.059,95%CI:1.068~3.969)、社会支持评分(OR=1.664,95%CI:1.122~2.467)、rs806377TT基因型(OR=1.861,95%CI:1.485~2.331)和rs806377T等位基因(OR=3.777,95%CI:2.049~6.962)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验证组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71.25%,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08~0.813),模型存在一定准确性。结论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是PTSD易感性的影响因素,且rs806377TT基因型和rs806377T等位基因可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应激障碍 创伤性 受体 大麻酚 大麻素受体基因 rs806377位点多态性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贝宁 贝筝 +5 位作者 王英 龙登毅 吴亚丹 符秀梅 梁培日 李乐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3-1124,1127,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黄芪注射液组)和C(灯盏细辛联合黄芪注射液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以及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培日 吴亚丹 +3 位作者 林慧怡 张应魏 胡鸿炜 马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62例PD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YKL-4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综合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62例PD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YKL-4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PD病情,并分析三组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o 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YKL-40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883,0.810;均P<0.01),YKL-40与Mo CA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1,P<0.001)。结论 PD患者血浆YKL-40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其水平与PD患者病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诊断PD及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YKL-40 认知功能
下载PDF
U波定性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低血钾诊断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书辉 龙登毅 +3 位作者 金水晶 张艳 王兆玉 梁培日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及低钾血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电图U波出现的导联、形态、方向、时间、振幅及QU间期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以上三组人群间U波各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对U波的发生和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住院的低钾血症和...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及低钾血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电图U波出现的导联、形态、方向、时间、振幅及QU间期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以上三组人群间U波各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对U波的发生和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住院的低钾血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及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出可辨认U波的心电图,其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137例,低钾血症组123例,正常对照组145例。观察三组人群最显著U波所在导联,并对该导联U波的形态、方向、时间、振幅及QU间期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进行三组间比较。结果正常U波常见于V2—V3导联,呈直立的矮窄波;U波时间0.124—0.284秒,平均0.204秒;U波振幅0.080-2.080mm,平均1.08mm;QU间期0.507—0.629秒,平均0.568秒;T、U波界限明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U波多见于V4—V5导联,U波双向、倒置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表现,尤其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组U波时间及振幅、QU间期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低钾血症组最显著U波多出现于V2—V3导联,呈高圆型,U波时间及QU间期明显延长。结论心电图V4—V5导联U波双向、倒置可作为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项重要指标;U波振幅>2.26mm、U波时间>0.276秒为低钾血症心电图U波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波 定性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低钾血症
下载PDF
CETP基因I405V多态性对海南汉族老年脑梗死的分子预警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培日 龙登毅 +4 位作者 张应魏 朱福连 胡鸿炜 陈元椿 张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4-2635,共2页
目的研究CETP遗传多态性位点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择317例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利用Snapshot的方法检测CETP基因I405V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 目的研究CETP遗传多态性位点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择317例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利用Snapshot的方法检测CETP基因I405V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I405V的AA、A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中为23.66%、47.63%、27.71%,在对照组中为16.07%、48.20%、35.74%,组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0.30%和60.03%,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47.48%和52.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关联性密切,有望成为脑梗死的分子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预警 脑梗死
下载PDF
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qI多态性对海南省汉族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子预警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培日 龙登毅 +4 位作者 张应魏 朱福连 胡鸿炜 陈元椿 张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34-2135,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 IB遗传多态性与海南省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分子预警的价值。方法纳入317例海南省汉族脑梗死患者及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对照,利用Snapshot方法检测CETP基因位点Taq IB多态性,利用SPSS21.0...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 IB遗传多态性与海南省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分子预警的价值。方法纳入317例海南省汉族脑梗死患者及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对照,利用Snapshot方法检测CETP基因位点Taq IB多态性,利用SPSS21.0软件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Taq IB的B1B1、B1B2、B2B2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中为55.21%、34.07%及10.73%,在对照组中为45.25%、39.67%及15.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2.24%和27.76%,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65.08%和34.92%,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TP基因Taq I多态性与海南省汉族脑梗死关联性密切,有望成为脑梗死分子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 脑梗死 分子预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海南省老年人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娅 黄志萍 +1 位作者 陈秀红 梁培日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2388-2389,共2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选择海口周边地区70岁以上的357名机构养老老人及402名居家养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家庭平均收... 