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结合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和全胃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1
作者 梁宗超 闫文 +2 位作者 高钰淇 梁明杨 陈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2-0045,共4页
分别应用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术、全胃切除术以及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9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A组... 分别应用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术、全胃切除术以及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9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A组采用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PG)术+食管残胃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B组给予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术,C组开展根治性近端全胃切除(TG)术+食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结果 术前三组营养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A、B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C组相比均较低,P<0.05。术前三组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三组数值出现提升,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A、B组,P<0.05;其他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术、全胃切除术以及双通道吻合术三种手术方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备远期效果,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间置空肠切除 双通道吻合术 全胃切除术 生存率
下载PDF
空腹血糖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明杨 魏垚臣 +4 位作者 王一鸣 崔皓哲 孙苗苗 刘四清 曹立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17-2522,共6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研究中在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中进行空腹血糖及肝、胆超声检查的87513例观察对象,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n=73456)﹑空腹血糖受损组(n=7165)和糖尿病组(n=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研究中在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中进行空腹血糖及肝、胆超声检查的87513例观察对象,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n=73456)﹑空腹血糖受损组(n=7165)和糖尿病组(n=6892)。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胆石症的累积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计算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采用分层分析比较在不同性别﹑血脂水平和BMI人群中不同空腹血糖分组间胆石症发病风险。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tal-willis H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的胆石症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91%、12.17%和18.86%,三组胆石症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5)。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连续校正其他因素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受损组新发胆石症风险为0.97(95%CI:0.85~1.11)(P=0.587)、糖尿病组新发胆石症风险为1.15(95%CI:1.01~1.30)(P=0.019)。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男性(HR=1.16,95%CI:1.01~1.33,P=0.043)﹑血脂正常(HR=1.22,95%CI:1.01~1.49,P=0.044)、BMI超重(HR=1.16,95%CI:1.01~1.35,P=0.048)人群中糖尿病是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会增加新发胆石症的风险。在男性、血脂正常、BMI超重人群中糖尿病是新发胆石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糖尿病 血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明杨 《花卉》 201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城市环境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够发生更好的变化。在城市中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周边环境、净化空气,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城市环境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够发生更好的变化。在城市中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周边环境、净化空气,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好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提升绿化工程的质量,需要全面提升园林施工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将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应对措施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 施工管理 常见问题
下载PDF
胆石症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皓哲 孙苗苗 +5 位作者 梁明杨 王万超 王一鸣 刘四清 刘希宁 曹立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胆石症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6、2008年度首次参加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的共计126847名职工,收集其体检资料。最终纳入118516例观察对象,分为胆石症组(n=2901)... 目的探讨胆石症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6、2008年度首次参加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的共计126847名职工,收集其体检资料。最终纳入118516例观察对象,分为胆石症组(n=2901)和非胆石症组(n=115615),随访并收集两组人群CVD发病情况。用寿命表法计算各组CVD的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中CV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胆石症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不同性别CVD的风险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与非胆石症组相比,胆石症组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体育锻炼率、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10.03年的随访期间内,共发生CVD 7205例,其中心肌梗死1674例,脑卒中5695例,脑卒中合并心肌梗死164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4772例,出血性脑卒中1101例,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178例。胆石症组CVD、心肌梗死、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98%、1.96%、6.24%、5.01%、1.46%;非胆石症组CVD、心肌梗死、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48%、1.32%、4.28%、3.54%、0.8%,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校正了混杂因素后,胆石症组发生CVD的HR值(95%CI)为1.31(1.15~1.49),发生心肌梗死的HR值(95%CI)为1.25(0.95~1.64),发生脑卒中的HR值(95%CI)为1.32(1.14~1.52),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值(95%CI)为1.28(1.09~1.51),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HR值(95%CI)为1.43(1.05~1.96)。