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真菌Y118对促进两面针生长和品质提升的效应
1
作者 谢泽碧 梁子宁 李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8-574,共7页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Y118对促进两面针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影响,为提高两面针药材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施加内生真菌Y118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两面针植株盆栽试验,分别于两面针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鲜重、株高、...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Y118对促进两面针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影响,为提高两面针药材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施加内生真菌Y118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两面针植株盆栽试验,分别于两面针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鲜重、株高、茎基宽、茎中宽及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以色谱法测定两面针根部的氯化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含量。【结果】真菌Y118处理组培养3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株高、茎基宽和茎中宽分别为34.76 g、34.47 cm、6.54 mm和4.25 m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同),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增加;培养6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和株高分别为68.33 g和47.85 c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增加;培养9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株高和茎基宽分别为73.80 g、49.22 cm和9.79 m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增加;培养12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为78.71 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共培养9和12个月时,真菌Y118处理组两面针根部的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分别为0.783和0.904 mg/g,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2.11%和44.18%;白屈菜红碱含量分别为3.704和4.201 mg/g,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0.73%和26.57%。【结论】接种真菌Y118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两面针的鲜重、株高、茎基宽和茎中宽,有利于促进两面针幼苗生长发育,具有提高两面针药材根、茎、叶鲜重和干重及品质的效应,可为开展两面针大田生产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内生真菌Y118 促生长作用 品质提升
下载PDF
药用植物鸦胆子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子宁 朱华 +1 位作者 赖开平 陈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鸦胆子内生真菌,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鸦胆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采用对峙法和管碟法分别测定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鸦胆子的根、茎、叶和果实共分离... 目的:分离、鉴定鸦胆子内生真菌,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鸦胆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采用对峙法和管碟法分别测定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鸦胆子的根、茎、叶和果实共分离到83株内生真菌,其中,茎分离纯化得到34株内生真菌;叶分离纯化得到32株内生真菌;根分离纯化得到15株内生真菌;果实分离纯化得到2株内生真菌。已鉴定的73株内生真菌分属于5目6科12属,其中14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9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对1种以上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是拟茎点霉属菌株YJ-17对指示菌的抑菌活性较强。结论:鸦胆子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且具有抑菌活性,值得在病害防治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鸦胆子 内生真菌 分离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鸦胆子内生细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子宁 赖开平 +2 位作者 朱华 韦茂春 陈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对筛选获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鸦胆子的根、叶、茎和果实部位分别分离得到43、19、15和8株内生细菌,其中分离自根部的YGB-1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00%,表现出较好的抗菌特性,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确定YGB-1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结论】内生细菌YGB-11菌株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内生细菌 分离 抑菌活性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子宁 张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42-1549,共8页
通过对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12次的调查,结果表明,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中昆虫纲的植食性昆虫8目69科159种(类群);腐生性昆虫4目9科9种(类群);捕食性昆虫7目20科47种(类群);寄生性昆虫1目9科11种(... 通过对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12次的调查,结果表明,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中昆虫纲的植食性昆虫8目69科159种(类群);腐生性昆虫4目9科9种(类群);捕食性昆虫7目20科47种(类群);寄生性昆虫1目9科11种(类群);蛛形纲1目20科108种。各亚群落个体数分别为:植食性昆虫占31.21%,腐生性昆虫占27.15%,捕食性昆虫占25.49%,寄生性昆虫占1.28%,蜘蛛占14.87%;种类数则分别占47.60%,2.69%,14.07%,3.29%,32.34%。群落结构分层明显,树冠上下层皆有的优势类群是黄立毛蚁(Paratrechina flavipes),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sicolor)、啮虫科(Psocidae),小蜂总科(Chalcidoidea)。树冠上层的优势类群有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折翅蠊科(Blaber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下层有矢尖蚧(Unaspis citri),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蚊总科(Culicoidea),长角跳虫科(Entomobryidae),细蜂总科(Proctotrupoidea),咸丰球蛛(Theridionxianfengensis)和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和常见类群小叶蝉(Japananusspp.)。地面杂草层优势类群是比罗举腹蚁(Crematogaster biroi),黄斑弓背蚁(Camponotus albosparsus),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长角跳虫科,蚊总科,小蜂总科,茧蜂科(Braconidae),姬蜂科和常见类群幼豹蛛(Pardosa pusiola)。树冠上、下层的植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亚群落的相似性小,捕食性昆虫和蜘蛛的相似性大。龙眼树冠上的5个亚群落的数量时间格局从1月至10月份是由低到高,然后逐渐下降,其中蜘蛛亚群落的数量波动较平缓,高峰在4月份,其余的群落数量季节波动较大,植食性昆虫数量最高峰在5月份,捕食性昆虫的数量高峰在8月份,寄生性昆虫数量高峰在5月份和7月份。地面杂草层的群落数量波动比树冠层平缓。植食性昆虫与蜘蛛的数量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园 节肢动物群落 优势种 时间格局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子宁 阎志刚 +2 位作者 王勤 朱意磷 吴庆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叶香茶菜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水势、播深、发芽床、盐处理、贮藏方式下考察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结果三叶香茶菜种子在20~30℃条件下萌发率较高,其中在25℃下,萌发率达90.0%。种子的pH值适应... 目的探讨三叶香茶菜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水势、播深、发芽床、盐处理、贮藏方式下考察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结果三叶香茶菜种子在20~30℃条件下萌发率较高,其中在25℃下,萌发率达90.0%。种子的pH值适应范围较小,在pH值为4~6时,萌发率较高,为79.8%~82.3%。最适萌发水势为-0.2MPa,萌发率达90.5%,而最适播深为0~2cm,出苗率达84.3%。在不同的发芽床中,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1.3%。光照和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和干燥器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三叶香茶菜种子适应性相对较低,但萌发率高,合适的贮藏方式可保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香茶菜 种子 发芽特性
