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MoS_(2)纳米片剥离油膜机理研究
1
作者 梁拓 王绘鹏 +5 位作者 何琛 杨昌华 屈鸣 侯吉瑞 杨二龙 柏明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形纳米材料的性能上,对于二维片状纳米材料的研究甚少。自主合成了两亲性MoS_(2)片状纳米材料(活性MoS_(2)纳米片)用于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原油采收率,针对活性MoS_(2)纳...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形纳米材料的性能上,对于二维片状纳米材料的研究甚少。自主合成了两亲性MoS_(2)片状纳米材料(活性MoS_(2)纳米片)用于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原油采收率,针对活性MoS_(2)纳米片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规律进行系列研究,阐明了活性MoS_(2)纳米片对固体表面油膜的作用机理。基于气-水-固相接触角的测量,明确了油湿性石英片在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浸泡120 h后,水滴平衡接触角保持90°不变,石英片表面由油湿转变成中性润湿;地层水和质量分数为0.15%的SiO_(2)纳米流体均无法使油膜在固体表面产生楔形膜,而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可在油-水-固接触区域形成明显的楔形膜,产生结构分离压力,最终剥离固体表面油膜。研究发现,在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油膜在固体表面的收缩过程中会形成内、外两条接触线,内、外接触线的收缩速度分别是0.6617×10^(-5)和8.5817×10^(-5)cm/s;从热力学角度计算出油膜在收缩过程中油-水-固混合体系Gibbs自由能的增量呈负增长,证明油膜在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的收缩是自发进行的。该项研究成果说明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具有高效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MoS_(2)纳米片 结构分离压力 润湿性 Gibbs自由能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开口罕见巨大钙化斑块致严重狭窄病变介入治疗1例
2
作者 周力 化冰 +2 位作者 马龙辉 梁拓 陈晖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349-352,共4页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向来是令心脏介入医师感到棘手的难题。以腔内影像学为指导、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为保障的治疗策略虽被共识所推荐,但在我国的应用比例仍然较低。本中心在旋磨术处理严重钙化病变方面积...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向来是令心脏介入医师感到棘手的难题。以腔内影像学为指导、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为保障的治疗策略虽被共识所推荐,但在我国的应用比例仍然较低。本中心在旋磨术处理严重钙化病变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尤其在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以及迂曲成角病变等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本文报道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开口的巨大钙化斑块致偏心性严重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讨论血管内超声指导旋磨术进行斑块修饰及部分消蚀的方法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磨术 钙化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的洗油效率及机理
3
作者 梁拓 杨昌华 +4 位作者 王绘鹏 张永伟 王辰 屈鸣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已然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利用研发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自制的可视化模型中研究固体界面油膜在接触到质量浓度为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后的收缩规律,并开展油砂洗油实验,明确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已然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利用研发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自制的可视化模型中研究固体界面油膜在接触到质量浓度为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后的收缩规律,并开展油砂洗油实验,明确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洗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地层水环境下,固体界面油膜收缩速率较慢,并未出现楔形区域;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环境下,固体界面油膜在收缩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楔形区域,且出现两条接触线:外接触线和内接触线,外接触线的收缩速率为8.5817×10^(-5)cm/s,内接触线的收缩速率为0.6617×10^(-5)cm/s。油砂洗油实验表明,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的洗油效率随油砂尺寸的增大和温度的提升逐渐增加,随着油砂浸泡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增加后缓慢上升,存在最佳浸泡时间(8±2)h,油砂洗油效率可高达95.7%。该项研究成果突破了只有高浓度球形纳米颗粒才能形成结构分离压力的限制,为片状纳米流体在矿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为矿场施工工艺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改性片状纳米流体 结构分离压力 洗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泡沫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田研究应用
4
作者 李立冬 梁拓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油田为例,目前含水率高于80%的井占生产井总量的比例高达39.9%,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迫在眉睫。现有油井堵控水方法主要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但机械堵水只能解决层间矛盾,且作业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因此一般以化学堵水手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堵水 机械堵水 层间矛盾 渤海油田 高含水油田 产量递减 海上油田 堵水技术
下载PDF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现状
5