男性胆石症患者CVD、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要低于女性胆石症患者。结论胆石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动态观察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来预测青年人血压的改变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阳 刘盈池 +7 位作者 袁金环 梁明杨 陈泽凯 黄剑焕 徐一丹 吴寿岭 陈朔华 孙丽霞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观察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青年人血压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010-2013年(第1次)健康体检且同期参加baPWV检测的指标作为基数,于2014-2015(第2次)健康体检指标作为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元Logisti... 目的观察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青年人血压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010-2013年(第1次)健康体检且同期参加baPWV检测的指标作为基数,于2014-2015(第2次)健康体检指标作为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青年人血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①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784例,年龄(38.1±5.1)岁,其中男性2208例(79.3%)。②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baPWV水平不仅与基线及随访血压值呈正相关,而且与它们的差值(Δ收缩压、Δ舒张压)呈线性关系。基线baPWV每增加1.0 m/s,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2.01和1.22mmHg;随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1.79和0.86 mm Hg;Δ收缩压和Δ舒张压分别增加0.58和0.26 mm Hg。③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动脉硬化人群新发高血压的风险是非动脉硬化人群的1.29倍(95%CI 1.17~1.39);基线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至1.76倍(OR=1.76,95%CI 1.53~2.03)。结论动态观察baPWV变化可以反映血压变化及动脉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压 青年人
原文传递
不同体质量指数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关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95177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通 魏垚臣 +6 位作者 梁明杨 王万超 王一鸣 曹立瀛 刘四清 刘希宁 计艳楠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5177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男75909例,女19268例;年龄为(51±12)岁,年龄范围为18~98岁。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对BMI范围的定义将受试者分为3组:37660例受试者BMI<24kg/m^2设为正常体质量组,39793例受试者24kg/m2≤BMI<28kg/m^2设为超重组,17724例受试者BMI≥28kg/m^2设为肥胖组。由固定医师团队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按相同健康体检顺序对受试者进行5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4)BMI对新发消化系统肿瘤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5)影响受试者不同部位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并绘制发病曲线,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人年发病率(发病密度)计算不同BMI受试者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BMI水平(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对新发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计算连续变化的BMI和消化系统肿瘤发病风险的计量反应关系。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BMI对新发消化系统肿瘤模型拟合情况的影响。结果(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正常体质量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收缩压、舒张压、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高食盐摄入、直系亲属恶性肿瘤病史例数分别为(51±13)岁、28607例、(125±20)mmHg(1mmHg=0.133kPa)、(80±11)mmHg、(81±9)cm、(4.9±1.1)mmol/L、1.05mmol/L(0.75~1.49mmol/L)、(5.3±1.6)mmol/L、0.58mmol/L(0.20~1.60mmol/L)、11962例、6845例、5676例、711例、3640例、1298例;超重组分别为(52±12)岁、32928例、(133±21)mmHg、(85±11)mmHg、(89±8)cm、(5.0±1.2)mmol/L、1.39mmol/L(0.99~2.08mmol/L)、(5.6±1.7)mmol/L、0.84mmol/L(0.33~2.07mmol/L)、12364例、7413例、6322例、839例、4401例、1463例;肥胖组分别为(51±12)岁、14374例、(139±21)mmHg、(88±12)mmHg、(96±9)cm、(5.1±1.2)mmol/L、1.67mmol/L(1.18~2.51mmol/L)、(5.7±1.8)mmol/L、1.22mmol/L(0.53~2.82mmol/L)、5092例、2818例、2847例、355例、2235例、704例;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60,χ^2=576.34,F=2768.38,3570.80,22319.30,256.99,χ^2=9108.21,F=507.11,χ^2=3219.47,52.78,64.38,13.36,0.76,130.39,9.74,P<0.05)。(2)受试者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95177例受试者总随访时间为845085人年,共有新发消化系统肿瘤1215例,消化系统肿瘤总人年发病率为1.44千人/年。1215例患者中,结直肠肛管癌413例、肝癌306例、胃癌234例、食管癌113例、胰腺癌91例、胆囊癌和胆管癌36例、小肠癌25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小肠癌和结直肠肛管癌。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受试者消化系统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46千人/年、1.37千人/年和1.53千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8‰、10.1‰和12.1‰,3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正常体质量组与肥胖组受试者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超重组分别与正常体质量组和肥胖组受试者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10,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受试者年龄、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高食盐摄入、直系亲属恶性肿瘤病史及兄弟姐妹恶性肿瘤病史后,连续变化的BMI不是影响新发消化系统肿瘤的因素(HR=0.99,95%可信区间为0.98~1.01,P>0.05);当BMI以分类变量带入COX模型中,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受试者患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降低(HR=0.88,0.88,95%可信区间为0.78~1.01,0.77~0.98,P<0.05),肥胖组受试者患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不受影响(HR=1.03,1.04,95%可信区间为0.88~1.20,0.89~1.22,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结果显示:BMI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BMI为25~27kg/m^2时消化系统肿瘤发病风险最低。(4)BMI对新发消化系统肿瘤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建立多因素模型,将年龄、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高食盐摄入、直系亲属恶性肿瘤病史及兄弟姐妹恶性肿瘤病史因素带入模型中,计算此模型的-2LogL值和AIC值,分别为27175.05和27203.05。再将BMI变量带入多因素模型中,以正常体质量组为对照组,计算多因素模型+BMI模型的-2LogL值和AIC值,分别为27169.53和272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5)影响受试者不同部位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模型中,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受试者食管癌发病风险均降低(HR=0.57,0.42,95%可信区间为0.38~0.84,0.23~0.79,P<0.05)。肝癌模型中,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受试者肝癌发病风险降低(HR=0.72,95%可信区间为0.55~0.93,P<0.05);肥胖组受试者肝癌发病风险不受影响(HR=1.10,95%可信区间为0.82~1.47,P>0.05)。结论超重组受试者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最低,尤其是食管癌和肝癌;当BMI为25~27kg/m^2时消化系统肿瘤发病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体质量指数 肥胖悖论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风险