目的了解海南省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选择海口周边地区70岁以上的357名机构养老老人及402名居家养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家庭平均收入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看法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还比较老年人子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与老人的相处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组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人群的脑力劳动者占57.4%(205/357),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48.5%(195/402),机构养老人群中有退休金者251名(70.3%),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164名(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老模式人群中老人退休收入超过3 000元群体的居家养老者的子女健康状况较好,老人与子女及孙辈的关系比较融洽。本次调查的759名老人中仅有59名(7.8%)老人表示愿意享受机构养老生活。结论老年人文化程度及工作类型决定了老人的个人收入,子女的健康状况及人均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去处,而老人的性格特点及与子女的相处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绝大部分海南老年人群希望居家养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护理人员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评判性思维在老年医疗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培日 龙登毅 +1 位作者 苏娅 黄达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60-1361,共2页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医生处理老年医疗事件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的工作表现将113名医师分为优异组(三年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及以上且年均工作差错次数不大于1次)和非优异组...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医生处理老年医疗事件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的工作表现将113名医师分为优异组(三年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及以上且年均工作差错次数不大于1次)和非优异组,利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两组医师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评价并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A)、中(B)、弱(C)三组,利用SPSS19.0分析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老年医疗事件处理能力的关联性。结果本次调查的113名医师中,优异组医师共51人,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人,而非优异组医师62人,评判性思维评价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7人、24人、31人。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优异组和非优异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医师评判性思维得分为(362.8±21.98)分,明显高于女性医师的(317.4±53.07)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老年医疗事件的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医疗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对临床医师及助理医师的思维评价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意识及能力,提高临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老年人 医疗事件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下载PDF
海南异地疗养老年人群初筛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
11
作者 金水晶 龙登毅 +7 位作者 吴亚丹 文国强 陈涛 钟书辉 梁培日 吴玲 苏庆杰 符秀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海南冬季自然环境对异地抑郁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2010年间海口、三亚地区各个疗养院、老人公寓的异地疗养的老年人(≥65岁)共710例,疗养时间3个月。利用CES-D量表、SF... 目的探讨海南冬季自然环境对异地抑郁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2010年间海口、三亚地区各个疗养院、老人公寓的异地疗养的老年人(≥65岁)共710例,疗养时间3个月。利用CES-D量表、SF-36量表、ADL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评价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海南异地疗养老年人群抑郁患者的检出率达20%。抑郁人群与非抑郁人群疗养前后SF-36量表、CES-D量表、ADL量表评分及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各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提示PF、RE、VT、MH这4个维度为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海南异地疗养老年人群中有相当部分存在抑郁情绪,疗养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抑郁情绪有改善。海南冬季自然环境对异地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有益处,对有抑郁情绪的人群益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 SF-36量表 CES-D量表 ADL量表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置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培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15-9518,共4页
目的:针对脑血管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 目的:针对脑血管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21篇文章。从脑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脑血管支架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类型与应对方法3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脑血管支架在临床治疗脑血管方面疾病效果明显,脑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机体的凝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都影响脑血管支架治疗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效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可能造成的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结论:目前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脑血管支架置入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日益增多,发现脑血管支架置入技术仍然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引起各种并发症逐渐被人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脑血管狭窄 并发症 脑出血 再狭窄
下载PDF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511C/T多态性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
13
作者 梁培日 龙登毅 +1 位作者 苏娅 张勇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943-2944,共2页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LCAT)511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3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LCAT)511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脑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3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5例作为对照组,委托生物技术公司检测样本的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位点的分型信息,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中均未检出511C/T位点的基因型TT,实验组中基因型CC、CT的检出率分别为80.8%(256/317)、19.2%(61/317),对照组分别为77.7%(237/305)、22.3%(68/3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AT基因511C/T位点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逆向转运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511C/T多态性 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培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58-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存活85例,存活率为88.5%,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对急性大...