作者 郝龙 侯吉瑞 +2 位作者 梁拓 闻宇晨 屈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溶液相比,纳米流体驱油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目前机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因此,结合国内外纳米流体研究情况,总结纳米流体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指出了纳米流体目前所面临的研究难点,展望了... 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溶液相比,纳米流体驱油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目前机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因此,结合国内外纳米流体研究情况,总结纳米流体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指出了纳米流体目前所面临的研究难点,展望了纳米材料在今后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油水固三相区形成楔形膜,产生结构分离压力,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改变岩石润湿性,增强泡沫稳定性,降低注入压力和选择性调堵孔道;今后可从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降低纳米流体成本、提高采收率机理协同性研究以及开发高效纳米驱油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该研究为大规模推广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结构分离压力 润湿性
下载PDF
我国脑死亡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拓 王英丽 +1 位作者 金跃 李伟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4-56,共3页
脑死亡概念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我国医疗现实迫切需要相关法律,而该方面却一直空白,立法滞后。以脑死亡概念的产生发展为切入点,叙述脑死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介绍脑死亡立法在我国的状况,分析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立法前景... 脑死亡概念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我国医疗现实迫切需要相关法律,而该方面却一直空白,立法滞后。以脑死亡概念的产生发展为切入点,叙述脑死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介绍脑死亡立法在我国的状况,分析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立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立法 问题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梁拓 蒋雄京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部分,但长期服药有一定负担,依从性差,且存在应用3种以上药物血压仍未达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着...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部分,但长期服药有一定负担,依从性差,且存在应用3种以上药物血压仍未达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新仪器的发展,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也在进步,除生活方式调节等传统方法外,越来越多的新型非药物疗法可供选择,现就目前存在的高血压非药物干预疗法进行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药物 治疗
下载PDF
心电图导联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拓 郭玉玲 +1 位作者 吕金兰 王英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心电图导联 临床应用 常规导联心电图 WILSON 诊断能力 世界范围 T波变化 假性Q波
下载PDF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拓 杨昌华 +3 位作者 张衍君 黎盼 屈鸣 侯吉瑞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4期29-41,共13页
针对传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溶液在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存在黏度保留率低、吸附损耗量大等问题,介绍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纳米流体稳定性的评价手段;综... 针对传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溶液在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存在黏度保留率低、吸附损耗量大等问题,介绍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纳米流体稳定性的评价手段;综述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六大主要机理,包括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降低原油黏度、提高泡沫稳定性、结构分离压力和降压增注;调研了目前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现场应用进展,并提出了限制纳米流体矿场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一是缺乏高效开发非常规油藏的纳米驱油体系;二是关于二维片状纳米流体的研发、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及矿场先导试验三位一体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不成系统,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为解决纳米流体的实践推广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纳米驱油 提高采收率 合成与制备
下载PDF
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晓强 刘海侠 +1 位作者 梁拓 梁欣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g±0.2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g±0.2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4种药物对鲫鱼苗24h的LC50分别为1935.98、1314.14、1265.03、135.46mg/’L;48h的LC50分别为1863.62、1154.23、1177.05、130.53mg/L;96h的LC50分别为1840.01、1129.54、1121.59、126.57mg/L,SC分别为538.19、304.13、328.56、37.73mg/L。表明培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可安全使用,痢菌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鲫鱼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玉清 史晓甜 +2 位作者 梁拓 张永 周成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阈值的改变。第3批实验再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上述4组,采用热板法检测给药后小鼠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孟鲁司特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以及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冰水甩尾和热板痛阈值;而孟鲁司特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的这些效应。结论孟鲁司特能够明显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孟鲁司特 镇痛效应 小鼠 扭体反应 甩尾实验 热板实验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斌 孙云霞 +2 位作者 梁拓 李天 杨长林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03-220,共18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基复合材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的降低,而且其室温断裂伸长率通常低于5%,这严重制约了该材料的工业...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基复合材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的降低,而且其室温断裂伸长率通常低于5%,这严重制约了该材料的工业推广与应用。而现有的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强塑性理论不完善是目前导致其强塑性难以同时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完善镁基复合材料强塑性机理、突破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瓶颈成为其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总结了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与增强体、主要的制备技术、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应的强韧化机理,提出了镁基复合材料强塑性调控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力学性能 强塑性调控
