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家球 陈震 +4 位作者 陈慧珍 梁径山 颜士卫 孙勇 李爱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81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破裂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手术时机分为4组:超早期组(〈24 h)...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81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破裂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手术时机分为4组:超早期组(〈24 h)、次早期组(24~72 h)、间期组(4~10 d)、延期组(≥11 d),分别对出院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m 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时机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良好(m RS≤2分)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患者,超早期组32例(61.5%),次早期组46例(82.1%),间期组66例(56.4%),延期组38例(67.9%)。超早期组与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6,P=0.017);次早期组与间期组预后良好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6,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在3 d内适时接受开颅夹闭治疗即可,而非必须在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否则应在发病10 d后待脑血管痉挛缓解后接受治疗,同样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Kawase入路操作方向对脑干显露影响的虚拟现实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旭 钱增辉 +3 位作者 汤可 李一鸣 梁径山 刘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在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上探讨Kawase入路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影像数据用于构建颅底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以开颅和磨除岩骨的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圆柱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中解剖... 目的在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上探讨Kawase入路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影像数据用于构建颅底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以开颅和磨除岩骨的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圆柱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 Kawase入路路径1包含岩上窦,路径终点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处的脑桥,包含部分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路径2包含岩上窦、岩下窦和基底窦,之后于脑桥腹侧依次经过同侧三叉神经、同侧展神经、基底动脉、对侧展神经和对侧三叉神经,路径2终点为路径圆柱轴线与对侧三叉神经根的交点。路径2中所测手术路径、路径中骨性结构、脑干、动脉结构、静脉结构、岩浅大神经和同侧三叉神经体积均大于路径1中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操作方向1和2路径中包含颞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awase三角形成一个手术窗口,改变经过窗口的路径方向时,路径操作范围随之改变。经过颞骨颧突根部上缘的路径更有助于显露脑干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e入路 虚拟现实 三维解剖 颅底 岩骨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NLR比值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病情判断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嵇雪莱 李爱民 +6 位作者 周辉 颜士卫 梁径山 刘长涛 陈震 耿德勤 陈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情判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H...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情判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Hb水平以及NLR,分析两者与TBI患者出现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GCS分数越低、PaO_(2)越低、AIS评分越高、NLR比值越高是TBI患者出现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NLR比值的截断值为4.6时,诊断效能最佳,此时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62.1%。Hb水平对TBI后发生PHI有一定影响,但不具备稳定可靠的预测效果。此外,Hb水平、NLR比值与神经功能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TBI患者若NLR比值高,PHI风险明显增高;早期NLR比值高、Hb水平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红蛋白水平 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马尾副神经节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建巍 李宁 +2 位作者 梁径山 肖广庆 李爱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分析马尾副神经节瘤35例的临床特点以便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为马尾副神经节瘤的患者。并通过检索1989年10月—2017年3月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 目的分析马尾副神经节瘤35例的临床特点以便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为马尾副神经节瘤的患者。并通过检索1989年10月—2017年3月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集原发性马尾副神经节瘤患者35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8.7±1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疼痛21例(60.0%)、仅腰痛7例(20.0%)以及腰痛伴下肢感觉减退4例(11.4%);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19例(73.1%),低信号5例(19.2%),在T2WI上呈高信号18例(69.2%),等信号6例(23.1%),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13例(81.2%);肿瘤涉及椎体单位78个,其中腰椎单位64个(82.1%),与马尾神经根或终丝关系密切,血供丰富;易误诊为神经鞘瘤、室管膜瘤或脊膜瘤等椎管内肿瘤;嗜铬素(Cg A)和突触素(Syn)是该肿瘤病理学检查的特征性标志物;手术全切预后良好,需要长期随访。结论马尾副神经节瘤是一类罕见的脊柱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了解其临床特点是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副神经节瘤 原发性 腰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秀丽 周作霞 梁径山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4期899-90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02月-2011年02月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8例,其余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02月-2011年02月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8例,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12-24个月,原垂体瘤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并发症痊愈。结论:加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针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蝶入路 垂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邹昌盛 梁径山 +1 位作者 李爱民 陈军 《医院与医学》 2019年第2期54-57,65,共5页