下载PDF
香砂纯露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解热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韦凤超 玉焕 +2 位作者 植春婷 梁子宁 许立拔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发高烧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是一种危险的危及生命的症状,在全球有高死亡率。复制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析香砂滴露的解热作用及机制。发热模型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3 g/kg)建立,经过合理分析,认为酵母复制发烧模型的... 发高烧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是一种危险的危及生命的症状,在全球有高死亡率。复制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析香砂滴露的解热作用及机制。发热模型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3 g/kg)建立,经过合理分析,认为酵母复制发烧模型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模型成功率高,并且香砂滴露具有潜在的解热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发热 香砂滴露 解热
下载PDF
香叶天竺葵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子宁 赖开平 +3 位作者 朱意麟 陈文丽 方峰 叶一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570-9572,共3页
[目的]明确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并探索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2007~2008年在广西主要种植基地对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危害香叶天竺葵的虫害有22种,病害有5种。... [目的]明确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并探索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2007~2008年在广西主要种植基地对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危害香叶天竺葵的虫害有22种,病害有5种。其中主要害虫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分别为6和9月。田间防治试验表明,5%氟铃脲悬浮剂和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斜纹夜蛾有较高的防效,药后7 d防效均大于88.58%,持效期为14 d。[结论]该研究可为香叶天竺葵规范化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病虫害种类 防治
下载PDF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子宁 张永强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种类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占47.60%和31.21%,捕食性昆虫占14.07%和25.49%,蜘蛛占32.34%和14.87%。多样性指数以蜘蛛最高,3个层次月均值均在2.0以上,其次为植食性昆虫。周年的数量及多样性...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种类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占47.60%和31.21%,捕食性昆虫占14.07%和25.49%,蜘蛛占32.34%和14.87%。多样性指数以蜘蛛最高,3个层次月均值均在2.0以上,其次为植食性昆虫。周年的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波动亚群落与层次间均有差异,总体是植食性昆虫的波动较明显,蜘蛛的波动较平稳。12个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一维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均是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最大,水平生态位是小叶蝉(Typhlocybinae)最大。一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小叶蝉与锥头叶蝉(Japananus spp.),天敌之间最大的是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与多色金蝉蛛,天敌与害虫间是蚂蚁类(Formicidae)与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害虫之间最大的为红头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luvis)与啮虫科(Psocidae);天敌之间为咸丰球蛛(Thridion xianfengensis)与二义宽胸蛛(Rhene biembolusa);天敌与害虫之间为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一维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小。多维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多色金蝉蛛、二义宽胸蛛、红头长跗萤叶甲、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咸丰球蛛、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啮虫科、草间钻头蛛、锥头叶蝉、小叶蝉、白蛾蜡蝉和蚂蚁类。多维生态位重叠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锥头叶蝉与小叶蝉,天敌之间是咸丰球蛛与灵川丽蛛,天敌与害虫间是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龙眼 多样性 生态位 节肢动物
下载PDF
浅谈几种《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子宁 韦松基 +1 位作者 郭敏 陆海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3期60-61,共2页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与药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总结体会,列举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与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华凤仙的生药鉴定
10
作者 梁子宁 毛莉 +4 位作者 朱桂琼 陈梅花 舒丹 韦松基 郑娟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对华凤仙Impatiens chinensis Linn.进行鉴定。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华凤仙的根、茎与叶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特点,粉末有一定理化特征反应。结论:对其进行生药鉴定和... 目的:对华凤仙Impatiens chinensis Linn.进行鉴定。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华凤仙的根、茎与叶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特点,粉末有一定理化特征反应。结论:对其进行生药鉴定和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凤仙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理化特征
下载PDF
壮药蜈蚣研究概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子宁 洪影雯 巫柳芩 《壮瑶药研究季刊》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为壮瑶药民族传统常用中药,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科,使用方法有内服和外用,有复方与单方,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了... 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为壮瑶药民族传统常用中药,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科,使用方法有内服和外用,有复方与单方,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了解蜈蚣,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现就蜈蚣的资源分布、生长特性,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以及,临床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资源分布 生长特性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药理毒理 临床作用
下载PDF