原文传递
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附97469例报告)
7
作者 魏垚臣 陶明 +7 位作者 梁明杨 董浩 马向明 李振华 付庆江 曹立瀛 刘四清 刘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3-1203,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7469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分别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受试者按照血尿酸四分位数水平分为4组:24140例受试者血尿酸<232μmol/L设为Q1组(对照组)、24473例受试者232μmol/L≤血尿酸<282μmol/L设为Q2组、24382例受试者282μmol/L≤血尿酸<338μmol/L设为Q3组、24474例受试者血尿酸≥338μmol/L设为Q4组。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①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②血尿酸对胆石症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③按性别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④箱线图示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情况;⑤按年龄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tal-willis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人年发病率计算不同血尿酸分组中胆石症的发病情况。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计算连续型变量与结局事件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95%可信区间(95%CI);进一步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风险比(HR)和95%CI;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模型的拟合情况;使用箱线图显示不同性别人群中的血尿酸情况。结果:(1)4组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Q1组受试者性别(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人数分别为15162例、(50±11)岁、(24±3)kg/m2、(123±21)mmHg(1mmHg=0.133kPa)、(82±12)mmHg、(5.6±2.0)mmol/L、(4.8±1.2)mmol/L、1.14mmol/L(0.81~1.63mmol/L)、0.70mmol/L(0.23~2.23mmol/L)、2537例、9415例、4575例、2380例、2649例;Q2组分别为19079例、(51±12)岁、(25±3)kg/m2、(130±21)mmHg、(83±12)mmHg、(5.5±1.7)mmol/L、(4.9±1.2)mmol/L、1.20mmol/L(0.86~1.76mmol/L)、0.71mmol/L(0.28~1.98mmol/L)、2287例、10124例、6918例、3649例、3288例;Q3组分别为21132例、(52±13)岁、(25±3)kg/m2、(132±21)mmHg、(84±12)mmHg、(5.5±1.6)mmol/L、(5.0±1.2)mmol/L、1.29mmol/L(0.91~1.94mmol/L)、0.80mmol/L(0.30~2.06mmol/L)、2027例、10755例、8259例、4730例、3958例;Q4组分别为22651例、(53±14)岁、(26±3)kg/m2、(134±21)mmHg、(85±12)mmHg、(5.4±1.5)mmol/L、(5.1±1.2)mmol/L、1.54mmol/L(1.05~2.35mmol/L)、1.02mmol/L(0.43~2.50mmol/L)、1981例、12082例、9562例、6209例、4758例;4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24.63,F=279.93,961.91,330.84,271.40,38.25,353.18,H=3406.30,912.23,x2=108.15,590.49,2567.07,2209.21,760.15,P<0.05)。(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97469例受试者总随访时间为592922人年,共有新发胆石症4270例,总发病率为7.20千人/年;Q1、Q2、Q3和Q4组受试者的人年发病率分别为:6.34千人/年(971/153205*1000)、6.91千人/年(1034/149686*1000)、7.44千人/年(1090/146549*1000)、8.19千人/年(1175/143482*1000)。(3)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①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RCS结果表明:以单位变化的血尿酸水平和经对数转化后的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均呈直线关系(x2=11.74,8.01,P<0.05)。②血尿酸对胆石症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所有受试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增加(HR=1.10,1.12,95%CI:1.01~1.20,1.03~1.23,P<0.05)。多因素模型-2LogL值和AIC值分别为92532.39、92550.39,多因素模型+血尿酸分别为92525.35、92549.35,加入血尿酸的多因素模型与未加入血尿酸的多因素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P<0.05)。③按性别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进行性别分层后,在女性受试者中,校正了年龄、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2、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06,1.15,1.09,95%CI:0.88~1.28,0.93~1.34,0.91~1.31,P>0.05);在男性受试者中,校正了其他上述相同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后,与Q1组比较,Q2、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增加(HR=1.17,1.24,1.30,95%CI:1.06~1.30,1.12~1.37,1.18~1.44,P<0.05)。④箱线图示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情况:在女性受试者中以年龄每增加10岁分组,18~27岁组、28~37岁组、38~47岁组、48~57岁组、58~67岁组、68~77岁组、78~87岁组、88~97岁组受试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49±61)μmol/L、(235±50)μmol/L、(231±56)μmol/L、(250±66)μmol/L、(266±75)μmol/L、(281±81)μmol/L、(298±76)μmol/L、(379±86)μmol/L;在男性受试者中,上述各年龄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10±76)μmol/L、(298±75)μmol/L、(298±74)μmol/L、(294±74)mol/L、(302±78)μmol/L、(311±80)μmol/L、(322±80)μmol/L、(330±75)μmol/L。⑤按年龄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在青中年受试者(年龄≤60岁)中,校正了性别、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未增加(HR=1.05,1.10,95%CI:0.94~1.17,0.99~1.23,P>0.05),而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增加(HR=1.15,95%CI:1.02~1.28,P<0.05);在老年受试者(年龄>60岁)中,校正了上述相同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后,与Q1组比较,Q2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未增加(HR=1.16,95%CI:0.99~1.36,P>0.05),而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增加(HR=1.19,1.21,95%CI:1.02~1.40,1.04~1.41,P<0.05)。结论:高水平血尿酸是影响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血尿酸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