颅内肿瘤术后进行性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因其高发且有高致死率,需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外引流等非计划二次手术进行抢救,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致残率和病死率,还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总结其原因、积累经验教训,早期发现患... 颅内肿瘤术后进行性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因其高发且有高致死率,需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外引流等非计划二次手术进行抢救,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致残率和病死率,还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总结其原因、积累经验教训,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再手术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高龄、急诊手术、KPS评分、手术时间等被认为是导致颅内肿瘤术后进行性出血较强的危险因素,本文就颅内肿瘤术后进行性出血非计划二次手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非计划二次手术 不良事件 质量指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微创化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增辉 梁径山 +2 位作者 汤可 李一鸣 刘爱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 目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静脉结节前缘为目标显露区的标志点,以开颅和显露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直径为2em的圆柱状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再缩小圆柱直径至1cm进行微创化设计;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化前路径中包含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下端、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包含部分颈内动脉的体积为(41.57±2.38)mm3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60.64±2.13)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经过部分颈静脉球、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副神经。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静脉结构体积分别为(2168.00±12.90)mm3、(26.43±1.71)mm3和(780.32±18.74)mm3,均小于微创化前的(7083.40±156.24)mm3、(130.24±1.88)mm3和(2411.00±162.8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49、217.286、54.402,P值均〈0.01)。结论模拟手术路径中,操作方向和范围确定,可实现量化比较。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减少术中对骨性结构的磨除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前入路 虚拟现实 三维解剖 颈静脉结节 颅底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3例大型实质性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周辉 马逵 +8 位作者 李爱民 王富元 陈军 颜士卫 孙维晔 江伟 梁径山 陈震 施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4,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血供丰富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占后颅窝肿瘤的7%~10%[1]。其中,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由于其罕见性,导致该类肿瘤的外科手术经验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仍高于预期,成为神经外科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血供丰富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占后颅窝肿瘤的7%~10%[1]。其中,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由于其罕见性,导致该类肿瘤的外科手术经验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仍高于预期,成为神经外科极具挑战性的难题[2]。对于大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一般常规进行DSA检查,以明确供瘤动脉和引流静脉,并对具备栓塞条件者进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在术中,由于肿瘤较大,分离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以及处理部分供瘤动脉后,常常会造成术者对相关血管判断困难,而术中DSA虽可及时了解肿瘤实时血供及血管走行,但其对设备、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所有患者中常规应用该项技术也并不现实[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后颅窝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成人小脑幕上肿瘤非计划二次手术危险因素的初步探讨
9
作者 梁径山 邹昌盛 +2 位作者 刘长涛 颜士卫 李爱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择期开颅手术治疗成人小脑幕上肿瘤患者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961例成人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4.2%)行... 目的初步探讨择期开颅手术治疗成人小脑幕上肿瘤患者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961例成人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4.2%)行非计划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组),921例为行一次手术者(一次手术组)。比较二次手术组与一次手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是否为复发肿瘤,肿瘤的位置、是否侵犯颅底、组织病理学类型、最大横截面积、体积、是否全切除,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40例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因术野出血手术者28例,因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术者10例,因手术部位感染形成脓肿手术者2例。与一次手术组比较,二次手术组患者的年龄大、侵犯颅底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肿瘤体积和肿瘤横截面积大、术中失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肿瘤残余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高、出院时GOS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39,95%CI:1.009~1.070)、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大(OR=1.034,95%CI:1.012~1.056)、肿瘤残余(OR=4.363,95%CI:2.151~8.847)、肿瘤侵犯颅底(OR=3.342,95%CI:1.370~8.155)以及恶性肿瘤(OR=3.348,95%CI:1.499~7.474),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成人小脑幕上肿瘤非计划二次手术者的预后相对差。而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积、肿瘤侵犯颅底、恶性肿瘤及肿瘤残余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危险因素 成年人 非计划二次手术
原文传递
成人岛叶节细胞胶质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昌盛 伦志刚 +1 位作者 梁径山 李爱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0-292,共3页
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s,GG)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神经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4%[1],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GG好发部位为颛叶,其次为第三脑室底部、额叶,顶叶、小脑和脑干叫原发于岛叶的GG十分罕见。GG影像学表现多为囊实... 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s,GG)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神经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4%[1],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GG好发部位为颛叶,其次为第三脑室底部、额叶,顶叶、小脑和脑干叫原发于岛叶的GG十分罕见。GG影像学表现多为囊实性,实性较之明显少见。笔者现报道1例成人岛叶实性GG的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岛叶 癫痫 病理
原文传递
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徐进旺 刘希光 +4 位作者 李爱民 王富元 孙维晔 张洪伟 梁径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助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定期行影像学随访,术后6个月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及FLOW 800技术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残留,载瘤动脉、穿支动脉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时14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2例患者轻残(GOS评分4分)。结论: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分叉部 眶外侧锁孔入路 荧光造影 FLOW 800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