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攀枝花市共同语形成问题的思考
- 1
-
-
作者
梁德曼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巴蜀史志》
2012年第4期54-56,共3页
-
文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我国三线建设而组建起来的一座以移民城区为中心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原名为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成为我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
关键词
攀枝花市
20世纪60年代中期
语形
工业城市
三线建设
-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有重点地反映汉字字音的历史发展
- 2
-
-
作者
梁德曼
-
出处
《辞书研究》
1983年第2期24-31,共8页
-
文摘
(一)从只注现代音到“三段注音法”《汉语大字典》的注音工作怎样进行?要不要反映几千年字音的历史演变?怎样反映?这些问题,我们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编写人员的意见也很不一致。经过几年来多种形式的试验和实践,学习了兄弟字词典注音工作的经验,听取了有关的专业工作者的意见,根据现有的资料条件和领导规定完成初稿的时限,我们确定用“三段注音法”有重点地反映汉字字音的古今情况。即在楷书汉字字头下标注现代音、中古音和上古音韵部。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古音
注音法
上古音
历史发展
汉字字音
普通话读音
标注
广韵
现代汉语词典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四川西南部彝族使用汉语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汪坤玉
梁德曼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1-51,共11页
-
文摘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方。自治州境内,除汉族以外,还居住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布依族、纳西族、傣族、壮族等十多种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在使用本族语言的同时,也要使用汉语。由于环境和种种条件的差异,各少数民族在使用汉语方面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先对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彝族使用汉语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
关键词
彝族人口
四川西南部
彝语支
甘洛县
家支头人
语音方面
紧元音
彝族人民
布拖县
学习语言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成都方言名词的重叠式
被引量:18
- 4
-
-
作者
梁德曼
-
出处
《方言》
198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
文摘
成都方言的名词重叠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单音名词或非重叠式名词往往是统称或泛指,单音名词的重叠式通常是小称或专指。多数单音名词重叠式的第二字儿化。
-
关键词
成都方言
重叠式名词
名词重叠
小称
椅子
北京话
单音
动量比
词义引申
动词重叠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6
- 5
-
-
作者
梁德曼
-
出处
《方言》
1985年第4期291-296,共6页
-
文摘
壹渡口市概况渡口市位于四川省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是拥有将近八十二万人口的省辖市。渡口市是为了加强我国的内地建设,一九六五年三月四日才建置的一座新城市,是我国新兴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中央十个部委派出干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万余名职工在成昆铁路中段金沙江的峡谷两岸进行极其困难的开发工作。他们在深山老林里,嶙峋怪石间,野兽出没之处探矿、冶炼钢铁,建设这座西南的“钢都”。最初的渡口市是由云南的永仁、华坪和四川的会理、盐边等县画出一部分地区建立起来的。七八年十月又将米易。
-
关键词
渡口
方言
四川省
仁和区
西南官话
金沙江
盐边
居民点
普通话
米易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成都方言词典》引论
被引量:9
- 6
-
-
作者
梁德曼
-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3,共12页
-
文摘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市区境界南起北纬30°28′,北至北纬30°55′。西起东经103°54′,东至东经104°30′。成都市东接金堂县,东南与内江专区的简阳县接壤,南邻双流县,西界温江县,西北是郫县,北面是新都县和广汉市。
-
关键词
成都方言
成都市
成都话
成都平原
四川省
韵母
客家话
方言差别
自成音节
金堂县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