龙眼园蚂蚁类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子宁 张永强 《广西植保》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报道了南宁市龙眼园蚂蚁类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龙眼园蚂蚁有5个亚科17属26种,优势种是比罗举腹蚁(Crematogaster biroi Mayr)、黄斑弓背蚁(Camponotus albosparsus Bingham)和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Forel),分别占总数的19.80%... 报道了南宁市龙眼园蚂蚁类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龙眼园蚂蚁有5个亚科17属26种,优势种是比罗举腹蚁(Crematogaster biroi Mayr)、黄斑弓背蚁(Camponotus albosparsus Bingham)和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Forel),分别占总数的19.80%、15.64%和14.73%。全年数量最多的时间是7月。文中对蚂蚁类群结构特点及其对龙眼园生态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园 蚂蚁类群 数量动态
下载PDF
香叶天竺葵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研究(英文)
13
作者 梁子宁 赖开平 +3 位作者 朱意麟 陈文丽 方峰 叶一强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明确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并探索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2007~2008年在广西主要种植基地对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危害香叶天竺葵的虫害有22种,病害有5种。... [目的]明确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并探索其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2007~2008年在广西主要种植基地对香叶天竺葵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危害香叶天竺葵的虫害有22种,病害有5种。其中主要害虫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和9月。田间防治试验表明,5%氟铃脲悬浮剂和1%甲维盐微囊悬浮剂对斜纹夜蛾有较高的防效,药后7d防效均大于88.58%,持效期为14d。[结论]该研究可为香叶天竺葵规范化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病虫害种类 防治
下载PDF
五月艾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14
作者 梁子宁 赖开平 +2 位作者 朱意麟 方峰 叶一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034-13036,13044,共4页
[目的]明确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不同发芽床、温度、光照、pH、水势、播深、不同预处理条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发芽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发芽床中,五月艾种子在纸上(TP)处理的发... [目的]明确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不同发芽床、温度、光照、pH、水势、播深、不同预处理条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发芽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发芽床中,五月艾种子在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4.32%;在20~35℃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其中在25℃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7.50%和93.25%;光照对发芽无明显影响;种子在pH值为4~10时,发芽率较高,为80.21%~92.98%;最适萌发水势为0~-0.2Mpa,发芽率为88.25%~93.02%;最适播深为0~1cm,出苗率大于92.53%;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该试验对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五月艾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月艾 种子 发芽特性
下载PDF
两面针内生真菌Y118菌株代谢物的抑菌作用初探
15
作者 梁子宁 陈龙 +2 位作者 朱华 黄小燕 龙莉 《广西中医药》 2015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对两面针内生真菌Y118菌株代谢物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测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孔穴扩散法把菌株Y118的代谢物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测试其对7种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株Y118发酵产物的提取(萃取)物和发酵液... 目的:对两面针内生真菌Y118菌株代谢物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测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孔穴扩散法把菌株Y118的代谢物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测试其对7种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株Y118发酵产物的提取(萃取)物和发酵液,对大部分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正丁醇提取物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最明显且广谱;某些病原细菌对部分提取物或发酵液表现较敏感。结论:两面针内生真菌Y118菌株代谢物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内生真菌Y118菌株 代谢物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浅谈中药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6
作者 梁子宁 滕建北 +1 位作者 谢泽碧 李永华 《壮瑶药研究》 2021年第1期163-167,193,共6页
为培养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及与部分院校教师交谈,深入了解中药学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粗浅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药学... 为培养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及与部分院校教师交谈,深入了解中药学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粗浅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药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专业硕士 创新能力 培养现状
下载PDF
壮药草龙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17
作者 梁子宁 洪影雯 +1 位作者 卢汝梅 黄小燕 《壮瑶药研究季刊》 2019年第1期1-6,100,共7页
目的:为准确鉴别草龙药材,保证用药安全,及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草龙药材进行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草龙的药材性状、根、茎、叶横切面,叶表面及全株粉末均有一定的鉴别特征。结论:鉴别... 目的:为准确鉴别草龙药材,保证用药安全,及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草龙药材进行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草龙的药材性状、根、茎、叶横切面,叶表面及全株粉末均有一定的鉴别特征。结论:鉴别特征可为草龙原植物及药材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龙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8
作者 陈龙 梁子宁 朱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4,共5页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从而拓宽了药用资源并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从而拓宽了药用资源并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从植物内生菌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特点,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研究领域以及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内生菌在药用资源开发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与宿主植物关系 生物活性 研究领域
下载PDF
三点列黄边龙虱幼虫的呼吸系统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韦绥概 陆温 +2 位作者 覃爱枝 梁子宁 蒙永军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对龙虱幼虫的气门结构及体内气管、气囊的构造和分布进行了解剖、描述。通过饲养 ,对龙虱幼虫的栖境、食性、生长发育虫期、残杀性 ,化蛹等行为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研究。该虫在田间每年2代。
关键词 三点列黄边龙虱 幼虫 呼吸系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志刚 梁子宁 +2 位作者 胡东南 吴庆华 王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等,为...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等,为三叶香茶菜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香茶菜 种子 发芽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