下载PDF
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研究进展
13
作者 屈鸣 孙海童 +5 位作者 梁拓 闫婷 侯吉瑞 焦红岩 邓嵩 杨二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纳米颗粒具有尺寸极小、比表面积极大且用量极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油气藏开发,但有关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毛管数、润湿性、温度及净有效压力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驱前后相渗曲线形状的影响,对构建相... 纳米颗粒具有尺寸极小、比表面积极大且用量极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油气藏开发,但有关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毛管数、润湿性、温度及净有效压力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驱前后相渗曲线形状的影响,对构建相渗曲线的数学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并结合纳米流体特性优选了适用于纳米流体的相渗曲线获取方法。该研究可为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准确获取、相渗数值模型的建立及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纳米流体 相对渗透率曲线 数学模型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稳定乳状液的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拓 侯吉瑞 +5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RAJ Infant 杨景斌 肖立晓 丁乙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为揭示二维纳米片状材料(黑卡)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扶余油田长春岭和三队区块原油为例,在水油体积比为7∶3的条件下,研究质量分数为0.005%的2-D智能纳米黑卡流体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性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表征乳状液... 为揭示二维纳米片状材料(黑卡)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扶余油田长春岭和三队区块原油为例,在水油体积比为7∶3的条件下,研究质量分数为0.005%的2-D智能纳米黑卡流体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性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表征乳状液稳定性大小和界面膜强度,通过观察乳状液的微观形状和粒径分布分析黑卡增强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黑卡尺寸约为70×100(nm),厚度为0.65数1.2 nm。在原油和0.01%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乳状液中加入黑卡后形成Pickering乳状液,乳状液的析水速度变慢,乳状液的稳定析水率从75.71%数78.57%降至65.71%数72.86%;乳状液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指数(TSI)值由4.73数5.64降至2.71数3.84;乳状液膜的强度增强,体系流变学特征由黏性转变为明显的弹性。黑卡作用的Pickering乳状液的背散射光曲线可分为乳状液破乳区、过渡区和乳状液聚并区3个区域。黑卡能改变稳定剂亲水-亲油平衡,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形成液滴尺寸为0.1数5μm大小的乳状液,大幅降低原油黏度。黑卡同时具有亲水-亲油两亲性质,可通过自吸附定向排布于液膜上,增加液膜强度,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图21表3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Pickering乳状液 稳定性 扶余油田
下载PDF
2-D纳米黑卡室内评价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矿场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拓 侯吉瑞 +2 位作者 屈鸣 张炜 吴文明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3期402-411,共10页
塔河油田是国内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针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缝、洞介质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底水开发过程中易形成水锥;注水开发过程中,驱替介质易从裂缝窜进并产出,导致... 塔河油田是国内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针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缝、洞介质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底水开发过程中易形成水锥;注水开发过程中,驱替介质易从裂缝窜进并产出,导致井间富集大量剩余油,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注气过程中,易发生气窜等问题。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主合成了具有亲水—亲油性的纳米黑卡材料并开展了纳米黑卡调驱潜力室内实验研究。纳米黑卡具有95 nm横向尺寸,0.5~1.5 nm的厚度。借助Turbiscan多重光散射仪筛选出体系最稳定的纳米黑卡浓度为50 mg/L;室内静态实验证明纳米黑卡能够寻找油水界面并形成黑卡吸附层,改变界面性质。再者,当纳米黑卡浓度为5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0.6 m N/m,将模拟油乳化成10~50μm的稳定乳状液,也能够将油湿石英片(116°)转变成中性润湿(91.2°)。根据二维可视化微观模型和细管模型证明纳米黑卡具有调驱的作用机理,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表明纳米黑卡流体可使驱油效率增加9.2%。基于室内评价结果,初步在塔河TK779井组开展纳米黑卡调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在注入4900 m^3纳米黑卡后(纳米黑卡浓度50 mg/L),三口邻井显著受效,注入井组受效井累计增油2233.9 t,平均含水从82%降低至25.7%。纳米黑卡调驱作为一种高效、低廉的调驱技术,有望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后期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黑卡 界面性质 乳化 润湿反转 调驱结合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下载PDF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惠宽 陈丽竹 +1 位作者 梁拓 侯斐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 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42例患者,其中19例复发,复发率为45.2%。