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1
作者 梁建爱 吴玉珊 谢巧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9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新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分为营养耐受组(52例)和营养不耐受...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新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分为营养耐受组(52例)和营养不耐受组(3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FI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评分、添加膳食纤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镇静药物、肠鸣音、血糖水平(BGL)、血清白蛋白(SA)水平是重症患者引发FI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添加膳食纤维、APACHEⅡ评分、肠鸣音、BGL和SA水平是重症患者引发FI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添加膳食纤维、APACHEⅡ评分、肠鸣音、BGL和血清SA水平是重症患者引发FI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护士应结合上述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肠内营养不耐受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罗丽秋 梁建爱 辛款强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1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重... 目的:探讨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氧疗效果、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VEmax)、最大通气量(MVV)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加温湿化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保证其脑部供氧,提高气道湿化及氧疗效果,还能改善呼吸及肺部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加温湿化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导管 非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呼吸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高流量氧疗仪在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吴芳 梁建爱 罗丽秋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2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仪在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脱机后使用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与常规...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仪在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脱机后使用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使用高流量氧疗仪系统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脱机后12、24 h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24 h湿化效果,脱机前后呼吸频率,脱机24 h内低血氧症发生例数和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结果:观察组脱机后12、24 h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脱机后24 h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脱机后12 h(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脱机后12 h(P<0.05);脱机24 h后,观察组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后12、24 h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脱机24 h内观察组低血氧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流量氧疗仪可以改善氧合效果及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脱机呼吸频率及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氧疗仪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护理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玉珊 梁建爱 罗丽秋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7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及气道护理干预,观...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7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及气道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气道护理基础上联合治疗性沟通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交流困难程度,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交流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H值、氧分压(PaO2)均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潮气量、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在护理态度、护理熟练度、沟通方式、气道护理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交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气道护理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功能衰竭
下载PDF
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茜 梁建爱 罗丽秋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需插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插管期间实施持续性约束方式,观察组在患者插管期间则采用分时段人... 目的:探讨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需插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插管期间实施持续性约束方式,观察组在患者插管期间则采用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观察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不仅能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且能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降低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非计划性拔管 持续性约束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玉叶 黄子波 +2 位作者 罗丽秋 梁建爱 吕群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中替代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序贯性通气常规行无创机械通气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序贯性通气实行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替代机械... 目的探讨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中替代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序贯性通气常规行无创机械通气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序贯性通气实行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替代机械无创通气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氧疗24 h内的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评估患者治疗12h后面部皮肤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配合程度。结果两组在通气24 h内的PaO_2,PaCO_2,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 h后面部受压迫皮肤改变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合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中替代无创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量,预防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 序贯性通气 护理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曾顾梅 陈广雪 +3 位作者 欧才好 梁建爱 谭志伟 张文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的临床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患者应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资料,阐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护理进展。结果:60例患者抢救成功57例,死亡3例。PiCCO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的临床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患者应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资料,阐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护理进展。结果:60例患者抢救成功57例,死亡3例。PiCCO留置时间为3~10 d,监测数据准确,全组均未出现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无意外拔管、堵管的发生。结论:危重症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血监测下,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配合正确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脉波指示剂 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护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吴芳 梁建爱 罗丽秋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7期959-961,共3页
急性肾损伤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症监护病房(ICU)约有50%可合并此症,患者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由于其病因复杂且进展快速,通常预后较差。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缓慢清除血液溶质,帮助肾功能恢复,其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ICU... 急性肾损伤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症监护病房(ICU)约有50%可合并此症,患者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由于其病因复杂且进展快速,通常预后较差。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缓慢清除血液溶质,帮助肾功能恢复,其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ICU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支持方式[1]。综合护理模式是基于循证医学设计出的一系列符合医院具体情况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营养支持、预防管理和患者舒适护理等,充分照顾到患者的身心体验,以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且预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循证医学 血液净化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 预防管理
下载PDF
综合复温管理改善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芳 梁建爱 罗丽秋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对于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9)实施常规的体温管理,即提高环境温度、采取保... 目的:探讨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对于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9)实施常规的体温管理,即提高环境温度、采取保暖措施和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组(n=31)采取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包括体温监测、体外复温和循环复温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4、8、12h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生命指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4、8、12h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有所改善,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体温、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比对照组恢复更快,入院4、8、12h时观察组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低体温重度创伤患者,采取综合复温管理措施能更快速、有效地促进患者体温、血压和心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复温管理 重度创伤 低体温 生命体征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指导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曾顾梅 陈玉叶 +1 位作者 张文勇 梁建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3期-,共4页
目的: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指标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ICU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指标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ICU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试验组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并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ITBVI、GEDVI、EVLWI恢复正常,CFI 改善,治疗前各指数分别为(1203.41±111.08)ml/m2、(1087.78±66.91)ml/m2、(12.91±3.54)ml/kg、(2.91±0.29)L · min-1· m-2;治疗后分别为(895.50±50.27)ml/m2、(728.19±73.33)ml/m2、(6.51±0.75)ml/kg、(4.61±0.69)L·min-1·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54.42, P<0.05);试验组在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76.80、-12.38,χ2=4.43,P<0.05)。结论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管理相比,PICCO监测指标能更好的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 重症心力衰竭 液体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