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存活85例,存活率为88.5%,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应对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干预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头颅CT检查诊断,治疗之中兼顾其他系统疾病,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强筋健骨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温乙托 梁培日 +2 位作者 吴亚丹 王懆 唐秋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探讨强筋健骨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维D钙、骨化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筋健骨胶囊,疗程6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O... 目的探讨强筋健骨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维D钙、骨化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筋健骨胶囊,疗程6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Oswestry指数、骨密度[腰椎(L_(2-4))、Ward三角区、股骨颈、大转子]、骨代谢指标(β-CTX、OC、血钙、血磷)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骨密度、OC、血钙、血磷升高(P<0.05),VAS评分、Oswestry指数、β-CTX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强筋健骨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水平,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健骨胶囊 常规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应魏 贝宁 +3 位作者 张润泽 游丽 王婷 梁培日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炎性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炎性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比较ADL评分、NIHSS评分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vs.80.00%,χ^(2)/P=6.061/0.014);2组患者治疗后MCA、ACA血流速度,血清NGF、BDNF、IL-10水平,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SE、S100-β、TNF-α、CRP、MCP-1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CA、ACA血流水平,血清NGF、BDNF、IL-10水平,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P=4.450/0.001,4.317/0.001,3.315/0.001,10.420/0.001,6.274/0.001,7.507/0.001),NSE、S100-β、TNF-α、CRP、MCP-1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P=7.963/0.001,5.212/0.001,13.450/0.001,14.840/0.001,11.650/0.001,6.385/0.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脑血流动力,通过调控NGF、NSE、BDNF水平,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丁苯酞软胶囊 马来酸桂哌齐特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对非典型心肌梗塞病人的首诊分析
17
作者 梁培日 龙登毅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非典型心肌梗塞 首诊 分析
下载PDF
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及其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亚丹 梁培日 +1 位作者 龙登毅 高炳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9期7327-7333,共7页
背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以及刺激神经生长因子产生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减少其凋亡。目的:验证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及其凋亡的影响以及的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细胞株SH-SY5Y的... 背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以及刺激神经生长因子产生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减少其凋亡。目的:验证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及其凋亡的影响以及的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细胞株SH-SY5Y的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1)C57BL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不处理。其他2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的模型,连续6周;每次腹腔注射前30 min进行灌胃处理,模型组10只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组10只灌胃中药银杏平颤方。分别在造模开始后的第15天和第30天取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细胞凋亡情况;(2)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细胞株SH-SY5Y并用银杏平颤方处理细胞,MTT法检测人SH-SY5Y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ARP、PTEN mR 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与结论:(1)动物实验结果:正常组小鼠的中脑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多于模型组,并存在时间依赖关系;银杏平颤方中药治疗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多于模型组(P<0.05);(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银杏平颤方处理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银杏平颤方处理细胞的PARP、PTEN的mR NA及蛋白水平均低于模型组。(3)结果说明,银杏平颤方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银杏平颤方通过抑制PTEN表达进而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保护多巴胺神经元,阻止其丢失,起到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帕金森病 多巴胺 细胞凋亡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银杏平颤方 小鼠 多巴胺神经元 PTEN
下载PDF
黎族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与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龙登毅 苏庆杰 +3 位作者 梁培日 周正艳 陈志斌 王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脑梗死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其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78例黎族脑梗死患者和74例黎族健康对照者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基因型。结果黎族脑梗死...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脑梗死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其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78例黎族脑梗死患者和74例黎族健康对照者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基因型。结果黎族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吸烟、卒中家族史、饮酒史、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或<0.01),脑梗死患者中危险因素ε3、ε4基因携带明显高于对照者,ε2基因携带明显低于对照者(P<0.01或<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之间有相关性,存在协同致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基因多态性 脑梗塞 危险因素 黎族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
20
作者 欧阳葵 梁培日 +3 位作者 吴挺国 周德聪 陈增 周经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762-4766,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8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每组60只。根据实验设计将3组进一步随机分为6个亚组,...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8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每组60只。根据实验设计将3组进一步随机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每个亚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成功后进行极低频电磁场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进行水迷宫实验,称量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达到高台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和模型组(P<0.01);其中治疗后3、7、4、21 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达到高台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治疗后30 d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SOD、过氧化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抑制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脑缺血 缺血性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