复发组19例,未复发组23例,两组房颤病程、左心房前后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前后径扩大(P=0.045)、房颤病程长(P=0.013)是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前后径扩大、房颤病程长是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尽早手术可能有助于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老年人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裂缝中泡沫辅助气驱运移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鸣 侯吉瑞 +3 位作者 闻宇晨 梁拓 马什希 杨景斌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泡沫辅助气驱是缝洞型油藏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作为缝洞型油藏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在岩溶成藏过程中以“等径”和“变径”形式发育。为了系统地研究泡沫辅助气驱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效果,本文设... 泡沫辅助气驱是缝洞型油藏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作为缝洞型油藏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在岩溶成藏过程中以“等径”和“变径”形式发育。为了系统地研究泡沫辅助气驱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效果,本文设计了不同开度的等径、变径裂缝相似模型和微观可视化模型,开展泡沫辅助气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小开度裂缝中,泡沫辅助气驱容易形成气液段塞,气体被微小压缩后易突破泡沫段塞形成气体优势通道;大开度裂缝中,泡沫以多个微小段塞的形式堆积,产生堆积叠加效应,驱油效果优于比小开度裂缝;在变开度裂缝中,泡沫段塞随裂缝开度变化而发生形变,泡沫堆积程度越高,则稳定性越强,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泡沫前缘有4种类型:微尺度泡沫伴随堆积型、小尺度泡沫堆积型、中尺度泡沫轻微变形型、大尺度泡沫严重变形型,它们的稳定性依次递减。在亲油性裂缝中,泡沫前缘气液界面的流动基本符合Poiseuille速度分布,随着弯曲液面附加压力不平衡逐渐加剧,气相逐渐突破气液界面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模型 缝洞型油藏 裂缝开度 泡沫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反复发作房颤-室速-室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拓 夏鹏 +3 位作者 柴芙蓉 王晓华 王英丽 张鹤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以及房颤发作时产生的不适症状、心功能不全、心室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通常认为房颤不属于直接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以及房颤发作时产生的不适症状、心功能不全、心室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通常认为房颤不属于直接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房颤也远非“良性”,它不仅有增加脑卒中、心衰和总死亡率的风险,而且可能直接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3倍。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反复发作房颤-室速-室颤病例的心电现象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景斌 侯吉瑞 +5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梁拓 吴伟鹏 赵梦丹 杨二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10,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性差、孔喉狭小和岩层致密等特点,研制了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驱油体系。研究了2-D智能纳米黑卡的微观结构、润湿性、界面性质、稳定性、乳化降黏性,通过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以及原油黏度...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性差、孔喉狭小和岩层致密等特点,研制了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驱油体系。研究了2-D智能纳米黑卡的微观结构、润湿性、界面性质、稳定性、乳化降黏性,通过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以及原油黏度对2-D智能纳米黑卡溶液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黑卡尺寸约为60 nm×80 nm×1.2 nm,其与油水界面形成"面-面"接触,界面作用极强。纳米黑卡比表面积大,能在水相中均匀分散,可发挥润湿反转、乳化降黏、降低界面张力、降压增注等多重功效。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和原油黏度对驱油效果均有影响。在岩心渗透率为25×10^(-3)μm^2、纳米黑卡加量为0.005%和原油黏度为25 mPa·s时,2-D智能纳米黑卡溶液的驱油效果较好,原油采收率增幅为18.10%。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可充分发挥"智能找油"功能,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驱油效率。图10表2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低渗透油藏 智能找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伟鹏 侯吉瑞 +4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梁拓 杨景斌 赵梦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2-D智能纳米黑卡是一种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优势的片状纳米材料(尺寸为80×60×1.2 nm,比表面积约57 m^2/g)。本文使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二维可视化模型,进行2-...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2-D智能纳米黑卡是一种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优势的片状纳米材料(尺寸为80×60×1.2 nm,比表面积约57 m^2/g)。本文使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二维可视化模型,进行2-D智能纳米黑卡微观驱替可视化实验。通过分析岩心渗透率、颗粒浓度和注入速率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微观条件下该纳米材料的微观渗流机理和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亲水亲油平衡性,能够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在两相界面产生楔形渗透压,形成微观回旋流,相对于以往如SiO2等球型纳米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接触性。2-D智能纳米黑卡可有效驱替地层剩余油,剥离微小孔喉壁面上的油膜,扩大低渗层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二维模型驱油 润湿反转 微观回旋流 楔形渗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